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君药,《本草衍义》认为:“君者,主此一方。”细细分析此语,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方中君药治疗主证(主病);二是方中君药对其他药物起支配作用。因此君药的作用,药力一定要大。对“药力”的概念,金代张元素有言“力大者为君”。笔者认为这句话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判定情况。
1 量小力大者为君 如安宫
牛黄丸,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主治邪热内陷
心包证。方中用牛黄与
黄连、
黄芩各一两清心火;
麝香二钱五分开心窍。从药力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一两的牛黄要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药力强。即便是二钱五分的麝香也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
山栀、
郁金药力强。故此方中应以牛黄为君药,麝香为臣药,而绝不应该是别的药物。同理,
犀角地黄汤中君药也只能是一两的犀角而非八两的
生地黄。
2 量大者为君 如小
柴胡汤和解少阳,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见证的
伤寒少阳证。方中柴胡与黄芩单味药力基本相等,而柴胡用量为八两,黄芩只用三两,故而应当以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为君,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为臣。以此原则作为判定标准,显而易见,炙
甘草汤中的君药应当是一斤的生地黄而非四两的
炙甘草。
3 配伍后药力明显加大者为君 如九味
羌活汤中羌活、
防风、
苍术各用15g,单从单味药力上看,三药无明显差别。但羌活一味在方中散风寒祛湿的
细辛、
白芷等药的配伍下,其去上焦与肌表风邪之力明显加强,故此方应以羌活君药。
正是从上述几方面综合考虑,可以给出如下的方剂药力判定公式:药力=药性+药量+配伍+剂型(用法)。前面三点如前所述。其中最后一点涉及的剂型和用法同样应予注意。如
桂枝汤的用法中有药后啜粥、温覆微汗等都是为了突出君药桂枝的发汗解肌作用。再如
银翘散用法中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也是为了发挥君药
银花、
连翘等芳香之品不宜久煎方能轻清透达的特点。
-----------臣药应该包含两层意义,即辅助君药治疗主证以及起到治疗兼证为主的作用。
1 辅助君药治疗主证 这里又可再分两个方面。因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都是靠药物本身的偏性来发挥作用的,尤其是君药表现得更为明显。但这种偏性同时对人体又是不利的。因此,必须使用一定的药物来纠正君药的偏性。这是从侧面辅助君药治疗主证。例如,
逍遥散中取柴胡舒肝解郁,条达肝气为君,但柴胡的偏性是一味疏泄,易劫肝血,故方中又配伍白
芍药养肝血为臣,来纠正柴胡的偏性。二者相伍可以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治疗肝郁血虚证。第二方面的意义与第一方面近乎相反,就是君药某一方面的功效尚嫌不足,这时就需要臣药从正面帮助其治疗主证,使君药治疗主证的作用得以增强,可以理解为“相须为用”。如
麻黄汤中三两麻黄开表发汗为君,但其只能开发腠理而不能调和腠理,故而配入二两桂枝透营达卫,这样一来就能丝丝入扣,恰合病机。
2 臣药的第二层含义是治疗兼证(主要兼证) 如
痛泻要方主治痛泻,其主要病机是脾虚,故根据君药的定义,当以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为君。但同时还有肝郁病机存在,故配以敛阴柔肝止痛的
白芍为臣。同样,
桂枝汤中以桂枝为君,配伍白芍药为臣也是这种含义的体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方中君药对臣药起支配统率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方中各个药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尤其是臣药,它对君药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以下两方的比较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君臣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
麻黄汤与
麻杏石甘汤二方皆以麻黄为君,但麻黄汤中由于臣药桂枝走表,因此麻黄就走表而发汗散风寒;相反麻杏石甘汤中由于臣药
杏仁入肺,故君药麻黄入肺而止咳平喘的作用更加明显。
-----------佐药应当有以下三种含义。即起到辅佐相助的作用,称为佐助药,以协助君药和臣药的治疗作用得以加强;同时佐药又可对君臣药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称为佐制药;佐药还可依据中医相反相成的理论,从反佐作用来辅助君臣药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协助君药和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又称为佐助药 如桑菊饮中之
芦根、连翘针对风热
咳嗽之兼证,进一步起到佐药的协助作用。
香苏饮中以
陈皮为佐,就是协助臣药
香附共起理气和中之效治疗气滞兼证。
2 对君、臣药起制约作用,即通常所说的佐制药方中的君臣药多为峻烈或有毒之品。如
三物备急丸中
巴豆辛热峻下,干
姜温中散结助巴豆攻遂肠胃冷积,但此二味皆性峻烈,且巴豆辛热有毒,故佐以
大黄来监制巴豆辛热之毒。三药相伍,服后可便通积去,寒消阳复。因此不能认为佐药都近似调和之品,事实上佐药药力有小有大,相差悬殊。香苏饮中的陈皮与三物备急丸中的大黄即是明证。因此,通过方剂配伍理论的学习,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中药是有副作用的,而方剂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中药副作用的。
3 从反面辅助君、臣药起治疗作用,即通常所说的反佐药寒性凝滞,或冰伏湿热之证,以大剂的苦寒药中略佐一二味辛热药能起相反相成的作用。例如,
芍药汤中用
肉桂即是此理。其他如大剂的沉降药中略佐一二中升浮药如济川煎中的
升麻,又如
补中益气汤中略佐一二味陈皮等行气药都是同样的道理。反佐药的另一种含义是病情深重时,恐邪气拒药不纳,而用少许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药物,较为典型的例证就是白通加
猪胆汁汤中的猪胆汁,即起到反佐作用。
-----------一般说来,使药有以下两种含义。使药可起到调和或缓和药性的作用,以及作为引经药而配伍使用。
1 调和、缓和药对于大部分方剂来说,方中药物寒热温凉,升降浮沉,药性都各具特点,往往通过使药的配伍,使全方和谐、调和,故中医多用
生姜、
大枣和甘草等来调和方中诸药。前者如
大柴胡汤,治少阳兼热结
便秘之证。方用柴胡、黄芩、大黄祛邪,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扶正为使。后者临床更多见。如
调胃承气汤,以甘草缓和大黄、
芒硝泻下之势,避免大黄、芒硝泻下过猛而伤正气。麻黄汤、
白虎汤中的炙甘草也是起同样的作用。
2 引经药使药作引经之用时,多为君药在归经方面与所治脏腑病变不相适应时,为了使药物到达病所而加以选用不同的使药。例如普济
消毒饮是主治头面红肿灼热疼痛的大头瘟之方剂。方中所用君药酒炒黄连、黄芩,虽然治上焦热毒,然而要上升头面则较为迟缓,故选用升麻、柴胡升提之品,协助诸药直达头面,此即为引导之使药。需要提及的是,使药的作用可由方中其他药物所兼,并非每方必遣。
-----------謝謝楼主,上了一堂課。
-----------贴子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