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仁贵
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目前尚处于瓶颈状态,表现为五个突出的矛盾尚未很好解决。
(一)院校教育结构与农村实用人才需求的矛盾
前几年笔者参加了医院的人才招聘工作,在制定考试内容时,按照中医药学科的特点和本地区农村中医药人才实际需求,注重考察其专业基础知识。但实际状况却凸现了中医药院校调整教育结构与实际需要之间的突出矛盾,相当一部分人员对中医药学最基本的“四大经典”不知为何物,医古文被外语所替代,不能成为农村基层短期能用得上、实用性的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院校应根据农村中医药人才需求,调整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开展面向农村的专科层次人才培养,以适应基层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要恢复中医药学科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的学习,同时教育学生掌握新兴学科知识学习的技能,为日后的深入培养奠定基础。至于外语晋级未必是基层中医药工作所必需的!
(二)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矛盾
通过学历教育培养一批取得大、中专学历和最终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农村中医药技术骨干,是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但现行的继续教育制度只注重形式甚至是过场,将终身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巩固和更新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行为变成了一些部门谋取利益的工具,不管继续教育学了什么,只要交钱就可以获取学分。并且把这种所谓的教育培训合格作为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成为一堆废纸,县级中医医院专科(专病)技术骨干的培训也只是一种形式。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把中医药师承教育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将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讲求实效。
(三)基本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的矛盾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内容纳入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和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但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其特殊性,他们的实际需求与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存在明显距离,重实际技能的学习,而对中医药基本知识的学习较为困乏。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重点提高他们的中医药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力求他们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让他们通过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在熟练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中医药方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成为一批名副其实的基层中医药工作者。
(四)师承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矛盾
师承教育是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最实用形式之一,但基层人员要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学历教育是解决其参加考试资格问题的唯一途径;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人员又不注重师承学习,他们大多愿意接受成人中医本专科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要解决师承教育和农村学历教育的矛盾,一是要将师承教育和农村中医学历教育融合起来,避开矛盾,扬长避短。师承教育可分层开展。乡村医生师承教育主要面向村卫生室在职医务人员,以跟师学习临床经验为主,应采取“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跟师学经验”的基本方式,辅以必要的集中学习。乡镇卫生院师承教育主要跟带教老师学习,每年选择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由中医药院校派老师讲课,学习内容为
考试相关内容。为规范管理其今后继续学习、提升学历层次、评聘职称等,要采取师承和中医药专科教育“配套”的办法,即在入学时这两类人员通过注册取得中医药专科学籍,在毕业时通过正规考试取得中医药专科毕业证书。二是结合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开展科技下乡,推广适宜技术。省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与中医药院校联合开展研究生支农活动,将有临床经验并已取得
资格的硕、博士研究生根据自愿组成支农组,负责一个县,定期轮流到该县中医院带教讲学,全面提升了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和临床水平。
(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适应,政府投入不足,医院发展和运行主要靠医疗药品收入,追求经济利益不仅加重群众的负担,还严重冲击和束缚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向以简、便、验、廉著称,其市场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生存和发展压力更大,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和侧面来分析,正因为中医药具有简、便、灵、验、廉的独特优势,才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偏爱。药简效佳而费用低廉的中医方药技术,虽然还谈不上什么“高科技”,但也绝不意味着就缺少科技含量,更为紧要的是,它以较低廉的成本解决了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能使绝大多数人受益,深受老百姓欢迎,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实惠远远大于那些“高精尖”技术。可以说,发展中医药事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但目前的现实是:村级卫生组织、个体诊所普遍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医药业务明显萎缩甚至完全不开展;财政对公立医院实行差额管理,医院实行绩效管理,职工的福利、医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医疗业务来支撑,农村中医药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突出矛盾体现在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就是逐步弱化。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中医药高校毕业生到县级以下农村卫生机构就业。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中医药人员,要在工资待遇和职称晋升上给予政策倾斜。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服务。要在内容而不是形式上落实城市中医医疗机构的医生在晋升
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组织城市中医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以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为重点的支援工作。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是最大的难题,体现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上。虽然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但要不断加大对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还要充分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建立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费用的多元投入机制。
虽然近几年加强了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发展,但缺乏中医特色与优势是不争的事实。基层缺乏高素质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现行的中医药院校教育存在一定弊端,师承教育又缺乏动力机制,质量下降。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情况和程度,已经到了“濒危状态”的边缘,直接影响了临床疗效,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凌晨了斑竹还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