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窄正马步桩功:
以脚平拉开,稍比肩宽(是为窄)两脚平行,两足尖微内含抓地之意。平心,身体松清。气沉丹田,静气,下坐,臀部坐稳,提肛(意提),膝至胯要求上平(是为低),双膝前顶,不过足尖,而有内扣之意,裆内“外撑”,两胯向后拉,造成胯与膝内有“对拉拔长”之势,同时塌腰,腰上起拔背之势。虚领顶劲,神贯百会穴,上身竖直,虚胸实少腹,两臂盘肘交叉双手搭大臂,两肘尖马两膝尖上下垂直,有宽胸自然背舒之功,背圆舒展之势,神意内敛,宁心静气。亦有双手合十式,双拳置两侧肋窝处等不同姿势。
初练为“静站式”以使上身松沉,筋劲骨力自然挺拔舒展而转轻灵,是名催僵去拙。内气自然向丹田气海内聚集而至柔,即内功强化的开始,掌握好“形虚气运”为准则。站马步桩以站桩内景象功夫的不同阶段而区分,有易气、易形、易筋、易骨,易髓的功夫效用。从初站马步桩时的僵、疼、酸、累、软、乏等现象的逐渐消失,到一站即觉全身之气聚向丹田内时,是易气功夫,久站而身轻乃易形功夫,由顶至足全身各部位松静自然,继尔会出现形体松沉觉有筋肉脱骨之景象是为易筋之功夫。此时,气聚丹田,复又能舒而全身乃至德全神,自然形虚气运,双足自觉舒平,是为根灵,一股内劲由足根似圆柱上升至膝胯、腹胸、脊柱骨节间,以腰为准,腰上节节松开上拔之势直贯头顶百会穴,腰下边下拉之势直至会阴穴上翻贯入丹田。又通过夹脊部位分布两胛双肩双臂直贯肘手部位,是为易骨。此时为一气贯穿,周身一家功夫基础定矣。更时内气聚丹田而自达皮毛,由皮毛意敛入骨,自觉气爽神清,一旦入骨,浑身清静爽快若空无,乃易髓功夫的开始,自得内感通灵的上乘功夫的艺境基础成矣。在整个修练马步站桩功夫过程中,由出现“腹响雷鸣”到“虚气恭”(即放屁)现象止住乃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脏腑各自自然归位”的过程,行话名“入槽”。脏腑入槽归位乃能适应技击攻防要求的内在功夫。以上乃站马步桩静练功夫成熟的火侯。这就是前贤所说的换劲,弱转强,拙化灵,以求技击妙用的马步桩练习功夫的方法作用目的及其意义。然在练功过程中“形虚气运、凝神气固、勿忘勿助”是法则。
修练马步桩功夫练到一定程度水平时,要加入拳法训练。亦是提前加入训练手法功夫,以减少练马步桩功中的单调和寂寞,增加练功的综合效果,可使习拳练功中兴趣盎然,自有妙不可言的益处。历来自有“马步直拳、马步正、侧炮拳”以及向两腿侧“阳峻泉”穴位置高度的上崩下砸拳法的训练,金鸡抖翎肘的训练等多种方式,皆可运使,亦是“静中能动、动中求静”的训练。这就是站马步桩功的内筑丹田气之根、外筑形体足之根、内外合一训练乃拳术攻防之道的总根,一马步修练内外功夫而为拳术、武术、马战各种功夫的总根始的道理明矣。低窄马步桩属于下盘式,高宽马步四平桩属于中盘式。
由正马架演变而来的有弓箭步桩、偏马架桩,要求中土不离位是功夫。一字马,可演变为掰脚叠步桩、扣脚叠步桩,又名踩畦埂、叠龙步。熊步桩,乃不丁不八疾步型,有高桩、中桩、矮桩之分。中盘可演变为“折叠一字顺肩桩”,再加双手平开上托,名为“逆转阴阳桩”,如以正马步高桩可为“正步折叠一字顺肩桩”。
下盘式有“坐盘”,亦名“古树盘根”桩。扑步桩,乃熊步式或丁字步演变而来。卧鱼桩,此桩多以动练者多见,然能静练则更佳。
单腿的站桩可有十字蹬脚桩、披身踢脚桩、鹤翔点脚桩、金鸡独立桩、倒点鹤翔十字平衡桩、腰腿功夫好的朝天蹬桩、侧身摆莲腿高置桩、手足齐用的俯卧撑静桩。
尚有以手带腿的“倒立桩”,行走动势乃为蝎子爬,向胸腹部方向行走而上台阶的名为“蝎子倒爬城”功夫,此乃动中求静的功夫,以头和手的“三角倒立桩”,再将手提起只以头倒立,名为“朝天
一柱香”,尚有平空而躺的“铁板桥桩”。
-----------记号。有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