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中医技术在战场抢救的运用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李文森


在现代战争中,在战场上,中医急救技术在战场急救有着的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在急救方面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即使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的急救方法算起,也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中医传统急救的方法丰富多样,其适应症更是遍及临床各科,几乎涵盖了现代急救的全部项目。有些项目不但在过去长期领先于世界,而且至今仍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如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为14.8%,加用中药组的死亡率则为6.5%,使用中药与不使用中药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又如单独用西医外科方法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为18—35%,而加用中药后的死亡率已降至15.9%。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以及高热等急重危症,一般人都认为与中医治疗无缘,而事实上在许多医院如天津南开医院、贵州遵义医院,中医中药早就以其确切的疗效赢得了声誉。
   

我国幅员辽阔,在远离现代化医院的地方,中医急救还继续担任着主角。如农村抢救溺水的方法是将溺者俯身放置于行走的牛背上,控水外出,然后将溺者躯体放入灰中保温,同时向其口鼻中吹气;更使人用棉花皂荚塞入患者下部引水外出。经过一番急救以后;溺者便回苏了。据农村医生说,此法屡试屡验;代代相传。牛背控水既可引出水液,又可借牛的体温保温,并借牛的动作帮助溺者恢复呼吸;至于灰壅保温、皂荚引水,则是控水法的辅助,“都是与科学原理相符的。”
   

《金匮要略》书中、曾介绍抢救上吊室息的人工呼吸法。方法是:将上吊者缓缓抱解,不得为急于解救而截断绳子,以防止颠仆撞击。然后盖被保温,并即采用“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的人工呼吸,并配合屈伸四肢等方法。整个过程要求坚持不懈,直至自缢者苏醒。等其稍有气息,即灌服有兴奋呼吸作用的桂汤,以加速疗效。这一方法至今仍在穷乡僻壤应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金匮要略》约成书于公元219年,比虎克的动物人工呼吸实验还早1400多年。而国外应用人工呼吸于人体急救的最早记录是1897年。《金匮要略》还收有治疗马上跌下,损伤筋骨的急救方,到了华佗时代更进一步发展为军阵外科。著名的刮骨疗毒,即华伦替关羽治疗毒箭损伤的故事,便是当时军阵外科水平的具体写照。华佗在军阵外科中还使用了世界最早的药物麻醉术。
   

中医在治疗急腹症方面也颇有效验。如一位日本商人在山区患急性食物中毒,腹痛休克。一位老中医给他服下“备急丸”后,很快脱离了危险。备急丸方也出于《金匮》,在《澹寮集验方》等书中还有用它治疗中毒性休克、死胎不下、肠梗阻等的成功记录。除了备急丸以外,《金匮》的许多方子在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中,仍然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唐代孙思邈是世界上应用导尿术的第一人。他用葱管揪插入病人尿道,从葱管另一端吹气导尿,治愈了急性尿潴留病人,较法国医生拿力敦在1860年发明橡皮管导尿;要早1206多年。
   

十分有趣的是,中医急救还在破除迷信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公元483年栖霞山的一所墓穴前,万头攒动,香烟缭绕,一位巫师对着一位“死人”正在装神弄鬼地施行他的法术。这时一骑快马奔近,从马上跳下一人,拨开围观的人群,伏身对法师身畔的“死人”作起了人工呼吸,然后叫人将“还魂汤”灌入“死人”的口中,惹得法师大声咒骂恐吓,但那人全然不管,不间断地进行抢救。约摸一个时辰之后,“死人”终于缓过气来,睁开了无神的眼睛。这事轰动了周围村镇,聚观的人愈来愈多。那医生叫人人照顾好刚回苏过来的病人,从容地说:我叫陈延之,是个医生,听到有人在古墓中中恶,故飞马来救。此人是因为吸入一种恶气中了毒,决非鬼神作怪。不信,只要在古墓旁另掘一个洞,放出恶气,就不会有问题了。有些胆大的人,按照他所说的去做,果然不再中毒。于是“神医”之名就不胫而走了。这里所谓恶气,就是一氧化碳一类的毒气,古人对此类中毒称之为中恶,至于急救时,除人口呼吸之外,服“还魂汤”(含有兴奋呼吸和加速血液循环的药物)又能加强解救的疗效。
   

到宋代时,药物方面发展到使用苏合香丸,至今苏合香丸仍是抢救煤气中毒和心肌梗塞的有效药物;晋代医家葛洪还记载过世界最早的异物剔除手术。如一小儿不慎吞下鱼钩,医生使用米仁穿在鱼钩线上,一个一个往里推,使米仁一粒一粒地推向钩子处,至钩处,又复推,然后轻轻拉出。如异物有磁性;则可配用吸铁石吸出。到了13世纪,名医张子和还设计过一种套钩。钩出了误吞而梗于咽部的十枚古铜钱,其方法被医史学者称为食管镜的雏形。
   

隋代是外科急救有长足进步的一个朝代。成书于公元时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创伤内异物剔除术、肠断裂缝合术和结扎止血法。到了唐代《外台秘要》更有了烧烙止血法。至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记载了气管缝合术、落耳缝合术、肛门闭锁急救术等外科急救方法,其成就完全可与当时世界的外科水平并驾齐驱,甚或有所过之。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如乙型脑炎、重症肝炎等也有独到之处,其疗效胜过单纯应用西药的对照组。对于高热患者,中医徐了针灸、汤药以外;还很早应用了物理疗法,如泥疗法、水敷法、药浴法等。中医治疗蛇伤更有独到的经验。上海生产的691蛇药只要及时点入被咬者的眼角,便能抑制蛇毒的蔓延,为抢救赢得时间。季德胜蛇药更是誉满东南亚,其功效优于蛇毒血清。
   

福建武夷山有一所部队医院,开设的蛇毒病房全部用中草药抢救。病人在敷上新鲜草药10分钟内,便能排出毒液,加上内服汤药,简直是药到病除。由于疗效确切,许多中医急救方药多由经验配方上升为科学提炼的新制剂。如抢救心肌梗死的丹参注射液,救治心绞痛的冠心苏合香丸;麝香保心丸,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福寿草总甙,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的枳实注射液,治疗肺心休克的参蚧四逆汤,治疗中暑昏厥及过敏性休克行军散,对脑昏迷有特效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的茵桅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清热解毒救逆汤等;无不屡试屡验,为中西医家所习用。针灸在中医急救法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
   

《扁新书》说:“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这里的第一、第二是以使用方便的程度而定的。针灸自古以来即广泛应用于高热;休克、中风、虚脱、吐泻等。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等九个穴位对昏迷、虚脱的急救效果较为突出,被誉为:回阳九针穴”。所谓:回阳”,即涵有兴奋苏醒的抢救含义在内。
   

此外,民间常用掐压“人中”穴治疗突然昏厥;在脐心(穴名“神阙”)填盐艾灸治疗吐泻失水;灸治“百会”穴治疗脑血管意外等,都有良好的效验;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刺治疗脑出血113例,证实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等穴位,可使丘脑及基底节的功能恢复,血肿吸收。武汉市第五医院用踝针替代度冷丁治疗急性肾绞痛有明显功效。许多地方还报道了针刺代替度冷丁缓解肝癌痛的经验。上海第一医科大学有实验证实,针刺的止痛作用与内非肽的存在有关,为针刺镇痛找到了物质基础。
相关文章
 吐、汗、下治疟
 結胸與鞕
 遗花散(《青囊秘传》。)
 呃逆
 当附子遇到大黄、、、、、、(摘自《温法述
 木香散(《沈氏女科辑要》卷下引王师复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