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患杂谈:阴阳平衡?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对拆倒了的大楼,跟原来的砖瓦的数量,没有区别,为什么就不能住了呢?
呵呵呵
阴阳是不是也如此呢?

-----------《内经》运用阴阳平衡协调的理论来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人体内的水津与温热是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水为阴,火为阳,水火阴阳之间,一升一降,一寒一温,它们相互牵制,相互作用,才能使火温而不亢,水润而不寒,水火既济,发挥其温润全身的作用。《内经》认为,阴阳平衡协调作用在人体是非常重要的,提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秘,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著一,命日平人”。“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可见,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协调,是维护健康不病的关键。本文所言的阴阳平衡。既包括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也包括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若“两者不和”,阴阳平衡被破坏,即意味着生病。《内经》是运用阴阳失调来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的。所以,中医养生与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调和阴阳,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即本文所谓“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然而,《内经》所言的阴阳平衡不是绝对静止的平衡,而是阴阳双方在相互消长制约中所达到的相对平衡状态。
  唯物辩证法指出,无论何种事物的运动都采取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都是事物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平衡,事物就不可能有一定质的稳定性,也不可能有正常发展。没有不平衡,矛盾统一体就不会破裂,一事物就不可能转化为它事物。可见,《内经》应用阴阳对立统一学说分析人体健康与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论,为中医学和哲学发展都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综上所述,《内经》在对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几方面关系的分析中,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些重要原则,并说明阴阳学说具有明晰的辩证法思想。《内经》运用阴阳学说的辩证思维方法。使之与医学相结合,赋予医学的内涵,而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医学理论中,总是运用阴阳的概念将具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加以抽象概括,如将动静、寒热、虚实、升降等分别归属于阴阳,构成独具特色的理论系统。《内经》的阴阳学说,一方面体现了朴素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殊含义和存在价值,为一般矛盾法则所不能替代。关于《内经》
  阴阳学说的特殊含义,仍然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
  有人认为,《内经》阴阳学说的观点,只能了解事物外在的矛盾对立,不能了解事物内在的“矛盾斗争”的自身运动,或者说只强调阴阳互根的一面,而忽略了阴阳斗争的一面。由此而得出结论,认为《内经》阴阳学说最终还是转入了静止的观点,即从原始的辩证唯物观转人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观,不能进入辩证唯物主义等等。这种认识是没有深入领会《内经》阴阳学说的理论实质而得出的一种错误的结论。
  略谈《内经》藏象学说《内经》关于研究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人体内脏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内经》为何把人体内脏的生理、病理学称之为“藏象”,唐代医家王冰解释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日藏象”。这就清楚地表明,“藏”是指隐藏于活的人体内的脏腑器官,而“象”是内脏器官功能活动在机体外部的表现,是可以通过直观把握的。死人的内脏停止了活动,也就失去了其最露于外的征象。因此说,藏象学说研究的是活的机体,本质上属于动态,死人是谈不到的。

-----------既然阴阳需要平衡,阴阳相对存在才能有相对论,不可阴虚阳亢,也不能阴胜而阳虚。看来,虽然阴阳相对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阴和阳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才能相对的存在,周而复始无可穷尽。如果把阴或阳当成独立的个体形象,来加以应用是否科学?请大家指导教诲,谢谢!
相关文章
 腰酸紧
 求助是不是肾阳虚??
 潘氏疗癌煎治愈阴虚热结型的报道
 急!!!!儿子晚上睡觉鼻塞吐白泡??
 芎藭散(《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体重问题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