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文元
敦煌医学是甘肃人首创的学科。从1989年确立到目前快20年了,敦煌医学现在的处境究竟怎样?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敦煌医学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他们或许意识不到,他们曾经就是敦煌医学的受益者。
藏在深闺的敦煌医学正在悄然向人们走来,它神秘的面纱在不知不觉中被揭了下来。
1200个隋唐医方
“1100多年前的唐代医生们就完全掌握了心理疗法,尽管这种疗法被披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但丝毫不能漠视它的科学价值。”李应存博士说。
这是一个敦煌藏经中记载的方法。唐代的医生在治疗女人产后得热疾时,先让病人把
柳根和
大黄捣成末,涂抹在肚脐眼上,然后用布巾包住。同时,让病人向东念咒语。
“这个方法看起来荒唐,其实不然。如有名的凉州大黄是甘肃武威一带特产的药材,其功效之一是清热解毒,念咒则是通过有‘佛祖保佑’之类的心理暗示,让病人尽快安静下来,这样
腹痛就逐渐减缓了。所以大夫强调念咒语时必须虔诚,不能轻视!可见,在唐代,医生们已经使用了心理暗示的疗法。”李应存博士解释说。
李应存是
甘肃中医学院敦煌医学研究所的副所长,我国首个敦煌医学博士,“宗教的咒语与传统医学结合的心理疗法”是他们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遗书中的佛书与传统医学”研究中的最新发现之一。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整理研究敦煌遗书、敦煌壁画及其它敦煌文物中涉及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
“敦煌医学不同于‘中医学’、西医学’与‘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李应存说。
敦煌医学依托敦煌藏经和壁画而来。在敦煌藏经中有100多个较完整的卷子和无数的残片与医学有关。
敦煌医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早期主要表现为对原始资料的复制、部分医药残卷的编目及对有关医药残卷个别题目的研究方面。其代表学者有中国的罗振玉、唐兰、范凤源及日本的中尾万三、小川冢治等等。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批年轻有为的学者,如罗福颐、陈邦贤、王重民、
姜亮夫、马继兴、陈可冀等均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了开拓性的研究。
对敦煌医学进行大规模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李应存博士说:“敦煌医学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敦煌藏经的整理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这些年来专家们依据卷子内容,按照医理、诊法、本草、医方、针灸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探讨。”
其中成果最大的就是敦煌藏经的公布,今年3月份,敦煌医学研究所整理出版了俄藏敦煌藏经中的医学部分,这是国内首次出版的俄藏医药藏经的研究成果。
从1984年至今,敦煌医方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从最初的几百个,到后来的1024个再到如今的1200多个。
“这些医方为敦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应存说。
甘肃人创立了一个学科
其实人们没有想到,敦煌医学的出现,也是一个时代催生的产物。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纷纷打出自己的中医特色,福建打海峡特色,广东打岭南特色,安徽打新安特色,上海打中西医结合特色,北京则打宫廷特色,江苏、浙江更是名医众多,中医优势明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甘肃应该打什么特色呢?
“当时的省中医学院的丛春雨院长等人提出了甘肃的地域特色就是敦煌和皇甫谧。这无疑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甘肃中医学院科技处处长史正刚说。史正刚是1988年接触敦煌医学的,那时他刚刚硕士毕业。
省中医学院下决心搞敦煌医学后,首先花4万多元从深圳购买了一套《敦煌宝藏》(当时最全的藏经影印)。这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在这之前,该校就兴建中国医史馆、敦煌中医药馆。
1984年赵健雄等人首先提出了敦煌医学的概念。当时,甘肃中医学院的赵健雄、徐鸿达、王道坤等人申报了卫生部项目“敦煌医学研究”。1989年这一项目通过了部级鉴定,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道坤回忆说:“当时,一批全国著名专家鉴定了这一科研成果,他们认为,敦煌医学研究项目令人信服地确立了敦煌医学作为整个敦煌学的分支学科地位。”
王道坤,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甘肃中医学院教务处长。
随着敦煌医学学科地位的确定,一大批专家学者投入到了敦煌医学的研究中,仅甘肃中医学院内就先后有100多位专家学者,投身敦煌医学的研究,获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新发现。
史正刚能够喜欢上敦煌医学完全是一次意外。刚来学校,敦煌医学研究正值兴旺。学校领导问他是否喜欢敦煌医学,在这之前他没有接触过敦煌医学,说不上喜欢不喜欢。他回答说先看一下。
“这一看,就被敦煌藏经医学内容所震惊。”史正刚硕士课题是张仲景的《
伤寒论》,他在敦煌卷子中看到了一些《伤寒论》上所没有的内容。
“这就一头扎下去,将全部精力放到敦煌藏经的研究上了!”史正刚全身心投入到敦煌藏经的整理中,直到1994年《敦煌中医药全书》出版后,才告一段落。
1990年立项的甘肃省科技厅项目“敦煌中医药文献研究”,在《敦煌古医籍考释》、《敦煌医粹》等著作的基础上,对敦煌医学卷子进行了又一次系统全面的研究,这个项目的成果就是《敦煌中医药全书》。
1998年,史正刚到
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刚到学校后,学校开设了博士论坛,要各地博士生讲解各地的医学特色和自己的研究心得。
“我的特色和心得就是敦煌医学,没有想到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引起了轰动!”史正刚说。
这是敦煌医学在东南地区的一次大规模亮相,南京中医药大学立刻为史正刚专门举办了论坛,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开讲四次,全面阐释敦煌医学。
“当时,听课的人特别多,有本科生、研究生,更多的是老教授。敦煌医学给他们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窗口!”史正刚说。
唐代心脏病急救术
敦煌藏经医学卷子主要集中在唐代早期和中期。敦煌藏经的医学内容涵盖了医理、藏医、本草、医方、针灸、医事、外来医学等多个内容。这些内容保留了1000年前的中医医理和临床的原貌。
“那时社会安定,生活富足,人们对医疗水准的要求也相当高。唐代医学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王道坤说。
可以这样说,敦煌藏经记载的医理医术,是1000年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成果遗存。
用
硝石雄黄治疗心脏病的验方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单验方中说用硝石
雄黄散放在舌下,可以治疗中恶,急
心痛、手足逆冷等。
李应存认为,这个方子中记录的症状,与突发心脏病时的症状基本吻合,而硝石雄黄散和现代治疗急性
心肌梗死的有效药硝酸
甘油的原理和疗效相同。
“可见中国人在1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心脏病的急救技术!”李应存说。
“藏经的记载不仅保存了南北朝隋唐医学成果,而且弥补后世医学典籍的缺憾。”史正刚说。
在敦煌卷子中《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这个写经虽然在文革中被毁了,但有抄本流传下来,其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非常高。
“今天流传的《张仲景五脏论》中有青龙、白虎、朱
雀、玄武
四神汤,而现在张仲景的著作中只有青龙、白虎、真武汤,《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则完整地记载了四神汤。”史正刚说。
除了文献整理外,敦煌古医方治疗疾病的机理研究,也是一个重点。如敦煌古方“紫苏煎”防治肺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敦煌消痹定痛酊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6、
IL-8、TNF-a水平影响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对进一步发掘敦煌医学的精华内容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史正刚说。
回归的俄藏文献
1914年到1915年之间,俄国人鄂登堡组织了中亚探险队,再一次洗劫了敦煌藏经。
这批俄国人在敦煌当地大肆收购文物,还在石窟的沙底下发现了大批的残卷,总数达到了2万多件,这些敦煌卷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藏文经卷。鄂登堡劫掠的敦煌藏经长期以来密不示人。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莫斯科举行了第二十五届国际东方学大会,在大会期间,前苏联才公布了有关敦煌卷子的消息,并且陈列了若干。至此人们才知道前苏联还藏有数量惊人的敦煌藏经。
“1992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努力下俄藏敦煌文献才陆续面世。在这些文献中,目前所知道的医学文献有30多种,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李应存说。
在16年的敦煌医学研究中,李应存自然明白这些敦煌藏经的价值。2004年李应存与李金田、史正刚发起了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的全面整理和研究,2005年作为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立项(编号:3ZS051-A25-092),2007年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发表与交流论文13篇,出版了首部全面研究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的专著《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释要》,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8年5月经全国著名专家赵健雄、余瀛鳌、王振国、钱超尘、郑炳林、李正宇、马德等函审鉴定后认为:“该课题是对西北地区重要文化遗产较深层的探析研究,资料翔实,思路明确,多有发现,不仅具有文献学价值,同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意通过鉴定。本成果在俄藏敦煌医药文献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这批俄藏医药文献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唐代敦煌地区,孩子们从小就要受到医学教育,给小孩识字的课本中就有很多的内容是药名。
其中有蛇皮、
远志、
柴胡、
茯苓、
桂枝等100多味药名。还有一部分内容为人体各个部分的名称。为何要将如此多的药名和肢体名称作为启蒙教材的内容呢?
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们读了范仲淹的一段话才明白。
范仲淹说,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良医可以像医圣张仲景那样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
可以说,考科举是读书人在封建社会的主要选择,如果考不上科举,转而学医也不失为一条好出路,这就是人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社会背景。
这一点对今天的教育制度非常有启发作用。普及全民健康知识就应该从小孩做起,可惜的是今天的小学生对中医知识接触得非常少。
市场的挑战
敦煌医学有着巨大的号召力,然而也存在着先天不足。这些年敦煌医学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2002年甘肃中医学院完成的省教育厅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实用敦煌医学汇讲”研究,将敦煌医学中最实用、最核心的内容直接运用到教学之中,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去年,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中,专家组将敦煌医学视为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学科。
文献研究走向了深入,临床研究取得令人注目的效果。
敦煌医学研究所是目前全国高等院校首家也是唯一的敦煌医学研究机构。2006年通过了硕士点的申报,2007年已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敦煌医学成果的市场化。同样的中医院,广东省的中医院年产值达到15亿左右,而甘肃的中医院的产值远远不能同他们相比。
不容置疑的是不少敦煌医学研究出来的新成果,一直被深藏在文件柜中。
来源:兰州晨报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9/4/25 15:25 编辑 www.lindalemus.com/rencai/]
-----------请问,敦煌医学有关资料或书籍哪里有?
-----------中国医改不改变唯利是图的局面
中医早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