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岭南中医----【李广海家族】医学世家本为尚书后裔 李氏骨科源出佛家功夫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家族故事名人传奇 第四十五期(总第160期)
  
  历史的枢纽  

  他们家族,人人一颗平恕心  

  1854年,佛山人李才干为躲避红巾军之乱来到省城之西的石门镇,靠卖苦力为生。这李才干,本是明朝户部尚书李待问的分后裔,不过到了他这一代,祖上已没多少余荫了。来到石门后,由于他为人诚实,讲义气,得到了金山寺智明和尚的赏识,把一套佛家跌打医术传授给了他。后来,李才干回到佛山行医,由于医术高超,声名远播。这李才干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佛山名医李广海的父亲。

  《佛山忠义乡志》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说李才干“尚义轻利”,“有请必到”,除药费外,一概不受伤者谢礼,“反常免贫苦者诊费”。当时,社会上打架斗殴致伤事情很多,每遇到这种情况,李才干一面细心为伤者治疗,一面对有关方面进行调和。他常对人说,作为一个以行医为职业的人,只有常怀平恕之心,才能做到恪守医道尽职尽责,因此他把平政桥医馆称为“平恕堂”,刻“平恕堂”木匾悬挂在医馆里。由于李才干乐于助人,所以行医数十年并无多少积蓄。

  积蓄之家有余庆。李才干做了许多善事,终于有一天交上了好运。那时,博彩业在广东非常盛行。有一次,李才干忽然来了兴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次彩票,谁知运气奇好,中了一万两银子。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做出利用这笔资金置业的决定。他想,平日里天天诊治伤病者,靠诊金日子也过得去,而眼下儿女成群,要把他们培养成人,得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他把小部分资金用于扩展医馆,大部分资金购置了一座前有池塘后带花园的青砖大屋。这一年,李广海六岁。

  到了李广海这一代,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有父风”。李广海七岁读私塾,攻读《内经》、《伤寒》、《金匮》等中医经典著作,十四岁时随父学医,二十岁便继承父业。“有父风”显然是指李广海在医德上对父辈的继承,而在经营手法上,李广海超越了其父。李才干去世后,李广海设立了“李广海跌打医馆”,并扩大经营成药,生产妇科丸、跌打祛风活血膏药及跌打丸等,声誉直盖佛山及省港澳。

  李广海成名后,上门求医者越来越多。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初期,珠江纵队领导人郑少康曾多次介绍伤员到李广海处治疗枪伤,他都尽力给予治疗。有些伤员伤重行动不便,李广海专门在市郊找一间小屋来安置这些伤员,为他们诊治。

  作为一个中医世家,李广海的几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业:李家刚把家族医术带到了香港、李家裕把家族医术带到了广州,李家达则在佛山继承父业。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李家裕把李氏家族的骨伤科治疗术从佛山带到了广州。他在西关十八甫北开设跌打诊所。开业之初,正值国民党飞机轰炸黄沙,大量民众死伤惨重,诊所每天接到众多伤者。李家裕不避臭恶,为这些伤者清洗创口,外敷祖传至宝膏,内服中药,伤者很快痊愈,而李家裕也由此受到广州市民的交口赞誉。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如今,“西关李氏骨伤科”已成为西关高超医术的代名词之一。  

  后世访谈  

  李国准,李广海之孙,1951年生,李氏骨伤科的第四代传人,现任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副院长。李国准在诊断治疗脊柱疾患,特别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方面独树一帜。2000年9月30日获荔湾区人民政府授予“荔湾区名中医”称号。  

  李氏医术源于僧人  

  记者:你曾祖父年轻时,就在佛山行医了,他是怎样走上行医的道路?你祖父有没有跟你们说过你曾祖父行医的事?

  李国准:我曾祖父李才干年轻时,外出干苦力,一次偶然机会,遇到一位僧人,他见我曾祖父为人诚恳老实,觉得他有慧根,就送给了他一本医书,传授了一些跌打损伤的医术。我曾祖父学成后,就回到佛山开了间叫“平恕堂”的跌打医馆,给人治病,并卖些跌打药膏药丸。

  我曾祖父人缘很好,他对一些患者只收一些药费,对一些特别贫困的,还会以钱财资助。

  记者:听说你曾祖父武功很好,他也是跟僧人学的吗?你爷爷跟你曾祖父学过武术吗?

  李国准:我曾祖父在学医前就已会武术了,并不是后来跟僧人学的。当时佛山的武术氛围很浓厚,而我的祖父李广海,从小也受佛山那种武术氛围影响,所以也对武术有浓厚兴趣,他在跟随我曾祖父学习跌打医术的同时,也学了武术。大概民国初年的时候,我祖父还曾拜当时有名的武术家陈盛,学习蔡李佛拳,后来,他还成为了“鸿胜会”的理事。“鸿胜会”是当时佛山一个进步武术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支持革命,争取国家、民族解放做了很多贡献。  

  遇水灾免费看病送药 李广海声名大噪  

  记者:你祖父好像很早就继承了你曾祖父的事业?他名气比你曾祖父还大,他是怎么出名的?

  李国准:我祖父十七八岁时,佛山发生了场特大的洪水灾害,很多土地房屋都被洪水淹了,当时有很多人生病受伤,我祖父就免费给他们看病送药,家里药房的药物被洪水泡了,给病人的药不够用,我祖母陈慧芬就回她的娘家借钱买药,在这场洪水后,我祖父就声名大噪了。

  记者:听说佛山那还有个你祖父李广海的纪念馆。

  李国准:那是我祖父青年时候的医馆,1982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那时南、番、顺及四乡一带的病人和广东游击队二支队的伤员都是撑着小艇到我祖父这个医馆来看病的,我祖父尽力医治,并免费提供医药及食宿。有些伤员伤重行动不便,我祖父还专门在市郊找一间小屋来安置伤员,他亲自上门诊治。后来,我祖父将医馆迁至大福路,这个地方就渐渐荒凉了。现在,佛山在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政府开始重视这座曾经的老医馆,所以现在正在筹划重修,准备把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你对你祖父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李国准:他好学、果断、判断力好,在医学上不断创新。一些敷在身上的药膏味道难闻,他就在不改变药效的前提下,改善药膏的气味。到了后期,他甚至还运用物理力学的原理改良中医医术。  

  祖母和母亲,家族里的贤内助  

  记者:你祖母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

  李国准:在我这个家族中,祖母贡献好大,为这个家做了很多事情,她很支持我祖父,她经常教导子女不能安于满足,做事情就要做到成功。

  记者:你祖父在佛山有5个儿子,选择在广州发展只有你的父亲李家裕,你父亲为什么选择了来广州发展?

  李国准:广州西关是当时中医最集中的地方,有很多佛山、南海的老中医都去那里开医馆,广州解放的时候,我父亲也离开佛山来到西关十八甫开跌打诊所。而我祖父的其他儿子也在行医,佛山、香港,最远的还有在英国那边。

  记者:解放初,你父亲在十八甫开诊所,应该不久后就公私联营了,当时你父亲怎么看新政府做这些事?

  李国准:我父亲在那边开了三年的诊所,是广州第一批公私合营的。我父亲很拥护中国共产党,他后来还是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呢。

  记者:你父亲在十八甫开诊所的时候,你母亲应该帮了不少忙吧?

  李国准:是的,我母亲曾是幼师,给我父亲后,受我父亲影响,也学了不少骨伤科这方面的知识,后来也成了名骨科医生,她可以说是我父亲的得力助手。  

  “我希望每一代都有人来继承家族医术”  

  记者:你们家族现在大部分人还在从医吗?

  李国准:大部分从事骨伤科工作,也有做其他的,像教师、工程师,都有。

  记者:李氏骨伤科有没有传授给除家族以外的其他人?

  李国准:多啦。现在很多人来这边拜师,港澳那边的,美国加拿大的,还有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的。李氏骨伤科在国内外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记者:你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是以医学院的教育为主,还是以祖传医术为主?

  李国准:是以医学院为主。要成为一名医生,首先要在医学院里学习深造,先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既得传统疗法真传,又有现代医学知识做基础的骨伤医生。

  记者:你儿子也继承了你的事业,是骨科医生,那么你对你的下一代有什么期望吗?

  李国准:我希望他谦虚,多学习,能够不断地发展李氏骨伤科,更好地服务民众。

  记者:对于家学承传方面,你有什么期望?

  李国准:我和我的儿子都在广州荔湾区骨伤科医院行医,其中,“李氏手法治疗颈椎病”已被列入广州卫生系统“1357”工程的重点科研项目。我的弟子已遍布世界各地,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澳洲弟子还回国开中医馆。我特别希望我们家族每一代都有人来继承家族医术。  

  “我曾祖父时曾用小鸡做药诊,

  到我这一代用CT技术诊断了”  

  记者:李氏骨伤科的治疗同其他骨伤科相比,自己的特色是什么?

  李国准:李氏骨伤科是岭南五大骨伤科之一。相比起来,李氏比较注重内外药物的应用,例如闭合损伤的初期应该温补,而对于开放性损伤,中医里有句话叫“治先固脱,后拟去邪”,意思是要先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样才能治愈疾病。

  记者:同以前相比,你们家族医术在治疗上有哪些变化?

  李国准:现在变化大了,我曾祖父和祖父那个时候,由于战争比较频繁,一般治疗的是创伤性伤口,在器械方面都不如现在齐全,很多时候都单纯地靠药物和手法。现在不同了,李氏骨伤科在原基础上吸取了其他流派的经验,还有现代医学、物理医学理论,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诊治手法,另外,现在的医疗设备也先进了很多,像现在很多病人要做CT、MRI影像诊断,以前就没有。

  记者:李氏四代人的用药、治疗手法有什么不同呢?

  李国准:用药、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我曾祖父那时候要用小鸡、鸡油来做药诊,到我祖父的时候就用凡士林了,解放后,我父亲检查病人骨伤用X光,到我这一代做CT、MRI、骨扫描已是很普遍的事了。  

  家族词典  

  李才干

  (1832-1914),字子桢,佛山栅下茶基人。年少时身体健壮,善技击。年轻时跟金山寺僧人学习跌打医术,后设医馆于佛山平政桥沙涌,善治筋伤骨断、枪炮弹伤、火烫刀伤,救人无数,四乡扬名。

  李广海

  (1894-1972),字澄波。14岁随父学医,攻读中医典籍、伤科专著。20岁其父病逝,继承父业,在佛山开设医馆。精通中医药理论,对跌打损伤、内外妇科有较深造诣,尤擅长治疗枪炮弹伤等开放性损伤。民国时期即享誉省港澳及东南亚。1956年佛山中医院建院,李氏来院工作,成为该院骨伤科始创人。

  李家达

  (1926年-1990年),李广海之子,14岁随父学跌打医术,一代名医。文革遭遇冲击,1977年落实政策,回到佛山中医院当院长。

  李家裕

  1926年7月生,李广海第九子,青年时随父学医,1949年赴穗开诊所。1979年被广州市政府授予“市名老中医”称号。

  李家强、李家刚、李家丰在香港开设中医医院。

  李国准:

  李广海之孙、李家裕之子,李氏骨伤科第四代传人,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副院长。  

  家族逸事  

  “神医!神医!”  

  1959年,一位在江门北街糖厂(今江门甘蔗化工厂)工作的波兰专家肩关节脱臼,两天未能复位,痛苦异常,特请李广海前往医治。李到达该糖厂时,已近正午,波兰专家要请李医生先吃饭,休息一会然后诊治。李说,先观察一下,然后吃饭,饭后才作处理。

  李广海叫助手固定波兰专家身子,自己作观察、检查姿势。在伤者毫不紧张状态下,突然施展复位手术。伤者刚一皱眉,李广海就高兴地对他说:“你的肩关节已经复位,现在给你包扎,暂时不要多活动。”伤者试摆动一下手臂,已经完全自如,也没有什么痛感,连声说:“神医!神医!”李广海事后对人说,大关节复位,切忌使病人心理紧张,局部肌肉收缩、僵直,如病人痛苦,复位就更难。  

  李家达困境中不忘治病  

  文革时,40多岁的李家达被打成“牛鬼蛇神”,发配到番禺大石“劳动改造”。一天深夜,他朦胧中听见敲门声,赶快披衣开门。只见两人抬着一个20岁左右、因骑自行车不慎跌伤的青年。经检查,鉴定为股骨粉碎性骨折,牵引复位后,他毅然折断扁担作为固定夹板,撕破被子用来包扎,并连夜写信叫佛山的家人按药方迅速把药物寄来。不到一个月,伤者就康复下田了。

  消息传开后,求医的人越来越多。眼看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劳动回来,还要逐个为病人诊治,邻居阿婆主动起早摸黑,为他承担做饭的家务。生产队长也网开一面,说:“李医生,我们农村需要你,你就不要出勤了,每天留在家里给乡亲治病吧。往后,谁要是动你一根毫毛,我们就把他扔到塘里喂鱼!”  

  家族大视野  

  家族的决裂

  每一种宗教都经历过分裂。佛教分裂成大乘和小乘,基督教分裂成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伊斯兰教分裂成逊尼派和什叶派,家庭的情况庶几近之。由于近亲禁婚原则的普遍存在,事实上,每一个新成立的家庭都是由另外两个家庭的成员结合而成,即每一个家庭都来自两个家庭的破裂。

  当然,这是现代社会的常态。在古典时代,家庭成员的婚姻大事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承担“按揭”的压力。也就是说,只要空间上许可,一个家庭可以无限增殖,从亚当夏娃的原始家庭模式一路扩大再生产,最终也许可以发展成一个国家般庞大的家族。在北方,大家族会在空间上形成一个大宅院。老舍的《四世同堂》写的是一个家族的悲喜剧。从中也不难发现,一旦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家族的礼仪也变得不可或缺。《四世同堂》第一章写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从根本上来说,礼是维系古典大家庭运转的核心因素。《红楼梦》中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家族的兴衰,四大家族礼尚往来,一切同样要遵循礼,而礼崩乐坏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大忌,也是四大家族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的,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假设颂莲能够遵守这个大院子中的礼仪规范,不要心存不满争风吃醋,那么她的悲剧恐怕要延缓一些时日。

  而巴金的《家》则是家族破裂的文学记录。血气方刚的觉慧作为家庭的叛逆者而出现,他激进地认为,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他下决心不去做高老太爷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意像大哥觉新那样忍受下去,他帮助觉民逃婚,大胆向女仆鸣凤示爱,都是与传统礼教格格不入的举动。

  不论是出自曹雪芹还是高鹗的手笔,贾宝玉的离家出走最终为贾府这个大家族的破裂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在古典时代,家庭同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从根本上来说,家族中的勾心斗角超越了礼所能辖制的范围,最终导致家族像一艘大海波涛中的行船,失去它的方向,触礁沉没。

  但觉慧与家族的决裂与现代化的冲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巴金写作《家》的时期正是中国经历三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所以出现觉慧这样新潮人士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当代美国乃至所有经历现代化的国家,家族乃至家庭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独立意识的加强让独身、丁克、同居而不结婚的现象蔚然成风,传统家庭模式正在风雨飘摇中分崩离析。

  河西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文章
 舒郁清肝饮(《中医妇科治疗学》。)
 反中医斗士们的墓志铭!(转帖)
 加味蜡矾丸(《寿世保元》卷九)
 自学中医首要学会治疗感冒发烧
 透骨搜风散(《外科大成》卷二。)
 中医外科学 阴茎痰核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