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观察报
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本报记者 郭漫思 北京报道
周光生,曾任国家领导人陈云私人保健医师13年,现任中南海保健处处长,从中南海到上医林,上医林,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医未病之病”。眼前这位70岁的老人,面色红润,笑容平和,我们的谈话从“保健”与“治病”的区别开始。
“上医”周光生
“说起保健,人们第一反应想到的都是中医按摩那些,事实上,保健的含义要更丰富,简单的概括,就是‘治未病’,就是在生病之前就开始主动的预防,治疗那些还不能形成病的隐患。不只是用药,还包括定期体检、制订生活作息时间、食谱、运动方案,甚至心理咨询,这一切都是以让人不生病、少生病为目的。如果等到已经出现了症状或发病再就医,那才是治病。” 学成于
湘雅医学院、五十年代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周老和身边的同事一样,每天坐在诊室里等病人,病人生病了才来,医生用几分钟的时间诊断、开药,下次再来的时候,又可能换了另一个医生,医生和病人其实都是被动的,互相之间的联系也是断裂的。“那是治病,不是保健。”周光生说。
直到调入中南海保健组,周光生开始真正的做起了保健。先是在毛泽东医疗组,接着担任陈云私人保健医师,周光生的亲身经验让他确信中国的高端私人保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处在领先水平。
在担任陈云私人保健医师的日子里,周光生就住在陈云的隔壁,每天天不亮就守在陈云的卧室门口,常规的量体温、听心跳、测血压,还要细心、周密的安排陈云的饮食、作息和运动。“我就像个站岗的哨兵一样看着他的身体。”周光生说。50年代,曾有五位苏联专家会诊,判断陈云的寿命预期只有五十岁。70年代已经罹患肠癌的陈云,在医师团队的照顾下,享年90岁高寿。
回忆起在中南海的工作经历,周光生说道:“面对医生,陈云是个听话的病人。”他还记得晚年的毛泽东身体不好,又偏爱吸烟和红烧肉,徐涛(原毛泽东专职保健医师)和医疗组的医师们总是劝他少吸烟、少吃肉、多运动,而主席总是固执地回答:“关于我的身体,一半听你们的,一半听我自己的”。
跟周光生和徐涛一起的,还有陆天鑫(原胡耀邦专职保健医师)、胡世良(原邓小平专职保健医师)……他们是中国最早、最好的私人保健医师,对保障几代国家领导人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是由于受中国社会现实的限制,这么多年来,他们和他们的技术、经验一直被包围在“红墙”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他们和国内的私人保健不得而知。
退休后,周光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后来发现上医林这里做的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能把‘红墙’里的经验带到民间,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同志一起来到了上医林。”
“在医院工作时被患者敬畏,在中南海里全心全意为领导人服务,在上医林,服务的对象变成了社会精英、企业家,我们更像是他们的健康管理者”。每次见面,周光生都要跟会员聊上几个小时,让客人先把话说完,从身体状况到工作情况再到生活起居和精神状态,每一样都要了解,随后给会员制订全套的治疗、保养计划,有病治病,没病预防。然后就是实施了,实施阶段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会定期、主动询问健康维护计划执行效果。
几天前,一对30多岁的夫妻来找他,两个多小时聊下来,除了给他们出治疗方案,周光生还表扬了他们两次,“30多岁的企业家,知道关心自己的身体,值得好好表扬!”
健康管理
上医林,用周光生的话来说是“上医成林”的地方,因为这里汇集了他许多志同道合的老同志们;但用董事长白宏波的话来说,则是高级医疗保健和私人健康管理机构。
颐和园路北侧,被青色围墙包围着的是一处中式庭院,深深幽幽,有湖有树有花。围墙外不远处是尘土飞扬的工地,院子里却静的能听见湖里的鱼跃出水面的声音。上医林就在这个院子里的一号房。没有大的招牌,没有穿梭来往的人,更没有进入中医院里那种让人不由自主紧张憋闷的气氛。穿着白大褂的服务人员送来散着
菊花清香的茶,同行的记者小声说:“在这样的环境里看病,不吃药都会感觉好了很多。”
虽然汇集了百多位北京医疗专家,上医林的室内面积只有近千平米,取代普通医院布满仪器的诊室的是一个个典雅、私密的房间,做会员与医生深入交流用,“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会员的服务,所有需要的大型检查,我们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为会员在最适合的地方安排。”颇让白宏波自豪的是,通过上医林的服务体系,会员可以联系并享受到京城医学界顶级专家的服务。
在我们的交谈中,白宏波坦率的承认上医林的医疗模式目前是可以被称为“奢侈”的,但他心中对私人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作为产业的前景却非常有信心。
“不是有诗说‘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吗?具有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高端私人保健能从红墙内被带到社会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发展进步。何况它能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 两年前,白宏波创建上医林的想法诞生于对国内现有医疗水平和现象的认识,“如果把一个国家的医疗技术按照高中低三个层次划分,中国在高端医疗层次上在全世界都是先进的,可因为体制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好的东西被局限在很小很小的范围内。有很多人,比如现在的成功企业家,几乎是在以生命为代价拼搏事业。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让他们非常需要高端私人健康管理,他们的经济能力也能负担。上医林的建立就是为了给这样的人群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的私人健康管理发展状况很像高尔夫运动——事件本身对所有人都有莫大好处,却因为社会条件的限制,因为不能被广泛的普及而变得昂贵。因此,白宏波同样不回避谈到上医林作为一个医疗机构的赢利目标,“一种商业模式必须有赢利前景,才可能得以发展,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先进医学模式和健康管理的服务。”
在国内其他中心城市开办连锁机构的计划,已经在白宏波的计划中。
-----------楼主在广州?
可不可以联系?
QQ:378057208
Email:kuangzp@126。com
-----------没关系,我们穷人还有“民间中医”!
-----------原来是富人的保健所啊,希望去那保健的人不是为富不仁的就行了!
也希望我们这些不能支付的人,各各都遇得到仁医啊!!! 期盼中!!!
-----------广告?
-----------我们不需要富人的上医林!!!
我们需要民间的上医林!!!
-----------嘿嘿!只是富人化钱的地方吧~~
-----------呵呵,不论是什么出发点,能为宣传一下中医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