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基础知识-:【原创】志一:中医怎样认识疾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原  创】中医怎样认识疾病?
作     者:志一
发表时间:2005年7月23日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医学要解决的问题是病,病发生在人的身上,而人不仅是最复杂的生命体同时还具有复杂的社会性,正因为人的复杂性,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因而关于人的学问常常会出现对同一问题存在截然相反的认识。

医学是从生命体的角度看人的。

生命是大自然的杰作,人是自然之子。人在地球上产生和繁衍这个事实本身已充分说明,人与自然保持着完整和谐,并依赖于这种完整和谐而存在,中医对此的说法是“天人合一”、“(人)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就是中医认识人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相信没有人会怀疑。

从这个出发点开始,西医和中医就走向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方向,中医走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西医走向了人的身体内部结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种医学基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在不同的哲学观念指导下运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比较二者的差异及其优劣不是本文要讨论的,本文要说明的是中医为什么是科学的。

生命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是生长壮老已,这也是自然宇宙的本质特征,也就是时间性、过程性。中医正是围绕着生命的本质特征展开的,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出了完善的时间科学体系。(中医通过过程把握结构,西医通过结构了解过程。)

地球上最根本的时间性是白天黑夜和春夏秋冬的往复,人生活于地球之上必然遵从这个根本规定,中医的表述是“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而春夏秋冬的时间性中对生命而言包含着具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属性,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故人必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这个结论需要论证吗?本人认为不需要,如果不用阴阳这两个抽象概念,而将此结论表述为“春夏顺应生长的要求,秋冬顺应收藏的要求”,就同重力加速度总是垂直向下一样是无须证明的客观事实。

人体是如何顺应春夏秋冬生长收藏的呢?中医通过时间(过程)把握空间(结构)的方法于此清晰地展现出来了,“春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肝;夏气之应,养长之道,逆之则伤心;秋气之应,养收之道,逆之则伤肺;冬气之应,养藏之道,逆之则伤肾”。对此或有疑问:为什么是肝应春气、心应夏气、肺应秋气、肾应冬气,而不是别样的对应?事实是:人身中具生之性的皆属肝、具长之性的皆属心、具收之性的皆属肺、具藏之性的皆属肾,肝心脾肺肾非仅指五脏,每一个细胞中具生之性或处于生的状态时都具有肝的属性,故有“肝主春”之说,他藏皆如是。因而,中医的五脏不是结构概念,而是系统概念,它具有更多的时间内涵,其结构内涵从属于时间内涵。

传统文化的根本研究方法《系辞》有一段经典描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不要认为这种研究方法简单肤浅,它是以人自身作为研究的仪器,与现代仪器不同的是,人作为研究的仪器,其性能和灵敏度差异极大,需要经过漫长的调试(修炼)才堪使用,而修炼充分的这种“仪器”是任何现代仪器无法比拟的。

中医五脏的概念就来自“仰观天象”。
相关文章
 日作间作
 伺服小锅炉与护理小孩子
 姜髓煎(《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地黄金粉散(《圣惠》卷二十七)
 并祛丹(《辨证录》卷三)
 吃葛根汤不热未发汗,基本没感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