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只是长江边的一个小渔村,位于常州境内。中国中医学界流传有一句话:“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据载,孟河当地中医盛行时,百余户的小村庄,仅中药铺便有十几家。赴孟河求医者中,除了普通百姓,道光皇帝、慈禧太后、皇族高官等都曾前来请医。那么,是什么让一个小渔村如此崇医?孟河医者究竟有何德何能?记者近日来到这个小村庄。
寻访中山先生赠匾
孟河南接京杭大运河,北抵长江,是连接南北的通江河道,古时水路非常发达。之所以称“孟河”,是为了纪念他的缔造者唐朝常州刺史孟简。
有资料描述:咸丰时期,孟河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孟河小镇也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孟河卫生院院长郑光耀介绍,孟河医派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大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该医派影响深远,现代许多著名的中医学家,都是孟河医派的弟子。晚清时期,该医派便名扬大江南北。
据悉,费家代表费伯雄以擅长治疗
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曾两度应召入宫,先后治疗皇太后肺
痈和道光皇帝失音症,均取得显著效果。费由此获道光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咸丰年间,向荣率兵攻打洪秀全、李秀成所在的南京城,向因年事已高加上多年劳累,“阵前
呕血频频不起”。同僚张国梁强请费伯雄前来治疗,费投药数剂,向即可起床。事后,费伯雄悄悄地告诉张国梁,因军情紧急,向荣肯定不能好好休息,他的病数月后可能复发,而届时“我亦无能为力”,此事后来果然应验。张国梁对费伯雄由是尊敬之至。
马家以“脉理精细”、“能述病源”著称。该家族名医代表马文植也曾应诏进宫,为慈禧太后治病,因疗效显著,皇族称其为“所拟医方甚佳”,“外来医生以马文植为最”,并御赐“务存精要”匾额。其他皇亲高官纷纷要其诊疗,他多次请求回孟河均未得允许。
巢家则以擅长内外两科著称,尤以外科为精。据记载,巢崇山“刀圭之术犹为独到,能以刀针手法治疗肠痈,多应验如神。”而孟河丁家除了崇尚医术外,对医德要求也较高。据介绍,丁甘仁不仅医术好,而且乐善好施,对病者不论贫富,一视同仁。这种行医精神深为群众所敬仰。当年,孙中山先生便以大总统的名义,赠以“博施济众”金字匾额,以示表扬。
目击百姓至今尚医
一个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孟河小镇,竟能并存十几家中药铺、诞生远近闻名的四大医家,这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
据介绍,孟河医学缘起要追溯到明朝正德皇帝时,大臣费尚有弃官从医,定居常州孟河,由此开始了孟河费氏的医学事业。费尚有穷究医理,久之便以医术闻名于世,并且代有传人。略晚于费氏,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从医。加上孟河当地颇为有名的法氏、沙氏等较有影响的医家,孟河医派开始逐渐形成。
据国外著名的中医学者、德国籍蔡熙德考证,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日臻完善。这一时期的常州、武进等府县志均有“小小孟河镇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橹之声连绵数十里”等记载。
据悉此时,费氏、马氏在孟河医界占据主导地位,分别培养出了费伯雄、马培之等杰出医学家,而巢氏亦有巢崇山等名震数省。各家医学的发展,中药铺由此毗邻而开,至今仍能叫得上名的有将近十家。
清朝末年,由于战乱,孟河地方经济相对疲软,加上孟河从医者日益增多等原因,许多名医纷纷迁往无锡、苏州、上海等城市,在华东地区掀起了一股孟河医学的“东渐之风”。据记载,1883年,马培之迁往苏州,分别在其住所和沭泰山堂药店坐诊,因其声名显赫,坐诊处门庭若市,其居住之处,至今仍被称为马医科巷。孟河其它各派外迁后也都有相当的发展,成为当地的名医或医学流派,并且带出众多弟子,分布至全国各省、港澳地区以及世界各地。据常州第三人民医院李夏亭副教授数年统计,孟河医派的门人、弟子、传人、学生已经有300余人,大部分都是当地比较著名的中医。
然而,因诊疗环境的改变,如今孟河当地连绵十几家中药铺的盛况不再。记者寻访时看见,费、马、丁、巢四大家的旧宅,也是一番破落衰败景象。但据孟河卫生院院长郑光耀介绍,当地老百姓对中药仍是出了名的信任。该院去年开出了500多个膏方,远远高于新北区同级的13个乡镇卫生院。
探究医术兼收并蓄
一个能让老百姓产生崇拜的医派,肯定有非凡之道。李夏亭副教授遍数各家代表名医认为,正是孟河医派四大家各有千秋的诊疗学术,造就了众多名医。
费伯雄是近代治虚劳专家,师古而不泥古,他说:“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他1865年完成了《医方论》,在肯定前辈名医汪昂所著《医方集解》之后,对该书若干方剂的弊病作了无情的批评。他表示,“古人立方,不过昭示大法”,要灵活运用,不可泥古不化,“方能得古人之意”,这的确是中肯之言。
马培之则强调外症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要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之外,还用刀针相结合,内外并举,具有辨证施治的整体思想,世人称其“以外科见长而由内科成名”,所著的《外科医薪集》,是我国近百年来甚受欢迎的外科临床专书。
丁氏崇尚费伯雄的醇正缓和、归醇纠偏的学术风格,在处方用药上,大都以轻灵见长,最擅运用“轻可去实”之法;在临诊中既需估计患者的体质强弱、酌量病势的轻重缓急,对患者的居处习惯、饮食嗜好等也要作适当的考虑,这样就能保证药到病除。
而巢家则擅长内外两科,尤其是刀圭之术。巢氏巢崇山是孟河医派早年去上海发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撰有《玉壶仙馆医案》、《千金诊秘》等,部分医案还被收入了《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李夏亭表示,孟河医派揽中医之大成,将各派学术熔化于一炉,而且辨证、细腻、准确,有用药轻灵平正、治法灵活多样、内服外用兼并等特点。正是这些“真本事”,促使孟河人一代一代投入其中,造就数百名医。
郑光耀等孟河医派研究专家,还提醒记者注意孟河医派当时的背景。据介绍,常州历来文风兴盛,文人辈出,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都是全国有名的学派团体。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思想主导下,不少文化人投身到医界。而另一方面,孟河医派四大家族之间,通过通婚、合作和师徒等关系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各派不分门户,互相交流,培育后人,促使孟河医派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社会之上,和常州学派、阳湖文派等学派并列,成为大名鼎鼎的“常州五学派”,孟河医派学术也由此得以风靡神州。
孟河医派文化已引起常州市相关部门重视,一个以表现孟河医派为主题的陈列馆正在规划设计中。
本报记者马奔 谷岳飞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