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大伦
儿科医生钱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钱乙治疗了大量的患者,他的医术日趋成熟。这么来形容钱乙的工作量吧,估计他是把周边地区的孩子都扫荡了个遍,但凡找个没病死并有幸长大成人的,拉来问问:“小时候有病是谁给瞧好的啊?”回答:“钱乙叔叔”。估计就是这样的。这其中,有两个孩子还非得提一下不可,一个孩子叫阎季忠,这个孩子在五六岁时,患了好几次病,这病得那叫一个重,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在须城做官,急得就差点儿当着同志们的面哭了,后来有同事看不过去了就告诉他,东平的钱乙那可是儿科专家啊,估计人家能有办法,你不妨试试?于是就把钱乙请来了,结果很快就把阎季忠给救活了,就这么着,两家还成了朋友。您该问了,这事在钱乙的日常生活中估计也就是小事儿吧,唠叨这个干嘛呢?我唠叨的原因是,这个孩子活了以后,还长大了,长大了以后,看到钱乙老师救了这么多的人,感到这是一件好事情,为了“使幼者免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他就把钱乙老师经常用的药方和方法给记了下来,这可是真传啊,钱乙老年时亲自给他掰开讲了讲,各个方药怎么怎么用的。后来,人家阎季忠把这些讲稿整理整理就给出版了,请各位注意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钱乙的书,就只有阎季忠出版的这一本,独一份,如果没有这个阎季忠同学,那钱乙的学问就绝了,我们就会根本不知道钱乙是怎么看病的,可见,阎季忠的功劳很大啊!这正是:钱乙给了这个孩子第二次生命,而这个孩子,也成就了钱乙学问的传承。另外一个孩子叫董及之,这个孩子当时也病得不轻,他患的是斑疹,由于治疗不当,结果变成了危候,斑疹已经黑紫内陷了,这是说明正气已经大虚,如果再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了(危恶殆极),家长这个时候也是急疯了(父母已不忍视),怎么办?还是有人提起来了:“听说钱乙治疗小儿病那是一绝啊,怎么不请来呢?”对啊,这个董及之的父母如梦初醒,赶快请来了钱乙,结果钱乙用一种叫牛李膏的药,给孩子服下去后,孩子就开始拉出了像鱼子那样的大便,然后,斑疹开始变红,最后慢慢地发了出来,这种病,就怕斑疹往里走,那叫内陷,危险着呢;如果往外走,发出来就好了。孩子救活以后,家里人惊奇无比,就问钱乙了:“钱老师,您太厉害了!可您用的这个牛李膏是怎么做的啊?您能告诉我们吗?万一孩子以后再患这个病呢?”人家钱乙也不掖着藏着的,就直接告诉他们了:“嗨,就是牛
李子,等到九月份后摘下来,熬成膏,少放进一点
麝香就可以了。”中医好多民间的方子特简单,但疗效非常好,各位看官有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这个患者看完了以后,钱乙也就把这个事情给忘了,看的患者太多,有时想记住都难。后来,等到钱乙老年的时候,都从太医丞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回到故乡后,一天,有个叫董及之的年轻医生来拜见他。董及之?钱乙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这个名字了,那就请进吧。董及之进来,拜见了钱乙后,拿出了自己写的一个小册子,叫《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钱乙打开来一看,大吃一惊,连声赞叹:写的好啊,这都是我平时研究的内容,可我还没来得及写出来呢,你居然就已经都掌握了!(是予平昔之所究心者,而予乃不言传而得之),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予深嘉及之少年艺术之精)!而且还如此愿意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传授给大家(有惬素所愿以授人),真是难得啊,这样吧,我来给你写几句评语放在卷尾吧。看来这钱乙是真的看好这位年轻医生了,就以他太医丞的地位给写了几句话,这几句话用词还那么客气,真是太难得了。写完了钱乙就问了,你怎么会找到我这里的呢?(意思是我不大认识您啊)董及之说了:“您可能不大记得了,我小的时候您救过我的命啊!”然后提了些细节,钱乙这才想了起来,原来是这个孩子啊,现在已经长得这么大了,还成了一个医生!董及之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当时有人描述了他的行医状态,说“往来病者之家,虽祁寒大暑,未尝少惮”,意思是说无论冬天多么冷的天,夏天多么热的天,只要有患者来找,他都立刻奔赴患者的家,患者中有贫穷的,他都要周济一下。真是一个好医生啊。钱乙以精湛的医术,救活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在这种高超的医术的感召下,最终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医生。医道,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传承的。后来,当钱乙的书《小儿药证直诀》出版的时候,就把董及之的这个小册子也附加在书尾一起给出版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内容,这本小册子很有意义,它里面包含了很多温病的治疗思路,是后世温病学派的众多起源之一。在这种繁忙的诊疗工作中,时光慢慢地流逝掉了,一转眼,钱乙已经到五十岁了,谁也没有想到,一段未知的旅程正在等待着他。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这一年,宋神宗的姊妹长公主的孩子病了。这里各位要注意了,长公主并不是皇帝女儿中最大的,而是皇帝的姊妹,古代的规范称呼中,皇帝的姑姑叫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叫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叫公主。这位长公主是上一届皇上宋英宗的女儿,这位宋英宗一共四个女儿,早死了一个,剩下的三个中,只有小公主祁国长公主活的年龄比较大,剩下的二位分别于元丰三年和元丰八年去世,所以根据我的分析估计是这位祁国长公主的孩子病了。在说长公主这件事之前,我先把当时宋朝皇室里面的生育情况做个总结,总的评价是:生的速度比较快,但成活率非常之不高。就拿那位宋神宗说事儿吧,他一口气狂生了儿子十四个,女儿十个(确实比较努力),结果有六个儿子很早就挂了,女儿有七个很早就挂了,这种成活率低得从哪方面都说不过去的,所以他对太医院的工作很不满意(估计这事儿搁谁都得不满意),在后来见到钱乙这个儿科医生的时候,他感到由衷的喜悦是可以理解的。多说一句,这位祁国长公主的姐姐蜀国公主的孩子就是三岁的时候病死的。所以现在这个孩子病了,可把长公主的家里上下急坏了,大家都惶惶不安,担心厄运再次降临。这时有人提到了钱乙,说民间可是传了,说这位钱乙治疗小儿病那可是真有功夫。长公主急了:“啊?真的啊,还等什么呐,那就赶快把他给请来吧!反正太医们都没了办法了。”好吧,那就这么定吧。于是,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钱乙就被糊里糊涂的带到了驸马府。我说钱乙是糊里糊涂被带来是有根据的,文献记载钱乙进府时还醉着呢,这绝对是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儿就来了,否则借他三个胆子也不至于敢在给驸马家看病前喝酒啊。估计还是晚上,白天诊病晚上回家累了,老婆给烫了壶小酒,刚喝两杯,就被拎走了。可见长公主女儿的病很重,什么病呢?是泄痢,这个病对小儿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经常是可以夺走生命的,现在长公主的女儿就快要不行了(泄痢将殆),所以,连夜把钱乙召来了。钱乙嘴里冒着微微的酒气,进了驸马府,看到气氛森严的层层楼阁,酒稍微醒了点,但是,应该客观地指出:他还是醉着的。等到进入了重重帷幕之内,看到了病危中的小孩,神气才开始凝重起来,他认真地对患儿进行了诊断,然后长长地出了口气,起身,退了出来。驸马很着急,忙问:“怎么样?”钱乙回答:“没问题。”驸马一闻:咦?怎么一股酒气,胆子太大了,给我家孩子看病还居然敢喝了酒来?他娘的活腻味了不成!(宋朝公主
嫁的基本都是武将,这位驸马就是后来的宁远军节度使,人粗了点儿很正常)钱乙还不识趣呢,还在那儿讲:“不用担心,她的身上很快就会发疹子,疹子发出来就好了。”驸马更恼火了:“你!给我闭嘴!俺闺女患的是泄痢,和他娘的
出疹子有什么关系!你实在是个庸医,谁把你找来的,把那个出主意的人给我拉出去打!”然后一巴掌把桌子的角给拍掉了一个:“来人,把这个乡下土郎中给我轰出去!”(怒责之)钱乙听了,一言不发,转身就走(不对而退)。走了以后驸马还不依不饶的呢:怎么这么大的酒气,把空气清新剂给我拿来!下人赶快端两筐
菠萝皮跑了上来。但钱乙走了别人也没有办法啊,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治疗,挺着吧,估计下来就该是丧事了,然后呈报皇上,您又走了位外甥女,节哀顺变吧。等到这第二天,女仆突然来报:“长公主、驸马爷,我们发现您女儿身上出疹子了!”啊?大家都不信,忙跑来看。果然,患孩出了一身的疹子,精神状态却好多了。有这种事儿?!这不和昨天那位医生说得一样吗?敢情那位医生是个高人啊!长公主开始责怪驸马:“瞧你昨天那个态度,做事儿怎么总搂不住火儿呢?你就不能改改你那种粗人表现?”驸马:“得,我错了还不成?我再去把人家给请来不就得了吗?”结果,又派人来到钱乙的家里,钱乙正坐在那儿等着呢。钱乙:“我就知道你们会来,我把药已经准备好了,走吧。”脸上还是不喜不忧的,在他的心里,别人对他怎么样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孩子的病要医好。钱乙用了药以后,孩子很快就好了。看着女儿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长公主心里这个乐啊,但还是很纳闷:“您怎么知道出疹子就会好啊?”钱乙回答:“我昨天已经看到有微微的疹点,疹子外发,毒邪有外透之机,不至于内闭,当然就有让正气得以恢复的机会了,所以断定人死不了,我再用药辅助正气,让毒邪全部泄出,病就好了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当然,驸马虽然没有听懂,但也比较高兴,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个粗人,还写了几首歪诗送给钱乙(以诗谢之)。很遗憾,这些诗没有能够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