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健身,不容置疑,但能否坚持,如何坚持,是大家讨论重点讨论的重要之一。
在网友小点开的QQ站桩群里(总群:51832119,女士专群:63576119),突然想到一个帮大家坚持的方法:
当大家以种种原因――或是主观,或是客观――不能坚持站桩的时候,就大声喊一声:
站吧,不就是三十分钟吗?!然后,开始站桩吧。
站吧,不就是三十分钟吗?!
让它成为一个口号,一个习惯吧,让我们一起来!Come On!
PS:我会陆续在这个主题里系统地加入一些帖子,包括方法、理论、心得等。希望大家从中得到指引,看到希望,加强信心。让我们一起来,大喊一声:
站吧,不就是三十分钟吗?!
[
本帖最后由 valentinoyu 于 2008/6/26 11:45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anji/]
-----------看看,能坐沙发的都是神一样的男人,哎,这个沙发我占了,不服去联合国告我
-----------我穿着袈裟,剃着光头,拿着屠刀,强烈支持
-----------我没坐成沙发,先站个板凳
-----------马步站桩---快速健身法 医
盲有网友发帖询问,对经药石按摩治疗疗效缓慢,用什么锻炼方法可以安全快速的强身。医盲把三十年所练所学所闻在心中理过一遍,得出的答案居然是最简单基础的---马步
站桩!!!
不想重复三岁小儿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的公案,马步
站桩很多人都会,医盲这里啰唆将马步
站桩的锻炼方法及心得简单整理,提供给有缘。
姿势的具体要
求可以参见气功导引中相关的帖子,尤其是版主的帖子多有集中阐述,医盲只是简单说说。
头顶悬,含胸拔背,尽量放松。两脚开3脚宽,平行,下蹲,大腿水平(稍高亦可不要过高拉),两臂可胸前环抱状,可两掌前推状,可叉腰,可抚膝盖上(不建议,容易使力)。愈久愈好。。。。
其他:
1.备一个小闹钟放在面前,计时用。
2.每天至少锻炼一次,每次锻炼累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每次坚持的时间应逐步延长:比如今天第一次蹲桩,只能坚持60秒,第二次45秒,----,那么明天第一次争取65秒(哪怕62秒),第二次50秒,----,后天第一次争取70秒,第二次争取55秒,----,以此类推。4.汗出勿当风,勿冲凉。
5.能一次坚持到5分钟时,就会体会到少腹内热能发生,后来会慢慢自动循经流动。
6.能一次坚持到10分钟左右,会出现“呼吸极限”,类似长跑运动跑到千把两千米的时候出现的呼吸极限。这时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放弃。
7.能轻松过呼吸极限后,会渐入佳境,一蹲数十分钟不是难事。身体内外隐将疾逐步攻动。
8.就算按5秒钟递进锻炼,第一次坚持5分钟只要48天,到10分钟只要百日左右。能坚持百日筑基,轻松过呼吸极限关,自会体味到其中乐趣,大有欲罢不能之感。
8.有些东西自己体会先。有体会或疑问欢迎跟帖交流。
在传统锻炼方法中,对身体内在的锻炼有很多层次,打个比方说,练气,这个气通俗的说,就有粗细的不同,一般来说,越是费劲用力的,其所练之气就越粗,其功效相对于就作用于表(肌体)就比较多(注意并非表皮之表),越是不费劲而用意的方法,其所练之气就越细,其作用相对于里(精神)比较多。作用于表,可以很快色身反应而健康,作用于里,甚至可以逐步调整性情。所以古人说,修行事,在于变化气质,变化气,多在调身,变化质,多在养性。
古来锻炼,一般都是由粗到细,由外及里。先调整好身体,打通内在通道,然后随着功夫内渗,人生观健全,知识阅历的丰富,逐步由粗到细的转变锻炼,这样,可以避免直接锻炼"细"功夫带来的难以处理的偏差(可参阅智邦关于偏差的论述)。
智邦所介绍的马步站桩,不属于武功,不属于练气,不属于练意,各位同仁莫作武功会,莫作气功会,但是它又的的确确的暗含武功气功最最基本的锻炼原理。没有进行过传统功法锻炼的人,只要不是前面所说禁忌病症范围,不妨大胆练习,智邦建议尽量由此下手,以为今后有机会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或有身体不适出现,先排除其他的因素,再在马步上找原因。若确实是体质特殊,不适合马步锻炼,应该改练他法(这种人太少太少了,智邦即今还没碰到一例真的不适合此法的,若是觉得自己不合适,那么长跑也必定不合适,锻炼就需要小心些了。)
练功中出现的疑问或问题,智邦只要能够上网,会尽量及时交流。也希望喜欢此法的同仁,锻炼过程中,细心观察自身的变化。比如,精神是否好转,精力是否感到充沛,饭量是否变化,消化是否好转,声音是否变亮,眼神是否更晶莹,小便是否更有力,呼吸是否更深长,小腹是否更弹性,,,,,,,,当身体发生疾病状态时,要注意体会和以往发病是否有不同之处,,,,等等,
做个有心人吧,传统的锻炼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内省自察。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若更有心者,把智邦前后介绍的方法,联系起来琢磨一下,或许会有所得。
只希望大家尽快把身体练通练好,喜欢传统锻炼的人们,后面还有很多值得去探讨的东西,但是先把最基本的练好,才是深研细究的基础。
也谈马步站桩 左手右手
看到医盲老师写的马步站桩,颇感不错,朋友们纷纷行动起来更让人感觉开心!翻出师父多年前关于马步站桩的一些心得,转载于此,算是锦上添花,尽点绵薄之力,让更多的朋友坚持下去,得到健康的体魂!如有朋友感兴趣可以陆续提供功法的的要求和原理!
坐、卧、站、行四类桩功,以站桩为最佳,故有“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的经验之谈。
马步站桩是空劲气功的练功特点,也是个特殊的训练方法,它的所有功法大都在站桩功的基础上实现的。
“寒从脚下生”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青年时期下焦实(指肝、肾),上焦虚(指心、肺),元阳充足,头目清醒,到了老年,变为下焦虚,上焦实,由于心血管衰退而容易引起多种疾病。所以上虚下实被中医学认为是身体健康的标志,而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站桩功采取曲肘抬臂、屈膝下蹲,使身体重心下降来促使上身松驰,以纠正和克服上实(头脑胀痛、目眩
耳鸣,胸腹胀满)、下虚(头重脚轻,腰腿酸软,尿频)的不良生理状态,使之保持上部虚以利于宗气运行,下部实以保持肾精充实。
马步站桩功类似熊经,即庄子《南华经》所提的(熊经鸟申)中的熊经,指熊走路或攀树的姿势。
站桩功的桩是树桩的意思,功是功夫。树桩埋在地下比较坚固,不易被推倒拨出,从形体上看相对安静。马步站桩是一调代三调,以调身代替调心、调息。它通过起势启动带脉,带脉一动,任、督二脉也动,十二经脉随之而动,实质上是外静内动,动中求静,故行家认为[桩功是休息中的锻炼,是锻炼中的休息]
马步站桩不要闭眼入静与意守,而是以形引气,头顶百会与天气相接,脚底涌泉与地气相连,手心劳宫穴与自然之气相通。膝关节神经受到强刺激,真气由此而生,稍练片刻,即感身热手胀,发麻、体内病气、浊气、邪气随汗而出。
站桩功是在脚的基础上进行。脚现在被称为劳苦功高的[第二心脏]、[精气之根]。人体30%的神经集中于脚底,脚趾是足三阴、足三阳经脉的起上交会穴,故很敏感。同时,通过内[八字]字脚,抬臂下蹲,易于圆档。裆圆在于打开会阴穴。会阴穴居两阴间,为任、督、冲三脉的起点,可调整一身的精血,通调任、督二脉,[任、督调则百脉皆通]
马步站桩是打开会阴穴和疏通经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人体气机的快速启动,促进和增强督脉与任脉的循环功能,以活路诸脉。气行血行,血行气盛,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活跃,各种症状均能很快得到改善,实现 对疾患的不治而治。正如苏东坡评价气功时说的:[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所以一定要按照功法要求坚持下去,功到自然成。
马步站桩的起势和收势 左手右手
接下来聊一下马步站桩的起势和收势,可能跟先前医盲老师的略有不同,但我相信殊途同归
,至于马步站桩与经络之间的联系和相关原理陆续会跟上。
就如前面文章中所提到的马步站桩功类似熊经,即庄子《南华经》所提的“熊经鸟申”中的熊经,指熊走路或攀树的姿势,即“曲肘抬臂,屈膝下蹲”的马步站桩,原称小林马步站桩,是许多武术及气功中常用的架式,也是空劲气功的基本架式。
起势一、预备:人体全身自然放松站立,两脚同肩宽,并成内八字(即脚尖稍带内八字),两臂自然松直下垂在身体两侧,以梯形手指,瓦状形掌心向体侧,中指正好对准两侧风市穴,双目向前平视。
二、动作:
1、曲肘抬臂,双掌心劳宫穴相对,随小臂带动上臂慢慢抬至使肘尖离躯干两侧前10公分左右,腑窝悬空若容鸡蛋,夹角在120度左右。
2、在抬小臂同时,双脚略曲膝下蹲,臀部似坐胯(其角度是大腿和从膝盖向上的垂直线的夹角在15-30度左右),我们把它称作“站桩角度”。年轻和身体强壮者可以下蹲至60度,但要做到上虚下实为目的,膝盖不要超出脚尖。
3、双手翻掌拉开,使掌心向下,小臂对称似11字向外拉开
4、提肘垂臂:双肘向后上方提起,小臂自然下沉,掌心向后,手指向下,沉至体侧略后,此时人体象个“巾”字形。
5、转腕仰掌:转腕时,使指尖对地划一圆圈(即自外向内)然后使掌心向上,十指对着带脉两侧
6、双臂向后夹紧:手指向前,
手掌不超出前身,掌与背放松,但双臂向后夹紧,形成扩胸紧肩夹背,这时流向臂部的气受阻于肩背部聚积起来。
7、松肩推出:这时上身很紧,双臂自然慢慢向前推出至小臂与上臂约成120度左右,双肘离身体两侧前10公分左右。
8、翻掌向下(以上即是空劲气功的起势)便形成马步站桩功。初练者可练5--30分钟左右。
说明:手指总是成梯形的,从预备-----起势----站桩,两手五个手指分开两个手指的指尖之间相距约一只手指粗不到的距离,各指不能松直,应以第二个指关节有一点点弯曲,使四只手指成瓦状的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似向朋友招手,因为梯形手有利于气血的流畅。
收势 收势即是收功,指练功过程的结束。 动作:1、握拳起立,鼻子吸气:三个动作同时一起慢慢进行,即一边用鼻吸气,一边提前臂并握空心拳到锁骨前,掌心向前(握空心拳是关闭劳宫穴,停止放外气),一边起立,两肘自然下垂,不要抬起。
2、嘴巴吐气,垂臂松拳:即一边轻闭嘴唇,用嘴缝吐气,一边垂前臂,双着拳基本成垂直线自上向下向两侧下垂,在过腰后才逐步松拳伸掌,(气要吐得细慢长,吐到自然站立双掌伸开时,还应留一些气)
站桩4个阶段的反应 王安平
站桩的整个锻炼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初步实践阶段。由于人们习惯于肢体运动,如跑、跳、广播操、打拳等位移运动,而不习惯于位静运动,亦即形体相对静止的运动,所以一站桩即产生种种不舒服的感觉。胳膊、肩、头、腰、脚酸疼劳累,有的着急思动,有的心乱如麻,觉得站了很长时间,一看表才3分钟。因此,有些人便认为站桩不如吃药、打针方便,也有极个别人站不住。看来,人们对站桩功的认识要有个过程,即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不认识到认识,认识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过程的长短,取决于练功者的主观努力。怕艰苦,站不住,是桩功入门的大敌。但也有的人一开始站桩就觉得舒适,自然,发生兴趣。 第二个阶段-一入门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不习惯逐步习惯起来,由不舒服慢慢舒适起来,胳膊、肩、头、腰、腿等比较自然轻松,头脑清醒,精神愉快,饮食香甜,多种慢性病症状开始减轻;身体的局部有明显的热、胀、麻等感觉,有的或热或胀或麻只有其中一种或两种反应。这个阶段已初步尝到了站桩的甜头,一天不站桩好象少点什么。 第三个阶段--疾病的反应阶段。由第二个阶段转向第三个阶段时,往往使站桩前的病情又突然发作起来。例如,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又回升,又头晕、头疼起来,出现种种不适;神经衰弱患者,头晕、头昏、头疼又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严重的耳鸣眼花;有眼病(如角膜炎、青光眼等)的病人,又出现眼酸、疼、痒、涩、流眼泪等症状,有的甚至红肿、头疼;鼻炎患者,会鼻子不通,痒、疼、流清水、流鼻涕;牙病患者,会因牙疼而牙肿,有的连脸都肿;颈椎炎患者,会颈椎疼,头不能左右、前后摆动;咽炎患者,患部会发红,发涩,干燥,痒、热;气管炎、胸膜炎、肺病患者,会咳嗽吐痰,患部疼痛,闷气,喘气;冠心病患者,心脏会出现种种不适,心跳加快或过缓,间歇,心悸,疼痛;肝病患者,会肝疼,肝胀;肠胃病患者,患部会疼痛,肚胀,大便不正常;关节炎患者,关节会疼,肿,痒,风湿性的会出凉气,冒冷汗,然后发热,出热汗;肝病、肾炎、贫血,以及部分冠心病患者,下肢会肿胀,个别的全身肿胀;外伤后遗症患者,也会有种种反应,如针刺感、痒、疼、局部肿胀,等等。身体某处有病变,原未被发现,只要到了这个阶段,也会有种种异常反应。有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站桩久了会出现下肢淤胀。以上仅仅举出若干慢性病的例子,实际上即使是一样的病,反应也不尽相同。总之,哪里有病,哪里就有反应,这些都是桩功的作用所致。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这个阶段,疾病才能逐步消除。这个阶段是桩功锻炼的最艰难的阶段,多种慢性病都要明显地反应出来,意志薄弱者会因此对桩功而产生疑问,对练功产生动摇,个别人会产生恐惧心理,由此而打“退堂鼓”。 第四个阶段一一比较舒适的阶段。到了这个阶段,有的病基本消失,有的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练功已形成习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生活中的“必需品”。每次练功都会感到妙趣横生。如有的人发生异常的愉快感,感到飘飘然,或是达到既有我、又无我的境地,汗毛直立,毛孔有穿风往还之感。有的感到热、胀、麻同时出现,有的则感到只有热或胀或麻,有的人有浑圆感,有的人局部发放外气,大多数人可以做到两手之间既吸引,又排斥。练功者大都认为此时为幸福时刻,如有人打扰,说话,将是不受欢迎的。 以上所述四个阶段是逐步发展的,是有其内在联系和变化的。桩功的各个阶段的感应是由于练功者的思想、情绪、身体等状况引起的,所以因人而异,四个阶段也不是任何一个练功者都要经历的。有的身体好,只经历一、二、四阶段;有的经历一、三、四阶段;有的经历二、四阶段,等等不一。又因练功者的年龄、身体、病情、病程、用功程度不同,各阶段时间长短也不一样。第四个阶段将随着练功者的锻炼而持续下去,在持续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主观、客观的种种原因,又会出现不愉快的异常反应,原来根除的疾病又发作起来,桩功的整个过程,始终存在着由体内不平衡到平衡又到不平衡这种对立统一的情况,体内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人之生命的整个过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其反应出来的即是人的体力、精神、情绪的周期性。有人把这种周期规律叫做生命节律。在生命节律的高涨期,人的体力就大,精神旺,情绪好。在生命节律的低落期,人的体力就差,精神不振,情绪不正常。桩功的第三个阶段如果遇上生命节律的低落期,练功者的种种不适反应则可更加明显,但切不可害怕,这是生命运动的必然。不论桩功的第三个阶段或生命节律的低落期,反应的影响不大时,仍可坚持练功,或者少练,或者暂停几天,也可以多练行功。
|
|
站桩反应 末学1981网友转贴
站桩大体可有以下几种反应:
1.酸痛感:站桩开始的前几天,肩、臂、腿、膝等处,多少有酸痛疲劳的感觉。一些身体受过伤或开过刀的人,站桩初期疤痕处有时会发生针刺样瞬间疼痛。有人病灶部位会出现反应。这些都是练功后自然的生理反应,是好现象,说明站桩引起了机体生理活动的巨大变化,代谢功能得到了提高。
2.麻胀感:站桩时经常出现发麻、发胀的感觉,最容易出现的部位是手指或整个手掌,有人的手臂、腿、脚也会出现这种感觉。你就是腿出现这种感觉,过一段时间,皮肤还会出现“蚁走”的感觉,这是练功后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畅通、血流加快的一种表现。
3.温热感:最明显的部位是手脚。随站桩时间增长,全身都会产生温热感。
4.振颤感:站桩稳定的姿势,需四肢肌肉保持持续性收缩状态,因此,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工作着的肌肉群就要发生程度不同的振颤现象。
5.不同感:站桩过程中,会出现两手位置高低明显不同的现象,但本人却主观认为一般高,或肢体一侧发麻、发胀、疼痛发热,而另一侧无此感觉。原因是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肌肉松紧未能取得一致,或因身体局部病灶的影响。
6.舒畅感:站桩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舒畅的感觉。练功时,如醉如痴;练功后,轻松愉快。这种舒畅感随着功夫的加深会越来越显著
[
本帖最后由 valentinoyu 于 2008/6/28 19:45 编辑 www.lindalemus.com]
-----------站桩的要领 医盲
简单说了姿势、情志、呼吸与健康的关系,我们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健身锻炼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会发现,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锻炼方法,妻各种要求,无不暗合上述理论。而在各种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中,站桩又是最全面贯彻上述理论的最好、最完全、最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经常有人问,你经常介绍传统的健身方法,到底那种锻炼方法可以安全快速的强身。智邦把三十年所练所学所闻在心中理过一遍,得出的答案就是最简单基础的---站桩。
早在2000多年前的
黄帝内经中,就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章句,不论是这个理论来源于先民健身实践,还是以后的健身实践来源于这些基于传统哲学理论的健康理论的指导,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民,在健身的探索实践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登峰造极程度。
站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势并坚持一段时间的锻炼方法,并且,在这个概念基础上,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总结,基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锻炼目的和功效,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和方法。
站桩的首要要求,就是对姿势的要求,而且这些对姿势的要求,哪怕以现代科学看来,都是那么的符合人体自然规律,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无比的敬仰之情。
我们知道,人体在精神和体力的劳作后,需要进行休息补充,才能持续。而最佳的休息,就是睡眠。睡眠是自然造化能力迫使人类所做的行为,以免人类不知劳累而尽情浪费肌体能量只到竭尽死亡。当人类关注到自己健康的时候,就会把被动的睡眠变为主动的休息,而睡眠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人体的疲劳,就在于它是人身心尽可能放松的结果,因为身心的放松,对放弃了气血运行的干扰,而使气血运行能够按照自己的轨道收敛能量浪费和修复劳损的肌体。如果我们每天的休息不能完全补充、修复当天的损耗和劳损,那么肌体就会“带伤工作”,如果日复一日的损耗、劳损得不到补充和修复,当消耗和劳损积累到肌体无法承受和自我恢复的时候,疾病也就爆发了。
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不知道锻炼修补劳损的人来说,睡眠是最好的养生法。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如果人们能过主动的在劳作时,尽可能少的消耗体能,尽可能少的产生劳损,那么我们生病的机会就会减少很多。
如果人们能在更多的时候,模仿甚至超过睡眠的放松状态,那么恢复体能和修补劳损的几率就会更大程度的提高,我们生病的几率就会更加的减少。
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能明了气血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气血运行状态并避免劳损,那么,我们健健康康享天年的愿望就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了。
上面的道理,就是为了说明,锻炼的大原则,那就是松、静、自然。唯有松静了,五劳七伤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气血运行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了,才能保证肌体不受到伤害。松、静、自然,也就成为传统健身锻炼的总原则了。虽然这个大原则,为了特定的目的,为了发挥人体特定的功能,有些锻炼方法会局部、暂时的有所变通,但是最终的总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松,就是说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
静,就是在站桩过程中,尽量的保持意识的安静或专一。当然也最好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心神专一安静。
自然,就是在锻炼过程中,严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为的强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体内气血运行。
前面说到了姿势与健康,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和记忆,总结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口诀,如头顶虚悬、双目垂帘、舌顶上腭、面带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腋开跨、舒指松腕、尾闾中正、宽胸实腹、顺臀溜胯等等。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口诀俗语,来说说站桩对全身姿势细节的要求。
头颈:头顶虚悬、虚灵顶劲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诀,就是说,头部百会穴好像有根虚拟的绳子把头部轻轻吊起悬在空中一样,转动轻灵,不对颈椎产生额外的压力,这样,颈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我们知道脊柱内部神经异常丰富,人体的中枢神经通过这些神经对躯干进行指挥反馈,头顶虚悬,因为保持了颈椎的最佳最自然的曲度,而使脊柱腔体不受外力压迫而变形,不至影响神经和保持
脊髓通量。颈部的不良姿势习惯,会造成诸如神经压迫,大脑
营养不良等相关的情况发生,而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我们如果仔细体验,会发现我们通常习惯把头向后微仰,下颌前翘,这样的姿势造成颈椎过分向后弯曲,长期的不良习惯,使颈部筋肉供血不畅、僵滞扭曲,进而会压迫通过颈部的血管经脉,造成头部营养供给不足。当你稍微活动颈椎,就感到颈部酸胀不适,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的姿势,造成供血障碍或颈部肌肉劳损。还有些人转动颈部时会感到颈部嘎嘎有声,这是筋腱椎骨已经有些僵滞的表现了。
有的老师说,微微收一点下颌,其实也是为了做到这个要求。还有的老师说,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领子靠,也是在引导我们做好虚灵顶劲。
面:面带微笑是人体面部肌肉最放松最自然的表情,面带微笑还能给他人带来良好的感觉,从而也能反馈给你良好的场能信息。面带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
眼:在锻炼时,一般讲究先眼光内收(也就是眼光从望远到渐近只到收回颅内),再双目垂帘,也就是说两眼皮像布帘那样自然的耷拉下来,不加紧闭的意念。保持这种自然垂帘的状态,符合局部气血的通畅,同时也因为双目垂帘,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收到外界诱惑而保持心神内敛。俗话所说的闭目养神,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肝开窍于目,闭目而使精魂不散。也有的锻炼方法因为特殊的原因,或者为了避免闭眼带来复杂的内景而形象心神安宁,要求睁开眼睛锻炼,但是即使如此,也要求不要东张西望、思想涣散,一样要求眼光收近,一遍宁神。只有在特殊功效的锻炼中,要求眼神的收放及引领。
舌:常常有说舌顶上腭,但是初学者往往因为不习惯反而造成舌头紧张。所以,我们提倡在站桩初始阶段,无需刻意舌顶上腭,只要自然放松即可。等到锻炼到一定程度,因为体内气血运行的原因,到一定时候可能会有自动舌顶上腭的表现出来。即便没有这种力量产生,在站桩站到一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涌,汨汨然咽下阶段,稍加意念舌顶上腭,也是不迟的。而那时你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放松的要领,而不至于因为照顾舌顶上腭反而造成紧张。
肩:一般传统说沉肩,其实就是把肩部放松。肩部的放松有个特点,就是拉长的感觉。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这时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所以传统常常把沉肩坠肘放在一起说。
腋:张腋、虚腋、开腋等等说法,其实就是要求腋不不要紧夹,要放松腋部好像空虚能放下一个小气球那样的感觉。其实沉肩坠肘做好了,就可以体会到虚腋的感觉了。开腋,除了便于肩臂气血的通常外,还能减轻了两肩对两肺的自然压迫,从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畅。
肘:讲肩腋的时候差不多说了,坠肘,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不管摆什么姿势在什么位置,都要有外展下坠的意念或趋势,以拉长肩臂的特殊经筋。
腕:平直放松。在特殊的锻炼方法时,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时候,腕横纹小指侧也就是尺骨尽处有向前的意念或趋势。
指: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
胸背:含胸拔背。怎么体会呢?想象你在抱一株粗于合抱的大树,尽量把臂指放长想要环抱住两手接触的那种感觉。有人形容,你在很多人的公共汽车上抱着孩子,环抱的双臂又要保住孩子,又要抵挡别人挤着孩子的那种感觉。再有,如果说弯腰是胸背向前合拢的趋势,就好像肩胯合拢的趋势,那么含胸拔背就好像左肩和右肩合拢、左胯和右胯合拢的趋势,是身体纵向弯曲的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趋势,就是有那么一点点意向和趋向,而不是用力想要达到那样的效果。因为可以用力,又违背松静自然的大原则了。应该注意,前面说的种种,都是为了让读者体会什么是含胸,而不是要大家用力去那样做。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胸的唯一要求,就是松。含胸,也是为了胸部更好的放松。
腰:平时我们直立时,腰命门一带是向前弯曲的,站桩时,我们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门向后凸一点,要做到这一点,又要保持前述身体姿势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来配合了。
腹:当前述要领都做好了,小腹只需放松,就自然达到要求了。放松放松再放松,就这样,小腹慢慢感到充实,胸部慢慢感到空旷,就是过去常说的宽胸实腹了。
裆:裆部要有撑圆的趋向或意念。
膝:前面说了,为了命门微微的后凸,需要曲膝来配合。一般的讲究,曲膝的程度,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标准。
脚:脚踏实地,无妄用力。一般的桩法讲究两脚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桩法会有不同的角度。身体中心落在脚上,根据不同的桩法要求,落点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涌泉一带,也就是脚的偏前1/3左右。
趾: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桩法要求用力扒地,则需要根据具体桩法来实施。
腿,由于曲膝,人体的整个重量平时直膝承担,力量多由骨骼对直承担,而屈膝后,参与承担体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会觉得较直立更费劲或容易疲劳。这时候对腿的要求就是紧中求松,在保持姿势的前提下,在逐步锻炼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放松,再放松。
前面我们把身体的各部分姿势要求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没有对胯进行阐述。这是因为对胯的要求比较难体验,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太过注意胯的话反而会引起紧张,所以对胯的具体要求,我们放在介绍具体桩法的时候,在需要的时候另行讲解。
呼吸,一般要求自然呼吸,关注呼吸,但不人为的去加强、改变呼吸的状态,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锻炼方法中,才会有特殊的呼吸锻炼方法。
精神,传统锻炼无一例外的要求,精神安静、情绪放松、意念专注,保持一种超然怡然的心态。在情绪剧烈变动的时候,不要进行站桩锻炼。
站桩的高度。
站桩,高度不同,用力不同,锻炼的细密程度不同,锻炼的效果就不同。一般来说,站的低,费力气,其气粗,练意少(静的程度),反应快,站的高,用力少,易放松,易入静,其气细,再加上呼吸、用意以及配合功法,锻炼效果及功能也不尽相同。
那么,抛开特殊的锻炼方法和目的,我们进行站桩锻炼,仅从站桩的高度来说,到底选用什么高度,或者说,怎样的高度,能发挥出最好最快的效果呢,站的太低,超负荷未必能达到最佳锻炼效果,站的太高,又担心健身效果太慢,尤其是年轻力壮之人,在人生经历、心智还没有接受或爱好静谧的锻炼方法的时候,怎样找好站桩高度的切入点?
其实前人做过很多探索,并且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习惯,比如太极,过去冷兵器时代,练太极也是要真刀实枪的闯江湖的时候,锻炼是少不了低架的,只是到了养生的时代,高架似乎才成为主流,随之而来的太极技击也更趋向松空奥妙。
虽然各门各派在传承过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都有一些特殊的经验、心得是秘而不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门派生存的观念已经逐渐淡薄,传统的锻炼方法正在被逐渐的公开和融合,有些秘密也就不应该成为秘密了,虽然如此,到目前为止,关于站桩的高度的这个方法,智邦还没有在任何报章杂志网站看到介绍,也就是说,关于这一点,是首次披露。
也许读者会说,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神神秘秘的?其实,传统锻炼的有些心得和诀窍一旦你千方百计的探求得到后,觉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其实有很多秘传的诀窍,就是公开说出来,你不知道其用途或作用,也会当作很普通的一句话忽略掉。关于站桩的最佳高度,也应了传统常说的那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张纸。虽然太简单,时机确很管用,如果在介绍站桩的时候,平平淡淡告诉你,恐怕你也不会去注意和接受,所以,说了一大堆,只是想要你影响深刻。
站桩的最佳高度,一句话:起跳的高度!
所谓的真传一句话,并非你听到一句话就能彻底明了其中道理,在一句话的基础上,还有相当的解说工作。虽然相对于锻炼内景来说,起跳的高度就是最佳的站桩高度比较容易理解,但还是需要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原地起跳摸高,大家都做过的吧。对就是这样,当你原地起跳摸高,就会下蹲,然后尽力向上跳起,这时候,你注意了你下蹲的高度了吗?这个高度,是最适合你当前的体能体力的高度,是最能发挥你潜能的高度,也就是说,作为站桩锻炼,这个高度就是你的最佳切入高度!
同样的道理,两脚的最佳宽度应该是多宽呢?想来你读者也猜出答案了,对,摸高起跳时,你自然的用到的宽度就是。但是要从理论上讲,就是肩宽,支撑人体的最佳宽度。
站桩的时辰、场所和方位
中医理论阐明,人体气血运行,不同的时辰,不同经脉的气血旺衰是不一样,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一种锻炼,不同的季节、时辰、方向等等,都应该有相对的站桩时间和方向。但这仅仅是理论上,因为人类进化到这个程度,对于自然界各种时空影响的敏感,都已经降低到最便于自我保护的程度,试设想如果人类对自然非常细微的变化都感应强烈的话,是无法适应这个星球的生存环境的。
所以,我们进行站桩锻炼,尤其是初级阶段,对于站桩的时辰、场所及方位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在自然时空环境发生剧烈变换时,人体可以轻易的感觉到它的影响,那么,我们进行站桩锻炼,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在户外练功时,应注意空气清新,但应避开风过大的地方,如有树木花草溪流湖泊则较为适宜。冬季如在室内练功,应尽量保持空气新鲜。
比如,温度骤变,风雨雷电,雨雪雾霁等等太过时,我们还是应该避开这种剧烈变动的时间进行锻炼。时辰上,精神倦怠、体力劳顿、过饥过饱等等时间,都应该避免进行站桩锻炼。同时还应注意,饭后饭后应隔开半小时左右才宜进行站桩锻炼,站后也不要立即饮水,特别是冷水。练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裤带不宜紧。
每次锻炼坚持的时间
经云:“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就是说,人体气血一昼夜要循行人体50次,按照一天24小时计,气血完全循行人体一周大约是0.48小时,大约28.8分钟。我们进行锻炼,一般最好是气血完整的循环周期,也就是说,每次锻炼,至少应该完成一个气血周期也就是28.8分钟,加上准备调整以便进入状态,一般锻炼要求不要少于30分钟,就是这个道理。等到锻炼有了心得,能够体会体内的细微变化,就能体会到这个时间周期对人体的影响。比如我们在静坐杂谈中谈到,静坐半个小时左右,会有一个很特殊的感觉期,就是因为这时正是进入练功状态的特殊气血阴阳更替的时间,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气血交替不畅而神失濡养,造成心绪烦躁。
我们一再强调保证锻炼每次的时间,其道理读者应该明白了,所以大家应该特别注重锻炼的时间,时间,在中国白话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锻炼出“功夫”。
关于站桩的高度,读者往往还会有许多疑问,一般问的最多的是高桩和低桩的锻炼强度和效果的差别。有些人说,我的体力不支,把桩架拿高点,会不会有效果?效果会不会降低?等等。
一般来说,只要身体尚好,能够坚持把桩步站的比较低的,都应该先进行低桩锻炼。
原因我们会在【锻炼的层次】相关章节里对相关理论进行探讨,这里只做简单的说明:
低桩,按照过去的说法,开始锻炼人体气血比较粗、浅的部分,这样会为今后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着重姿势,对呼吸、意念要求轻浅,调动人体的能量也就比较“粗”,这样说大家不要认为这个粗就是层次低,而是如果一开始就锻炼深细侧重意念类的方法,内部的运动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把握的,或者说,没有“粗、浅”的基础,绝大部分人不能很好的把握深细的内部运动。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低桩引发的气血运动,对身体表浅层次的矫正作用更大,它几乎不给你人为意念干扰的机会,摧枯拉朽般的自己运作,也就是说锻炼身体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更自然,更容易体验到。因为他的锻炼层次更接近“质”的层次,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就最大,特别是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大众,一开始就用着重意念、放松比较容易的锻炼方法,一旦把握不好,往往欲速不达,且在内景复杂的时候哪一把握反而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虽然这么说,高桩锻炼也一样的是非常好的锻炼方法,只是锻炼的时候要把握要点。若是身体稍差对于低桩有所不适应的人,可以适当抬高桩架,抬高到什么程度为限呢?我们还是用时间来限定。比如有人说,我想从高桩入手,逐渐降低加大锻炼量,那么你可以选择一种高度,你非常努力的可以站上半个小时以上,记住不是轻松达到,而是很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当你能够在这个高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并且在适应这个高度身体能够放松后,再加大锻炼量,降低桩架。
为什么练了高桩还要去练低桩,不是高桩锻炼的会深细些吗?其中的道理在一个“透”字,读者锻炼到一定程度,可以琢磨一下这个字。就好比一个大学生,不一定会做中学最难的题目一样。
对于身体很弱实在无法进行低桩锻炼的朋友,高桩的锻炼也是可行的。高到什么程度?哪怕只能躺床上不能动的人,勉力能抬起一个手指头,都可以进行桩功锻炼。或者肢体完全不能动,意识清醒,也一样进行“桩功”锻炼。
这里展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只要选择了桩功,入手是用“一次半小时以上的稍高一点桩架”还是“低桩累积半小时的锻炼”,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灵活掌握,但是我们依然推荐只要身体能够承受数十秒低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低桩锻炼起。它对你的身体的“清理、整理、调理”的力度,你会慢慢体验到。
有许多人,对于女性同胞进行传统锻炼多有忌讳,认为女性有不同于男性的特殊体质,不适合传统健身方法的实践,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不可否认,在传统锻炼方法中,有一部分是不适合女性锻炼或不适合女性特殊时期的锻炼,但是我们只要明白传统健身的原理,把握好锻炼的原则,不要选择不适合女性同胞的方法,调整特殊身理情况下的运动量,完全可以实践传统健身功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秘静克女士跟随王乡斋先生进行站桩锻炼,不但治好自己的疾病,而且健康长寿,90多的高龄还能公园教导后辈练习站桩,为推广站桩健身做出卓越的贡献。
站桩功,是可以适合所有人的最佳的锻炼方法。
-----------转几张MKESAIL 网友在网上找的图片
Valentinoyu按:这几张图片是浑圆桩的图片,考虑到有些网友在站马步,有些在站浑圆桩,有些介于二者之间,所以发上来。至少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姿势中看到一些传统锻炼的基本要领,比如双膝微曲,百会朝天,双目垂帘,松肩沉肘、含胸拨背等。但提请网友注意,对于马步站桩,在脚的距离、腿的姿势上与这些有较大的不同。
[
本帖最后由 valentinoyu 于 2008/6/26 11:23 编辑 www.lindalemus.com/pharm/]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