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素称“中医之乡”,代有名医。到了晚清,东乡有周庄柳氏,发明伏气温病;南乡有凤戈庄朱氏,以擅治
伤寒名世。两家均广收弟子,各有师承,各有所长,推动了我地区中医学术的进步,逐步形成了两大重要流派。
柳宝诒(1842-1901),字谷孙,号冠群。清•江阴周庄人。幼年习儒,后弃儒业医。长于诊治温病,曾悬壶京师,士大夫以病求治,辄着手成春,由是声名籍甚。后归里著书授徒,名振江浙。著有《温热逢源》、《治痢逢源》、《柳选四家医案》、《柳宝诒医案》等。他对于伏温发病机理和辨证,剖析详明;在治疗中,果断地运用扶正托补之法,特别是从益肾着手,激发人体正气以抗邪,见解独特,超越前人窠臼,在中医发展史中有其地位。为清末光绪年间杰出的温病学家,伏温学说创始人。
柳氏还创设柳致和堂,所制丸散膏丹,名重一方,并输出海外。
朱氏医世其家,至鸿九、锦荣兄弟定居江阴已八世为医。鸿九生于柳宝诒同时,医名日盛,临症大刀阔斧取验,锦荣则以细腻熨贴见长。鸿九长子少鸿、幼子莘农,继承家学,平生钻研《伤寒论》,博采众长,勤于临床,别有会心,成为“伤寒派”杰出代表。朱氏对治疗伤寒、
湿温及调理肝胃诸症,能独批蹊径,善用苦辛通降,以运化中焦,幹旋枢机。辨证注重体内脏气之变动,把握伤寒兼挟阴精或肾虚见症,熟用
桂枝龙骨牡蛎汤等敛阳平冲、温经撤邪以救逆。对肝经气火风阳诸症,多用镇摄兼以柔静收功。对伤寒或内伤杂病创用“脐腹诊法”、“燕候诊法”,在辨证、诊断上独树一帜。朱氏忙于诊务和授徒,少有著作传世,但传人卓有成就者颇多,至今犹有深远的学术影响。朱氏至少鸿、莘农九世为医,医业鼎盛,少鸿子凤嘉,克绍家学,时有“一门三杰”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