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大约自2003年以来,图书市场的“健康养生热”就一直高温不退,无论在大型实体书店还是在各大网上书店,健康养生类图书总能稳坐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 据统计,目前在售的各类中医养生书高达3000多种,今年头三个月的新书数量依然“稳步增长”。
在热潮不断推进的同时,健康类图书跟风抄袭、常识性错误层出不穷的“毛病”也日益明显,让读者在“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的状况下无从选择。日前,记者就此现象采访了近两年在养生类图书上产量高、人气旺的健康养生行家曲黎敏和武国忠,希望他们的观点能为读者解开些许疑惑及提供阅读参考。
健康书同样需要健康
记者:你觉得一本好的健康书必须具备哪些重要元素?
曲黎敏:一个是要“医理透彻”,一个是要“大道至简”。中医做到这点尤其不容易,比如中医的一些名词大家并不陌生,但却不一定理解,所以要把它通俗化、口语化,让老百姓都能弄懂,这对作者是个考验。其次是故事化,而且讲故事还要按着中国人的思维去讲。
武国忠:首先,在精神上要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介绍给大众的方法要实用,而且不能太复杂。最后,所介绍的方法疗效没有副作用。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
记者:健康书近年来出现了热潮,且不断在加剧,你觉得这种现象会给健康书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曲黎敏:出现热潮不奇怪,中国古老的医术被中国人越来越多地接受很正常。但是这样也带来了一个现象,因为中国人注重诉求,所以有些书就针对这种心理推出一些完全不注重医理的所谓的速成方法,用来满足大众一时需求,但实际上这些书最终给读者带来的是危害。
武国忠:养生是一个普遍话题,有人就要谈到养生。但养生不能一窝蜂,像前些年“打
鸡血似的”起哄。时下有些养生方法对大众也是误导,不知道辨症施治,并不是人家练有效果你练也能有,有可能体质不对、症状不同,搞不好就有副作用。另外,现在很多养生书夸大其词,什么病一看书就全好了,不现实,不是我们倡导的方式。总的来说,热潮催生了商业潜力,有些不法的急功近利的出版商,就会趁机拿盗版的或未经过实践的书来欺骗读者,这样的图书市场是不健康的。
不能借宗教把养生学神化
记者:健康知识在不同的书里出现不同甚至相悖的讲解,读者常常为此感到迷惘,能给读者提供一些阅读建议吗?
曲黎敏:很多东西确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最关键的是,要注重医理。当书里告诉你这个东西特有效的时候,你一定要去弄明白它背后的道理,别当时就被它怔住了,然后就去尝试。一定要学会思考,不要
盲从。
武国忠:读书之前,一定要看作者的简介,看其是否从事过医疗工作以及人体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什么大家都信权威专家,因为真正的专家是不敢胡说的,他不能毁了自己在大众面前树立的形象。
记者:有些健康书里头也渗透了一些道家、佛家的思想,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曲黎敏:医、道、儒和佛本身就有相通的地方,任何东西只要讲清楚道理就不是迷信,而是明信,讲不清的才是迷信、瞎信。
武国忠:健康跟宗教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道家。最早的中医,都是修道之人。黄帝本身就是道家的始祖,张仲景、陶弘景、李时珍等历代名医也都是修道之人。作为养生专家,可以从道教的经典中提取营养,但是不要轻易拿宗教来麻痹和误导大众,不能把养生学神化,现在是科学昌明的时代,一旦神化就背离了现代人养生的初衷。
来源:新快报
-----------作者: 叶雷
在各种不同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健康类书籍似乎总是有一席之地;到书店去买书,健康类书籍似乎不下千种,真有点无从挑起。
为此,我到书店连续呆了三天,对“百花芬芳”的健康类书籍过了一下眼;并精心挑选了《不生病的慢老生活》、《怎么吃也毒不了我》、《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三本自己比较喜欢的书,准备进行“麻
雀解剖”;还去图书馆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准备对健康类畅销书做一个客观的梳理。
这一波健康类图书畅销热潮,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03— 2005 年,处于萌芽期,以《登上健康快车》、《非典型
肺炎预防手册》、《思考中医》等为代表,健康类图书成为图书市场的新亮点,其中《非典型肺炎预防手册》的销量更是达到了248万册。第二阶段是2006—2008年,处于繁荣期,以《人体使用手册》、《医家金鉴》、《刘太医谈养生》等为代表,健康类图书的销量以每年20% 的速度快速增长。第三阶段从2009年到现在,处于分众化的阶段,以《求医不如求己》、《怎么吃也毒不了我》、《皇帝内经使用手册》等为代表,健康类图书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凸显了重点。
全面分析市场上畅销的健康类图书,大约可以分为这样五类:一是疾病防治,介绍偏方验方的;二是保健养生,涉及到健身、减肥、美容、孕、产、育、生活菜谱等;三是健康概念,主要是普及了一些医学常识,提高了人们的健康认识;四是心理健康,类似于“心灵鸡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五是以医疗健康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如《医药代表》。健康类书籍之所以畅销,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是根本原因,中医和养生长寿的文化传统是健康类书籍畅销的文化心理底蕴,现实的“健康危机”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相对滞后是现实原因。
当然,健康类书籍的畅销,也不乏图书营销的炒作,特别是不遗余力地发挥“明星效应”。绝大多数健康类畅销书的背后,我们都可以找到明星的影子,要么作者本人就是明星,如《美容大王》的作者是大S ,《不生病的慢老生活》更是以时下活跃的32 位名人越活越年轻的常用抗衰老处方为卖点,《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凸显的是“中医世家”这块招牌,《怎么吃也毒不了我》也特别注意了作者“医学博士”这一头衔,《清晨8分钟》更是借助了“海外畅销书”的明星身份大作宣传。另外,这些书籍通俗的文本风格、实用的价值取向、诱人的书名、精美时尚的包装等,也是图书畅销的重要原因。
风云卷起,泥沙俱下。健康类书籍畅销的同时,也有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有两点硬伤非常明显:其一,书中所讲内容的科学性问题,医科大学曲黎敏教授《从头到脚说健康》畅销的同时,《从头到脚有毛病——曲黎敏养生书的 135 个错误》也在畅销,真不知道该信谁。还有那个著名的刘太医,最后被证明是个“大忽悠”,因制卖假药案而身陷囹圄。“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不能吃
豆腐”、“海产品皆有毒”等惊世骇俗的观点更是让人后怕。其二,东拼西凑痕迹明显,跟风现象严重。健康类图书目前是著者少,编者多。即使是著者,也缺少亮点,特有的内容不多,绝大多数都在介绍常识性内容,这些内容几乎都可以在不同的书籍上找到。不少书,更是简单地东拼西凑、摘录摘抄的“大杂烩”。一本健康类畅销书的周围,我们几乎都可以找出几本同一主题的书,同质化、跟风化、模仿化现象严重。
那么,健康类畅销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我觉得,一是市场进一步细分,从健康的大范围看,将逐步从关注人的健康向关注宠物、 汽车、房子等“ 健康概念” 扩展。二是科普化或许会受到关注,实际上,在健康类图书成为畅销书的同时,科普读物也正在异军突起,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普读物也将更受欢迎。那么,立足于科学解构基础上的健康类读物,也许会在将来的畅销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想说的一个问题是,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健康类图书,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挑选呢?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觉得,自己不能当自己的裁判,自己也不可能当自己的医生。身体平时自己多注意,有了病还是要去医院看医生,健康类书籍仅仅是个参考,千万不可迷信广告宣传的“神奇疗效”。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