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劝病良言:百善孝为先:孝是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孝的缘起

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诗经》上说,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父母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三年哺乳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关。七岁八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衣帽鞋袜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倘若逃学不发愤,先生打儿娘心酸。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要妆奁。为儿为女把帐欠,力出尽来汗流干。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千辛万苦都受遍,你看养儿难不难。

正是因为父母对儿女这般牵肠挂肚的爱,所以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亲爱的情感,长大懂事以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把老字的下半部省略了,就成了现在的孝字。《说文解字》上说,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可以理解为:孩子小时,父母在上面护着, 怕风吹着、日晒着、雨淋着;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衰老了,孩子又背着父母。总之,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十分和谐。把人们这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情感提升到理论即孝道的高度,是2500 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孔子和孟子的功劳。孔子论孝,一是讲孝的意义。他认为,“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二是讲孝的内容,重点是三条: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养就是让父母吃饱穿暖。敬就是要尊敬父母。如果光养不敬,孔子说,和饲养犬马有何别乎?最重要的,他又提出谏诤。《孝经》第十五章记载:有一次,曾子问孔子:唯父之命是从,就是孝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从前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虽然无道,也没有失去天下。父亲有了谏诤之子,就不会陷自身於不义。所以,只要有不义之事,就应该谏诤。唯父之命是从,又怎能说是孝呢?可见,孔子并不赞成愚忠、愚孝。孟子则在孔子提出的养、敬和谏诤的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之爱,延伸到其他老年人。这是了不起的发展。

孝道的传承

孝在夏商时期“由礼入法”,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到了周朝,孝有了重大发展,确立了“以孝治家”和“以孝治国”的双重职能。《礼记?大学》中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东周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作《孝经》,对孝这种人类纯洁美好的情感作了系统精辟的论述,把孝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孝道。

汉朝是孝道昌盛时期。汉高祖刘邦认识到孝对稳定社会的极端重要性,他说:“父子之道,人道之极”,大力倡扬孝道。并将治国方针定为“以孝治天下”,把孝从家庭伦理观念扩展为社会道德规范,用“忠孝合一”去治国安民,从而使孝文化得到极大发展,成为汉代以后近两千年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汉以后的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把孝道放在极高的地位。很多皇帝亲自向群臣和皇子讲解《孝经》,有的亲自撰写解释《孝经》的文章,有的命人将《孝经》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唐玄宗不但两次亲自注释《孝经》,诏令天下,家家收藏,还亲自书写《孝经》,刻石立于太学。南宋时,宋高宗除将御书《孝经》赐给宠幸的臣子外,又将御书的《孝经》颁发给天下的州学。金元时,规定各级学校都要使用唐玄宗注释的《孝经》。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孝经》是帝王治天下的大经大法,极力推行。清康熙皇帝时,刻出“满汉合璧”的《孝经》。雍正皇帝时又规定儒童考试要根据《孝经》出题。乾隆皇帝为敬老大摆“千叟宴”,规模达到三千人。为了倡行孝道,各朝又制订典章法律,对不孝的行为给予严厉惩处。《隋律》、《唐律》都把不孝列为“十恶”之中。清代规定,杀死父母的,不但处以斩刑,还要毁掉其全部财产,连此人的老师和地方官也要受到牵连。在大力提倡和严厉惩处的同时,各朝又进行了极其广泛的宣传活动。一方面是表彰孝子、孝女,对他们的孝行(包括愚忠愚孝)大加宣扬;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启蒙读物中,普及孝的知识,向儿童、精通文墨者乃至不通文墨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市民宣传孝道。在识字教育的《百家姓》、《三字经》中,在道德教育的《名贤集》、《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中,在对儿童教育的《弟子规》、《神童诗》中,在对女子教育的《改良女儿经》、《闺训千字文》等读物中,处处渗透着孝道。至于元朝郭居敬编撰的古代24 个著名孝子的故事《二十四孝》,更是家喻户晓。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民国建立。孙中山先生曾说:“国家讲伦理道德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当代中国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在《谈谈孝道》一文中说:“‘五? 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是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纵观孝道传承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把孝道捧到天上或踩入地下,都是偏激的,孝道应当回归到公民道德教育的位置上来。万善德为本,而孝道又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足见其地位之重要。


孝的今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家庭怎样才能和谐呢?我们中华民族有个传统,有个法宝,这就是尊老爱幼。

说起尊老,我们强调一个“孝”字。我们现在大力弘扬孝道,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适应我国家庭养老为主的这个实际情况。我国的养老格局是: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我国的老年人,就全国来说,99% 在家中度过晚年。在农村则几乎100% 在家中度过。这就要求儿女必须尽孝道。不然的话,我们的养老保障体系再健全,也代替不了亲情慰藉和天伦之乐。而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2005 年,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在全国31 个省做了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在我国广大农村,孝道的传承出了问题。52% 的子女对父母态度麻木,农村吃的最次、穿的最破、住的最差的,是老年人。我国孝道意识淡化的原因有三:一是“文革”把国人的思想搞乱了;二是社会转轨中一些人重利轻义;三是有些人目学习西方。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孝道教育势在必行。

说起爱幼,我们强调一个“教”字。教字的构成,左面是个孝,右面是个反文,先学孝道,再学文化,德才兼备,才成其为教育。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和基础,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爱幼,就要给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感恩和孝道。“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只有从娃娃抓起,加强对青少年的孝道教育,才能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接班人。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他怎么可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长大后怎么可能回报社会、勤政为民、效忠国家呢?古人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就是这个道理。

孝文化的推广

为了弘扬中华孝文化,全国老龄办、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七部门共同举办了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根据古代敬老文献和当代社会风习,撰编出《敬老心语》10 条:

1. 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

2. 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3. 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

4. 怎样关爱自己的儿女,就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父母。

5. 只有像关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关爱公婆,才可能使自己的父母得到同样的关爱。

6.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爱无言。父母的大爱,常在不言之中,做儿女的要细心体会才是。

7. 中华传统,尊师如父,成功者,永远不要忘记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8. 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时;我今不敬老,我老谁敬我?

9. 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又敬老,人人都说好。

10. 忠和孝都是人的爱心的表现。孝是小家之爱,忠是大“家”之爱;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为国尽忠,也就内含了为父母尽孝之德。

我们也将《敬老心语》改写成歌词,并且由著名作曲家孟庆云谱了曲,名字叫《孝亲敬老歌》。歌词是:

天底下,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娘家爹,婆家娘,将心比心一个样;两边父母都孝敬,和睦家庭喜洋洋。烛光照,闪闪亮,育我青春好时光;传道授业解疑惑,滴滴师恩记心上。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中华孝道传千古,千古中华礼仪邦。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乌鸦反哺拳拳意,羊羔跪乳意长长;我今敬老本当敬,也为他人做榜样。爱父母,敬师长,人伦道德第一桩;日出东方好辉煌,黄河入海万里长;人人捧出心中爱,中华孝道放光芒。
-----------好文,就是字太小了
-----------百善孝为先,万恶yin为首!有道理!
相关文章
 第三节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中药泡脚之秒
 禹余粮
 辛凉解表
 黄连散(方出《圣惠》卷十一,名见《普济方》
 黄芩散(《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