大家好,在下是自学中医的新手,正在自己琢磨“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在读到“调食”篇的时候,遇到一些难解之处,肯请大家帮忙解答。根据内经原文,肾病者,宜食大
豆黄卷、
猪肉、栗、等。杨上善解为肾病食咸。这倒符合五行五味的原理。但是,后续解文中又说,咸味泻,苦味补。这就不好理解了。到底本脏本味是泻还是补呢?咸味为什么对肾是泻呢?苦是心的本味,按五行原理,应是补脾的。为什么在这又是补肾的?到底在这段文字中,五行五味原理是不是唯一的准则?如是,为何有如此多的矛盾之处?如不是,还有什么别的原理?谢谢!
-----------不同的病症而已,一曰太过,一曰不及。
-----------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咸是泻肾的?为什么苦是补肾的?
-----------过则补为泻,泻为补,就象瓶子装水,满了再加就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