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在校对书稿。范杉杉 摄
他一生专注于奇经八脉的研究和注解,步入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退休10年来,他用坏了的钢笔不计其数,写出了100多斤的手稿,出版著作300多万字。他的著作《经方方法论》被翻译成英法日多种语言出版。
来到孙朝宗的家中,78岁的孙老正戴着老花镜,认真地校对书稿。过几天,他的最新著作《〈奇经八脉考〉注解》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孙老介绍说,今年他有5部书即将出版。
退休后萌生著书想法
说起孙朝宗著书的经历,还要从上世纪70年代谈起。
上世纪70年代,孙朝宗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医学专著《孙鲁川医案》。孙鲁川是孙朝宗的父亲。父亲行医一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许多效果好的良方。老人由于年纪大了,没有精力把这些实践经验写出来。于是,孙朝宗萌生了替父亲写书的想法。他把父亲的诊病方法和药方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整理,最终完成《孙鲁川医案》。书稿完成后,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在《健康报》、《家庭保健报》上进行连载。
完成了这部书稿之后,由于工作的原因,孙朝宗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写书。直到2000年,孙朝宗从德州联合医院退休,忙碌的他闲了下来,便又产生了著书的想法。他18岁便开始行医,期间,四处拜访名医,不断学习,最终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凭借高超的医术,他被聘为省中医药大学的客座教授,成为德州惟一有资格带研究生的主任医师,培养的中医药学研究生、中高级医师有30多名。
孙老说:“在长期行医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我要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写成书,与更多的同行共享,传承弘扬中医药学。”
灵感源于一次经历
《奇经八脉证治方法论》、《奇经八脉证治发挥》、《奇经治疗经验》……不难发现,孙老写的书都是关于奇经八脉的。起初对奇经八脉的研究,得益于孙老一次行医经历。
那是多年前,济南北园九转回生丹制药厂的汪老太太患病,院长派孙老前去医治。汪老太太患病多日,10多天不吃不喝,已经奄奄一息了,转了济南的好几家医院,都被推了出来。当知道这些情况,年轻的孙朝宗心里直犯嘀咕:病的这么严重了,我能治好吗?到老太太家已是中午了,于是,他便根据当时的时辰推断出应该扎哪个穴位,对老太太实施针灸。这一针下去,老太太便睁开了眼睛,问道:“何方来的神仙? ”经过几天的施治,老太太的病情有了好转。这回他才真正认识到奇经八脉的奇妙之处。
此后,孙老便对奇经八脉产生了兴趣。他讲究“善求其本,调理脾胃,益气活血”,并提出了“时辰疗法”,将《内经》中的气象医学研究进行创新,在中医界引起强烈关注。
现在,孙老虽然一直忙于著书,但是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他都坚持坐诊。他认为,实践是著书最好的原材料,如果不坚持坐诊,便会失去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正是多年的实践,为孙老著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
书稿重达100多斤
走进孙朝宗的书房,到处都堆放着稿纸,几乎占满了整间屋子。而这些只是孙老稿纸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稿纸被他小心地存放了起来。十几年来,孙老一直坚持不懈,如果白天坐诊,他就晚上回来写,不会因为坐诊而耽误了写书的进程。通常一写就来了劲头,一直写到半夜才肯罢休。
由于不会使用电脑,孙老的书稿一直都是手写的。夏天时,孙老经常热的汗流浃背,累的胳膊酸痛,但是他说这点苦不算什么,“比起58年的大炼钢铁,这算什么苦啊!那时干的可是体力活,而且几天几夜不睡觉,那才叫一个累呢! ”孙老说。
孙老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对书稿来不得半点马虎。孙老说:“我年纪大了,不会使用电脑,有时写的不对的地方只能把纸撕了,写了撕,撕了再写。 ”孙老这些年用坏了的钢笔不计其数,写的书稿也足有100多斤。
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10多年来,孙朝宗著书已达300多万字,出版 《奇经治疗经验》、《古今奇经验案选编》、《经方方法论》等医学专著十余部。
中医界很多中医都注重于《内经》、《难经》等传统医学的研究,而对奇经八脉的研究却很少。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从来没有人注解过,一般人很难看懂,也就忽略了其重要程度。孙老就有那么一股子钻研的劲头,越难就越想搞明白。为了能读懂《奇经八脉考》,孙老还专门学习古汉语,古汉语词典更是身边必备之物。
由于孙老所研究的奇经八脉在中医界独树一帜,孙老现在已经成了人民卫生出版社供稿的 “专业户”,出版社经常打电话来向他约稿。人民卫生出版社称他的中医研究为“全国第一家”。
目前,孙老所著的很多著作都发行了再版,《经方方法论》一书不仅在国内多次印刷发行,更是被翻译成英法日多种语言出版。
记者:刘平 方志勇 范杉杉
来源:德州新闻网
-----------
本帖最后由 angryfu 于 2011/7/29 13:06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hiti/经方方法论 淘宝售价 700
谁看过,怎么样给介绍下啊,有心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