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璞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伟大航海事业,推动了世界各国航海事业与海上贸易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国文化与先进技术。
其中,中医药也是受益者和贡献者。正是郑和这七次西洋之旅,使中医药在西洋各国传播开来,中西医文化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互通有无。
中医妇产医学
接生婆成为特殊船员
名中医陈存仁先生晚年写了一本书《被误读的远行:郑和下西洋与马哥孛罗来华考》。这本书有一大鲜明的特点,就是以中医学家特有的视角来扫描郑和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他在书中提到,在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里面,有一类人群比较有意思,那就是稳婆。
稳婆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接生婆。了解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的人大都知道,郑和自己是个太监,而船队上几乎清一色的男性船员,他带接生婆到底是要干什么呢?原来,郑和每到一处,总要设帐施诊给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导当地土人如何接生。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当时大明王朝不单是国富民强,人口数量也算得上数一数二。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医学特别是中医妇产医学对保持当时大明王朝人口持续增长以及健康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东南亚及非洲沿海各国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健康水平都比大明王朝低了一大截。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大明船队中为什么会出现接生婆。郑和下西洋,在客观上是促进了中医妇产医学在东南亚及非洲沿海各国和地区的传播及应用的。
中医食疗学
上船必带豆子
在郑和下西洋的半个世纪之后,西方的航海事业开始蓬勃发展。不过,外国的船员远航时大多饱受败血病的困扰,而我们在郑和的《航海日记》里却几乎找不到他的船员遭受同样困扰的文字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郑和每次下西洋,船队都要配备180余名医官、医士和药士。远航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带上大量豆子,在船上泡发豆芽吃。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船员远航时受到败血病的困扰,是由于船员远离陆地,难以吃到新鲜蔬菜,无法及时补充相关维生素(比如
维生素C)。而豆芽在我国自古就有“种生”的美誉。有些中医典籍中,更是将豆芽列为益寿食物的榜首。
正是因为有豆子和豆芽来及时补充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郑和的船员很少出现因维生素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郑和
中药材
带回奇花异草落户金陵
郑和的船队带回的大量药材,也使当时的中药材品种得到补充。
史书中记载,郑和船队在苏门答腊内陆及其他印度尼西亚岛屿的森林中,带回了许多珍贵的树脂,如
樟脑、
乳香等;在苏门答腊活火山周围则带回了质量上乘的重要药材硫磺。此外还有犀
牛角、
大风子油、
胡椒、
丁香、
豆蔻、
木香、
苏合香、
安息香、
沉香、
燕窝等。
当时郑和手下采集到药草后,会马上在船上加工处理以保持其功效,便于保存和使用。这些药材中很大一部分被后世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
对于带回的这些异国草药,郑和非常重视,命人在南京狮子山麓静海寺、牛首山等地栽种和培育。后来李时珍也曾到静海寺研究这些各国花草,以完善和充实《本草纲目》的内容。
来源: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