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师承模式何时获认可颇负盛名的“非法医师” 12月15日,记者再次走进中医全国特色诊疗专家林宝栋设在福州福浦中茶小区家中的“还春堂”,扑面而来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只见各地求医者送来的锦旗挂了满满一面墙,还有那如小山似的感谢信;林宝栋给病人配好了中药,送病人到门口,医患关系十分融洽。 林宝栋出身中医世家,16岁时就跟着祖父学习中医,5年就掌握了家传秘籍,之后进入北京东方中医研究院及
福建中医学院修读现代医学理论。从医30年,林宝栋先后被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等国内外有关权威机构授予“全国特色诊疗专家”、“当代华佗”、“中华名医”等多种称号,是(美国)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理事,国际健康医学研究生院中医导师。2001年5月,应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特邀前往洛杉矶,参加“第十六届国际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荣获“杰出成就国际金奖”。前不久,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特聘他为教授、研究员。林宝栋的医术在国内外民间享有盛誉,尤以治疗肿瘤、胆
肾结石、腰椎间盘旁突出、不孕症等见长。 林宝栋早在1990年就已获得国家统一核发的个体行医执照,开了个体中医诊所。然而,至今,颇负盛名的他却还是个因没有通过“申请医师资格考试”而未具
职称的中医,随时都有可能被取消行医资格。据了解,在我省,像他这样尴尬身份的民间中医还有近千名。 独出机杼的民间疗法 中医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特殊经验和民间疗法,有的疗法虽然目前尚不能用现代科学解释清楚,但效果极佳。林宝栋深知中医的这种特殊性,他坚信“能治好病才是硬道理”。 林宝栋认为,人体犹如一架精密的仪器,脏腑间的内在联系极为密切,任何一个“零件”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而导致各种疾病发作,因此治病就是“修理人”,而药物就是修理这台机器的特殊工具。于是,他创建临床中医“修人如机器论”,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框架结构”,在临床施治中,均以整体论观念来审处种种疑难复杂病症。他说,不同的病人,病情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犹如下象棋。象棋32个棋子,能够变化出不同的棋谱,要下好面前的这副棋,就看你如何破解这个局。面对病人也是如此。首先要破解病机,才能选药立方,而要正确破解病机,就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48岁的连江人郑济平,8岁就患哮喘病,40年来看了无数医生,均不见效,日常动则哮喘,夜间喘如断气,要坐靠着睡,否则气接不上来。经人介绍,他找到林宝栋,服用中药7剂后,哮喘大有好转,夜间躺卧如常,又连续服用7天,居然彻底治愈。 对于令患者
头痛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林宝栋认为,其病因是腰椎的骨髓漏尽,椎间空虚,筋骨失去濡养,筋翘骨歪,上下无法相承压力。内因内治,要通过中药调理,让筋恢复弹性,自动从腰椎间回复原位。39岁的连承强患腰椎间盘突出有5年了,由于外治不愈,只好开刀动手术,术后又复发,日夜不断作痛,几近
瘫痪。后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找林宝栋,连续治疗42天后,竟奇迹般地获愈,回家后还能干活。 胆肾结石症的治疗也是林宝栋的绝技之一。53岁的
姜德,右肾有多个结石,最大的有5×4cm,经常疼痛,多方寻医吃药都没啥效果。今年9月3日,他开始接受林宝栋的治疗。10月23日,他去医院复查,B超显示,结石已经消失,双肾未见明显占位。台江女孩张维华,才20岁就患
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
慢性胆囊炎伴
胆囊结石,2年前接受林宝栋治疗,不到1个月,结石就明显缩小。日前,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张父告诉记者,现在女儿一切都好,可以正常地求学。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三试不过”的切肤之痛 在采访时,记者惊异地发现,林宝栋几近失明。谈起这病起因,林宝栋痛彻心肺…… 199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开始执行,要求所有医生都必须经过
考试,没通过者不许执业。从那一年开始,林宝栋先后三次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申请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却均未能通过,从而被挡在了全国
职称考试大门之外,个中原因令人唏嘘。 2001年5月的那次考试,林宝栋在综合理论笔试部分得了全省最高分,而在临床技能面试时,却被刷下了。当时,考场内有一位病人和一位考官,要求林宝栋判断病人的病因。中医下诊讲求望、闻、问、切,其中对病人要“十问”。然而,不知何故,林宝栋每一问,都遭到考官的制止和大声训斥。林宝栋被训得满面通红,羞愧难当,未到“五问”,就不得不退出考场。后来,他才得知主考官竟是西医。当晚他气得两眼充血,心中郁结难平,无法入眠,不久双眼视力模糊,视网膜脱落,4年多来,林宝栋饱受几近失明的痛苦。 据了解,由于在考试设置上不尽合理和一刀切,中医技能操作考试的大部分和笔试的1/4考的都是纯西医内容,内容刻板,没有顾及中医临床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因此,许多民间中医师即使有高超的医术,但均因师承人员未受过正规西医教育,大都没能通过考试,结果一下子从合法医变成了“非法医”。有关部门对此也很头痛,于是林宝栋这些有行医执照却没有通过考试的中医,就被“挂”了起来。 呼吁给予相应待遇 民间中医的职称问题成了林宝栋的一块心病。他对记者说:“4年多来,每提起
职称这事,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的痛。民间中医手上掌握着中医的精华部分及种种特殊的技能,存在着私传的特性,一些老中医过世之后,手中的技能就失传了。要给中医相应的公平职称待遇,这件事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认为,如果没有把临床疗效作为检验医生的学术及其临床实际技能的客观手段,便无法确定一个医者的真正技能程度。他热切盼望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能尽快改变
职称考试一刀切的做法,根据民间中医实际,通过开展师承人员的考试项目等方式,解决民间中医
职称和行医问题。 据悉,目前全国许多省份至今未组织开展师承人员的考试项目,许多民间中医师求证无门,有的改行,有的仍在“非法行医”,随时有被查处取缔的危险。而这些民间中医,特别是那些颇有声望的师承祖传老中医,若被取缔,不仅影响许多患者就医问题,而且还将造成祖国的中医药宝贵资源断流。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应结合现代
资格要求,制定民间中医师专门的资格认定和执业监督办法,设计适合民间中医的培养方向和目的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使掌握真才实学的民间中医师公开化、正常化、合法化。 国家重视正采取措施 就民间中医
职称问题,12月19日,记者走访了省卫生厅中医处。有关负责人说,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她告诉记者,针对师承体制下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师,国家推出两项政策:第一,没有职称、没有学历,但在1998年6月26日以前获得中医执照的,通过省里的考核,允许参加
考试;第二,行医25年以上,年龄在55岁以上,省里组织考核后,可直接向国家中药管理局申报,取得
或助理
资格。 虽然有政策上的优惠,但至今全省还有近千名民间中医,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
资格。这种情况不仅福建省,全国其他省份也都普遍存在。为此,12月19日至21日,国家中药管理局在成都召开专门会议,集中各省的意见制定初步意见,希望民间师承模式下有一技之长的中医
职称问题由此能得以解决。 (记者 林智岚)K
-----------“按报索医”患者反响良好
71岁的长乐市营前镇老汉李依金怎么也没料到,10剂药就可以解除自己的病痛,10天就能消除长在耳后碗口般大的肿瘤,免了开刀之苦。
2月13日,记者在民间老中医林宝栋的家中见到前来复诊的李依金以及他的女儿李婉芳。
去年年底,李依金突然在耳后长起了一个碗口般大的肿瘤,很硬很痛,引起全身疼痛,且脖子僵硬,吃不下饭。儿女们急了,赶紧带着他去镇医院检查。医生说,这个肿瘤必须切除,但是长在动脉附近,手术难度很大,建议到省城去手术。父亲年纪这么大还要受刀下之苦,孩子们都不忍心。邻居看到本报12月22日刊登的《民间中医:师承体制何时获认可?》,建议他们找文章中所说的老中医林宝栋试试。
1月3日,女儿李婉芳带着报纸找到了林宝栋。林宝栋判断李依金患的是
血管瘤,给他开了10剂药。李婉芳对记者说,吃到第5剂时,父亲已经不再疼痛,并且开始消肿。10剂药下去,肿瘤就消失了。
近两个月来,除了李依金,还有不少读者通过本报,找到林宝栋医生,解除了自己的病痛。
南平顺昌的魏美娘夫妇看了本报,专程来福州看病。夫妇俩患腰椎间旁突出症多年,不久前,魏美娘因摔伤,使
腰痛加剧,身体活动不便,在县医院做了多次牵引都不见效。1月13日,夫妇俩慕名前来。其丈夫服了15剂药之后,困扰了10多年的腰椎间旁突出症已经见好,而魏美娘的双腿已经可以伸直行走,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还在进一步治疗。
三明大田的林姓母女患哮喘多年,看了本报慕名而来,现在已经治好。
福州的陈俊层先生,患腰椎间旁突出症严重,日常疼痛不止,无法坐立,靠2个保姆护理。他住进了某大医院,4个月花了9万多元,但不见好转。林宝栋用中药50天就将其治愈。
……
打破“金方”框架辨证施治
为什么会有如此良好的治疗效果呢?“用药要辨证施治,对中药材的特性要了如指掌。用药时,如点兵选将,根据战况决定下药。”林宝栋对记者说。例如对李依金的病例的处方,林宝栋的解释是,任何病都有发病的机理,肿瘤是来自内部脏腑的毒素聚集而成。因此,第一步要化肿排毒,搞清楚肿瘤的来龙去脉,用中药进行化解,肿化开后,毒素何来就往何往;第二步是推陈出新,由于血液和骨髓中聚集了大量的毒素,相当于内环境受到污染,如果不消除,毒素会随着循环系统在全身游走,依然还会在身体的其他地方聚集,所以通过推陈出新,把毒素排出体外,这样治病才算彻底。
林宝栋介绍,自己年轻时对“金方”奉若神明,数百个方剂烂熟于心,但是,这些方剂在临床中却并不灵验,他开始怀疑这些“金方”。他发现,这些流传的方剂并不完整,有的还有不少缺陷。如治疗癫狂症的安神药用方剂“
珍珠母汤”,以
茯苓为佐药,茯苓性味平淡,功在利尿则损阴,使阴虚则阳邪更甚,病情加重。缺陷性“学说”能不能引为经典?别人的药方可不可以生搬硬套?要不要独树一帜,自创一体?年轻的林宝栋不断地思考、实践、总结,广学传统医学精髓,并对祖传的学术理论进行钻研。
通过30年的临床实践,林宝栋认为,只有正确的学术见解才能正确指导临床实践,相反,临床实践是检验学术真理的唯一标准,二者亦可相对而论。在诊疗上,他打破方剂学的“死方框”,紧扣“君、臣、佐、使”(即用主药、辅药、佐药,使其到达病痛的位置)的组合原则和原理,为患者对症下药。他认为,中医的灵魂是意念,中医者的天赋是悟性,只有意念与悟性的具备并结合临床经验,才能充分体现传统中医的精髓。
传统中医学说陷入被动
林宝栋感叹道,传统中医本应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学说,现在却被拖在西医的车尾走,渐渐失去了专业理论的独立性,处于被动地位。例如,学西医者无需学中医,而学中医专业的,需要附加数门西医考试,尤其表现在职称考试中。中医医术再好,西医课程不过关,照样评不上职称。
与林宝栋一样感叹的民间中医和读者不少。《民间中医:师承体制何时获认可?》刊登后,本报接到了数以百计读者的电话来信,社会反响强烈。人们对民间中医的生存境况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认为,福建日报及时反映了民间中医所面临的难题,林宝栋的尴尬境遇正代表了民间中医目前的生存窘境和传统中医学说的被动地位。
读者傅先生来电,他说,上世纪60年代,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民间中医师朱步拜名医朱良春为师,并得到悉心教授。以后,这个没有受过任何高等教育、职称不高的中医师成了卫生部编写的《实用中医内科学》的统稿人,后担任《中医杂志》副主编,现在英国牛津大学讲学诊病。朱步的成功表明,院校教育不是中医成才的唯一道路,对人才的选拔应充分考虑到中医的规律及特点;避免为规范中医市场而否定优秀民间中医师和师徒传承方式的存在;更不能为防止不良医药事件发生,简单粗暴地否定所有民间中医师的价值。
读者章先生认为,民间中医中有不少人掌握了执业中医师所必备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实践能力,但根据现行西医内容过多的考试制度,他们是很难获得
资格的。对于实践了数千年的、成熟的师徒传承教育方式,应给予一个适合其培养特点的认可方式。
民间中医陈明凡来信说,考职称,也应当检验其临床疗效。不如让主考官选出持有职称的专家,与中医考试者比较对症治病的效果,这样才能衡量出医师的真假及良莠。有高职称但低效能者并不鲜见,有些人有高学历及大医院作为背景,自诩为“专家”,但实际技术水平相距甚远,他们不但不能解决患者的痛苦,反而成了药品的“经销商”。
针对目前中医界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学术上的修正和创新,二是管理方面特别是在执业考试中的一刀切问题,专家指出,发展中国传统中医,首先要从政策上进行扶持,给予中医师相应的职称和待遇。例如,在香港,民间老中医行医10年以上者,评予中医师职称,行医15年以上者,评为主治中医师。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其次,要进行中医教育改革,培养顶尖的中医人才,在采纳古今医学精髓的基础上,创出符合临床客观需求的中医学术精华;并多加保护,让传统中医学说自成一体,发扬光大。 (记者 林智岚)
-----------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框架结构”,在临床施治中,均以整体论观念来审处种种疑难复杂病症。他说,不同的病人,病情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犹如下象棋。象棋32个棋子,能够变化出不同的棋谱,要下好面前的这副棋,就看你如何破解这个局。面对病人也是如此。首先要破解病机,才能选药立方,而要正确破解病机,就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