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和胡希恕两位先生之比较
刘渡舟和胡希恕两位先生都是经方界泰斗级的人物,是我所十分敬仰的经方老前辈.有时,我常常将二老作些比较,发现两人各有千秋.
1.从为人上说,刘老可能比较活泼些,而胡老则比较低调.刘老著作很多,胡老一生只发表一篇文章,还是在人家要求下写的.他的研究成果也是身后由弟子冯先生整理的.刘老悔人不倦,言无不尽;胡老则非常谨慎,惟恐言有不当贻害后人.二老都对经方兢兢业业,为之付出毕生精力,并取得令人仰视的造诣.二老的品德都是非常高尚,属于"仁者".儒家说"仁者寿",故二老皆度耄耋之年而归.
2.从学术特点来说,刘老是经方派中的通俗经方派,他比较偏于后世思想,比较为大多数同道所接受,因此有更多的跟随者.而胡老则是坚定的古方派,属于经典经方派,不易被常人所认可,因而私淑者寡.前者在用方时常有加减或与后世方合方,谓之古今接轨.后者则纯为经方,不作任何变通.如果用西施来比喻刘老,那么胡老就是无娴女.前者为四大美女,是吴王的妃子,后者相貌丑陋,衣着朴素,是齐王的后,帮助齐王成就大业.当然,这只是比喻,不一定恰当.
3.从学术形成的根源来说,刘老的学术受中国古代的经方家影响多,而胡老则更多的受到日本经方家的影响.前者在解释病理时多从脏腑经络着手,后者则多采用气血水理论而脱离脏腑.前者注重内经理论体系,后者则轻之.后者一生坚守方证相应,前者在晚年才有"方证相应4.从学术继承来看,刘老的弟子很多,他的一支发扬很大。网上也出现了纪念他的网站。而胡老的继承者则不多,也许是道高者和寡吧!其实,真正愿意继承他的人是不多的,许多人也只是追求继承的形式。冯先生要算是嫡传了。私淑者也一定会有,必是识高之士。
说".
5.从年龄上讲,胡老长于刘老。他出道早,但当时的中医发展环境不利于他本人的发展。若天假十年,或许他的影响会更大。胡懂英文,喜读汉书。具有接受新知识的理念,决非抱残守缺之人。
从关于胡老的相关资料中,本人学到了一些东西,分享如下:
1.做人要低调,不要过于张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做学问要求真务实,避免不切实际的发挥.理论创新要慎重.
3.把心思放在临床上,而不是无意义的争论.
4.水向一个方向流才能形成河流,专注于一个领域才能达到精深.
5.邻居家的井水不一定都是苦的.
由于在下的研究水平有限,对刘渡舟和胡希恕两位先生之比较一定存在许多不到,欢迎进一步交流.最后,特别声明,人是同气相求的,我比较喜欢胡老.但本贴决无贬刘之意!读者切勿曲解.
转自http://hhjf.51。net/jfbbs/read.php?tid=581&fpage=2
-----------我更喜欢刘渡州.
-----------作者:老汉
我的气宗和剑宗的看法形同戏说。煮杏斋先生的评论才真正精彩而又精当。
这里再补充谈谈我的感觉。
煮杏斋先生通俗经方派的提法我觉得非常贴切。歌阳春白雪,则应者寡;唱下里巴人,则和者众。很多学问都这样。佛法东来,经鸠摩罗什意译,嚼饭与人,而合此土口味,谓之通俗佛法可也;而玄奘不满足于此等经过同化的佛法,乃间关万里西行求法,得天竺本土龙树、世亲一派佛法,直译过来,传法相唯识宗,其流不广,在震荡一时人心后,渐落于消沉歇绝的境地!至近世方有人重新提起。胡老之经典经方派之于刘老之通俗经方派,约略类似玄奘之于罗什。
我是一个菜鸟,从网上下载了《郝万山讲
伤寒论》,读来获益良多。郝教授现如今接替他的老师刘渡舟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为初学者讲《伤寒论》,开坛接引后学,明白晓畅,娓娓道来。郝氏长于训诂,不偏不倚,汇通诸说而时有独见,堪称良师。
对刘氏、郝氏的学问,我当然是佩服得紧,但是仍不满意。且不说现在很多中医药大学毕业生不能用中医看病,或许我孤陋寡闻,没听说北中医弟子辈有什么杰出人物,耳熟能详的依然是早前的那几位老前辈,然皆已作古。接替刘氏衣钵的,学术、医术能不能超过刘氏还难说。而刘氏,以及当时的很多名家如陈慎吾、谢海洲、任继学等对胡希恕的经方疗效佩服不已。而胡老五六十年代也曾任北中医的教授,但其后北中医的讲席上不见胡老踪影,胡氏一派的学问亦不见赏于学院中,学院派中必有其狭隘处。
我于是自己去读胡老弟子冯世纶、张长恩等的书,才发现果然主张不同。但是读了《郝万山讲伤寒论》,再去读冯张二氏的书,总觉得对条文也好、方证也好,解释都不圆满,读来总觉得逻辑性不强、重点不突出,常常读着读着便想放弃。这和刘渡舟、郝万山所讲根本不是一个路数。我曾怀疑,冯世纶、张长恩的书,虽随师侍诊、亲承馨咳而谨守师说,但主要是从各人所学整理而来,并不一定能够完全传胡老学术神髓。就好像后人怀疑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也是由其弟子华、邵辈收集整理而成,并不能确认为叶氏原意一样。但是叶天士也好,胡希恕也好,其疗效卓著不是一两个人传说,而是很多高手所亲见。那么胡氏理论的独特之处又如何把握呢?后来从民间中医网下载了胡老讲《伤寒》《金匮》的录音来听,胡老自己讲得清楚明白,重点突出,这样子再读冯张二氏的整理就容易多了。胡老的学术,不是其弟子冯张辈的书所能完整准确无误地传达的,但是冯张等整理之功也是不可没的。如果没有冯世纶、张长恩等的整理,我们根本无从得见胡老的学说和经验。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刘渡舟晚年也讲“方证相应说”。刘渡舟曾和钱超尘、郝万山主编过《伤寒论校注》,刘老的有几本书让钱超尘作序,钱氏后来也倾向于胡老一派学问,和冯世纶声气相通。(参考此帖http://hhjf.51。net/jfbbs/read.php?tid=576&fpage=4)看来钱氏也和刘老一样服膺于“方证相应说”和胡老的学问。
另外煮杏斋的感触与我心有戚戚焉。
煮杏斋所学到的第1条:做人要低调,不要过于张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汉按:叶天士自己也很少著述,胡希恕也一样,两者著作都是经弟子辈整理。但是都疗效卓著,所以景仰者众多。
煮杏斋所学到的第2条:做学问要求真务实,避免不切实际的发挥.理论创新要慎重.老汉按:胡老之所以不肯发表文章,不愿出书,自然是非常谨慎。弟子辈的整理,常常和老师的原意有出入,《经方传灯》《经方传真》《中国汤液经方》《中国汤液方证》等几本书只能看作是冯世纶、张长恩等的书,还不能完全看成是胡老的书。煮杏斋这一条应该赠给冯世纶、张长恩
煮杏斋所学到的第3条:把心思放在临床上,而不是无意义的争论.老汉按:呵呵,这让我想起本山大哥的广告词:“不看广告,看什么?看疗效!地球人都知道。”
煮杏斋所学到的第4条:水向一个方向流才能形成河流,专注于一个领域才能达到精深.老汉按:黄元御精于五行,亦可成为一代医宗;郑钦安精于阴阳水火,开创火神一派;胡希恕不讲五行,精于方证相应,亦可成为一代经方大师。
煮杏斋所学到的第5条:邻居家的井水不一定都是苦的.老汉按:谢海洲也说,胡老的理论来自于《皇汉医学》。我们对于韩国、日本的感情却很复杂。总以为我们是天朝上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反不如人家学习继承得认真,重视程度也不够;常常是等到人家重视了,我们才开始注意,才认识到原来祖上还有这么多好宝贝。对于邻居家的优秀的地方,我们去学,常常学回来却走样了。
-----------呵呵 楼上 的说的好 作为两位伤寒大师 偶一直认为 先看 刘老的比较能入门
-----------知道胡老的时间并不长,但以深深地着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