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彭子益先生传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彭子益先生传

中医杏林:http://wujiayou.blog.hexun。com/41107866_d.html

     方树梅

医自神农尝百草,黄帝著《素问》以来,历代博雅淹通之士,于斯道阐明发挥,留遗著以诏来学者,从古不胜偻数也。清《四库全书》列“子部”为医家类,其《提要》叙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①《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金之医家刘完素,其说从略,下同)与易水之学争(金之医家张元素,易水人);观戴良(戴良,元沛江人,字叔能)作朱震亨传,知丹溪之学(震亨,别号丹溪生)与宣和局方之学争(也),病情万变,难守一宗。故今所著录、兼众说焉。”《四库》所收九十七部一千五百三十九卷,吾滇无一著录者,其他未收可采可法者甚夥。

滇省僻处西南,交通阻塞,医学自逊于中原。然历史所载,未尝不早加重视。南诏后理国,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高泰运奉表入宋求经籍,得六十九家医书六十二部,伟哉斯举。宋以前之医学,已大输入于滇省,其书虽不传,然沾溉于后学者,殆亦不鲜。明初嵩明兰茂,著《滇南本草》、《医门挈要》二书,足与中原医家相抗衡。此外不乏其人,滇学朴,鲜标榜,往往湮没弗彰。现存于世者,明清两代不下数十种。近代愈加研习,从事著述,辨证之细,析理之精,皇皇巨著,为滇医界放大光明者,则以彭子益先生为最著。兹据先生高足昆明陈君治皆(陈治皆)所具事略及其著述纲要,采摭而为之传。

先生讳某,以字行,滇西鹤庆人也。父宦黔,生先生,幼受庭训,长与黔之名流相交游,于学无所不窥,而医天性笃嗜,造诣尤深。游京师充太医院医员,内府医书,世人不易得见者,多多见而读之,以故名著于都中。

辛亥(1911)革命后,太医院不存。山西督军阎锡山闻其名,延主太原中医学校讲席,先生讲学自兹始。日冠陷山西,赴南京充国医馆编辑员。南京不守,乃浩然回滇,民政厅长丁又秋延入署,如省会之有志医学者,先后四百余人,听夕而讲贯之。先生之讲学也,于前数十年钻研而有得者,悉编为讲义,印发学子,口讲指授,罄其蕴而后已,犹不自满。假敌机袭省垣,身外物不顾,独于讲稿珍之若性命!暇辄力加修改,期于至当,为滇医界树百年大计。先生之治病也,诊脉处方,详记医案,以究效验,求理论与实践相吻合。尝谓须设立中医院,俾学子住院从事治疗实习,收效乃宏。计划未克施行,为成都同道延往讲学,滇中学子,实慊于心。三十一年(1942),敦促回省继任,因其婿抱病桂林,电促往诊,后留桂平、博白、合浦等处讲学者数载。三十八年(1949)冬为海防市长聘往,未几病卒、年七十有八,滇中学子闻之,无不悼痛!所幸遗著,治皆什袭藏之。先生在蜀在桂,每治一危症,得一良方,必函告治皆,治皆俱珍存,时时转语于同人。治皆可谓先生之薪传弟子矣。先生遗著十六种,治皆一一撮其要旨胪举于左,俾后之学者有所则效焉。

一、《生命宇宙篇》本《易经》之河图,用现代十二种科学说明中医学,本身关(系)运动真相、宇宙与人类生命的关系,进而取得古中医学根本上极大功效的学术。

二、《原理论》本《内经》于实用上,可以信从取法的阴阳五行六气四时寒暑二十四节令之大气变化,与生理病理医理之实际着落,认识标准之精义,撷其精华,以整个系统,约而归纳,用唯物理论阐发之。读以上两书,可得着中医学整个的原理基础。

三、《古方基础篇》即治疗处方之标准方法。古方虽多,归纳为六个公式,以符脏腑五行六气运动之原理。次以六方分辨阴阳对待之治法;又以六方为形质病与妇人说法;再后十方由前六方之单位、进而为医学整理《伤寒论》的基础说法,各方之后,又有推论的意义、范围极广,更引申结合病情变化加减的方法。

四、《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伤寒论》,昔人注释之者,按每条枝枝节节而言之,自古到今,未曾示人以整体认识。有识之士,归咎于王叔和编订次序之错乱。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凡原文之属于营卫脏腑与少阳经本体各病各气,列为上编;原文属于本体,而事实较复各气,列为中编;原文之由本体发生种种变化各气,列为下编。此书读法,有如鸟瞰之明白,只须用过去读《伤寒论》十分这一的脑力便能整个彻底了解,内中于营卫外表与脏腑内里有分别、有联贯。更于内里六经之太阳一证,不能牵混外表之伤寒。伤风作太阳病论,理路显然,解决许多纠缠。前人释认为风中肌肤、伤寒皮毛、如不发汗,将风寒发散来,会由太阳传入阳明或少阳。如不中肌肤、伤皮毛,则直中三阴脏之错误。加以研究彻底,自可明白乃是风寒伤人之后,人身本气自病,并非风寒入其人为病而起,这是卓越之见解。故温病、时令病、杂病、儿科病,皆称为本气病,以贯通一切病之整体,诚为认识生理、病理、医理之一大关捩。《伤寒论》乃医学的整个大事,须竖起脊梁,立起志向,将它彻底学清,受用太多。

五、《伤寒方解篇》将《伤寒论》之原方另作一篇解释者,是使读《伤寒论》三篇之正文,一气读到底。概念之间,认识为是一整个的事,即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表病营卫,里病六经,作圆运动一整个之观看,乃一整个的总体疗法,即一经一方一法各个病的治法,亦关联于阴阳五行六气整体圆运动恢复正常。两书合看,系统贯串,理论清晰,注解精简明白,极为特长。

六、《金匮方解篇》前人注《金匮》,类皆繁细,学人颇难寻下手之处。本书仍依圆运动基本理论,只将每方释明其意义,既先读识《处方基础》《伤寒方解》之后,由彼及此,由少及多,以收举一反三之效。使学者用极少思想,得到极多成绩。

七、《温病本气篇》以春时肝木疏泄、温病多虚之原理保护本气,调理本气,病去身安,乃无贻误。与伤寒治法不同,归纳为:病在营卫,病在气分,病在肠胃,病在血分四个类型之治疗,极其扼要。又逐一列举相类之各症,分辨伤寒与温病之纲领,解释经文及其禁忌。力辨《温病条辩》《温热经纬》,前人注释为伏寒晚发、伙邪变温、用药去邪、本气受伤、病必加重,以至于死。又以温病由口鼻而入,以次入于上中下之三焦,皆将理路错乱,有极重之辨证。

八、《时病本气篇》时令病,乃春夏秋冬四时之大气,有风寒、暑湿、燥热之分,人身亦有风寒、暑湿、燥热之气,故当时令六气偏旺之时,人身六气逐感大气之偏而病作焉!如中暑霍乱痢疾白喉、疾疟、时行感冒、燥气、痧症、温热等病,虽因于时气病,实成于本气自痼,其于辨别病症,论明病理与凭脉立法调和本气之方,皆极详明,著手奏效。

九、《儿病本气篇》中医书之错误最大,杀人最多,相沿成习,莫如小儿方书,亦因其不知小儿本气自病之故耳。认小儿是纯阳体,出痘是胎毒,出疹胃热,用苦寒克伐之药。全国每年小儿麻疹之死于升麻葛根芍药黄连犀角等药之数极多。此篇根据自病原理,选用功效可靠之方,以同学中二十余年、二千余人之依法治疗经验,得到圆满解决。

十、《时方汽头改错篇》中医因无教科书之学法,为人开方之医生,多半是随看几本医书,如:《汤头歌诀》,遂成普通无教之教本,不讲定理,理路多错,类如此者不知多少方也?本书根据经方之理法,将时方的错处加以改正。学者由时方之错处,悟出经方之妙处。仲景心法,人人皆可得其传也。

十一、《杂病治法篇》前人内科书中列举之各种杂病,以系统概括于五行。原夫一化六气分合,则病显然。十二经之升降、关系寒热虚实之辩。其病情温清补泻之恢复,病机用运动原理,说明一切治理之方法,有歌词可以肯定一定之理路;有详细之疏解,可以想定施治之法则,乃专为通晓各杂症理论学习之本。

十二、《脉法篇》书只言理病则凭脉理,是活动脉、是实在可以再三审查,反覆推求以得实在的解决。所以治病不难,于学脉之脉位、指法、脉象、脉理,系统以贯之,自无繁难之苦,有运用之乐。此书在广西时最后始编成,以前讲学,具用三指禅代替因脉法,关系重要。故多年思考,须合全书的原理、病理、医理圆运动的公式一贯之法则,故留后完成,可见其深究求精之意。

十三、《舌胎篇》辩舌之书,前人多已具备,故本书只扼要立出,分辨之法,仍然配合脉法认识之。

十四、《药性提纲篇》本草书前人或编或释已不少,乃药物家之事。学医者不能专攻,只将常用者加以系统之简单说明,提出纲领,如:中气药、脾胃土气药、肝木气药、肾家水火二气药、君火相火药、外感营卫药等之分,说明应用之要义。

十五、《医案读法篇》前贤医案举出,应当多看之各家以广见识,各医案议论不同,而药方见效者,无不与圆运动之原理暗合。故病证虽繁,据药之性,求药之理,皆可用整个运动原理以归纳之。各家的优点缺点,均有评论。

十六、《注释王梦英医案》王案轻灵活泼,最能医治学古方板重之病。学古方彻底后,一读此书,自然发生静细思想,临证时有不可思议之妙用。此书在广西时完成出版,原稿当在身边。

注:①李杲著《伤寒会要》,元好问为之序。
-----------医学家彭子益 (http://wujiayou.blog.hexun。com/41107866_d.html)

曹希勇

时下,随着不同版本的同一部医学著作——《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畅销,作者彭子益这位被誉为“中医复兴之父”,“继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的医学泰斗,在他去世半个世纪之后,又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彭子益其人

彭子益,祖籍鹤庆,清末民国年间著名医学家。他1871年出生于贵州,父亲是一位在贵州做官的鹤庆人。由于出身官宦之家,条件优越,天资聪明的他从小即博览群书,所学无所不通,尤其对医学情有独钟。经过反复研习,他对传统中医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境界。

成年后,他携带着令他十分迷恋的医学典籍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的巴县国医学校任教。后又到成都国医学院任教。几年后,他离开成都,游学京畿,在清廷太医院就任宫廷医师。在此期间,他称心如愿、如饥似渴地翻阅了大量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日益精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历史进入到中华民国时期。离开宫廷,山西都督阎锡山慕名聘请他到太原医学传习所讲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攻陷山西,经陈立夫、陈果夫兄弟俩举荐,赴南京中央国医馆任编辑员。南京失陷,毅然回云南。省民政厅厅长丁又秋极为看重他,并聘请他帮助云南培养医学人才,曾先后召集省城昆明及周边地区400多名医生及有志于医学的青年分批分期进行培训。他殚精竭虑,言传身教,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编成讲义,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他的高足弟子陈治皆回忆道:“假敌机袭省垣,身外物不顾,独于讲稿珍之若性命。”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视医学如生命的人。

在云南期间,他曾一度离开昆明,应邀到成都讲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返回昆明,时因女婿在广西桂林病危,来电催促,他即赶去会诊。从此以后,他便长期滞留广西,在桂平、博白、合浦三地巡回讲学。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越南海防市长仰其名声,盛请他出诊治病,未几病卒于异国他乡,终年78岁。

彭子益的医学著作

彭子益的医学著作,按传统说法有16种。分类介绍如下:

对中医理论基础的阐述。《生命宇宙篇》采用近现代科学理论阐释《易经》中的河图,力图揭示出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的机理,进而探讨宇宙万物同人类的深层关系;《原理论》主要取法《内经》,但却用唯物思想阐发阴阳五行理论,进而探讨外在环境和自然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对传统中医典籍的解释和阐发。《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伤寒方解篇》、《金匮方解篇》对重要医典进行梳理阐发,揭示出内在脉络,为后人指出了一条准确把握典籍精华的有效途径。

对传统中医处方和医案的辨析整理。《古方基础篇》总结了六种治疗处方的标准方法;《时方汤头改错篇》修订了《汤头歌谣》中的错讹;《医案读法篇》系统整理了古代各著名医师的医案;《注释王梦英医案》则化难为易,通俗简明地对王梦英医案进行了解释。

对传统中医治疗经验和基本治疗方法的总结。《温病本气篇》、《时病本气篇》、《儿病本气篇》、《杂病治疗篇》、《脉法篇》、《舌苔篇》、《药性提纲篇》辨析了各种疾病的起因、症状、差异和根治途径,系统地归纳出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笔者分析,上述16种医学著述,只是他在全国各地讲学时所撰写编印的讲义,尚未成书。查1991年版《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他所著的有名在册的图书有三种:《医学丛谈》,1940年,山西省立医学传习所石印本,存于天津中医学院图书馆;《系统的古中医学》,1940年,成都医学院印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947年,作者铅印本。前两种估计是他在太原和成都的同事或学生据其讲稿编印,他亲自编辑审定的是第三种,书上赫然刊有“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端午彭子益重著于广西博白年七十四岁”字样。

从近年发行的广西中医学院博士刘力红担纲总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中医名家绝学真传丛书”之一的李可点校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和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周鸿飞点校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来看,其基本内容就是原著者彭子益16种讲义的内容。

由此可见,彭子益医学著作凡16种,其实集中起来就是一部旷世奇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它是我国中医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云南著名学者方树梅先生高度评价道:“滇学朴,鲜标榜,往往湮没而弗彰……从事著述,辩证之细,析理之精,皇皇巨著,为滇医界放大光明者,则以彭子益先生为最著。”有评论称彭子益遗书的问世,将引导老中青三代中医走出误区与迷阵,开创中医复兴的新世纪。

彭子益的“中医圆运动功”

彭子益是一个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医学事业的人,他在忙忙碌碌地讲学、看病、著书的同时,还研究开创了以中医圆运动理论为依据,每一动作皆以球为中心运作,以意领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配合呼吸,增强心脏按摩运动,协调脏腑机能的独门气功——“中医圆运动功”。该功只有八个招式,口诀形象具体,动作简便易行,长期坚持,可达强健身体、延年益寿之效。其动作招式名称要领为:托球摇臂经络畅;捧球上下通三阳;擒球单举理脾胃;背球俯仰任督康;抱球旋转强腰肾;滚球左右平阴阳;揉球能治肝心病;升浮降沉执中央。

(医锦先生校)
-----------
-----------我看了全本"圆运动"的目录,赫然发现:彭先生是以张仲景的阳升,和王孟英的阴降,构成圆运动的.但李可之流却砍掉了彭著的"阴降"部份,宣称"遗著散失",以期逞其每病必用附子之奸.难怪他们千呼万唤,彭先生就是赖在棺材里不肯出来!因为他实在不想用一条腿跳着走路.难道王孟英的著作被消灭了吗?温热经纬,随息居霍乱论,四家简效方,归砚录不是还在么?

[ 本帖最后由 yeqin 于 2010/3/29 17:22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hiti/]
-----------收藏了
-----------言之有理。
从根本上来说,各大家之作均未能超出《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所说:
“帝曰:不生化乎?
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
帝曰:善。”

是故,气机的运动,唯“升降开合”四个字而已。升降,是阴阳的纲领。开合,就是彭子所说的“疏泄”与“收敛”在运动中的平衡关系,也就是“圆运动”。彭子能悟出“升降开合”之真意义,真正的了不起!

若能完全在现实中实践之,即“贵常守”,必然就能“与道合同”,则“唯真人”能之。
-----------我大声疾呼:全方位点校彭先生的<圆运动>系列著作,直至评注王孟英医案,给后学还彭著的本来面目.
-----------好一个完美的策划
-----------言之有理!
在我转发的[转帖]寻找彭承祖(子益)(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6128):
【1949 年,应邀前往越南海防市,意外病故异国,享年78 岁。云南的弟子们闻恶讯,无不悲痛万分,所幸他的毕生著作均被其弟子陈治皆收藏。据陈治皆所述,彭子益生前无论在四川或是广西,每治愈一例危重病人,总结得到一剂良方,都会写信告诉作为弟子的他,并随时与同行进行交流。“先生之治病也,诊脉处方,详记医案,以究效验,求理论与实践相吻合”。彭子益关于脉法的论述,被台湾著名中医临床家马光亚在其所著《台北临床三十年》收录,马认为“其脉法确有可采之处”。“我们的寻访工作还会继续,下一步要做的事,是组织文史工作者搜集彭子益的事迹,并不失时机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在编修地方志时,将其事迹纳入其中。” 鹤庆县副县长鲁正清说。】

①由此可知,彭先生的得意弟子处收集有他的许多文稿和通信,这些都非常值得搜寻,对于全面保存彭先生的遗著,都有重大意义。

②继续整理网络版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我发现几个版本都存在目录不全面的问题,并且在电子版的最前面,缺少一个完整的目录。去年,我最初接触了彭先生的网络版著作,在粗看了目录之后,觉得好像并没有多少东西。就又放下了。前些日子,我从头到尾浏览了一下全书,发现这本卷帙浩繁的著作,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于是花了十多天时间,重新用WORD做了一个完整的目录,大到每一编,小到每一个药方,都可以反映无遗,以后与参与整理的同道商量切磋后,拟将这个版本发到相关板块。一本书的目录,好比这本书的门面,如果门面太窄,就难以反映出全书的风貌,故至关重要。

③彭先生的遗著,可圈可点处比比皆是,故可以开展对其遗著的圈点评注工作。

④在论坛开展深入的讨论。例如,彭先生伤寒本病理论,是他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见解。由此而划分出经方治本,与时方治标的分水岭。但是好像仅仅见到过有一个网友对此提出问题,而并没有进行过讨论。也许我孤陋寡闻吧!

再如彭先生的脉诀,是师法古人,而又不泥古的代表作。完全可以看出,这是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真见,也非常值得研究探讨。

⑤将其著作的各个部分切割开,分发到相关板块共大家参学。这个工作我正在进行。例如已经将《彭子益脉诀》发送到了相关板块。不久,拟将他的药理学部分、伤寒的部分等等贴到相关的版块……

从本人粗读其著作的感受,觉得称其为“中医复兴之父”,“继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绝不过分。相信随着对其著作研究的深入,其中所珍藏的思想光芒的显露,中医必将突破万马齐喑的困境,从而步入“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面万木春”的崭新局面!中医的不争气,是中医自己不争气,至于西医的踩踏还是次要。

目前粗粗想到的就是这些,是否妥当,敬请诸位网友批评。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3/30 11:24 编辑 www.lindalemus.com/kuaiji/]
相关文章
 《内经》中几个常见的字的出现次数
 惊风
 牛膝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禹余粮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太素脉内景实验(象之数及其人体的脏腑象数
 半夏泻心汤,有何深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