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医院校7成毕业生当不了医生 就业率仅10%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眼下,一个题为《请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命运吧!》的帖子,在网易论坛引起热议。

  发帖人自称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在帖子中称,目前全国中医专业的学生(以下简称中医学生)陷入了“进中医院没机会,进西医院没资格”的尴尬境地。

  也许是目前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高峰,此帖一发,引发的中医学生就业难的思考接踵而至。

中医存废争论多年,至今尚无定论,而这一争论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却正逐步显现。

  专家建议中医学生拓宽就业面,同时国家放开中医就业藩篱、推广中医并适度控制中医招生规模,或可解此难题。

  【就业遇冷】

  同宿舍8名中医学生

  仅1人当医生

  李鑫(化名)今年26岁,为河南中医学院在读研究生。毕业在即,与宿舍3个室友一样,他的工作还没着落。

  今年1月,李鑫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因就业压力大,山西医学类毕业生九成谋考研。

  对此,李鑫并不惊讶。年初到现在,他参加的医学专业专场招聘会不下6场,但一半以上的招聘职位都是招聘医药推销员。偶尔有单位招聘中医学生,也是县市医院。郑州本地的中医院,则一般招博士。

  3年前,李鑫本科毕业时,已意识到就业难问题。为此,同宿舍的8个同学,全都决定考研,最终4人“中榜”,另外4人仅有1人当上了医生。

  河南中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潘建伟说,该校每年的毕业生中,仅三成能当上医生。

  中医学生就业难远不止河南省,全国都遇此情景。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员贾谦说,全国范围内,中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只有10%。

  【政策尴尬】

  学了中医只能干中医?

  1956年,中央提出了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政策,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办起了中医学院。可到现在,一种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现了——中医学院毕业生面对“集体失业”的危险。

  1998年,我国《 法》将医师执业类别分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四大类别。而中医学院毕业生只能从事中医类别工作,中医学院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只能参加中医类别的 考试,不能参加临床类别的 考试。

  一中医专业的学生说,现在中医院也纷纷聘用西医专业毕业生,而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一旦进不了中医院只能去西医院。可目前西医院的中医科都很薄弱,进人计划极少,不少中医专业毕业生即使到了西医院也是从事中医以外的工作,而按照《 法》及执业规定,这属于跨类别行医,是违法的。

  “中医院太难进,而西医院又因为执业规定无法容纳中医学生。”该学生说,“很多中医本科生、研究生,只能做医药代表或者干脆离开医药这行,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就业形势。”

  【供求失衡】

  河南每年仅需中医学生千人

  除就业面窄外,不少中医院校目扩招,使中医学生供过于求也是造成中医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林继臻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市场部主任。昨天,他看到单位拟定的招人计划,今年医院打算招收11名硕士,博士视情况而定,不招本科毕业生。

  因为老中医经验丰富,一些医院宁可返聘退休医生也不愿招新人。

  医院如此,学校更甚。因为需要临床经验、竞争压力大等原因,中医学院招聘的毕业生,一般需要有博士学历。

  1998年至2002年在卫生厅工作时,林继臻曾关注过中医行业的发展。

  他说,河南省县级以上的中医院约有100家,以每家每年提供10个岗位来算,每年全省约有1000个中医岗位要人。但今年,单是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生就达1270余人。

  河南中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潘建伟说,目前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趋于饱和。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与就业难相对,这两年,中医学院的招生规模却在增加。

  林继臻说,3年前,河南中医学院每年能毕业几百名中医学生,现在则达1000多人,招生规模扩大了三分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也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而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开处方的据推测最多有三四万人。

  而与此相反,西医则从1949年的约8.7万人发展到今天的175万人,增长近20倍。

  “本来中医存废的争议对中医行业打击就很大,中医市场日渐萎缩,但中医学院却一如既往地扩招。”李鑫说,“如果国家决定保护、发展中医,就应该为中医学院毕业生解决现实的问题。如果中医确实不太适合社会发展,就应该果断地缩小招生规模,招生时就明确告知学生以后只能干什么,否则像我们这样的人会层出不穷。”

  【难题求解】

  中医学生应拓宽就业视野

  “中医学生应转变观念,就业可选择保健服务业。”潘建伟说。

  他说,现在,服务业的兴起速度非常快,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下,人们会选择推拿按摩来减压。并且,中医养生功能很强,这些都提供了很大的服务市场。事实上,目前就有约20%的中医学生选择了服务业就业。

  此外,贾谦认为,还要撤除持中医执业证书的人只能在中医科工作的规定。

  《 法》规定,中医学院学生毕业后不能参加临床类别的 考试。而持有中医 资格证书的人员申请执业注册,必须在聘用单位的中医科从事诊疗活动,如该单位无中医科,则不能聘用。

  但现实是,西医院中医科都很薄弱,进人计划极少,中医市场本身又不断缩减。“中医的式微是造成中医学生难就业的根本原因。”贾谦说。

  他认为,现在因为执业政策的限制,中医学生没办法施展才能,他建议国家破除此规定。

  最后,中医专业招生规模也应适当控制。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教授纪德尚建议,今后中医学院在招生时要适度控制招生规模,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他说,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能不能发展好,要看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可进社区等宣传,增加市民对中医的认同,从而扩大市场需求,以此来扩大中医学生的就业面。

  “目前,中医的现状是: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中国要努力逐渐改变这种现状。”纪德尚说。

  【相关链接】

  史上4次中医存废之争

  与中医学生就业难相关联的,是中医整体上面临的发展困境。

  据了解,中国中医史上关于中医存废有4次交锋。

  第一次是民国初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北洋时期,政府一味推行西洋医学,而无视中国传统医学的存在。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而没有涉及中医,完全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第二次是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

  1929年2月,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在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在褚民谊的授意及主持下,通过了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提案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发达归咎于中医。此案一出,人们群情激愤。中医界空前大团结、大觉醒,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废止”风潮。

  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了清除的对象,被称为第三次交锋。

  2006年10月,中医存废之争再起波澜,被认为是第四次交锋。

  在这次交锋中,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等人发起了一场“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签名活动。张功耀还提出修改宪法,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系统。

  对此,官方的立场则比较明确。当年10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说法。


来源:河南商报
-----------
现在,服务业的兴起速度非常快,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下,人们会选择推拿按摩来减压。并且,中医养生功能很强,这些都提供了很大的服务市场。...


   时下, 在北京,想审批一个个体"保健按摩营业执照",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想创业也行不通。曾经到相关部门问过,告诉就没有这项审批,除非眼睛瞎了然后去找残联,呵呵。。
-----------顶一下!
-----------记者就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龙致贤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哈孝贤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委员,请他们来给中医药高等教育“会诊”。
    传统中医药后继乏人吗
    由于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院校毕业的学生整体水平下滑,因此有人提出了“传统中医药后继乏人”的说法。对此,5位委员认为,中医药后继乏人指的是缺乏真正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龙致贤委员说,中医药缺乏的是真正的高层次临床专家、教育专家、科研专家。中医药高等教育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真正的适合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符合医疗制度需要的人才。现在的中医药院校学生少则七八千,多则上万,而且学科设置和教学模式也有多种,所以从数量来说,中医药不缺继承人,但是缺少的是有一定中医造诣的人才。
    王新陆委员说,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培养上有缺失,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传统文化没有较深刻的理解,就很难理解中医的理论基础。因此,在中医的高等教育中如何注重中医特色,培养出一批较为合格、较为传统、能继承中医衣钵的一部分医生,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连建伟委员从教师队伍上谈了他的看法。首先,由于60岁退休的政策限制,不少拥有丰富经验的老中医教师不能讲课。而年轻教师中医思想、经验尚有欠缺,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医精髓。第二,中医专业的基础课总共不过三四十位老师,难以应付扩招之后的教学任务。第三,中医院校中医特色不鲜明,高水平的中医教师不多。
    哈孝贤委员认为,目前的中医教育照搬西方模式,缺乏中医特色,违背中医的成才规律,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担当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王旭东委员则认为,后继乏人跟目前的一些制度也有关,民间师承教育出来的医生国家不承认学历,而在高校学习的学生又受考试制度等影响,理论和实践技能均不理想,再加上行业准入制度等因素导致了中医缺乏优秀人才。
    教育模式不符合中医特点,学生“不中不西”
    5位委员普遍认为,目前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存在问题,不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不像中医,西医不像西医。
    王新陆委员说,目前的大学教育,一方面是培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方法。学生的临床实践由于考研、就业的影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建议从学生进校起就进入临床,在实践中教学生中医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另外调整课程安排,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好中医的思维方式、基本技能。同时削减外语课时,加强中文学习。
    龙致贤委员认为中医药教育存在4个问题:1.中医理论淡化,中医特色不够突出,现代医学的比例过大。2.由于近年来的盲目扩招,中医药院校学生数量增多,质量却降低。3.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评估事与愿违,弊多利少,负面影响大。4.本科生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期要么准备考研,要么忙于找工作,忽略了实习,临床技能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连建伟委员说,目前中医五年制本科真正学习中医课程的时间不到1年半。这样少的课时,难以保证学生深刻理解学透中医知识。因此,这样出来的学生往往中不中、西不西,分析病情、处理疾病的能力也非常欠缺。他建议在课时上增大中医比例,不应少于70%,让学生用更多的课时打好扎实的中医基本功。
    王旭东委员认为教育质量大幅下滑原因主要为:专业无序发展,分散资源;不顾学科本身特点和规律,盲目扩招;教学体系不能让学生准确把握中医灵魂,没有教会学生转变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价值取向。应该让学生转变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把握中医灵魂的基础上,再适当学习一些西医知识。必须让学生能从整个知识体系上看到中医学的内涵,用高屋建瓴的方法来掌握中医知识。
    哈孝贤委员认为目前不重视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教育,研究生教育过于注重实验课题,中医临床人员继续教育异化,侧重西医。他建议,中医院校应按文科招生,提高学生古汉语水平;加大中医课时,加强中医经典学习;重视人文教育,强调医德培养;对于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应突出中医特色。
    国家应出台政策,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工作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中医药院校也不例外。5位委员一致强调,应该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工作。
    几位委员均认为,目前的医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不代表我国的医务人员已经饱和,只是城市相对饱和,基层仍然缺医少药。而大学生就业目标普遍限于大城市、大医院,不愿意去基层工作。另外学生人数增加,但工作岗位并没有增多;而且由于扩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能力欠缺,用人单位不愿聘用。
    委员们建议大学生转变观念,端正心态,放低要求,去县、乡级医疗机构工作,为基层百姓服务。而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学生下到基层后生活能得到保障。龙致贤委员建议国家制定医学院校毕业生支援农村的相关政策,大学生毕业后必须去基层工作3年。这期间户口和档案仍留在学校,工资由国家发放,待遇跟城市差别不大,等在基层工作期满后再进行工作分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专心实习,提高操作技能,而且学生在基层能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时基层的缺医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缓解,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这三年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利于人才的选拔。
    委员们还建议可以对专业设置进行结构调整,扩大就业方向,不局限于医院,可以往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甚至可以自主创业。通过这些途径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医生也卖药,医药代表也卖药,但时大家都想当医生,不想当医药代表,为什么呢???????
  请大家都来谈谈,医生的好处是什么,医药代表的好处是什么,他们各自不好的地方又是什么?????
相关文章
 秋三月
 腹痛
 月經來潮前會有頭暈者,是癌症的前兆(男生請
 发烧 口疮用药请教
 冷热不调第八
 KT第八十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