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正气与邪气之关系
作 者: 医者佛
发表时间: 2006/11/1 23:35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http://www。med126。com/============================================
正气与治疗之关系,祝味菊,1929年著
民国有祝味菊氏,学术观点宗于郑火神,其治疗多在阳气下功夫。著有一书《
伤寒质难》,谈伤寒之理。书中宗阳主阴从之旨,论病治方皆暗合仲景之理。其理微,其论精,其效宏。每每小读而深有所获,诚当世不可多得之医书也。寻得此篇正气与邪气之关系,其论述清晰且实用,大有利于广播中医之正理。故乐为之小注。括号内为注。
中医治疗,向重正气,凡疾病之得失轻重,皆视正气之有无强弱为转移。(故内经一书,全在正气上讲养生长寿,在正气上讲治病祛邪之理。试想,正之不存,谈何命在?没有生命,谈何祛邪?故养生、治病皆关乎正气的存亡得失。正气在则命在,则有治病祛邪之可能;正气虚,则当先扶正,正足则邪方可去。否则,正伤而祛邪无力,祛亦恋而不净。如西医治疗肿瘤之笨法,每以化疗放疗为能事,其法即过于关注祛邪而伤了人身正气。更有两个门板压直偻者,偻虽去而命不复,如此治疗亦是无妄。放化疗之与此法比较,似同一辙。君不见放化疗之后,哪个病人不是面色苍白,有气无力的样子?如此方法,杀敌八千,自损一万,不足以为高明的医学治疗手段。中医治疗,如果也在祛邪上过于做文章,又与放疗化疗治疗肿瘤之法何异。)
但正气二字,在人体上究为何物,竟有此种左右疾病之能,从近世科学中揣摩瑞册,吾以为中医之所谓正气,即西医之所谓自然疗能是也。(正气为何物?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如此即是正气之生发。正气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而后得后天水谷滋养而益发壮大。其得之于天地之间也。)何谓自然疗能?组织人体之细胞,各个皆有独立之生活机转,凡有益于生活者则取之,有害者则弃之,若遇外因侵害,则起反应作用以抵抗之,此反应作用,名曰自然疗能,若
发热咳嗽呕吐下痢脓溃之类。(此处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问题。就是何为人体的自然的祛邪的反应?按祝氏之道理,发热当是正气与邪气抗争不下形成的自然反应;咳嗽则是肺中正气努力祛除邪气而发;呕吐则为上焦邪气之排出途径;下痢当是下焦邪气之排出途径;脓溃为在皮肤腠理之间的邪气排出途径。有了此等认识,在治病过程中,见此等反应,当知是邪之欲出反应。如此,则不会见此等反应反而不识,更去制止其反应。结果留邪于体内而病情转重。如果见此等祛邪反应,正确的治疗大法当是扶助正气,根据五脏经络所属,扶正则自然祛邪。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把郁于体内各个层面的邪气完全彻底地排出去。这也是人体生命的自然规律,排出邪气,保持自身的健康。奈何当前的医学把人体的排邪反应当成了疾病,治疗的结果是把邪气再压回体内。医之昏庸莫过于此。)自然疗能,所以使疾病有自然全愈之倾向。(凡是生命皆有自然的祛邪反应。如一木刺扎于肉中,局部即开始肿胀疼痛。机体开始慢慢地把木刺推出体外,之后刺脱肿消。简单的小病是这样的,复杂的大病也不过如此。如SARS之疾病反应,即是通过高热来祛邪侵入的邪气。单纯地清热,如大量并用抗生素、清热解毒中药等等并不能完全治愈。而佐以扶正的祛邪则是治疗正法。)疾病之痊愈或死亡,亦视细胞之自然疗能缺乏与否以为断。(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即使偶有邪干于体内,亦可能信赖充足的正气而自然祛除。而正内一虚,则诸邪大作。一旦正气完全耗脱,生命也将结束。因此,治病的目的就是把正气扶起来,也就在于把生命扶起来。)准此以观正气与自然疗能,皆有转移疾病之权利,皆为疾病之重要关键,其势力与作用,实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故正气二字,即视为自然疗能可也。(正与邪是治疗疾病的两个方面。每一方面的盛衰强弱都关乎另一方面的变化。因此,扶正莫忘祛邪,祛邪也不能忽视扶正。二者虽然是两个方面,其本质则是一个,就是生命的正气是否因治疗而强大了。正气强大的表现有诸多方面,最主要的表现在神的方面,即神是不是充足了。神足则正气自然充足。关于如何体会疾病的康复反应,可参考网上诸家之论,不复再述。)
正气之意义既明,更进而言其与治疗之关系。夫正气为人体之要素,任何人不能离正气以生存,亦任何医学不能舍正气以救人。(非正气无以谈生命,非正气亦无以谈治疗。治疗的最终目的不过是把正气扶起来,把邪气祛除出去。)医学之为用,不过辅助正气以调节病变而已。顺正气者生,逆正气者死,此自古治疗之大法也。(此语最是简明,奈何当世医者多不明此理,反而尽在排毒上下功夫。多用苦寒以伤正,更发明凉茶一物,且美其名曰治热气。不知正气之伤,万难修复。而凉药恣意滥用,伤人无数。君不见两广多见脸色暗淡之人,皆是滥用苦寒,多服凉茶的必然后果。)
吾国医学于治疗上所以能奏伟大之功效者,亦即古圣教人尊崇正气之故耳,仲师伤寒金匮两书,为自来医家之宝函,其立法处方,无不以正气为重。(仲景一书,若以一言以总之,不过扶正而已。故书中多用阳药,如
附子、干
姜、
桂枝辈每见于多个经方中。为何如此,难道仲师不知道用清热解毒药吗?凡病当在正气上下功夫,如此方是苍生大医。反观含灵巨贼,滥用苦寒伤害正气,病去三分而正伤五分,病邪未能祛尽而正气已然不支。如此每把小病治成大病,把轻病治成重病者,多矣。其皆不懂扶助正气之理使然。)
观其病之在表者,或虽在里而症状有向外抵抗之势者,必谆谆然以下为戒。(恐伤正也。正必伤正。正伤则邪气必然内陷。故治单纯的表证,当以辛温之药。辛以开之且助阳外向外祛邪;温以扶阳且阳气内旺更宜于祛除其邪气。即如辛凉诸法,虽未能内扶阳气,但仍有外祛邪气之效。但不若温药扶正之效之大,且尚可与言至精至微之医道;但如滥用下法以治表证,则是医者之最烂者也,未可与言医也。)
例如太阳病,外症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又曰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之,又曰:
结胸症,其脉浮大,皆正气抵抗病变之表现,倘医不能助其向外调节而反下之,则与正气背道而弛,故曰逆,逆则有伤正气,引病内陷,病变百出矣。(下法是攻邪之法,是通过阳明的途径所邪气排出去,其相关联的脏腑有肺、胃、大肠等。对肺来说,下法是攻肺中之邪气,使从阳明谷道而出。对胃肠来说,下法是清利阳明谷道,使邪气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但实际上,我们正常人体天天都要大便,这是自然的下法。这个正常的大便正好说明了阳明以降为顺,以降为补的道理。而治疗意义的下法是促进这个排便的过程,使之增加排出能力,以排出更多的粪便,排出的粪便中就包含着体内不同程度的邪气。因此说,下法就是顺畅阳明的一个过程。大凡病邪阻滞了阳明谷道,下法是首要的治疗手段。但即使邪气未在阳明,下法也是其必然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下法,把其他层次的邪气排出去。特别是治疗肿瘤等大病重病顽固病症,下法未失为一个重要的治疗大法。但下法会伤正气,这是医者要谆谆注意的问题。在不伤正气,或者正气充足,尚奈下法的情况下,下法是祛邪的重要手段。如果因此而忽视下法,则是医者之错。因此,谈正气不是不用下法,相反,是通过攻邪而扶正。)然犹恐后人忽视而不置信,则又列举误下之变。如下后脉促胸满,下后其气上冲,下后续得下利清谷不止,数下之遂协热而利诸条,其所以反复声明者,盖无非此意耳。由观禁汗诸条,如衄家不可发汗,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家不可发汗之类,其禁汗之目的,或则因贫血,或则津液缺乏,或则体温不足,凡此皆细胞生活机能衰弱,正气不足之症,治疗上宜探其原因以补益之,鼓舞之。若复发汗,则细胞势力愈衰弱,正气愈不足,而病变亦愈重,此仲景提出禁汗诸条之用意也。再就太阳病症状及方剂而论之,脉紧头项强痛,肢疲而痛,恶寒发热等症状,皆为正气抵抗病变之现象,而非疾病之本体。(一语惊醒梦中人。太阳表寒证,其各种病状表现全是正气奋起抗邪之表现形式。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伤寒,整部《伤寒论》不过是一部正气从各个层面奋起抗邪的写照。则伤寒也罢,杂病也罢,如果能清楚地认识到正气在不同层面的不同抗邪反应,医者自然会采用合适的治疗手段去扶正祛邪,而不是祛邪伤正。由此,强调一个真正的治疗思路:凡治病,当需顾护正气,想正气所想,虑正气所虑,理解正气的工作方式,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认清何为真正的疾病反应,何为正气的祛邪反应,如此方为正气所需,药为正气所用,疾病自然得愈。)盖延髓中之生温中枢,受外邪毒素之刺激而兴奋,其结果为体温升腾,此时体温调节中枢起救济作用以调节之,其方法即放散异常之体温于体外,故中枢陆续输送含有害物质之血液于表层,以期努力放散,此即正气之自然妙机,但同时因汗腺闭结,终不得发汗,使无从输泻之血液迫于筋肉,故头项强疼,肢疲而痛,欲泻而不得泻,故恶寒发热。浅层动脉充血,故脉息浮紧。倘人体无正气向外抵抗,则此等症状从何而生,且亦不得称为太阳病矣。
麻黄汤、
葛根汤、
大青龙汤,皆辛温发汗剂,皆所以补助正气之不及,使集于表层之有害物质逐于体外也,设不此之图,于此时而用西医之冰囊,及冷水浴等疗法,则未有不殆者。(一以扶正以祛邪,一以伤正而养邪。两种治疗手段的优劣一目了然矣。故仲景曰:病在阳者应以汗解之,亦此意也。在表者,正尚在内而未伤,尽可以汗法祛邪于外。如果正气不足,忧虑汗法伤正,自可加
人参于
麻黄汤中,而麻黄理中汤。此为变通之法,但亦常用于当前临床。既然有理中护中,则麻黄汤量当需用足,如此一鼓作气,一剂而邪气得祛而病愈。故治外感病者,当需一剂已,如此则或可为良医。若病家服药三天未效,七日尚恶寒,如此之庸医,未知何可有面目面对病家之期盼!)
又如阳明实证,因病机不能外达,持续日久,正气失其机转,有害物质遂深集于体内消化器官,故现
神昏谵语状热
便秘之症状,病在里,则非下剂不可。三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皆扫荡有害物质之剂。随病变集积之程度与病人体质之差别而选用之,此去其害因以恢复正气之机转也。(此引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邪正的位置。具体来说,邪气一般居于人体的什么层次,什么病位?这不仅决定于邪气本身,也决定于人体的正气情况。如果正气在三阳经层次都比较充足,则邪气客入肌表时,只会在表层与正气抗争,从而引起表证,也就是三阳经证。如果正气在三阴的层次上非常不足,则在表的邪气有可能侵入阴分,引起三阴经证。也就是说,人体就如一个整体,充满着正气。如果有一处正气不足了,跟着就会有一处邪气客入。正虚的越多,邪客的也就越多。正虚在何处,邪侵入何处。三阳正虚,则邪在三阳;三阴正虚,则邪在三阴。正在哪个层次不足,邪正就会在哪个层次上交争。正气想祛邪于外,但能力有限;邪气想侵占正气之地盘,不欲透出。于是正邪交争,引起不同症状。其症状必然表现在某个特定的层次上,这个层次预示着正气抗邪的反应。如果正气得充,则能祛邪外出。正气不足,则邪气更深入一层。如果症状因时间变化而改变,则必然预示着正邪交争的层次有所变化,或是正胜了邪,交争的层次浅了,或是邪胜了正,交争的层次深了。因此,医生诊病,当明白此理。根据邪正交争的不同层次来判断正气的胜衰以及邪气的位置,由此而对证处方用药,方能不误。临床上每见重症大病,经治疗后,病人出现黑便,且臭不可闻,这是太阴层次的阳气充足了而出现的排毒反应。此时即使每天
腹泻二十次,也要继续治疗。再如如果出现口苦,咽干,那是邪气从三阴层次被赶了出来,跑到少阳上来了。这是就要用点
柴胡法把邪气透出来。这个方法就是根据邪正交争的位置来决定的。如果病人出现高热,邪正可能交争于太阳。此时正是透邪外出的大好时机,要紧紧地抓住这个机会,从内扶正,从外开表,以把邪气完全地透出去。此时最怕不明事理的庸医,动不动就清热,大量地使用抗生素、寒凉中药,就想把这个热清下去。大家想一想,这个高热是什么意思?是邪气从三阴透了出来,正好走在于太阳的层次,是正邪交争于太阳的一种必然反应。清热的结果是伤了正气,本来邪气与正气不分胜负,此时正气一伤,邪气就胜了,于是邪气就会再向里走。从而导致好不容易快治好的病又出现反复,甚至加重。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出两个观点:第一、有一分发热就有一分阳气。发热就预示着正与邪的战争尚在进行,表示阳还不虚,还能抗争。如果热退了,或者是邪气完全排出体外了,或者表示邪气没有遇到抵抗而深入了。因此,单纯地退热并非是什么好事,这可能是疾病深入的第一步。当前有多少外感发热是得到正确的治疗而透邪外出了,又有多少发热是清热退烧而伤正后,邪气内陷了!庸医治病大抵如此。每每小病变大,轻病变重,谁之错耶?第二、发热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发热预示着疾病的治疗出现转机,正气在努力祛邪外出。此时正确的治疗大法是努力扶正,籍正气的力量来把邪气赶出去。正气充足的过程可能会出现更高的发热,或者更长时间的发热。此时正是看医生的水平的关键时期。医生一方面自己要镇静,以便清楚地认清正邪交争的层次与预后,另一方面还要以极大的信心安慰病家,以防病家乱了方寸而急急用上抗生素。一但误治,则可能前功尽弃。三阴病之发热尤其如此,特别是在少阴的层次上的发热,往往是低热不退,持续很长的时间。其脉可能沉而数。千万不要因其数而滥用清热,此时其数是正虚的表现形式之一,要用
四逆汤来扶助正气,或者适当配伍清热轻剂,或者以
当归四逆法,或者以麻附细法引邪外透。其要点全在用热药温药为主,而不是相反。单纯的清热只会损伤正气,出现低热时退时烧的局面,这是正气尚未被完全打败,仍能奋起抗邪。如果正气彻底被损害了,那低热是退了,但邪气也更深入了一层。表现为手脚更冰了,面色更苍白了,食欲更差了,乏力更明显了,治愈的可能性也更小了。所以说,遇到发烧,单纯的退烧绝对是投敌卖国行为,是庸医行径。)
至于三阴为病,多属细胞生活力衰弱,正气不足,故治疗亦多补养鼓舞之剂。(三阴为病,其本质是正气在三阴的层次不足了,邪气因而客入为患。而治疗三阴病之大法,总以扶助三阴层次的正气为主。三阳居于人体表层,是抗邪的前线;而三阴居于人体的深层,是我们生命的最后根据地。三阴层次的正气强弱直接关系着生命的盛衰,因此其三阴病之治疗,切切不能忘记扶助正气。三阴层次有一分正气,就有可能恢复一分生命活力。三阴层次每损伤一分正气,邪气都将深入一分,邪愈进则病愈重。)
由此以观,治疗不过为除去外因恢复正气,或补助之,鼓舞之,以促其治愈之方法而已,《内经》所谓“治病当求其本,顺其志,”即此之谓也。至于疾病之治与不治,不在药石之功效,而在正气之机转。(此语精辟。命在正气,不在药物。即使药物进入体内,亦必需信赖正气的运化而能取得治疗之效。简单地来说,药物在死人身上是没有效果的。因为死人没有正气。正气尚存,则药物若能取效。正气消散,药石难复。)苟正气机转消亡,则死病无良医,虽古医圣复见于今日,亦将束手无策,付诸命运而已。昔扁
鹊治虢太子之尸厥也,天下皆难其能生死人而肉白骨,扁鹊辞曰:自生者我起之。观此可为佐证。(观当今医院之CCU病房,多是垂危之病人。其若真正属于正气衰危者,仲师亦不能复其生矣。但亦见正气尚存者,医者不识,继续滥用寒凉药物伤害正气,则病人之死,医者为祸良多。医者不自查,病家居然亦不自查。则病人之死,居然是非但与医者无关,反而送礼感觉辛苦治疗云云。如此观之,则世人之愚昧,医者之蠢笨,可以想象矣。)
综上所述,可作一结论曰:正气因病变而不足者,必借重于治疗,而治疗必须顾正气,二者宜相辅而行之,不然舍治疗而徒赖正气,不特病之经过太久,且将发生他种变化,若舍正气而专事治,药石乱投,救人无数矣。(所谓中医,简单的来说,是中庸之医,是中正不偏之医。何为中正,何为不偏不倚?余认为生命本身最有发言权。什么是生命?生命是正气的表现形式。因此,正气才决定着是否中正。而如果正气不足,应该如何保持中正呢?当然是扶助正气,使之充足以中正之。奈何这样的道理却不被世医理解,每每滥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大病小病全要寒凉滋阴。如此阴胜则阳衰,生机因此减退,中正之既然不可能,治疗结果自然也不会好。因此说,舍却正气的治疗,全是错误的治疗。不顾正气的医学,根本不足以称之为救命手段!!按照这个理论来看来当前的两种医学体系。中医如此,西医也当如此。当前的医疗现状是,庸医杀人无数,反而未见社会警醒。且庸医依然在杀人,而病家依然前仆后继地前去送死。如此现状,病家之错耶?医者之错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