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网诊法律问题研究系列一:传统中医网络诊疗是否可能(原创)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以下是本人刚刚写出来的一篇文章,目的是为传统中医争取更大的法律生存空间。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传统中医网络诊疗是否可能

——对卫生部《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质疑

On the Possibility of Cyberspace Diagnoses and Treat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本文从研究我国传统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点和方法出发,论证了传统中医网络诊疗的可行性,进而对卫生部《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四条对网诊的禁止性规定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关键词:禁止性规定;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网上诊疗可行
Abstract:This thesis,grounded on the uniquenesses and methods of cyberspace diagnoses and treat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rguments the possibility of cyberspace diagnoses and treat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n sharply challenges the Article 4 prohibiting cyberspace diagnoses and treatments in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n Infomation Services of Medicine and Health On Internet by Ministry of Health of P.R.C..
Keywords:Prohibition; Diagno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ossibility of Cyberspace diagnoses and treat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一、问题的缘起
什么是网上诊疗?简单的说,网上诊疗就是指医生与患者或者其家属亲友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和疾病诊疗有关的信息交流,由网上坐诊医生给患者处方治病并由患者或者家属亲友辅助完成的一种远程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电脑和我国上网人数的急速增加,互联网上的医疗保健网站迅速发展,它们以提供网络医疗咨询服务为内容,涉及到网上求医购药等各方面。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医,也借助于不断进步的互联网技术,以崭新奇异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并以其简便快捷的方式、高效实惠的治疗效果迅速成为倍受广大网民青睐的新事物。然而,便利的互联网技术为中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的同时也给各种非法医疗机构及个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及广大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骗取患者钱财的行为提供了温床,再加上国内部分医疗卫生网络服务机构资源建设的不完善,我国网络医疗卫生网站发展得良莠不齐。
针对这种情况,早在2001年1月8日,国家卫生部颁布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①。该办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只能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此后,国内众多省市也对网络诊疗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例如《北京市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第十一条。这些法规的实施,对于杜绝网上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网上医疗等行为进行欺诈活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权益非常有必要。
但是,它们将现代中医与传统中医混为一谈,将中医和西医网络诊疗不加分别地宣判了死刑。那么,这些法规的出台是合理的吗?传统中医进行网上诊疗真的不可行吗?这正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中医分为现代中医和传统中医,二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近现代以降,西学东渐,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侵蚀。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现代中医已经在很多方面偏离了传统中医,现代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就是一个典型的怪胎。众所周知,中医讲究整体辨证论治,而现实中的很多“现代中医师”在众多方面已经完全搬用了西医的“对证治疗”的方法,例如,见到口腔溃疡就一味的用清热解毒祛火药物,把辨证抛在脑后。其实,可以说,这种中医已经是不中不西的怪胎,是西医化的中医,就像近代上海流行的语言怪胎洋汀浜一样。所有这些,不能不说与现当代中国的教育从幼稚园开始就以西方文化为主流有关系。当然,我们并不是绝对否认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只是认为在脱离中医理法方药的基础上来谈结合的做法,无异于消灭中医。为此,本文所探讨的中医网诊特指传统中医的网诊,是指不受西方思维和方法论影响的中国特有的医学通过现代网络展开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活动。


二、传统中医诊疗疾病的特点
中国传统的医学经历了一个从民间中医到官医再到御医的发展过程。传统的中医理论是由民间经验逐渐累积、收集整理而成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担负着疾病防治、养生保健的主要任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
众所周知,中医诊治疾病讲究辩证论治。所谓辩证论治是指医生利用四诊,即望、闻、问、切搜集与患者有关的病情症状并加以分析,把该患者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及邪正关系、虚实情况等进行高度概括。这一概括称之为“证”。再结合具体的证来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及方药。中医治病并不严格受“病”这一概念的拘束,而更多的偏向于求“证”。不同的病只要有相同的“证”,即可用相同的治则治法,甚至是方药,此即异病同治;反之,即使相同的病名、病症,只要“证”不同,也应有不同的治则治法,此即同病异治。
传统中医注重整体,讲究以辩证的观点来诊治疾病,这通常可以全面地调整人体平衡、调动一系列人体自身因素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那么,传统中医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哪些特点呢?
(1)司外揣内②,即通过诊察人体其反映于外部的现象,以测知其内在的生理病理情况;
(2)见微知著③,是指通过观察机体的包含着整体生理病情信息的微小变化,以测知身体的整体情况。局部的细微改变,确有诊断全身病症的意义。有人说,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人体的某些局部,可以看作是脏腑的”缩影“。这确实很有道理。
(3)以常衡变④,即是指在认识正常人生理情况的基础上,发现人体某方面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中医特有的望色、闻声、切脉等诊断方法,均含有这方面的道理。



三、传统中医诊疗疾病的方法
那么,传统中医又是通过哪些手段来体现上述特征并达到准确诊断疾病的目的的呢?传统中医里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有汤药、针刺、艾灸、按摩、刮痧和祝由等等。这些治疗方法都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诊断疾病。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测知其病情的方法。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前者包括望神、色、形、态,后者包括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皮肤、舌质、舌苔、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二便等)等几个方面。中医理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人体神、色、形、态等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作为医生分析患者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之一。作为望诊之一的舌诊,即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等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精液的盈亏、病情的深浅、预后的好坏等,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的反映出来,从而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
传统中医另一常用诊法是闻诊,即通过听患者声音和嗅气味等来诊察疾病。中医认为人体的各种声音和气味,都是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鉴别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人体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诊病、辩病提供依据。其中听声音包括诊察病人的呼吸音、语言、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及喉、肠鸣响等各种音声。嗅气味包括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例如口气、汗气、鼻臭、身臭、排泄物(痰涎、脓血、二便、经带等。)的气味等。
问诊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等。具体体现在问患者患病时的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耳目、睡眠、饮食口味、二便、经带等等状况。
切脉是中医的一大特色诊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患者寸口、趺阳、人迎等处的脉搏,以探察脉象、了解患者体内的阴阳虚实变化,进而把握疾病本质的一种独特诊病方法。脉象的种类有很多,晋朝医家王叔和在《脉经》中把脉象分为24种,明代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分为27种。常见的脉象包括浮、沉、迟、数、虚、实、滑、涩、弦、缓、洪、细、结、代等。一般认为,切脉是中医诊法中最难把握的。

四、传统中医网络诊疗完全可行
传统中医网络诊疗是否可行呢?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对中医诊断疾病的方式进行仔细考察,看看它们能否与网络结合起来,达到使医生把握住患者的疾病的目的。如果网络严重的阻碍了中医师运用四诊来把握患者疾病,那么中医的网络诊疗就是一句空话。
1、首先来看望诊。前文述及,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全身望诊又包括望患者的神、色、形、态,局部望诊包括望患者的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皮肤、舌质、舌苔、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二便等)等等几个方面。那么,对于患者的神、色、形、态、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皮肤、舌质、舌苔、排出物等,是否必须医生亲自见到患者才能把握住呢?不是的。绝大多数望诊的项目都是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亲友能够独立解决。例如,望舌的荣枯、颜色、形状和舌苔颜色等,患者个人就可以通过对照镜子来解决。当然,有些望诊内容和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还有个别的项目需要在医生的口头或者书面说明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上同步可视系统和精密照相器材的运用更为医者了解患者的舌象提供了可能。
2、闻诊在网络上可以实现。闻声诊病的呼吸音、语言、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及喉、肠鸣响等各种音声,可以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亲友在网络问诊单上填写。而各种语音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则为医生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直接闻诊提供了可能。而气味的闻诊显然基本上也可以通过患者自述或者家属等的描述来解决。
3、问诊是否就必须医患之间的面诊来解决呢?我们知道,问诊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问患者患病时的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耳目、睡眠、饮食口味、二便、经带等等状况。对于患者的这些情况的了解,显然不必要求医生亲自见到患者才能进行。实际上,医生面见患者后,通过向患者或其家属亲友提问进行的问诊,完全可以由患者或其家属亲友回答医生事先在书面问诊单上设计好的问题来实现。可见,问诊也可以通过患者回答书面问题、自述或家属亲友的描述等来达到诊断的目的。
4、传统脉诊的很多问题也可在网诊中实现。上文述及,中医脉法比较复杂,脉象丰富多彩,理论和实践都比较精微。一般的中医师很难精通脉法。“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描写的就是脉法的难于把握性。也正因如此,所以历代有很多对传统中医脉法进行神化的传说故事。那么,医生都难于把握的脉法,患者或其家属亲友能够把握吗?首先,网络疾病诊断中的脉诊并不要求患者等完全把握脉象和脉理。在网诊中,医生和患者等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也即医生负责脉理,患者等负责脉象情况。当然,患者等毕竟不是中医师,不可能对所有脉象都明了。其次,要用通俗的日常语言,而不能要求患者及其家属亲友等用专业性的脉象语言来进行描述。他们对脉搏的基本情况是能够掌握的,例如快与慢、有力或无力、粗或细、浮或沉、松或紧、停顿或否、时快时慢与否等等。第三,医生要设计好书面问诊单,并且最好采取由患者等选择的方式来让其填写。完善的网络书面问诊单的设计对于传统中医的网络疾病诊断至关重要,如果问诊单设置得不合理,患者及其家属亲友就难于在问诊单上全面的填写能够反映患者疾病的四诊材料,以供网络中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传统中医网诊,甚至会使得网诊无法进行。第四种弥补方法是,若患者不了解脉诊,可以把网下的大夫所诊脉象结果在网上列出作为参考。另外,一般网民在开展网诊的优秀中医网站上也可以通过浏览学习网站上特别为初学者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脉学知识设立的中医知识版块,来把握病者的基本脉象(如脉的浮、沉、迟、数等),然后在问诊单上做出描述后供医生参考。
在解决了传统中医网络诊断疾病的可行性分析之后,我们还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网诊是否适合于所有传统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前文已经谈到,传统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丰富多彩,有汤药、针刺、艾灸、按摩、刮痧和祝由等等。如果我们略微分析一下就不难知道,网诊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中医治疗方法,通常来说它最适合于汤药治疗,其次在很大程度上也适合于按摩疗法,而于其他的方法一般是不适合的。网诊的这种适应性,一方面是立基于不同治疗疾病的方法本身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立基于网络诊疗的特点之患者及其家属亲友的辅助性。
综上可知,这些传统中医诊法在网络上是可以实现的。不可否认,患者及其家属亲友在问诊单上据四诊填写的某些内容可能会不准确,但是这并不足于影响医生对一般疾病和慢性疾病等的诊断,因为传统中医诊断疾病的望闻问切四诊可以不必单独进行,四者之间相互参合,从而可以弥补患者等对个别诊断项目的错误判断和填写带来的缺漏。
简而言之,传统中医诊断与治疗疾病的独特性与现代的网络技术相结合,使得网诊变成了现实。
可见,国家卫生部2001年1月制定和公布实施《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时候并没有对传统中医诊疗的网络适应性进行专门调查研究,从而简单武断的在第四条中对其做出禁止性的规定。当然,这种禁止性规定对于杜绝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网上医疗等行为进行欺诈活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权益非常有必要。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诊疗来进行欺诈活动,就把传统中医的网络诊疗一棍子打死。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正如我们不能够因为当今中国政府官员腐败现象极为严重就走上无政府主义的道路一样。而且,国家卫生部的禁止性规定显然也无视传统中医与现代中医的区别,尤其混淆了传统中医与西医的区别。西医诊疗基于其本身固有的特性,基本上不能与网络相结合。但是,传统中医是与西医截然不同的医学,它不但能够与网络相结合,而且必定能够在网络上和现实中得到巨大发展,并发挥出中医绿色生态疗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管理办法.2001年1月8日。
[2] [3] [4]朱主锋主编.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医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3-4页。



[ 本帖最后由 shitianzhu 于 2007/4/27 09:35 编辑 www.lindalemus.com/rencai/]
-----------不知道为什么,传上来后标题就变了。
相关文章
 请教   急!
 平气
 一首感动的歌
 大风膏(《摄生众妙方》卷八)
 妇科病类
 第二节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