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张大昌先生侧记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沙丘沙


张大昌先生,字唯静,1926年农历7月19日出生于湖北武昌。他原籍河北威县邵梁庄,后迁居南镇村。1995年农历10月7日辞世。先生是一位的传奇式的人物,其家几代人皆能文善医,典藏古籍甚丰。早年在平乡冯马兴固寺出家,法号昌玺。戏剧、绘事、技击诸端,皆得前人真传……他饱尝了历史的沧桑,却未沉沦于此;他传承了古老的技艺,却又隐逸于斯。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张大昌,在外人眼中,他只是《辅行诀》一书的献出者;在乡人眼中,他却是一位解危济困的高明医者。我与张大昌先生之间有两层特殊的关系:若论亲戚,我管张老师叫舅舅,张老也习惯称呼我“老”(我们本地对外甥的称呼);若论师承,他是我的业师吉建华先生的老师,是我的太老师。在此次《张大昌医论医案集》出版之时,我想为张老师写一点东西,但由于我接触张老师较晚,对老师的了解不够全面,所以只能叫做“侧记”。
  
1.心有灵犀忆初识

1984年夏天,我读高二时,因患神经衰弱,曾求诊于张老师,那是我和张老师的初次接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张老师的居处很简陋,街门又窄又矮,我进门时若不及时低头,恐怕要碰着头。五间北房,两间西屋,全是土坯垒成,后来是在众弟子的帮助下,才将北屋翻盖成砖房。当时见张老师中等身材,形丰体胖,头大,方圆脸,须、发、眉全白,就像是民间画中的老寿星。老师要我趟在炕上,以便进行体检。我想作为医生,他也许不会介意,而他的家人是否会嫌我脏呢?我稍一迟疑,张老师马上明白了我的心意,笑着说:“你这孩子,病着心眼还这么多,我们怎么会嫌你脏呢!”我的心一动,这不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吗?
   
自从闹病之后,家长以为是“用脑过度”,我就辍学了。有鉴于疾病对人生之危害,于是发奋学医。在1986年的时侯,我曾向张老师提出要拜师学习,张老师一本正经地说:“不行,我在医界的辈份太高,我的徒弟都开始收徒了,你要学习尽管来,但我不能收你为徒。”那时的我,心高气傲,心想:“摆什么臭架子,我既然决定自学了,没谁也照样学!”一赌气,有一年的时间没往老师那里去。那时我还不知张老师有多少弟子,都是谁。1988年我在广宗中医院学习时,有幸拜吉建华先生为师,并且知道吉老师也是张先生的弟子。张老师知道后,很高兴,并对我的师伯、师叔们说:“这孩子和咱们家有缘。”1989年夏天,我在跟吉老师学习时,张老师曾到广宗小住20余天,我和张老师昼夜不离,受益颇多。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感慨万千,即兴作小诗一首,以表示对张老师的怀念:“同床共被伴师眠,隔代相亲见《易经》;金丹舍利齐吞下,何须袈裟遮窗棂。”
   
2.多才多艺看知交

在这里我将记录与张老师接触过的几个朋友或学生,以说明张老师的多才多艺。
   
2.1 佛法庄严启心智

周连淼师伯是文革前的北大毕业生,初被分到广宗县李怀中学任教。年轻好学,听说哪里有学者,必登门拜访。据张老师说,周师伯来访时,带来了100个问题,张老师让周师伯住了一夜。大概他们彻夜未眠。一早,周师伯一声不吭地走了。过了时间不长,见他又返回来了,原来回去急忙写了张拜师帖,决定要拜师。拜师之后,周师伯主要学习哲学、佛学,兼学医。大约是在1986年前后,山西某中学的一位校长,特地向张老师来学习佛学,正好那天我也去张老师家,天降大雨,遂同宿张家。那时,我对佛学一窍不通,听不懂他们的谈话,但能发现这位校长对张老师很佩服。只记得张老师教他楞严心咒。因楞严咒很长,楞严心咒只一句,诵一百二十遍,就如同诵了整个楞严咒。
   
2.2 慧眼知人谈绘事

施胜辰,1945年生,河北广宗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邢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终生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者。也是我的亲戚,我的表叔。十几岁时,曾在广宗县剧团学京戏,后参军,有幸师从叶浅予先生(1907.3.1-1995.5.8)。据辰叔回忆,在县剧团学戏时,与张老师相识。他们是怎么相识的呢?说起来颇有些戏剧性。一天,团长对辰叔说:“一会儿有一位票友要登台,演《宇宙锋》,你演一下赵高。”原来团长说的票友就是张老师,他演赵艳容。从此,他们二人算是认识了。过了一段时间,张老师不请而至,到了辰叔的家中,并说今天不走了。那一夜,张老师没给辰叔说别的,专门给他讲怎么画画。辰叔平日里和张老师兄弟相称,可说到这里,辰叔意味深长地说:“张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上世纪70年代,辰叔已小有名气。某日他和张老师在燕飞家相遇,几杯酒之后,张老师当场赋诗一首:“放下锄头去,拿得枪杆回;可爱一支笔,遍地芙蓉开”。
   
2.3 医界师友留嘉话

郑润身老师,是广宗县首任县医院院长,他的老师张可浪,按照张老师的说法,是滹沱河畔的名医。张可浪老先生临终时对郑老师说:“我行医一生,对《内经》运气之说,不能尽通,你日后若遇到能讲《内经》运气者,那是你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当太老师给郑老师讲过运气之后,虽说郑老师身居院长,张老师在民间,这并不影响他对张老师的敬仰之情。范师伯的二弟,有一年因劳累过度,患喘息,郑老师调治不愈,便推荐张老师。范师伯就说:“您大院长都治不好,他一个乡村医生怎么能行?”郑老师说:“人家的水平比咱高。”后果经张老师以麻杏石甘汤加米壳、阿胶,3剂而愈。业师吉建华,原本是郑老师的弟子,是郑老师把他介绍给了张老师,这真是亦师亦友诚知己;无拘无束真知音。
   
3.医事见闻术难测
   
3.1 据范师伯说,他的母亲于60年代曾患胃病,疼痛不能食,在广宗县医院住院,症状不能缓解,院方疑为胃癌,建议转院。范师伯将张老师请了去,在医院诊了脉。张老说:“这是胃脘,出院吧,3天即愈。此病多被误诊为胃癌。”处方为《千金》内托散改煎剂。她当时并未立即出院,是在医院中服药,3天过后,虽未能痊愈,但也病愈大半。范师伯深知张老师的脾气,若再不出院,定会发火。于是出院,在家中调养1周,痊愈。60年代,张老师也不过30多岁,他居然是那么自信!
   
3.2 据母亲说,我的三姨六、七岁时,爱抽风,每隔十天半月常发作一次。张老师为她配了一服丸药,服了1个月,在服至20天时,曾略有发作的迹象,比过去轻,从此再也没犯过。我仔细询问了母亲,三姨每在发烧时犯病,当是热惊风,不是原发性癫痫。在当时,张老师还没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概念,所以均用同一方法治疗。我母亲不知是什么药,据后来张老师屡次向我介绍《良朋汇集•痫症门》中的验方,想必张老师用的是此方。川芎二两,防风牙皂郁金明矾各一两,蜈蚣黄脚、赤脚各一条。右研细末,蒸饼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调下三、五丸。我曾用此方治原发性癫痫,也有良效。
   
3.3 本村一妇女,现近60岁。上个世纪80年代曾患神经性呕吐,在广宗县医院住院10余日,无寸效。院方表示已无办法,于是出院。就诊于张老师,那时张老师在威县章台卫生院工作。张老师为其针刺治疗后,又开了中药。具体什么药她不记得了,只记得要她找一味药引子,即沙土岗上的小酸枣根。半月的时间,诸症痊愈,至今未复发。张老师曾对我讲过,安眠酸枣根胜过枣仁。可知,这位妇女除呕吐外,还应有失眠的症状,即所谓的“神经官能症”。中西医都无确切的疗效,张老师半月治愈,且永不复发,不容易。这位妇女到现在每提及此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3.4 1985年左右,广宗中医院某司药的亲戚,患银屑病多年,在本地治疗不效,就到石家庄某医院就诊。皮肤科的医生告诉他,这种病没什么特效的方法,拒绝处方。后来这位患者找到了张老师,张老师也把他的病治好了。我问过张老师,他是内外兼治的,外用药即《张大昌医论医案集•治癣门》第11方:苦参100克,麻黄15克,石灰15克,硫黄20克。以水4斤,煎前2味至2斤,再入石灰、硫黄,水即变为红色,澄清备用。用时外洗患处即可。内服药为荆防败毒散
   
3.5 1988年,我在中医院跟业师学习时,见一机关妇女,50来岁,患雷诺氏病,发则双手发凉,变紫。吉老师处以当归四逆汤,十几天不见好转。一天傍晚,患者开着吉普车,拉着我和吉老师,到了威县南镇村张老师家,请张老师诊治。次日,我到药房查看张老师的处方,见只有生姜半夏陈皮桂枝、当归5味药,就问吉老师:“张老师的处方为何如此简单?”吉老师说:“这后面的当归还是我加的呢!张先生只开了个二陈汤!”谁知这位患者服用10天,竟然痊愈,从此再也没犯过。后来,我读张老师的《汤液经法拟补》,知道当归四逆汤和所谓的二陈汤均属宣剂,当归四逆汤为通方,而张老师开的是正方。这个病人的痊愈,显然不是吉老师所加当归的作用,因以前已服当归四逆多日不效。只能说,这一味当归没有对张老师的处方造成太大的干扰。吉老师用通方不效,张老师用正方却能取效。可见张老师的《汤液经法拟补》不单单是理论上的推演,而且有着深厚的临床基础。
   
3.6 1988年的春天,我到张老师家中学习,正好碰上了一对夫妇,大约50多岁,男的曾患肝硬化腹水,在石家庄住院,因经济困难而自动出院,后经张老师调治,病情渐渐好转,我已看不出他是病人了。他们二人让张老师调方,并给张老师带了几包点心,老师就说:“你们这么紧,还拿什么礼物!”那女的便说:“您救了他爹的命,1剂药才1块多钱,就算天天给您送礼,也比在石家庄省多了。”我不知老师用的什么药,因张老师不允许我们记他的处方,他认为不明理但记处方无益。现在想来,那时也太听话了!若暗地里记下来,现在写起来也不至于如此空洞。
   
3.7 1989年夏,张老师在广宗小住期间,我一同学的女朋友,患面部粉刺,曾经某名医诊治,服中药,用药则有效,停药则复发。后经张老师治疗,病愈后不再复发。我是后来得知此事的,便询问张老师所用何药,张老师说:“《外台》净面汤。”可是,我翻遍了《外台》,也没找到“净面汤”。
   
3.8 本村一同族,在广宗县交通局工作,他的局长是张老师的粉丝,他经常把张老师说的神乎其神,说:“一次张老师遇见一年轻人,张老师观其面相,断其父亲将不久于人世,果3天之后,其父突然暴病而亡。”1991年春,其父亲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大量咯血,伴心衰,在广宗县医院住院两次,病情无进退。他向我说明此事,并要求我陪同他去张老师家,我就明白了他的心意。一是让张老师通过他来预测一下他父亲的病情;一是让张老师治疗。我们骑自行车走十几里路,便到了南镇村。那时张老师已患脑梗塞,不完全失语。但我还能听懂他的说话。我说明来意,张老师表示理解。首先坚定地说:“病人没有生命危险!”人们都说“瞎子算卦两头截”,张老师却不给自巳留一点余地。下面就开始处方,张老师口述,我代笔,也是五、六味药,散剂,只记得有马兜铃桔梗。我当时对这个方子没有信心,就问张老师:“您过去治过这种病吗?”老师说:“治过。”又问:“您这方子有出处吗?”老师说:“有,出《本事方》。”怀疑归怀疑,我不会改变老师的处方,我亲自蹬药碾子,把药碾碎,每服6克,每日3次,一料药面,可服十几天。服完后,未再咯血,咳喘亦减,存活2年有余,后在睡觉时,突发卒死。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现代医学认为可不治自愈。可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在你们医院住院时,每天的药费百元以上,你们不等患者自愈呢?偏要等人家治好了,再来一句不治自愈。
   
4.奇闻异事广见闻

张老师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为了让大家对张老师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我将把我所知的一些奇闻异事写出来。
   
4.1 长己十岁的徒弟

张老师早年曾收了一个居士徒弟,巨鹿县人,比张老师大近10岁,不识字。他在认识张老师以前,曾经参拜北斗,后皈依张老师,修“破瓦”成功,闭合的头囟重新开了。师伯周连淼为了度化他的弟弟,故意让他的弟弟给这位老人理了一次发,让他的弟弟大开了眼界。1996年的夏天,周师伯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参学,我曾和周伯母一起拜访过这位老人。那时老人近80岁,看上去像60多岁,个子不高,偏瘦,眼睛有神,能讲《心经》。我那时不知现在要写文章,若能预知,一定会亲自摸一摸老人的头,对他那“囟门”的形状、大小作一个细尽的介绍。当时,面对一位和我爷爷差不多的长者,我怎好意思说“让我摸一摸你的头”。
   
4.2 催生符以救难产

师伯周连淼曾说,上个世纪60年代他亲见张老师用催生符治一难产,用朱砂在黄布上写符,倒帖在产妇背上,不久即产。可周师伯如法炮制,却无效。周师伯曾告诉我所书之符,那时我是完全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封建迷信”的东西不屑一顾,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我是唯现象论者,所以把这件事如实地写出来。
   
4.3 东中营村的传闻

威县东中营村,是我奶奶的娘家,因此在那里也能听到不少关于张老师的传闻。据舅爷说,他们村的一农户丢了羊,让张老师给查一查,能否找到,应向什么方位去找。谁知他刚一进门,张老师就说:“丢东西了吧?”回答说:“是。”过一会儿,张老师又说:“是两只羊,一黑一白。”来人惊喜地说:“不错!”张老师就说:“别找了,找不到受点小损失,找到了受大损失。”那人回家后,就不再找了。数年之后得知,他的羊被本村一无赖窝藏,若当时找到了,岂不要和那无赖生气,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两只羊了。
   
4.4 千里之外的徒弟

唐山某医生,他的爱人有点特异功能,一日,对丈夫说:“我看到你的师父了,从此向南,在千里之外。”他的丈夫也没在意。一年在北京中医学院读函授,恰威县有一女孩子,也读函授(虽是函授,也有见面的机会)。他无意中说起这事,这女孩子便说张老师如何如何神奇。于是,他们夫妇三人来一起来访张老师。一进门,他的妻子便高喊:“就是这个老头,没错。”后来经常给张老师写信,可惜我不知这位唐山的同门叫什么,多少有点遗憾。
   
4.5预知我添一女儿

我女儿是1988年农历10月初9生日。未满月,我去张老师家学习,闲谈之中,张老师说:“你添了个闺女吧。”我说:“您是怎么知道的?”张老师说:“我在从容会上见你们村的某某了。”从容和南镇村是邻村,但我知道,从容会是在10月初7,那时女儿还没出生,他怎么可能听说我添一闺女呢!那时和张老师还有些拘束,没再追问。1989年在广宗昼夜在一起,已无拘束,我再一次提起此事,张老师笑着说:“你日后知道的事少不了。”那时我道力不足,张老师随便弄顶“高帽子”往我头上一带,我就晕了。要是现在,我不会轻易上当,一定会说:“我不等日后,现在就要知道其中的奥妙”。
   
5.师徒对话藏机锋
我虽对张老师佩服,但自以为不是目崇拜。我虽是自学,但先购齐了5版中医教材,是先接受了现在的观点。因张老师的观点跟教材反差很大,因而经常跟张老师“抬杠”。今回忆我们几则对话,不仅仅为了说明我是在批判地接受张老师的观点。
   
5.1 一次,张老师给我讲麻黄汤(《辅行诀》小青龙汤)的君臣佐使,麻黄为君,甘草为臣,杏仁为佐,桂枝为使。我听完阴阳怪气地说:“人都说‘脏腑若能语,医生面如土’,要我说‘药物若能语,医生面如土。’”张老师说:“何出此言?”我说:“甘草还是一样的甘草,你说它是臣,人家说是使;桂枝还是一样的桂枝,你说它是使,人家说是臣。反正甘草、桂枝不会为自己辩解,只好由着公婆各有理了。”张老师笑着说:“日久见人心”。
   
5.2 有一次,张老师给我讲,豆豉可以治癌。我便说:“如法制作的豆豉有大量的黄曲霉菌,现代医学认为,黄曲霉菌可致癌,您为什么样说他治癌呢?”张老师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若有所悟。
   
5.3 一次在张老师家中,张老师对我讲薏苡附子散可治胃穿孔(那时张老师已因胃穿孔做了手术),没等张老师说完,我就说了:“你胃穿孔时,为什么不在家吃药,要到医院做手术?你的方子、你的理论不能用于你自己,又怎能应用于他人呢?”张老师微笑,沉默不语。我当时颇为得意,心想:我这回马枪也够厉害的,老师也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

我有时也不明白,我是有名的老实孩子,怎么到了张老师这里,却变成了调皮的学生?现在想起来,老师的或语或默、或喜或怒,无不是智慧的表现、自性的流露,怎是我满脑子人我是非、现代观念,还自作聪明者,所能全盘接授的?!
   
结语
   
张老师住在南镇村,但去世后还要埋葬在邵梁庄,这中间要经过一两个村庄。下葬那天,所经村庄街道两侧站满了人,人们自发带了水或酒,为张老师路祭送行。下葬时,我的心中一片空白,既没有念佛,也没有眼泪。为什么没有念佛?因为他本是从净土而来,现在回净土而去,是落叶归根、归家稳坐,我又何必多此一举!为什么没有眼泪?因为我并不觉得张老师死了,到现在也不觉得张老师死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来自:黄煌经方沙龙-http://www。hhjfsl。com-中医经方专业学术论坛
-----------没想沙兄论年龄都是我的师长辈了,难怪医话写得那么好,阅历真是重要。
相关文章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
 经解
 自学中医求教
 4.慢脾风(二)
 有关贼风的问题
 转贴:冉雪峰氏论栝蒌瞿麦丸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