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
重振社会对中医药的信心
冯家阳 (2004-03-09)
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和宝贵财富,它对中华民族及华人社会的保健和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科学无国界,以华佗、李时珍等为杰出代表的医药家在世界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举世公认的重要地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推广全球,至今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药学而得到人们广泛的共识。
新加坡华人移民早在六百多年以前就开始种植中草药治病与中药贸易活动,时转至今,全岛有中药店及中医诊所千余家,数十家中药生产厂家和医疗保健出入口商家。
多年来,本国在以西医为主导的地位下,中医药仍为多元种族国人的健康作出了成就,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次接受中医药门诊治疗。需要指出的是,这几年中医药市场发生了如减肥药毒性等严重事件,这虽然是因商家违法掺假而致,却殃及中医药的声誉,使中医药受到伤害,并给消费者的信心蒙上了阴影。
医药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新加坡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重视中医药的管理,颁布的法令和行业法规值得许多国家仿效,卫生部有关部门的工作卓有成效,现今中医药已逐步进入一个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中医师去年参加考试并完成注册工作,他们必须具备专业资格才能行医。与中医平分秋色的中药行业也正开始有序管制,对外来中药材和中成药等控制质量从进口的源头抓起,对本地制药厂家将实行中成药报批新标准和生产管理规范(GMP)等,这些都作为新加坡标准体系。
与此同时,在2002年7月创建的本区域第一所中药学院,是由本地中药行业五个主要公(商)会团体组成的联委会在曾士生政务部长、卫生部各级的积极支持推动下诞生的,这是中药界的重大事件。中药学院办学的宗旨是为本国培养中药方面的专门人才,为中药执业者提升理论和技能,并迎合当今中药现代化的要求,使执业人员能正确理解有关法规。
学院以现代教学模式替代了中医药行业技艺长期以来多为家族相传或师徒相授的旧时求知方式,学院的创办也使本地一直空白的中药教育与已开办多年的中医教育平衡发展。现在中药学院与中国著名的大学合作,开设的分两个阶段共四年的完整课程计划得到卫生部的支持和唯一认可,目前在读的二届学员已达500名,今年4月学院将开始招收第三届来自社会各界的新学员。
建立中医药中心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处在调整之中,医药保健业将可能成为国家未来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医药作为其组成部分,完全可以有所作为,作出贡献。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吴作栋总理前不久访问中国,课题之一是两国决心携手合作在新加坡建立中医药中心,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给社会正确评价和发展中医药带来信心。
新加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要在外来日益强大的竞争中保持生存和争取发展,中医药业界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可固步自封,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同时,也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进一步研究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创造一个有利于本地中医药发展的空间和经商环境,能有一个中长期的政策性指导意见,使业界有遵循方向。
中药是药品,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涉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在面对购买和使用者时,年轻或缺乏专业经验的中药执业人员应必须通过相关课程的培训学习步骤,和其他行业一样实施职业证书认定制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又如,对我国目前禁止使用的一些被认为有毒中药,依据中医理论认为其能以毒攻毒或对疑难疾病有特殊疗效,故对这类药物也应仿照西药管理的办法,将其分类后实行分级管制,采取严格管理和适度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这会更有利于在使用中药过程中体现出安全性和有效性两个重要目的,同时也可促进本地研发某些新药,带来良好的医疗和商业前景。
新加坡是以华族人口为主体的社会,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特别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市场优势。中医药的许多优点正在逐步被更多的人认识,如去年我国在沙斯中对中药的大量需求就能说明广大民众乐于接受使用它,加之政府的重视和科学管理,必将增强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信心。
·作者是新加坡中药学院副教授兼
主治医师 《联合早报》
(编辑:苏亚华)
-----------主治医生凌峰访谈
中西医结合医治刘海若
张锦燕 (2003-11-18)
去年在英国因火车出轨意外而受重伤的凤凰卫视主播刘海若,康复情况良好。她接受颅骨修复手术后,出院已一个月了。不过,她现在每星期得回北京宣武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刘海若的主治医生神经外科医生凌峰教授接受本报长途电话访问时说,自去年6月在北京接受治疗至今,刘海若基本上已无大碍,无特殊治疗的需要。
“不过,因为她还有面瘫的问题,同时身体左侧的肢体灵活性和体力较弱,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
在出院前,刘海若接受了颅骨修复整形手术,接下来还需要接受一些脸部整形小手术。但凌教授认为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意志坚强的她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
治疗和康复紧密结合
她娓娓道来刘海若的康复进展:“她现在就好比是一张桌子有腿有面,接下来就是看哪个地方还需要修一修、磨一磨,但是不急,可以慢慢来。”
凌教授说,在刘海若身上,治疗和康复一直紧密结合。除了最初的抢救神经系统使之尽快恢复,以及预防与治疗并发症,现在也着重于她身体功能的康复。院方已为她拟定长期的康复治疗计划。
众所周知,在中国,中医学在癌症、
脑神经科、心血管疾病、老人疾病等方面的治疗与研究,丝毫不比西医逊色。凌教授认为,刘海若成功康复,正是北京医学界成功结合中西医疗原理的成果。
除了西医治疗,在个别的病程阶段,刘海若也接受了不同的中医辅助治疗。
凌教授说:“中医药在其功能恢复上,讲究辨证论治,全面平衡状况。例如从最初的给她针灸醒脑、退热、调理肠胃,到康复治疗按摩等,都发挥了特定的功效。”
她指出,在刘海若感染发烧时,就给予清热解毒的中药,肠胃出问题时就以促进消化的中药治疗。此外,她也接受了一年多的针灸治疗。
刘海若去年5月10日在英国度假期间,因为乘坐的火车出轨意外,导致脑部受重创及多个器官损伤。
凌教授便是在刘海若家人的要求下,第一时间飞往伦敦,提供第二专家意见(second opinion)。经过与当地医生的仔细讨论,否定了刘海若已脑死的推断。
记者问她当初把刘海若带回北京治疗时,有几成的把握可以治好她,凌教授谦虚地表示,其实不是很有把握,因为她的脑部创伤确实不轻,脑部血肿情况严重。
即使只有一分把握 也要尽全力试一试
不过凌教授说:“即使是只有一分把握,也一定要尽全力试一试,才问心无愧,不会有所遗憾。”
凌教授对刘海若至今的康复进展感到满意,并估计她最快能于明年初回去工作。
凌教授认为,走过这一生死关,转危为安,现在刘海若对生命有新的体会,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并希望能做些事回馈社会。刘海若目前也自愿到宣武医院当义工,为其他病人奉献关怀和爱心。
凌教授也对刘海若家人打从一开始的支持、执着与亲情所产生的力量极为感动,认为有助于加速病人的康复。“她家人对医生的信任,也给了整个医疗小组莫大的鼓励。”
凌峰澄清媒体报道:安宫
牛黄丸没那么神奇
凌峰教授受访时,也澄清了媒体对刘海若病情与治疗的失实报道。
针对不少媒体突出报道中药“
安宫牛黄丸”在刘身上所起的奇迹疗效,凌教授澄清说:“刘海若真正前后只服用了4颗安宫牛黄丸,而不是一些报道所说的每天都服用,此药也没有报道所说的那么神奇。”
英国医生当时只是怀疑刘脑死
她说,当时主要以安宫牛黄丸配合了西药抗生素,为刘海若退热降温。一些报道以偏概全突出安宫牛黄丸的奇迹功效,凌教授要说明的是,这其实是中西医结合的效果,不是单纯的中药或西药所创造的神奇。
凌峰教授也强调说:“刘海若的成功治疗,是中西医相辅相成的结果,并动员了北京市各大医院的康复科、普通外科等专科医生,而不只是神经外科的医生。”
此外,针对有些报道说英国医生最初判断刘已“脑死亡”,凌教授说,当时,英国的医生其实还没有白纸黑字确定刘已脑死,只是怀疑她可能脑死,要做进一步的鉴定。刘海若当时已处于植物状态,对外界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因此,英国医生提出这种怀疑是合理的。”
《联合早报》
(编辑:苏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