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医药成了年长者专利?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2009年,我国具有中医 资格的医务人员有60余万人,注册中医医师37万多人,中西医结合的队伍也有所扩大。但是人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去看中医。

    中医药不科学吗?许多在国内不被重视或抛弃了的中医疗法在国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骨伤科小夹板正位法就在美国获得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却濒临失传。

    难道中医药真的像传说的一样植根于中国,生长在韩国,开花在日本,结果在美国吗?

    倡导养生保健,最受老年人欢迎

    近些日子,家住太原市迎泽区建北社区的刘亮经常感觉乏力,胃口不佳,有时早晨起来还会干呕。到医院看过几次,大夫说没什么大毛病,各项检查也很正常,可是开的肠溶片吃了几周也没什么效果。最后他又去看了中医,医生为他辨别了体质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份干预方案,内容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相应的药物治疗。他告诉记者,按照方案,坚持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挺好,就是花的时间长了点。

    给刘亮问诊的中医王大夫说,不少患者都是在选择西医治疗之后才来找中医,而且确实有很多老年人来看中医,年轻人患病第一时间看中医的不多。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关注中医药的多是老年人,似乎上了年纪之后才开始关注中医药,很多老年网站的主要链接就是中医保健。中医药首先包含了很多养生的东西,更加适合老年人,而年轻人往往由于身体抵抗力强和生活节奏快,更愿意接受立竿见影的西医。

    《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云:"人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懈。"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身体内的阴阳逐渐失去平衡,人体也就逐渐衰老而多病。年龄大的人普遍都会气血不足,一个地方有病,同时累及其他脏腑也受损伤。受损的脏腑,或同时发病,或一病未愈,它病又起。老年疾病的病期往往很长,有些疾病要终身用药,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肺气肿以及中风后遗症的患者,不仅病程长,有时甚至伴随终生,而且易复发,这也是老年人患病的特点。而中医多讲究身体调息,用药过程也比较适合老年人的体质,因此受到老年人欢迎。

量化加上神化,真面目亟待恢复

    中医药在我国传承了上千年,现在却面临着被重新定位,甚至按照一些西医标准被量化的困境。

    我们知道,西药药品都有保质期,在包装盒上都有明显标注。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现在中药也要求有保质期。在一家药店的中药房工作的张秋燕告诉记者,其实有的中药材是越陈越好。比如艾条在用于针灸时,年代越久的艾条在临床中效果越好。对于中药材标出有效期,有专家指出:"中医药发展需要搞中医研究,现在单纯用西医的标准来研究中医,除了简单的量化外,中医药已经失去了自身特质。"

    记者曾询问山西省中医院和平分院院长李庭凯,他自己感冒生病的时候用中药还是西药,他说大部分时间是服用中药。他还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西药见效快,中药见效慢,其实中医药是农业文明的结晶,它讲究自然的平衡,人体与外界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就不会生病,中医药是慢节奏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连生病和治疗的时间都要求快。所以现在的中医保健都提倡一种慢节奏的生活。

    人们看待中医,首先认定中医药是古老的东西,古老的东西必然落后,认为中医药虽能治好病,但没有实验做依据,与现代科学脱节,就不能算是科学。而西医的发展与其他科学同步,因而是先进的。西药的标准化是经过了长期的实验形成的,我们都承认中医药能治病,但是治病的依据却鲜为人知。推进中医药的标准化,让中医药早日脱离被神化的地位迫在眉睫。


中医西医互补,发扬光大中医药

    中西医互补是指中、西医在坚持自己固有基础理论的同时,吸收对方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地发展学科。中医有自身的理论优势和临床疗效优势,西医也有独特的实验基础,两者不可取代,但可以相互补充。

    中医、西医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患者的相互转诊早已客观存在。比如,中医一直采用血压计、体温表、在X光的辅助下正骨等西医的检查手段弥补自身的不足,许多西医也主动吸收中医药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长期开设中医诊所的魏景大夫说,很多时候,中西医在临床上都是结合起来用的。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而且费用也比较低廉,比如冬天用于补气固表的黄芪10克才六、七角钱。现在,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完全脱离西医的中医药是没有说服力的。

    网友"一个人的孤单"是一名中医学院的学生,她说,我们学习中医相关知识时,大家都为它的神奇着迷,觉得几千年前祖先们创造出的是多么伟大玄妙的医学。

    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无数前人手手相传的中医药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萎缩,更需要发扬光大。


(记者 程国媛)

来源:山西日报
相关文章
 至宝汤(《玉案》卷六)
 牛黄丸(《圣济总录》卷七)
 春温变热
 火类门
 最近给母亲艾灸,好像有不良反应,各位看看是
 昆布丸(《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