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江西三僚村:风水村民间传说的解释与操弄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998年以来,每次回到老家都有人跟我说,我们老家现在不仅是将军县,也还有“风水第一村”哩!他们似乎知道风水跟我谋生的饭碗有一定的关系,总是叫我有空不妨到风水村看看。对于风水,自己早有接触,从小耳濡目染。我的曾祖父就是一位风水先生,可惜到了祖父辈便没有人再学这门手艺。家里至今还保留着曾祖父当年踏勘风水的罗盘,已经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古董了。在我的记忆里,迷信风水的父亲经常请一位“懂”风水的朋友来到我家,拿着罗盘在房前屋后忙碌着,我总是在旁边看看热闹,从来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2001年 8 月,我终于有了一次机会,在风水村探访了三天,在别人的引领指点下,走马观花式领略了一番风水村的神秘,对风水也有了一点粗略的感性认识。

  杨救贫授业

  风水村就是江西省兴国县的三僚村,在县城东南约 64 公里处。现有人口 4600 余人,主要为曾、廖两姓。从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救贫定居三僚授徒传业开始,三僚产生了许多风水先生,踏勘风水的足迹上至皇家陵园,下至平民宅第,形成了风水学说的形势一派,在江西、广东、福建乃至东南亚一带具有广泛影响,在潮汕一带犹负盛名。宋朝以来,仅廖氏就有上百人在潮汕相地,其中出名的地师有宋朝廖月山、廖子安、元朝的廖国玉、明朝的廖炳章、廖胜概、清朝的廖炳子和廖仁等七人,在当地留下大量的建筑风水,三僚人称之为“七廖下潮汕”,至今在三僚仍然有“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随着潮汕人不断拓展海外的生存空间,三僚的风水声名远播港台和东南亚一带。当然,最为三僚人感到骄傲的,应属明朝廖均卿等三僚地师勘择的明十三陵。即便如此,在地师们世代居住的三僚村,也留下了他们许许多多的风水实践杰作。

  三僚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外看风水,风水堪舆文化的繁盛与杨救贫是分不开的。在广大的客家地区,杨救贫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然而史书多语焉不详,据明朝嘉靖 15 年(公元 1536 年)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但三僚曾氏族谱却有关于杨救贫的详细传略:“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父名淑贤,剩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杨公仙师名筠松,字益,号救贫,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遂携御库秘籍弃职,云游天下,寄情山水之中,印证所学。至虔州之崇贤里黄禅寺,与吾祖曾文辿公邂逅于方丈之内,晤谈之中,文辿公感杨公所学非凡,遂拜杨公为师,朝夕跟随,职尽弟子之礼,观玩山水,寻龙捉脉,得杨公仙师尽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遂通堪舆之大道,始得传播海内外,王公大夫欲见师徒一面,而难可得。又知我祖文辿公终非终老林泉之辈,故亲卜宅,得今之兴邑僚溪,细玩山水,八景奇观而留连忘返,因授我祖文辿以钳记。我祖文辿公遂徙家居焉。后师徒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胜水,尽兴而赏。如遇吉壤或图或记,留待后贤而发。逢困而扶,遇危则济,故又得杨救贫之美名。倦则归栖僚溪,师徒常以僚溪八景而乐游。常谓我祖文辿曰:‘僚溪虽僻,而山水尤佳,乘兴可登眠弓峻岭,健步盘遨独石巉岩,赏南林之晚翠,观东谷之朝云,览西山之晚照,听北浦之渔歌,临汾水龙潭而寄遐思,卧盘龙珠石以悟玄奥,耕南亩以滋食,吸龙泉而烹茶,余生得无穷之乐,可谓知足,而死无撼矣’。自是,僚溪八景因而得名。又所谓传得之有青囊秘旨,可作家传,世世相承。后朝廷追索秘籍归库,二公得虔州府宪之阴助,置以应籍以归御库,故二公得免于究。后师徒出游至韩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亲为卜,葬八仙下棋形,时乃光化三年,庚申岁三月初九日也。呜呼,一代地仙虽作古,而救贫美名与堪舆妙术,则共泰斗同存”。

  据史书记载,廖、曾两姓都从宁都徙居兴国三僚,“盖两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 (明·嘉靖董天锡编撰《赣州府志·人物志》)。可能是因为这一缘故,三僚人非常愿意跟外人介绍杨救贫为三僚卜地开基的传说。据说曾文辿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开基祖先,自从在黄禅寺偶遇杨救贫之后,便与杨救贫云游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寻找一块吉壤,世代定居下来。在宁都的赖村,曾文辿希望在那里安家,在他看来,那里的风水可以出大官,杨救贫说那里的山是秃头山,只会出大盗。后来在雩都的平头寨,曾文辿说这里是“五虎下山,狮象把水口”,将来子孙肯定兴旺发达,谁料杨救贫又说他看错了,这是“五鼠下山,儿把水口”。曾文辿发现三僚的风水不错,子孙可以世代为官,于是告诉杨救贫,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好地方。杨救贫来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块肥沃的盆地,山水环绕,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在遥远的盆地边缘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底下卧着一块圆形的巨石。但是,在这位风水大师的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块适宜风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个盆地就是一个硕大的罗盘,盆地中间的长条形石峰酷似罗盘的指针,而松树和巨石则是风水先生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包裹。他说,住在这里,子孙后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原来杨救贫担心死后风水成为绝学,希望徒弟们能够世代继承他的风水地理学问。杨救贫和他的两个弟子(曾文辿和廖姓开基祖先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起茅棚住了下来,一人一座茅棚,茅棚为“寮”,故称“三寮”(现在为“三僚”)。曾文辿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他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帘幕应;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明清以来,曾氏后裔人文蔚起,出了许多人才。据说海外的风水考察团来到三僚,都会拿着这份地钳记,寻找其中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和“甲木水”。

  风水的解释与操弄

  我来到三僚村所在镇政府的时候,正好镇政府放农忙假,整个大院冷冷清清,值班的镇党委钟副书记陪同我前往三僚。来到三僚村曾主任家里,看见他家的装修与摆设颇为气派,趁主任忙着张罗的空隙,我偷偷的问钟书记,才知道曾主任也经常去潮汕一带踏勘风水,还曾经被人邀请到香港看风水,难怪他的穿着打扮也颇有广东富商的作派。稍事休息之后,曾主任便带着我一路参观起来。

  在三僚世世代代的地师眼里,三僚的山山水水几乎都被三僚人赋予了风水的合理解释。曾氏祠堂开阔的空地前面,有一条小溪一年四季长流,小溪由两股溪流组成,靠近曾姓这边的水流冬天暖、夏天凉,水质清澈,而靠近廖姓这边的水流则是冬天冷、夏天热,水质浑浊,水流从很远的地方源源而来,两股水似乎互不相犯,三僚人称之为“阴阳河”。在曾、廖两姓交界处有一块空旷的大坪,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那天,两姓的小孩站在各自的边缘互掷石块,总是设法抓住对方一人,非常残忍地逼迫他吞吃狗屎,但是两姓并不会因此酿成大规模的械斗,这种小孩之间的斗殴,其实只是一种民俗心理的表演仪式而已,在他们看来,小孩斗殴得越厉害,两姓则会越发达。在这块空地上,还有一块“和合石”,站在这块石头上,便构想了三僚人想象中的宇宙图式,三僚村的地形犹如一个巨大的太极图,整个村落是一个盆地,盆地中间的条状石山恰如罗盘中的指针,曾屋和廖屋分别居住在指针的两侧,犹如太极图中的两仪。盆地四周各有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庙和活龙脑、九尾杉、西竺寺、南箕庵、多士石、章光土、七星池、甘泉井等八个景点,形象地阐释了地师们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原理的理解。在三僚村的西北部,至今还有一株千年古杉,树干如半轮残月,树尾枝叶婆娑,壮年的时候有九个分支,故名“九尾杉”,传说为杨救贫亲手所植,这是杨救贫留给三僚的唯一纪念。今天我们看到的是遭遇了一场大火之后的“九尾杉”,在三僚有一种说法,“九尾树当旺,廖姓出人才”,据说对廖姓人更为有利,所以,人们传说“九尾杉”是曾姓人放火焚烧的。但是,正是这棵“九尾杉”,使得一批一批的海内外杨公信徒,不远万里而来,他们虔诚地朝着“九尾杉”顶礼膜拜,拾起地上飘落的杉叶,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终于实现了心中的遥远梦想。



三僚村的风水文化考察

作者:刘晓春

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现有4600余人,曾、廖两姓占绝大多数。三僚村的形成,肇始于曾廖两姓始祖。相传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筠松,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且扶危济困,深受客家人赞誉,称其为“杨救贫”。杨筠松晚年与两个入室弟子曾文 、廖卜居兴国梅窖洞,三人各建一寮遮风避雨,从此定居下来,是为三寮(现称三僚)。曾姓、廖姓各以曾文、廖为三僚的开基始祖。杨筠松将青囊秘旨授予两位徒弟,世世相承,三僚成为风水形势派的发源地。



      
    1.四维八景

    三僚村表面看与其他客家村落无异,但经过历代风水先生的点化,三僚的山山水水都被赋予了人文内涵,最著名的为“四维八景”。《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曾、廖两姓分居三僚村的两边,中间有一个自然的界限,恰如太极中的“两仪”;三僚村人还在村落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建筑了东华寺、南箕庵、西竺寺、北斗寺,象征“四象”,三僚人称之为“四维”;三僚村曾、廖两姓各有不同的“僚溪八景”,象征八卦,廖氏的“七星池”便是“八景”之中的风水杰作。

“七星池”是三僚廖氏最为经典的系列风水建筑。廖氏屋场逼仄狭小,村落建基在倾斜的山坡上,后山巍峨高耸,悬崖壁立,从山上下来的两条溪流直冲廖氏屋场的中心地带,水流、山势均来势凶猛,而且前方横着一条低洼的河流,整个地势危峻陡峭,宅基地前方深陷,整体地势不宜人居。明洪武年间,廖氏族人在本族堪舆术士廖厚公的主持下开始修建“七星池”,以“文公无蚊祠”和“月洲堂”为轴心,在无蚊祠的后方构筑章罡土,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由北而南开挖了“天乙池(土)”、“犁头池(火)”、“墨池(木)”、“曲尺池(木)”、“墨斗池(水)”、“半月池(金)”、“太乙池(土)”等七座小水池。七星池如人体的七窍,疏通化解了从山上直冲下来的两股山溪以及凶猛的山势,起到了藏风聚气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村落四处开挖了108口水塘,象征人身上的108个穴位。
      
    一般而言,真正符合风水理想模式的人居自然环境并不多见,风水学说的成功之处,不仅仅能够寻龙捉脉、察砂观水、确定真穴,使风水玄奥理论具体化;更在于依据自然的地理形势,通过人工的方式修补、改造。开渠引水、筑塘蓄水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七星池就是利用风水术对自然的水流形势进行改造和化“煞”的典型。本来是四“煞”临身的廖氏屋场,利用溪流敞开的自然水路,充分吸纳了自然生气,七星池如流觞之曲水,蓄积了自然生气,使廖氏屋场成为一个气韵生动、藏风得水、蓄气聚财、人财两旺的风水宝地。
      
    廖氏在开挖“七星池”和108口水塘的同时,在“文公无蚊祠”的后方构筑了一个长十余米、高约二米的土墙—“章罡土”。分洪是章罡土的实际功用。每当山洪暴发的时候,章罡土将一部分水流引入七星池,另一部分则分流到章罡土旁边的一条小河。如此看来,与章罡土的实际功用相比,七星池更应该是堪舆术士的风水操弄。

2.砂手

    在三僚,砂手堪称曾氏的风水杰作。堪舆术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实际上是风水建筑两边的侧翼,称之为左右砂手,也可根据风的来向,分为上砂、下砂。砂手可以是左右山梁,也可以是人工堆垒起来的两道土墙。
      
    明洪武年间,三僚曾氏在风水大师曾从政的主持下,修建了下砂。下砂位于三僚古村的左翼,是一道人工堆垒起来的土墙,上面植有毛竹,郁郁葱葱,砂手连接山梁的余脉,长约100米,宽约10米,高4~5米,自北而南,顺势而下,延伸至三僚河畔。砂手连同其上的古树、竹林,像一道绿色屏障,汇聚了上方的生气,成为三僚曾氏的风水命脉。
      
    曾、廖两姓开基三僚之前,三僚并非一片荒原,“先有陈、刘、沈,后有高、曾、廖”,陈、刘、沈三姓先于曾、廖两姓在三僚开基建村。后来,陈、刘两姓在三僚渐渐人丁稀少。沈姓人口日增,曾姓人丁不旺,因而常受沈姓欺凌。曾氏认为是左砂空虚,无以包揽山川之灵气。曾从政于是发动族众挑土石填筑下砂,用三年时间,修筑了下砂。自此曾姓人丁渐旺。

3.狗形祠

行走在三僚村,可以发现很多祠堂,这些祠堂建筑说不上雄伟,甚至有些简陋。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祠堂,甚中蕴涵了许多风水奥妙,狗形祠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狗形祠位于三僚小学的后方,属于曾氏三房,即衍庆堂。整个建筑只有一进,大约只有三米高,开有一个与整体建筑颇不对称的大门,大门几乎占据了祠堂正面的2/3,据说是狗的嘴巴。大门的两边有两扇奇大的窗户,是狗的鼻孔。更为奇怪的是,在祠堂的左侧开有一个小门,是狗的耳朵。祠堂正堂的位置虽有一个祖先的牌位,却钉挂在墙上。祠堂的正堂也不供奉台案和香炉,却在厅堂的右厢设立台案和香炉,再设立一个祖先的牌位。在祠堂前方大约三丈远的地方,开挖了一个方形的小坑,此为狗的食盆,长年水质浑浊,据说象征狗食的米汤,水质越浑浊越好。这座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建筑,几乎每一处都蕴涵着风水的奥妙。
      
    其实,狗形祠的地形并不适合建祠堂,前方为一沟渠,左方为池塘,不像一般的祠堂建筑,池塘开在正前方。在狗形祠的右方是一道类似于斜卧的山梁。三僚风水先生的高明卓绝之处,就在于能够依据现有地理形势,在风水上进行创造性的想像与发挥,在此建筑了一座祠堂,整个建筑像一只侧卧的灵犬。因为这是一只侧卧的犬,据说处于睡眠状态的狗依然警觉,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细微声音,左侧门象征进气的狗耳,台案、香炉、祖宗牌位设立在右边,只有这个位置才能吸纳狗耳进来的生气。两扇奇大的窗户突出了狗的鼻子,因为狗的嗅觉最为灵敏。狗形祠建好之后,三房人丁两旺,现在依然是三僚曾氏人丁最多的房支。
      
    狗形祠的风水引起了曾姓其他宗支的不满,五房便在狗形祠对面的山坡上建了一座卧虎墓。墓的前方有两只虎掌,左后方是一棵巨大的古枫树。在墓顶山坡上还有一个石雕望碑,象征老虎头顶的“王”字。虎形墓还有两只虎眼,虎视眈眈,时时刻刻盯着山坡下的狗形祠,但并不扑向狗,也咬不住狗。狗形祠和虎形墓因为是同宗,同宗不能互相伤害,只好虎视眈眈了。

4.蛇形祠
在曾氏屋场的西北方,有一座祠堂,人称“蛇形祠”,族谱称之为“承志堂”。屋后有几棵古樟,后山如灵蛇蜿蜒而下,这座祠堂就建在“灵蛇吐珠”形的山坡上。祠堂有一院墙,大门后建一照壁,向右穿行一条小巷,才能进入祠堂,犹如穿行在蛇洞之中。在照壁与祠堂之间挖了一个半月形池塘,与一般的祠堂相比,池塘地势深陷。祠堂左右厢房也不对称,左窄右宽,而且墙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后边的墙角也是一圆一方。祠堂的正中央摆放着两个香炉,一个高置于案台,另一个匍伏在地下。站在香炉的位置,从天井观望远处的案山,同样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天井的屋檐前高后低,站着看不见远处的案山,蹲下反而能够看见。原来,这座祠堂由五兄弟共同建造。老二不愿出资,风水师遂运用风水和建筑的结合,建成了现在的灵蛇吐珠祠。祠堂的形制:大门后的照壁挡住了二房在祠堂内看见所管的案山;左右厢房的设计配合蛇形地的蜿蜒形势,加强了其他几房的运势。尤其天井雨檐前高后低,站在祠内看不见天门,对二房的损害最大。后来二房求救,才在案前的地上摆一香炉,专为二房祭祀祖先,因为蹲下敬香时就能看到天门了。

   二
      
    在三僚,有不少关于风水争夺的故事,前述虎形墓、狗形祠的故事,只是风水术的操弄而已。汉民族执着于慎终追远,通过宗祠祖先牌位的供奉和祖先坟墓风水的营造,将祖先与子孙连接起来,更重要的是满足子孙的世俗现实欲望。姓氏之间、宗族内部之间的风水争夺往往累月经年,耗资无数,酿成宗族械斗,甚至世代为仇,实为乡村社会的大害。

杨救贫手植九尾衫

    “观音望海”建在钟氏的地盘,在钟氏族人看来,几乎是被曾氏骗取了一处好风水,钟氏家族难免心有不甘。清朝光绪年间,钟氏家族在曾氏罗滩祖坟附近新造两坟,钟、曾两姓为此大打出手,酿成家族械斗,死伤。

    三僚曾氏茂泗郎婆太沈氏,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去世,葬于都中邦金钗形壬山丙向,俗称“西塘太婆中邦百子地”。曾氏还有两位先祖葬于此。清道光初,宋惟绥等主使他人在此飘造民家。经各堡宋姓长上、绅士登山看明,皆认为宋惟绥无理,责令宋惟绥平填飘造的民家。宋惟绥不予理睬,继而在曾氏祖坟附近暗立祖坟,又使人上坟,殴杀一命,将曾氏三座祖坟悉数犁毁成坑。


      
    中国的风水术有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三大原则,融汇了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玄奥理论。三僚作为风水形势一派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在三僚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历代堪舆大师根据易学理论和风水原则,利用人文建筑的点化,使三僚的自然山水更符合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风水强调顺应自然,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根据具体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生存方式选择创造出最适合人居和发展的建筑格局,达到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最佳和谐境界。在传统社会,客家人笃信风水之术,风水在客家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客家地区的不同宗族之间或宗族内部之间使用各种手段,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法国学者劳格文认为,在典型的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中,中国东南地区的宗族发展与争夺有限的资源密切相关,没有其他原因可以充分 地解释传统中国社会风水的重要性。在乡村社会,生存就是不断地为了好位置而竞争,竞争牵涉到所有的资源,特别是牵涉到坟墓、祠堂和神庙等象征性资源,这些公共建筑的共同点就是风水,我们或许可以把风水看作是整个农业社会象征系统的基础。

来源:《寻根》2006年第02期
-----------从江西省兴国县往东南驱车68公里,就可以看到一个山环水绕的小乡村。站在村口,一棵伞状古松独立山腰,树下卧有圆形巨石,四周草木不生。这就是所谓的江西省"风水村"三僚村。

      这个风雪的冬天,并没有阻挡风水师曾宪良的生意。

      "太冷了,等天气好的时候我再去吧。"从广东潮汕回家不久的曾宪良想好好地过这个年。"周边地区来请的人太多了,不想跑了。"

      一年有10多个月,曾宪良都在广东、福建等地给别人看风水。村子附近的风水生意,大多留给了村里名气不大的风水师。

      去年10月,福建一个房地产老板专门派车来三僚接曾宪良去做墓。事后对曾宪良很满意,又预约他今年去马来西亚做房地产开发的风水顾问。

      现在曾宪良已经办理了护照,"香港我已经去了两次。都是在大陆做生意发了财的老板请我去看风水,也是给迁坟看地定风水的。"

      一个村有300名风水师

      三僚村里有为数众多的早期建好的小楼,其主人多是常年行走于广东、福建等地的风水师。

      从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救贫定居三僚授徒传业开始,三僚产生了许多风水师,踏勘风水的足迹上自皇家陵园,下至平民宅第,形成了风水学说的"形势一派",在江西、广东、福建乃至东南亚一带具有广泛影响,在潮汕一带犹负盛名,有"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当然,最为三僚人感到骄傲的,应属明朝廖均卿等三僚地师勘择的明十三陵。

      曾庆伟是三僚村的村主任,也曾经出去给别人看过风水。据他的统计,5000多人的三僚村,风水师有近300名,其中有近200名经常出差在外。

      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看风水在福建和广东农村复燃。

      风水看的主要是"丁财贵"。丁是男丁,财就是财富,贵就是官运。"先富起来的想追求的更多,也有资本请风水师;没富起来的看着眼红,借钱也想在风水上找点子。"先富起来的一代人给了曾宪良活动的市场。

      由于三僚村没有别的经济收入,在外给先富起来的一代人看风水也跟着富裕了起来。三僚越来越多的风水师开始"跑江湖"。

      "就这样,三僚风水师在广东福建越来越多。相辅相成,无形中也带动了那边风水业的兴盛。"曾宪良分析说。

      风水师的"东家"(风水师对邀请他们看风水的人的习惯称呼,记者注)先是广东福建农村里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到后来,农村里的经济水平普遍提高了,一般的村民也都请得起风水师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风水师的"业务"也扩泛开来。风水师不仅出现在广东、福建的农村,在大城市里也活动着他们的身影。除了做墓,还延伸到公司大门、老板办公室的位置、床和沙发的具体摆放等。

      最近几年也有政府官员求助于风水师,但是曾宪良不愿意和官员打交道,"因为他们一般不愿给钱,而是送一些烟酒礼品。这些都是别人送礼给他们的。"

      三僚风水师走的还是"江湖游师"路线,依靠自己的名气跑江湖。以前和东家以信件联系,现在都是电话。三僚的风水师平时待在家里,有活儿了就"出差"。

      风水师的"江湖史"

      每一个风水师都有自己的"江湖史",曾宪良行走风水江湖27年,他的身上有许多风水师的影子。

      1980年代初,30岁刚过的曾宪良带着罗盘过福建。"那时候查得很凶啊,对风水也批判得厉害,所以我们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出去。罗盘被没收过,后来就把罗盘藏在衣服里,或者就留在东家家里。"

      当时对人口流动管得很严,曾宪良也常被福建和广东的村民认做亲戚而躲避检查,"是民间对风水文化的认可给了我们生存发展的空间。" 不过直到现在,风水师的活动也多处于不公开状态。

      曾宪良依旧记得他的第一笔生意"东家"给了58元,"这在当时很高了。是在福建福州下面一个村子,给东家做墓。"到现在,曾宪良做墓一般收取费用都会过万。有时候运气好,一笔就可拿到几十万。

      曾宪良的3层小楼是这个村子里先树起来的典型。"宅地的风水是我自己看的,1999年盖这个房子花了十五六万。"曾宪良盖楼房的钱都是出外看风水挣的。

      2000年以后,村子里这样的小楼就像雨后的春笋,在各个祠堂和土屋之间冒了出来,屋主主要是常年在外的风水师。

      村子里有很多风水师在县城还拥有住房,并且常年住在县城。曾宪良的弟弟曾宪文是三僚村的村支书,也是这个村子里看风水收入最多的人之一。"他一年有一百多万,在深圳也买了房子。"

      曾宪良今年59岁,靠"名誉"跑江湖的风水师。他一年收入有二十多万,"在村子里,比我收入高的风水师有十多个,个人认为真正的明师(看风水 "准"的人,记者注)也就十来个。"

      从看风水到卖罗盘

      现在的三僚,风水上的文章越做越大。

      2005年9月,中国周易国际联合会赴三僚考察,赠三僚"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锦旗,自此,三僚村开始打风水文化的品牌,向外界推介三僚。

      2006年10月,周易国家联合会与三僚村联合举行"首届中国风水文化节",而后又成立了风水文化研究会。去年10月,三僚成为由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据兴国县分管三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县委常委刘亮介绍,目前三僚村也正和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的建筑学院洽谈在三僚村建立教学实验基地等相关事宜。

      旅游之门已经打开,以前毁掉的一些祠堂正在重建之中,村子里有了两家打"豆腐宴"名号的小饭馆,也有卖些介绍风水知识和三僚文化书籍的小摊贩。一个叫廖开祥的风水师,现在转业做起了罗盘,"一个罗盘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但是除了黄金周,这里人迹寥寥,游客稀少,村里的经济收入还是主要靠风水师在外看风水以及打工挣钱。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个人观点:真正的风水、阴阳之类不是迷信
其中包含了众多宇宙大道
-----------现在感觉江西真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
-----------作者:于海洋

据《兴国衣锦三僚廖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明成祖早已想迁都北京,便将徐皇后棺材暂时安放于南京的皇宫内,命令礼部尚书赵红等大臣,遍访精通风水人士。

当时访得江西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廖均卿,因他的先祖廖三传是唐朝著名风水大师杨救贫的传人,廖均卿被召传南京后,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风水之后,便到北京找风水宝地,察看了京西燕台驿、玉泉山、谭柘寺、香山,又察看了京北的阳山茶湖岭和怀柔的洪罗山、百叶山,先后又察看了辛家庄、斧口、谷山、文家庄、石门驿、汤泉、禅峰寺,遍鉴了京郊之后,于永乐五年六月初一前往昌平黄土山(即后来的天寿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纵目,见该处风水绝妙,为他处所不及,便绘成地图,于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献上地图,并建议明成祖亲临黄土山观察,希望明成祖“高张慧目,广迈皇风”,并说,如将皇陵定于此处,则“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

明成祖听了非常高兴,决定初八日吉辰与各风水师一同往黄土山定穴位。当时还有另外两名知名风水大师王侃、巫涯,他们也各自上了奏本。明成祖在比较之后,决定采纳廖均卿建议。初八日半夜子时,明成祖将几位风水大师召到面前,说王侃、巫涯所定穴位不对,廖均卿所定穴位最好,当时赏赐了廖均卿金剑一把、银锄一张,让他去点穴,随及开挖了金井(就是埋棺材的穴位),同时,明成祖下令将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便高高兴兴回南京去了。

到了永乐八年,明成祖又召见诸位风水大师,问天寿山皇陵的穴位工程进展如何?众大臣奏道,廖均卿戏弄朝廷,他挖伤了地脉,穴位涌泉不止。明成祖就问廖均卿这是怎么回事?廖均卿说,这是真龙的聚处,穴法无偏,只要皇帝亲临其处,泉水立即停止。

明成祖一听觉得很是神奇,便叫大臣们看了一个好日子,带了文武官员和廖均卿等人从南京出发前往北京天寿山。但明成祖到了穴位之处,看见泉水依然在喷,龙颜大怒,责问廖均卿为何戏弄于他。廖均卿不慌不忙回答说:我还没有喝山呢,只要臣几声一喊,把罗盘下地一照,泉水便会立即停止。

明成祖说,那就依你所奏,快快喝山。廖均卿当即摆好架式,向山上喝道:“山家二十四向,土地、龙祖、天星、地曜、二十八宿,祖师杨救贫、曾文山,廖禹公,今廖均卿为永乐圣主立万年之基业,千载之皇陵,万里山河皆归圣主,现在皇帝御驾亲临,着令泉水立即停止,如改违抗,是为逆天大罪,必受天谴。”说来也怪,廖均卿还未喊完,金井内的泉水果然立即停止。明成祖龙心大悦,正待赏赐,却见廖均卿又奏到,泉下三尺,有石盆一个,石鲤鱼一对,请万岁立即下令开挖,明成祖当即下令往下探挖,挖到三尺,果然挖出。这时,明成祖不断说道:“神了!神了!廖均卿非凡人,诚乃仙风道骨,喊山山应,喊水水止,真乃朕之奇遇也。”随即下令赐廖均卿钦天监五品灵台博士官。

明成祖还亲自写了一首五言律诗送给廖均卿。

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

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赐尔一清风,任卿天下走。
-----------地学,流派奇多,杨救贫的是三合派,还有蒋大鸿是玄空派.还有八宅派,真是派内有派,派外更有派,很难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的.
相关文章
 
 莲花美味——野菜煎饺!
 雀斑丸(《外科传薪集》。)
 细辛散(方出《外台》卷二十八引张文仲方,名
 【前列腺炎】滑精求助
 土枢四象的不解,求答疑。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