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岁开始悬壶济世,今年已经108岁了。93年的行医生涯中,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始终把病人当亲人,从未间断过治病救人。退休后,他租房义诊,给困难病人资助生活费和往返路费。他叫王昌松,那平和、淡定的神情中,透射出的是一位苍生大医的亲和力和百岁老人崇高的人格魅力。他是目前世界上年纪最大的坐诊中医。在患者的眼中,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和善而又崇高的人!
百岁中医 开堂会诊
7月15日上午8∶30,30多人拿着木质号牌在岳阳市亮山社区的一间民房依次排座。这里就是108岁老中医王昌松租借的诊所。他们都是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来自云溪的李立说,他腰椎间盘突出,吃了王老的中药后,症状有所缓解,这次是他第三次来看病拿药了。这里看病从不用掏钱挂号,到柜台上拿个号牌就可以了,药价也比外面便宜。在诊所内,王昌松一袭唐装,仪态端凝,正为病人把脉,其仙风道骨,白髯飘飘的样子让人肃然起敬。
立志行医 扶危济困
王昌松1902年(清光绪28年)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文桥镇的中医世家。目前王昌松的诊所设在岳阳市亮山小区的普通民房内。6起床,8点坐诊,上午平均接诊30多个病人。下午逛药材市场,诵药书、配药方。这是王老目前的生活规律。王老说:“中医凭的是熟能生巧,要时常温习,除了初一、初二两天不读书外,100多年来,都没离开过医书。”王昌松从小学医,10岁就能闭着眼睛辨别几百种中草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成为屈指可数的“湖南省名老中医”之一,被列为世界名中医、中华传统医学专家。南京一位患者被诊断为肝
腹水晚期,奔波各大医院治疗都不见好转。经人介绍到王昌松这就诊后,吃了不到1000元的草药就治好了。他再度从南京辗转来到岳阳,写下一首诗:“病入膏肓气息咽,五湖四海访名贤。岳阳楼下遇神医,沉疴顿愈享晚年。”
王老医术精湛,而更让人钦佩的是他的医德。“做人要有人格,学医要有医德”,这是他从小就铭记祖训,并时时刻刻躬身践行。由于出生在战乱频仍,安定难得的年代,王昌松接近的大多是贫困百姓,对于他们的生活悲惨感同身受。15岁独立行医开始,他就给自己立下规矩:凡是病人就诊,不计报酬,力行公益,有钱的就给,没有就算了,对于鳏寡孤残病人,看病吃药分文不取。王老还曾创办了益寿堂行医,但自从被日寇焚毁后,他就成了一名赤脚医生,虽然日子清贫,却坚持为乡民义诊。
在上个世纪50年代,
麻疹疫情肆虐。当时,王昌松在路口铺卫生院工作。为了扑灭疫情。他背着药箱独自深入当时“治疗麻疹”一线义诊,免费为村民看病。在7天7夜的时间内,他披风带雨奔波于“扑麻”一线,救治村民上万人。“紧急措施下白荆,只缘麻疹大流行。一心赶过花田畈,几脚离开天井坪。四路港阔爬桥过,一蓬风顺仰篙撑。朱亭(当时麻疹爆发的一线)行诊从何望,破雨逢人就问津。”“麻疹流行致意深,精心处理尚殷勤。更深夜景杖壮胆,雨急风狂伞作亭。迷失孤村无宿店,徘徊歧路失归程。拖泥带水何妨事,舍己救人不顾身。”这两首即兴而吟的诗作充分反映了那个年代王昌松为患者、为公益事业奋不顾身场景。由于连续在风雨中奔波,回家后,王昌松大病一场,卧床半年。事后,在他在诗中写道:坐骨神经瘫八月,行疲湿痞痛三年。因为成功扑灭疫情王昌松被授予“中南区种痘特等模范”,后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并荣获“湖南省名老中医”称号。湖南省中医学院成立时,点名要王昌松去工作。然而,在乡邻的挽留下,王老选择了留在岳阳。他说“中医不像西医,需要好的条件、好的设备,中医靠的是三指算,只要能为老百姓看病,在哪里都一样。”“文革”期间,受打倒技术权威的风潮冲击,王昌松也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勒令回家,不准看病。然而只要群众前来求助,王昌松都不会推辞“既然有人需要我,我就要去帮助他们”。
古道热肠 投身公益
王昌松还古道热肠投身公益,他带徒授艺,从不计报酬。岳阳市云溪区路口铺附近的王林新高中毕业后,找上门来要学医,王昌松见其勤奋好学,就留在身边,三年后,又鼓励其考入湖南省中医学院并资助完成大学学业。每当家乡修桥铺路,修学校、水利,王老总有援手:“虽然拿不出多少钱,也要表示一点心意。”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冬天,湖北农民邹某患
肝硬化腹水,成天捂着肚子,直不起腰。因无钱治病,他沿街乞讨到了岳阳。当时天下着雪,王老见其一身单衣,便将邹某留在自己家中吃住,并把自己新做的棉裤赠与了他。在了解邹某的病情后,王老精心为期配置了中药,直到邹某病情好转,恢复劳动能力,才送他回家。回家时,邹某说:“家里好久没闻到肉味了”王老又将自己家的腊肉送与邹某。邹某将腊肉贴着肚皮缠在腰间,喜滋滋地回家了。到现在20多年了,每年邹某来看病拿药,王老都是免费,并负责其往返路费,从不厌烦。像邹某这样接受资助的事例数不胜数。在王昌松6月份接诊记录可以看出,一个月前来看病的有1031人,免费治疗就有66人。对于红包、锦旗王老都是婉言谢绝:“把这些钱用到其他地方吧,扶老、助残都行!”。过年时王昌松是从不关大门的,看到要饭的老公公老婆婆,都要请他们上桌吃饭。
行医90多年,王老应该说收入颇丰,然而王老的存折上却没有积蓄。钱到哪里去了。王老的女儿算了一笔账:同样的中药材因质量不同价格悬殊,像川贝、穿
山甲等名贵药材。价格上乘的要2000多元/公斤,便宜的几十元。进货时,王老都选质量上乘的,而卖出时,王老都是按普通药材卖。王老说,“医者言德不言商,重益不重利。不能卖贵了,病人吃不起”。而王老研制的秘方“乙肝丸”成本要900多元/公斤,卖出时只收400多元,一个疗程的药就要亏本近500元。王老的女儿告诉记者“因为这种药亏本太多,所以只对学生提供。加上一些免费治疗的病人,他的退休工资基本上都贴到诊所内了。”
爱心事业 传承后人
108高龄的王老原本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他从没有想过息诊。他说,看到病人一天天好起来,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快乐。只要还能动,他就要为百姓治病减灾。现在王老的爱心有了传人。他70多岁的女儿王凤英从市二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职位上退休后,跟着他在一起行医。王凤英表示,如果有一天父亲去世了,父亲爱心事业就由她延续下去。“仁者寿”,这是对王昌松人生的概括。“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尽管108岁高龄,他还能将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背诵如流。对于自己这一辈子的善举,王老称只要自己身体行,就会一直坚持。
记者:刘志恒
来源:岳阳晚报
-----------活的这么长,领悟中医养生的精髓必然达到了一定高度
-----------了得
-----------致敬!
-----------大医精诚.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