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医齐秉慧和《齐氏医书四种》
齐秉慧,字有堂,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西)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卒年不详,是晚清时期四川名医之一。著有《齐氏医书四种》。即《齐氏医案》、《痘麻医案》、《家传医秘》和《痢症汇参》。齐秉慧的身世和习医经过,在《齐氏医案》自序中记述颇详。
齐秉慧自幼聪敏好学,攻习举子业,少年颇怀远大抱负,以克承父业。无奈体弱多病,又逢家遭变故,一贫如洗,遂离乡背井,迁居长邑(今长宁县),为维持生计而教书9年。其间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已至“形容枯槁,颜色憔悴,腰俯不伸,形如鹄立”之状。此时略有积蓄,便到重庆、泸州等地经商,沿途遍访良医而不遇,深叹求医之难。一次归途中,船上一同伴携有《薛氏医案》,齐氏借而阅之,方知病因之所在,乃依书采用峻补之法,对症选方,坚持服药数年,汤药服至数百剂,丸药服至上百斤,终至体健食旺。
齐氏33岁时,在湖北武昌幸遇黄超凡,黄乃喻嘉言之门生,喻氏去世后,又师从喻氏大弟子舒驰远。黄氏见齐氏聪敏好学,自己年已70而尚无传人,便将数十年来喻嘉言、舒驰远口授秘旨全部传与齐氏。师徒二人戴月披星,晨夕问难,3年之后,齐氏尽得其传,回到四川。归后弃商从医,购得《
黄帝内经灵枢素问》、《难经》、《脉诀》、《医门法律》、《医宗金鉴》等书,昼夜苦读,寝习深求,终于《灵》、《素》诸书中得其奥妙,用以济世活人,无不见效,并以擅治
虚劳杂证而闻名。
齐氏非常重视医德,在《齐氏医案·凡例》中便首立医德8条。如:不以富贵贫贱,而以病势缓急分诊病先后。不可乘人之危勒索钱财。对贫贱鳏寡孤独者,尤宜格外诚心施治,并量力周济。医者应行为端正,衣冠整洁等。其高尚医德,为后学者树立了榜样,所列医德8条,可谓“字字金玉,堪为后学津梁”。
齐氏晚年将数十年心得,参合古今诸家之议论,畅发其义而成《齐氏医案》一书,凡历时36载,成书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书分6卷,卷1-2阐述六经辨证,分经治病。卷3论述先天肾和命门学说。卷4-5论述后天脾胃学说及有关疾病的证治。卷6为妇、儿、外科治案。本书汇录了齐氏的学术见解、临床经验和一些效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28年后(1834),又著成《痘麻医案》,该书为论痘疹之专著。书分两卷,上卷论述痘疹的病因病机、临床证状和各种转归,下卷论述痘疹治法,汇集痘疹有效方70余首。本书的特点是:“按证立方,指示精详,因人投剂,辨晰妥当”。该书与齐氏前述《齐氏医案》及其后陆续著成的《家传医秘》、《痢症汇参》诸书,均为其临床经验的结晶。为了让后人不仅取其经验,更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齐氏将未治愈的病例也立案入书,毫不掩其不足,着实令人敬佩。
齐氏又善治疑难怪病。如汪少宰之妻突发
腹痛,恶寒厥逆,
呕吐下利,脉象微涩。先投
四逆汤无效,仍腹胀便急,但多空坐,且前阴冒出一物,大如
柚子,经反复诊察,确认是“膀胱”下垂,乃以灸法温其以升其阳,“膀胱”即收回,再服四逆汤加味,两剂而愈。
齐氏不仅在理论上有独到见解,在临床上也往往出奇制胜,屡见奇功,不愧为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家,其著述自问世以来,多次重刊,流传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