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基础知识-:现在的中医博士,挨着杀少冤枉的,隔着杀多漏网的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现在的中医博士,挨着杀少冤枉的,隔着杀多漏网的

这话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三、四年前,2010年,笔者还在北京,有天一位亲戚来京,说要去某某堂看中医,要看某某大夫。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看了电视上“养生堂”的节目,觉得这个大夫好,博士,好象还是博导,肾病专家,中医世家等等,金光灿烂,耀人眼目。先电话预约,然后去看病。去的时候,挂号费50元,诊费300元。挂完号,给一个病例,让自己填写,相当于问诊单吧,把自己的各种情况症状写清楚。这位亲戚心脏不好,高血压,睡眠差等。写完等着叫号。约一个小时后,排到,进去坐定,这位上了电视的博导大夫就拿起病例,先扔出一句“这么多病啊!”。然后大概问了问,就开方了。当时笔者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学中医,但对中医大概还是了解的,就试探着问了一句“要不要号脉”,这位博导大夫做如梦初醒状,就给病人号脉,时间很短,大约不到十秒中,一个手就号完了,然后是另一只手,号完,我问他怎样,他说“慢慢调吧”。离开诊室,我们去抓药,他们这里带药,开方子的时候有什么一号、二号之类的,比如一号:就是一组药,共六味,一来为了处方方便,二来,可能也有强迫你抓药的意思吧。其实这都不重要,病家关心的是你能否把病断清治好。药一共开了7付,20多味药,一付90多元,药钱就要600多元。回去吃了以后,也没有见到什么用,后来就没有再去。

经过近3年的学习,笔者基本把这事琢磨透了,现在来摆摆。中医讲望闻问切,一般望闻做不到。这里先说问诊,既然是问,就应该越详细越好,因为对于真正的中医大夫,只有通过近可能多的信息,才能更有效的判断病情,锁定病因。就像破案一样,线索越多越好,怎么会说出“这么多病”这种话尼?

再说诊脉,真正诊脉,是要沉心静气,号相当长时间,一只手,基本要浮中沉取,必要时,还要单指取等,正常情况下,一只手要3-5分钟,脉书上写的很清楚。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是:了解脉搏跳动五十次中有没有出现结、代、促脉。必要时可以延至第二或第三个五十动,总以达到辨清脉象为目的,所以每次候脉时间以3~5分钟为宜;医圣 张仲景说:“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这孙子两只手总共也就不到一分钟,天上要不要打雷阿?

再说处方,二十几味药的大方子,基本算十全大补,有老中医挖苦之为“下大围”,多半治不了病,也要不了命,其根本原因,是诊断不清,手底下没脉。

再说开药付数,现在去看中医,多半开7付,因为下个礼拜他还在这里坐诊。其实这绝多是一种傻13思维,你开的药如果真有效,走遍天涯,也会有人去追你的。

这个大博士博导说完了,再说另一个。

前两天在网上闲逛,看到一个广告贴,说某北大博士,好象又是中医药大学博士后云云,什么“神贴”世家的传人等等,现在开始搞传统文化,真名实姓。碰到高人了,赶紧把他注释的《道德经》下载,滚到“天门开合,能无雌乎”,结果很失望,这位老兄说:有一天他从清华出来,看到天上发黄,就是天门开了等等,哥直接崩溃了。删。

烂的说完了,下面说个修成正果的中医:六十多岁才开窍的老中医的经历。

曹培林,大学教授,今年68岁,他讲了一辈子《中医基础》,《伤寒论》都能一字不差背下来,可见下功夫之深。他还写了二三十本中医书,可谓著作等身。他告诉我,他退休后潜心研究了5年脉诊,发现脉诊太重要了,现在他看病,先不让患者开口,等自己看完脉后据脉说病,再问患者说得对不对,然后据脉证下药,于是疗效大增,患者日多。他感叹地说,他当了一辈子中医教授,60多岁才开了这一窍,知道中医是怎么看病的。他告诉我过去他到一个地方看病,一开始人们冲着他的名声来的人很多,由于疗效不高,人越来越少,与现在看病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说脉诊这么重要的课,在5年中医大学教育中却只占了区区20个课时,他讲课时还是匆匆一带而过,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向他提问题,他总是说;“脉诊就是这么回事,你们自己体会吧!”由此我联想到,有个中医重量级人物也说什么“脉诊的主观性太强,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价值不大。”还有位资深中医在《健康报》上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医不能停留在三个指头一个枕头上》,他实在是不知道这三个指头一个枕头可是有大学问的。现在,一些西医甚至个别科学家因为不懂中医,就否定中医,而我们有的中医呢,自己因为不懂脉诊,就否定脉诊,无怪乎现在培养的中医大学生,临到看病,往往指下茫然,漫道“脉不可凭”,只好据问诊而来的征象,以成方经验为用,真乃本末倒置,是为医道之大失!

               

作者按:闻道有先后,诚信无古今。在此作者向曹先生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中医很难学,一般中医大夫不真正懂中医,中皮西骨,挂听诊器、看化验单开处方,还多少情有可原。这两个博士博导博士后,都是中医世家子弟。简直是罪不容诛!

无论东西学术,真正的学问,恐怕都要耐住寂寞,下一番苦功夫才成,虚浮浪荡,辱没祖先的名声,浪费自己的生命,挣一箱子纸币,赚一脊背骂名,何苦尼?

或曰,你也粉中医、学中医,为什么要对中医痛下杀手哉?

愚曰:非也非也,春秋责备贤者也。


-----------恨铁不成钢!!!
-----------所言极是。
-----------能搞懂中医,就能做到举重若轻。
-----------,好中医很少的, 现在看中医, 把脉一般顶多1分钟算不错了,唉。
相关文章
 磁鍉针
 清燥养荣汤(《瘟疫论》卷一。)
 忽鹿麻散(《圣惠》卷八十。)
 口疮
 问个血糖高的治疗问题
 伤温辨论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