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李海霞)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中医药界企盼多年的《中(传统)医药法》已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进入了国家立法机关重要议事日程。让于文明担忧的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于文明认为,即将出台的《中(传统)医药法》是一部保护促进发展法,它不仅能使发展、保护、创新中医药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能通过自身使一系列扶持、保护、促进中医药发展、应用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能得以实施。
于文明说,在广大中医医疗机构不断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提高硬件设施,“盖了房子、买了设备”的同时,我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极度缺乏,成为制约中医药“安、便、廉、验”优势发挥的瓶颈。
因此,于文明委员建议:
一、各地政府在区域发展规划或卫生规划中充分考虑发挥中医药的政策、措施或规划项目,将中医药发展规划纳入区域发展规划。
二、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特别是城市社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中医药人才定向培养制度和农村中医
制度,探索农村师承工作机制。推广培训“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从业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服务能力。
三、确立中医药岗位编制,拓展中医药服务岗位,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建立国家中医药专业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国医大师”等荣誉称号评选表彰活动。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