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家荟萃:中医在进步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 罗大伦
这两天在拍摄我以前说过的望诊王老师的节目,我也跟着学习了不少内容,最后的体会是:其实他说的内容,在中医的诊断书中都有,但是我们就是不会用,为什么人家会出神入化呢?原因就是用的熟悉了,每天都看,我仔细的想了一下,其实他每天都看人,每天都看在医院拍摄的人脸的照片,这就和我每天都看舌头一样,最后特别的熟悉了,我看舌头可以看出大致的气血阴阳的状态,王老师他是天天看脸色,时间长了,就会对每个人的脸色特别的关注和敏感,一看,基本上这个人的情况就八九不离十了,然后在结合其他的诊断,这样就是一个高手了。我以前没有说过王老师是谁,其实他不是民间医生,他是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的王鸿谟教授,他的具体资料如下:王鸿谟(1944-)男,北京人,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196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1980年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分会委员。主要进行中医诊法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重点研究中医望诊与脉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法合作项目等研究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二十多部,创建中医色诊学,研制了面部气色检测系统、脉象检测系统、经络检测系统,获多项科研成果,为知名的中医诊断学专家。如果是学术界的人,一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这个头衔,就知道这位老师的份量了。我和王老师认识是在一次国际体检会议上,王老师当时介绍了他们的科研情况,他们是用仪器拍摄患者的脸部,然后用颜色科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数据,校正了很多古代的色诊理论。色诊自古就有,但是都是医家们自己体会,然后写一点心得,写得都不多,而且理论说法不一,中医发展到今天,如果还是这样一家家的秘传,恐怕以后就永远无法发展了,王鸿谟老师他们用具体的数据来说话,验证了很多古代的色诊理论的准确性,同时也用数据校正了一些模糊的观点。这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啊。只有这样,中医才能越来越有生命力,才能让大家信服。我这些天准备拍摄完节目后,好好的和王老师学习一下,认真的学习人家的经验。王鸿谟老师的书马上就要出版了,等出版的时候,我会把书名告诉大家的,我现在还不知道呢。其实我搞的工作和王老师的类似,我们是在医院用仪器拍摄患者的舌头照片,然后和中医舌诊理论进行对照,最终找出舌诊的客观化诊断标准,也是用颜色科学的理论,只不过我们是用lab颜色体系,王老是用RGB体系,我们所用的体系是设备不相关的,可以用计算机进一步分析。很多中医的专家都在做着卓越的努力,为发展中医出力,其实成绩是斐然的,我觉得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变成产品这里,好像很弱,似乎研究了很久,成果都有了,学者们就是不会把它变成产品,一般都是在实验室里睡觉,我很想让每个医院的中医师面前都是一个拍摄舌诊的设备,让患者的病例上有舌诊的分析,但是似乎这事儿难于上青天。过些天要拍摄王晨霞了,这位是手诊的专家,这更厉害,完全是自己搞出来的路子,她是每天对照B超,然后看人家的手掌,结果总结出了很多的手纹秘密,这也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做出的医学上的贡献,现在有一些人说这不是科学,其实,这就是科学,科学就是这么努力出来的,中医圈派别林立,所以有时难免互相说些不好的话,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手诊的理论会越来越成熟的。曾经有人提出,野生防风和种植防风的差异能搞清楚,就很了不起了,其实中药领域的人早就对此做了很多研究了,几十篇论文都写出来了,具体到两种防风的药理指标差异,微量元素差异都有,还有各个产地之间的产品差异,都通过试验测试的很精确了,我们校的硕士同学的论文就有写这个的。在这些领域,大家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了,如果不是这些人在努力,那么中医就真的不会发展了。我一直在写古代的中医,其实现代的人对中医的发展也很关键,比如中医的诊断都客观化和标准化了,那么出现庸医的几率就会少很多,那么患者的健康的保证就会更多一些。真希望有那么一天。至少在舌诊方面希望这天早日到来。
相关文章
 “没有惩戒的规定就是纸老虎”——从查处“
 序次丹溪小儿痘疮治法
 丁沉四君子汤(《金鉴》卷五十二)
 四个月的宝宝绿色大便求解
 求教,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其中的"生成"两个
 石室秘丹(《石室秘录》卷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