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传统中医治疗骨折法有了"名分"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传统中医治疗骨折法有了"名分"
--------------------------------------------------------------------------------

2005年03月12日  10:04:44    杭州网  


每日商报讯 试想一下,如果你身处古代的中国,在没有发明石膏之前,不幸骨折了,该怎么办?很多老中医会告诉你,用杉树的树枝或者树皮固定受伤的部位,几个月后就能慢慢恢复。这项流传了几千年的技术,在张氏四代人的努力改良下,如今通过了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可以向国外更广阔的天地推广。

一个家族一百多年的努力

今年
60多岁的张培祥看上去还是那么硬朗,他举着一位老太太的X光片仔细地端详了一会,“的确是手腕的地方骨折了,”他用杭州人不怎么听得懂的富阳话告诉老太太。“那怎么办?”“上夹板,吃中药。”张老声音里透着老中医的权威。

就见他拉开身边的小门,从里面取出一块树皮,在老太太骨伤的地方比了比,然后用剪刀剪出四块,每块树皮的形状各不相同。“把手伸过来。”张老用特有的手势握住骨折处,再取出棉纸裹住患处,接着就把形状各异的树皮一块块放上去,等树皮各就各位后,助手就慢慢用绷带包扎好。“这个就是我们张氏骨科擅长的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外伤骨折疗法。别看它现在能够在正规大医院使用,原来可是被医学界瞧不起的土方法哦。”张老告诉记者,虽然早在唐朝就有用杉树皮治疗骨折的记载,但张氏骨科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改良,还辅以其他口服中药,为了这项技术,他们家族足足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张老的爷爷就在富阳开馆施医,那时他只是将在浙北一带颇为流行的杉树皮治疗骨折法应用于前来求诊的病人身上,帮忙的是他的三个儿子。“当时,我父亲和两位叔叔在医馆都有不同的分工,我父亲负责药材,两位叔叔就跟着爷爷看病。”张老说,“虽然父亲也懂得看病,不过因为药材很重要,他就帮着张罗所有药材的事务。并不是所有杉树皮取来就能用的,要配合树龄、部位来取,取下来的树皮还要经过加工才能给患者用。除了树皮,我们还要采购其他药材,因为治疗骨折除了用夹板,还要服中药。”

张氏骨科在富阳一开就是几十年,在当地也算赫赫有名,但进入“省城”杭州,也就是最近这三十来年的事。上世纪70年代,继承了张氏骨科医疗技术的张培祥原本只是在乡卫生院坐诊,一次全国性的中医考试给了他一次机会,他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在大医院有执业资格的医生。于是,他在杭州的第一个专科门诊开在中医学院门诊部。

虽然张氏骨科名声不小,但对于相信西医石膏的杭州“城里人”来说,用树皮治疗骨折始终是民间的土方法,不怎么信任。刚开始,骨折病人上门听说只是用树皮而不是石膏,赶忙退了出去。不过张老似乎并不在意。“能医好就是能医好,患者自己最知道,只要他们来我们这里看过一次,就会带来更多病人。”张老说的是实话,短短几年里,他的病人数就呈几何倍数增长,从外省的农民到省里的领导,无不慕名而来。据最粗略的统计,每年在张老这里就诊的病人就超过一万人。

前不久就有一位领导,意外造成桡骨骨折,助手急忙把他送进了省级大医院。西医一看就表示必须上石膏。“但我过几天就要出访日本,带着石膏既不方便也不雅观。”这位领导提出是否有其他办法,一位张老曾经的病人建议他到张老这里来看看。结果,张老给他用上杉树皮没几天就消肿了,这位领导顺利前往日本,虽然手上缠着绷带,但丝毫不影响他与对方领导握手。“杉树皮就是有这样的好处。”张老自豪地说,“经过我们临床实际比较,用杉树皮固定要比石膏更透气、更有弹性、消肿止痛快、压迫感少、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用石膏固定往往一两个月不能拆,不光是日常生活极为不便,而且由于密封的缘故,里面有可能出现发霉、皮肤溃烂等情况,而且在伤口肿胀时上石膏,在肿消退后,固定能力就会减弱。用杉树皮就不会出现以上情况了,因为四块杉树皮之间都有缝隙,有良好的透气性,加上杉树皮有弹性,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能根据肌肉的伸缩给予最帖服的固定。”

需被“正名”的中医技术还有许多


去年,为了让这项技术能被更广泛地应用,张老和省立同德医院的同事一起,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了科学技术成果。日前结果下来,这项技术不仅通过了鉴定,还被批准尽快推广。据悉,像这样的传统中医术被国家认定为科技成果的,在国内也不多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中医们对自己祖传秘方的专利权意识较以前强,很多著名中医开始将祖上流传上百年的秘方申请专利,但对中医技术的“正名”做得很少。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较祖传秘方而言,专利申请中没有专门关于中医技术的条规,无法申请专利;二是因为一些传统的医术缺乏一种系统的规范,加上国家科技成果门槛较高,很难申请成功;还有一些医术没能和现代医学“接”,只能停留于民间,不为广大群众接受,更不用说成为广泛推广的科技成果了。

而张老的成功关键在于“变”。“虽然我们的技术来源于几千年前祖先们的成果,但到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改良。”张老说,因为要作为临床诊疗技术为病人治病,这项技术除了能治病外,还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医疗规范和准则,为此,他们在临床治疗的几十年里,不断进行改良,还制定了一套有关这项技术的操作规范,均已被国家认可。“我们努力让自己的技术被国家认可,不为别的,就是要让这些国宝级的技术获得认同,能够继承下去,能更广泛地推广开去,甚至走向国际。”说这话时,张老难掩心中的兴奋。

据了解,张老和他的同事们已决定将这项技术带到各大学术交流会上去,除了在中国医学界推广外,还要让国外的医生认可这项技术。一位省中医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国内医学界,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越来越被重视。随着国外医学界对中医药技术的逐渐认同,中华传统医学中有很多技术、成果有待被挖掘,进而推广至国外,若能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对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很有帮助。

来源:每日商报
相关文章
 脐上三指处跳动厉害,请教是何故?
 咽喉
 地竹
 第二节 医院膳食
 论手足阴阳流注篇六
 易与医学——一个简陋的问题请先生们不吝赐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