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何足道中医之家:转帖: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1)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4 01:49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ianya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1cc140100el75.html
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1)(2009-07-31 00:43:57)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欧阳卫权  广东省中医院

写下这个标题,不是笔者故作标新立异,吸引眼球,亦非一时冲动愤慨之语,实是这些年临床中,见到太多的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怪现象。
一、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多年的临床中,有诸多的“中西医结合”怪现象:一怪,现在的中医界,真正运用纯中医来治病的医生寥寥无几,个个都是“中西医结合”医生。二怪,现在的疾病,小到头疼发热打喷嚏,大到急危重症疑难病,病病都需“中西医结合”——中药加西药的方式治疗。三怪,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在临床中不见踪影,中药西用愈来愈滥,一遇高热,静滴少不了清开灵黄连,谓能退烧;一见感冒,开方就是板蓝根大青叶,谓能抗病毒;若是炎症,银、翘、芩、连、蛇舌草,摇笔即来,谓能抗菌消炎;治疗冠心病,肯定就是仁、赤芍丹参,谓能扩冠、活血化瘀。其结果,适得其反,疗效不显,于是不得不求助于西医西药——“中西医结合”。四怪,中医科研套路常常是:某某方治疗某某病的临床与实验机理研究。以方治病(好一点的加个辨证),观察期间一方到底,不作任何加减,谓此符合DME精神;研究结果靠堆砌一大堆西医指标,谓能证实中医药疗效;实验机理研究则需要小白鼠点头,造出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医证候模型,脾虚模型用大黄泻下后得出,肝郁模型把发情期的小白鼠分开饲养……甚者有人在小白鼠身上做推拿,借以探讨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我们的中医界真的需要这样的“中西医结合”才能有发展、才有出路吗?
五十多年前,一位伟人诗意般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此后,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便蓬勃地开展起来。五十多年过去了,中西医结合事业似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肾阳虚本质研究、脾虚研究、活血化瘀研究、青蒿素、三氧化二砷……活血化瘀研究最终也摘取了我国科技进步奖的最高奖,一时中医界无上光荣,引以为傲。而放眼我们中医临床呢?中医临床水平日趋下降已经成为中医界不争的事实!
或许很多人不认为现今中医临床水平下降了。如某教授认为,早期的中医药技术水平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了。中医药近年来正处于一个发展非常迅猛的时期,而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是因为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借助了现代科学,包括西医的科研成果。
真是这么回事?请问,我们的中医师们在临床中有百分之几的病人是用纯中医看好病的?如果是用西医看好的,请不要将功劳归于中医的名下,那是“挂羊头卖狗肉”,可耻的事;如果用中医看好的百分数太低,能不承认目前中医临床水平下降么?
也许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用纯中医看好病才能证明中医水平?我们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水平不是很高么?诸多学术期刊论文证明,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高于单纯的中医与西医。
果真如此么?诸多学术期刊论文的论证真的客观么?我们可以来看看现实中的中西医结合又是怎样的状态。
(一)谁在搞中西医结合?
1.西医院只有极少数人在搞中西医结合
在西医院里,那些西医师基本上是用纯西医在治疗、抢救病人,他们中大多数无须在纯西医中掺入中医内容,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很瞧不起中医,蔑视中医,甚至诋毁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认为中医疗效靠碰运气。他们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西医结合”主力军。
2.绝大多数中医院是事实上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在中医院病房里,用西医西药来治疗、抢救病人成了普遍现象,成了常规。中医中药成了可有可无的辅助甚至是点缀。在急诊里,稍微发烧都要用上抗生素,挂上点滴。只在门诊,还稍微能看到一点中医的气息,看到部分老教授基本用中医中药在治病。所以,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主力军就在绝大多数的中医院里。
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当然的中西医结合主力军。不用说,自然是中医加西医了。实际上也是基本上用西医,加上中医的点缀而已。
以上可以看出,现实中“中西医结合”的主力军在哪里呢?西医院?自然不是,是在绝大多数的中医院与所有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里。
(二)中西医结合疗效果真就高了么?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两个现象: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是,我们几乎所有的期刊论文都是报道中西医结合疗效高于单纯的中医与西医。
另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是,我们大多数中医院门诊量和经济效益均低于同级别的西医院。部分中医院门诊量日益萎缩,经济效益每况愈下,个别甚至举步维艰,艰难度日,濒临倒闭!这可是担当“中西医结合”的主力军啊!不是说“中西医结合”疗效都好于单纯的中医和西医么?照此推论,中医院(因为基本都在用中西医结合治病)、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量、经济效益都应该比同级别西医院好才是,但现实恰恰相反!!
那么,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怀疑,那些大量报道的中西医结合疗效高于纯中医与纯西医的“事实”“依据”从何而来!
虽然中医院门诊量少、经济效益差与很多原因有关。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主要原因是:中医院的临床疗效差。可以说,代表纯西医疗效水平的是在同级别的西医院,代表纯中医疗效水平的是在临床中真正用纯中医治病的中医师中。所以,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效好坏,也应该是与前二者相比较才是。而我们的“中西医结合”者们是:拿自己的中西医结合水平跟“自己的”纯中医与纯西医水平比较。结果当然令人满意!疗效好不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病人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他们总是流向西医院去。
在这里,没有诋毁中西医结合的意思,也深信在不少急、危、疑难疾病中,中西医配合治疗疗效肯定会高于纯中医与纯西医。关键是,目前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并不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而是一种盲目的、泛滥的中西医结合、虚假的中西医结合!
什么是盲目的、泛滥的、虚假的中西医结合?
看看中医临床上:一见到发烧,打的是柴胡针,吊的是清开灵,外加冰敷物理降温,曾几时考虑过柴胡是疏解少阳?清开灵并不解表?一见炎症,处方里没有几味清热解毒中药心里就是不踏实,谓能抗菌消炎,不管病人是否舌淡苔白,体倦纳呆;一见心梗,就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别无它法,纯粹就是活血化瘀研究成果的流毒影响!这样的辨“症”论治、辨“病”论治还有几丝中医辨证论治的气息?至于几乎每个病人不管轻重缓急,都是中药加西药的治法则已成普遍现象,蒙骗病人说是“中西医结合疗效好”,扪心自问是不是对开出的中药处方心中没底?这样的“中西医结合”又有多少意义?
中医教育方面,由于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将中医也划分为基础与临床,做基础的研究《内经》、《伤寒》等经典却不许接触临床,做临床的只顾与现代医学“接轨”却无时间钻研经典,结果导致做基础的“闭门造车”,做出来的新理论不能指导临床实践;做临床的课程划分……
中医科研方面,中医界最为津津乐道的中西医结合下的科研硕果:活血化瘀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我们有没有反思,这成果对中医临床到底有多大帮助?在临床中,有没有因为活血化瘀的“卓越”研究而真正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我看没有,临床中真正中医水平的中医,仍然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仍然是“有是证用是药”,仍然是辨证论治:有痰浊则化痰,有饮留必化饮,有阳虚必温阳,有瘀阻方才化瘀,而疗效却很好。而反观现在中医院心脏病房年轻医师们的处方,无一病人不用丹参,无一病人不活血化瘀,而疗效呢?疗效不佳,则反过来责怪中医不过如此,从而投靠西医营垒,理直气壮地使用西医西药。正如中医泰斗邓铁涛先生所说的那样:以前是外界人要消灭中医,现在是中医人自我背叛!
活血化瘀研究对中医影响是深远的,深远到几乎无病不活血,无病不化瘀!辨证论治思维就在这样的研究中日渐弱化,日渐萎缩。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GCP),也是盲目的“中西医结合”——某个新药治疗某个病,或某个病的某个证,总是一个方到底,观察一两周甚至一两个月。这段时间内,也许西医的病情变化不大,但中医的症候难道就没有变化?凭什么依据还要用这个中医方?中医治病,重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动态的治疗,病人情况变化了,治疗方药一定得变,不变就会适得其反,这是中医的治病特点,也是中医治病的优势。如《伤寒论》第97条所言:“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在这里,当病人“渴”了,病情已转到阳明了,该用治阳明经的药了。而之前的小柴胡汤,能说没用对么?既然用对了,应该好了才是,怎么病人还渴了呢?还要转到阳明经呢?其实,小柴胡汤只治疗在这段时期具有小柴胡汤证前提下的病证。若服后渴了,转阳明了,就该改方。这不是小柴胡汤无效,而是中医治病是动态用药。某个时期状态出现某个方证,随证而治,方是随证移动的,证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初时辨证的证型会随着治疗后发生改变,有时是大的改变,有时是小的改变,改变的时期也是具体病人具体时期而不同,所以治疗用方用药也要适时改变。绝不是GCP预先所强制定的两周或两月,并认为在这两周或两月中证型不变,用方不变,连加减都没有。我们的GCP,恰恰就是这样死守方不移!这不是中医特色,不是中医优势,这是对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视而不见,盲目套用西医西法的恶果。以这种视点来看待中医经典名方,可以说,在他们眼里,没有一个方是好方,是值得开发出新药的好方,因为没有一个方能明确地治什么病。这是残害中医,阉割中医!
或许有人问:那为什么不用纯中医治病呢?回答:用纯中医治病心里没谱,心虚;没有西医的“保驾护航”,处方不敢开出去。
为何导致纯中医治病心里没谱,必须倚赖西医西药的“保驾护航”这样的局面呢?罪魁祸首仍然是所谓的盲目的“中西医结合”!这种“结合”导致现在中医人退化了。他们大学本科毕业后就从来没有单独用脚走过路,一直就是手脚并用地爬着:中药加西药!十几年、几十年过去了,升主治、主任了,成教授了,还是手脚并用地爬着:中药加西药治病。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
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多么深刻的认识!多么尖锐的批评!我们现在这种盲目的中西医结合,何尝不是正在消灭中医?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直接导致了中医人对西医西药过分地、懒惰地依赖,不思从中医角度去钻研、认识、解决疾病;导致了中医人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偏移和退化;导致了中医人对中医临床疗效信心的丧失;导致了下一代中医人对中医疗效的怀疑,对中医信念的崩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中医临床水平江河日下!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实质就是“中医西化”和“西医代替中医”!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直接导致了中医临床水平下降!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对中医各方面产生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
要真正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首先就要向这种盲目的、虚伪的、欺骗的中西医结合开刀!此刀不下,中医药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医能治好病能治好很多急、危、疑难病只能渐渐成为历史,成为后人心中一个美丽的神话与传说。
二、中医科研应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主
中医的科研应该少做些毫无意义的帮国家烧钱的事,多做些临床研究,真正从中医的思维方式去诊治疾病。某些专家在谈到中医停足不前的根本原因是目前中医缺乏创新、创新、创新。而我们目前真正缺乏的是继承、继承、继承啊!我的一个病人腰痛六天,理疗、中西药都吃了无效。我开4剂甘苓术汤合五苓散就治好了,病人连称神奇!而这些方是1800年前的,有什么神奇啊?我只不过是继承了而已。这些治法内科教材都写得明明白白,可就是现在的中医不会用,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用。这里,需要继承还是创新呢?搞中医科研的马上就会来研究这个方,我说:你们做动物实验吧,保管你们的实验结果是治不好小白鼠的腰痛,你们的结论永远认为这个方不是个好的治腰痛的方子,因此你们永远不会采用。但临床就是这么有效!就是这么神奇!关键是什么情况下用,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这就必须继承这种传统中医的辨证思维方式。现在所谓的中医药现代化是做不出这样的辨证结果的。
有专家认为中医科研中的实验研究其实只是非常小的一个方面,目前基本已不是主流。然而,请注意,现在中医科研相当多的套路是:某某方治疗某某病疗效观察及机理研究。疗效观察——临床,先进而死板的所谓DME方式,GCP规则;机理研究——实验,检测几个观测指标,或在人身上,或在老鼠身上。最后得出结论:某某方治疗某某病疗效大大的好!稍微有点中医气息的就:某某方治疗某某病的某某证型大大的好!然后通过鉴定,报奖!省级或者国家级,结果皆大欢喜。最后,该课题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好一点的就继续开发“新药”。
某专家认为:该规律如何优化为最佳剂型、配伍、用量等,此时可进行包括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然未必是动物实验。那么,这位专家所说的优化为最佳剂型、配伍、用量,是为谁优化?是为你具体看的这个病人优化?还是为统计学的95%优化?还是仅仅为这个病优化?中医的特色就是治疗个体化,医生治病,不是一定治好这个病,是治好这个病人!一个一个地治,不是广施善斋,每人一碗粥救济灾民。“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些哲学思想对医学尤其具有指导作用。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因此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得完全同样的“病”——比如感冒,一个发烧,一个却不发烧,你能说:他们得的都是同一个病:感冒?严格来说,他们得的病并不相同,感冒只是人为给他们加上去的一个病名而已——人类以为找到了感冒的发病机理和原因,给他们冠上一个名称。所以,治疗也应该是不同的,应该是辨证论治的。
现在中医界有些人常常把中医临床水平的滑坡和衰落归罪于中医理论上缺乏创新,并历数历史上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即源于创新。这明显忽视了另一个事实——他们之所以能在理论上创新源于深厚的临床实践!反观我们现在的中医理论研究,不在办公室就在动物实验室,搞中医基础研究的不搞临床,研究出来的理论是空对空,可以说,几十年来的中医理论研究“新成果”,还没有一个对临床中医产生过好的影响,更别说发展。即使活血化瘀的研究被认为是重大理论突破,但带来的流毒亦深重——现在中医师在临床中几乎无病不瘀、无病不活血,对冠心病尤其如此。而疗效呢?不佳!
   我们忘记了一个关键问题,中医的理论研究目的,是为中医临床服务的。现在中医理论研究完全跟临床脱节,闭门造车!

[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09/8/26 14:20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4 01:49 编辑 www.med126.com

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导致 中医临床水平下降(2)(2009-07-31 00:45:08)

三、中医需要不需要科学研究?
有人问:中医既然不需要做实验,那么还需要不需要科学研究?我们的回答是:当然需要科学研究。但在科学研究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科学?科学就等于真理么?科学就是绝对正确么?其次,我们要弄清楚,科学研究就必须是现代西医的那套方法么?科学研究就必须采用“现代科学”的还原论的方法么?
众所周知,科学一词源于西语“science”,由上世纪初中国知识界新文化激进分子转由日本引进,日本人将“science”理解为“分科之学”,这是对的。科学就是分科的学问,犯不着把它抬高到无限高的程度。但是,由于中国近百年的屈辱挨打史,使中国不少有识之士进行积极的探索救国之路。结果发现:原来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中国缺乏“science”。于是,当时的精英们积极引进了“赛先生”与“德先生”,以求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自此以后,科学一词在中国越来越被抬到一种极端的高度,甚至被抬到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坛被无条件地顶礼膜拜,直至把它等同于“正确”、等同于“真理”。所以,现在我们说一种事物、方法、观点不正确,往往说它“不科学”。我们说它是“科学的”,骨子里认为它就是“正确的”。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但却在中国广泛地被灌输、被执行。
其实,我们从任何一门科学发展史都可以看出:科学只能是某一阶段对事物本质的比较客观的反映,其性质只能是比较正确,其发展只能使科学比以前更接近真理而已。而真理,才是绝对正确。但绝对真理,我们几乎不能得到,所以才导致人类的认识无限下去。
在讨论怎样来进行中医科研之前,我想先谈谈现代科学方面的一些东西。
19世纪末,在牛顿定律的贡献下,全球物理学家均认为物理大厦即将建成,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是这样的:时间是永不回头地一维地无限地往前走的,空间是静止的,物体运动需要参照物来描述,与参照物的背景时间无关。光在一种叫“以太”的东西里穿行。
而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人们对这样的宇宙产生了疑惑:人们发现,不管我们的运动与光运动相对、相反、或成直角,光永远是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物理学家寻找的“以太”也无踪影——即使有“以太”,也无法解释光速为何恒定,而不是像牛顿认为的那样拥有相对速度。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出现,彻底粉碎了人们心中传统的时空观。我们发现,我们每人拥有自己的时间,你的运动快,你花的时间就少,宇航员飞行回来显得更年轻,这不是传说而是事实;古诗里“到乡翻做烂柯人”也是科学的事实而非幻想。时间和空间纠缠在一起,时间不再是无关的背景。
苹果落地打着了牛顿脑袋,让他顿悟万有引力。认为物质质量大的东西引力也大。质量的搬运引起引力场的改变;而在牛顿定律里,这种改变是瞬间的。但瞬间到能超过光速吗?牛顿给爱因斯坦出了难题,因为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恒定的,没有什么可以超过光速。但这难题直接导致了广义相对论的发现——原来,物体周围的空间是弯曲的。所谓引力,只不过是小物体“落”到了大物体周围弯曲的空间而已。而为了防止落下,它们必须具有某种速度——月亮绕着地球跑,速度不够快,就会砸向我们,让我们像恐龙一样灭亡。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经典物理学里面,时间、空间、引力与相对论里面完全不同了。科学发展了,一切概念都改变了。
但我们就此认为牛顿定律都是错误的吗?如果是错误,那我们中学为什么还要学习牛顿定律?使用牛顿定律?
不是错误了,是定律适应的条件改变了。每一个理论或定律只在它相应的条件范围内适应。霍金都说过:有没有用来描述整个宇宙的统一的理论,目前来看,还没有。所以,任何理论,都是在某一个方面、一个侧面反映事物的真象。想全面反映么?除非你比霍金还厉害!
这还没完,让我们来看看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相对论来解释宏观宇宙非常的符合实际观察结果,获得巨大成功。但在微观世界里呢?量子力学却让他烦恼。原来量子力学里发现,微观粒子居然运动得毫无规律,纯粹是偶然的出现,我们只能以概率来描述。而爱因斯坦顽固地相信:上帝不是在扔骰子。同时,爱因斯坦又相信宇宙是静止地一直这么下去的,但爱因斯坦方程式导出的结果并非静止的,这又让他错误地想导入一个宇宙常数来解决。
现代物理学家大多支持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大爆炸的起点被称为“奇点”。而对宇宙解释得很完美的爱因斯坦方程式却在“奇点”处失效。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正确么?这在“奇点”失效的爱因斯坦方程式难道是错误的么?是不科学的么?是不正确的么?
霍金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霍金的成功在于黑洞的研究和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在他的推导里,原来我们以为茫茫无边的宇宙是有限的,有限但无边界,好比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地球,有边界么?当然有,但如果你一直朝东方走去,你会发现你一直走不到一个边界。
通过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史我们清楚地看到,科学不等于正确,它只在某一阶段,某一范围内是相对正确的。牛顿定律在我们肉眼所见的范围与客观现象吻合得很好,所以我们中学物理课本中一样奉若经典地学习它。但它却无法解释光速以及宇宙时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宇宙时空观,却在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处失效。科学仍需要发展,科学永远不等于绝对正确!而检验科学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在光速的检测实践中牛顿力不从心了;在奇点处爱因斯坦烦恼了。伟大的科学理论尚且如此,何况其他??
西医总认为自己是科学的,又将科学等同于正确。既然已经是正确的了,为何还需要发展?难道要发展到错误上去?其实,西医所谓的医学进步、医学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纠正以前的错误。比如胃溃疡,上世纪30年代居然用维生素C来进行治疗,认为是维生素C缺乏;后来认为是胃酸过多,刺激了大量的抑酸剂、制酸剂药物的产生;现在认为是幽门螺旋杆菌在作怪,抗生素进入了治疗胃溃疡的主力部队。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如果上世纪30年代,西医高叫着:只有我们才只科学的,正确的,胃溃疡就是维生素C缺乏,中医连这都不知道,中医真是狗屁不懂!那么到了今天,我们是不是觉得可笑?而恰恰,我们现在却还在一犯再犯相同的毛病,很顽固的毛病——把科学等同与正确,鄙视、嘲笑、摧残与自己不同体系的科学。认为自己才是科学,认为对方是不科学、伪科学。这几十年的所谓“中医科学化”(骨子里是中医不科学)、“中医现代化”(骨子里是中医西化),不就是这种生动的写照么??
四、中医学术不能贱卖
针灸,国外红火国内滑坡:世界针灸学会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教授把问题的结症主要归咎于体制、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以中医方法治病经济效益低是一个不容轻视的现象。如根据北京市现行的规定,针灸一次的收费标准是4块钱,这就造成有的大夫不愿意钻研针法,而是“工夫在针外”,通过电针、拔火罐、耳针等不必要的“花样”来增加收入。与此相对照,在美国,一次针灸的初诊收费一般为100美元,复诊60元。一个针灸师一年中等水平的收入能达到8-10万美元。
已故尚天裕教授称此为“中医学术的贱卖”——那么高疗效的针灸、正骨以及寥寥几味汤药就能治好病,而收入的回报仅仅是数元数十元!同样一个病,西医可以凭借不断发展更新的高科技检测仪器、设备、新药的丰厚利润来赚钱,而中医呢?真正有水平的中医往往就是那么几味中药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治疗就解决问题了,但他不能因此得到西医同样的收费报酬。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如“带状疱疹”,单抗病毒西药“丽珠威”一盒药100多元,才够三日服用,一般8-10天的疗程就要300多元,还有其他提高免疫的转移因子、聚肌孢、干扰素以及止痛西药。所以一个带状疱疹病人的治疗一般西医需要近千元的花费。而中医呢?属肝经湿热的用龙胆泻肝汤内服,外用六神丸调醋搽,也不过一周左右痊愈,花费不超过100元。
中医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的诊金中!
中医在国外倍受欢迎和尊敬,在国内却倍受歧视!
五、中医没有必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说中医目前濒临灭亡,此话并非危言耸听!
“申遗”无非是希望借以保护已经濒临灭绝的中医。能保护得住吗?“申遗”不是保护,是把中医放进历史博物馆。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发展得中医需要通过“申遗”来加以保护,本身就令人啼笑皆非。我们中医不需要这样的保护,而需要振兴!振兴中医,首先我们中医人应该自信、自立、自强!拿出自信、自立、自强的政策和办法来。振兴中医,靠我们自己,靠的是中医具有其他医学所没有的巨大的优势,靠的是中医是成熟的理论医学,靠的是中医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不是靠申遗!
六、中医不只在亚健康方面有优势
有人说,中医擅长于治疗亚健康。不对!中医不只是在亚健康状态方面有优势!这不是显示中医的辉煌与优势,而是中医现今发展的耻辱!!
我们现在有个坏习惯,喜欢弄清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在哪里,好像还有个国家级课题在搞这个研究。有必要用一个国家级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么?
看看这几十年来我们对中医治疗疾病谱里优势病种提法的变迁吧:
解放前,中医什么病都能治,都能跟西医一较长短,一比高下,结果中医胜出。还记得《医学衷中参西录》里张锡纯关于当年香港中医界与西医界以治疗鼠疫为比赛项目一较高下的记载么?大快人心!中医疗效远高于西医啊!
解放后,中医不知何时,渐渐退出了急诊的阵地。当时中医对急诊病,需要用科研的方法(似乎中医以前的经验和理论不能令人信服,必须重新科研一番才能采用,而且所谓科研又是用西医的方法!)来探讨。结果出现一个肺炎心衰了,汗出肢冷了,还在用初始的解表剂,胶柱鼓瑟,不知变通,完全一个方治一个病的西医套路!因此,经方大师胡熙恕气愤地说:“这哪是在搞中医啊,在是在毁灭中医啊!!”然而,几十年来,我们有多少科研课题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啊!一个方治一个病,中间不加减任何药味,还要GCP的严格限制,可叹可恨!
于是,有人提出,中医在功能性疾病方面有很好的优势。此话一出,鼓舞人心,中医界真的以为功能性疾病属于中医这一块了,谁也拿不走,自己好好享用吧。
若干年过去,现在看看吧,那些高血压、冠心病、胃病……有几个病真正是在用中医治疗啊?
现在又有人提出:亚健康状态,是中医手中的一块肥肉啊,中医可以抓得牢牢的,十足的把握,十足的优势。亚健康是现代医学的说法,中医讲治未病,而不说治亚健康。的确,现代医学靠指标,对于那些还没有出现指标变化的身体状态,现代医学几乎束手无策,但中医绝非仅擅长于此。如此说法,是对中医的无知。
其实,中医没有不治的病。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同志曾与一些老中医和一些老西医一起讨论过:什么病西医能治而中医不能治?结果是:没有中医治不了的病,只有没有学好的中医;似乎手术是现代医学的优势,但立即有人说,我们的手术早在三国时候水平就非常高,领先世界1500多年,后来所以不发展手术,放弃手术,是因为一则手术过于残忍,二则中医用点药内服外敷,不必开肠破肚即可解决问题,更为人性化。所以,中医人士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完全可以保障人类以及各种动物的健康,中医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七、中医药现代化最好别提了
目前大肆鼓吹的中医药现代化基本上是在搞中药现代化,而中药现代化实质上是中药“西化”。很多中成药的开发基本上走这么一个思路:即某方治疗某病有效,于是探讨其有效机理,追随现代时髦新名词,西医研究到分子水平,中药研究跟进到分子水平;西医研究到基因、蛋白质组水平,中医亦步亦趋地跟进,研究的结果好像很“高科技、现代化”,从分子水平探讨,从基因、后基因水平探讨,机理似乎十分清楚。但一开发成新药再运用到临床上去,疗效大打折扣。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新开发出来的“中药”都是用现代西式术语来解释作用机理,且极为详细,而中医辨证机理及适应范围则轻描淡写,甚至阙如。导致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时想用中医辨证,却抓不住确切的中医方证适应范围,按现代药理来用药却因不同的人体质不同而疗效下降,最终不得不求助于西医西药,长此以往,则愈加对中药疗效大加怀疑。而且,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发出来的中成药用到临床上疗效还不如临床辨证开方。怎么说心里也是难受吧——这是国家的钱财啊,就这么扔掉了。
真若要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是否还可以多做这些方面的研究?如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课题“益气升陷法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与研究”从抗心率失常的离子机理、心肌损伤的凋亡机制、病情迁延的柯萨奇病毒RNA持续感染及心室重构与心功能等方面全面揭示了益气升陷法的作用机理,证实了益气升陷法的可靠性。但我们知道,不少中医专家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同样效果显著。如果也给个国家级课题,是否同样可以观测出一大堆现代数据出来,同样可以揭示益气活血法的作用机理,同样可以证实益气活血法的可靠性。如果这样,就犯难了,有人就问:到底哪种治法好?哪种治法更具临床优势?我可以回答:两种都好,两种都具有临床优势,而且不但是两种,还有更多种,如益气温阳法、清热活血法、解毒活血法,等等,都可以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产生好的疗效,具有临床优势,将此申报课题进行研究,都可以得出很好的阳性结果,来证实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确有疗效。如果这样,那么,这个益气升陷法又有什么道理独占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所有治法?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是通过现代研究,来证实一下益气温阳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现代机理,用现代大家能理解的现代医学科技语言来阐述而已。但你是否知道,这样的现代“高科技”的机理研究,却阉割了中医最具体优势的特色:辨证论治?!
因此,中医药现代化最好别再提了。
中医是成熟的理论医学,不要再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验证中医了。


-----------这样的真知灼见和拙作《中医存亡论》一起,若在30年前属于“反党、反革命言论”,谁敢说出来一定是“右派”“反革命”,不杀头就得坐牢(蹲牛棚)。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4 01:48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ianyan/

原帖由 hedese 于 2009/8/27 19:52 发表
这样的真知灼见和拙作《中医存亡论》一起,若在30年前属于“反党、反革命言论”,谁敢说出来一定是“右派”“反革命”,不杀头就得坐牢(蹲牛棚)。


以上转帖的两文系贾谦老师主持起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课题总报告》里的一部分内容,全文将在何老师的“中医之家”逐步转帖完!
相关文章
 请问哪位用过八珍汤或通乳丹来增加奶水量,
 皮肤出疹应该拔哪些位置呢?
 拔疔散(《金鉴》卷六十五。)
 百花膏(《普济方》卷三二二)
 黄蛇散(《惠直堂方》卷三。)
 阴旺阳消请教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