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常见病疗养院:原创:《七情•九气》致病举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百病皆生于气,遂有九气不同之说。七情病的主要辨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在一般的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正常的情志活动,不会使人人致病。七情成为致病因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二是长期持续或反复的精神刺激影响。可使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气机逆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之论九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聚,炅则腠理开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可九气不同了,何病之生?其变甚详,其理甚明。虽然论九气所感之疾则略,惟论呕血及飧泄,余皆不言。惟《灵枢》论之尽矣。九气之气,如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而况人禀天地之气,五运迭侵于外,七情交战中之气。

若纵志放情,怒以气上伤魂,魂伤肝伤。若喜气缓伤神,神伤心亦伤。若忧悲气消,亦伤于魂,魂伤肝亦伤。恐以气下则伤志,志伤肾亦伤。若多寒则气收聚,内伤于肺。若多热腠理开泄,内伤于心。忧则气乱伤魄,魄伤则肺伤。若多劳气耗,则伤于肾。思以气结伤意,意伤则脾伤。五脏既伤,各至不胜时则致死之,皆由九邪生于九气,所生之病;是以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人投物,而反伤太和。如:轩岐的所谓诸痛皆因于气,气本是一体的,因所触而为九气︰怒、喜、悲、恐、寒、炅、惊、思、劳之。 在现实的生活中如:压力、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一个人的情绪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紧张、焦虑、抑郁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与生理反应同时进行的,心理变化可以引起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

【怒则伤肝】主疏泄之气


怒则气逆,则胁痛,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逆上升。怒则伤胁,胁肋为足厥阴、足少阳两经循行所过,故发病多与肝、胆疾有关,而肝木乘脾,故甚则呕血,及飧泄也。怒气所致为呕血,为飧泄,为煎厥,为薄厥,为阳厥,为胸满胁痛;食则气逆而不下,为喘渴烦心,为消瘅,为肥气,为目暴,耳暴闭,筋缓发于外,为疽。肝脏功能异常可以由日常生活中必知“肝因其主筋路”肝主管筋的活动,从而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屈伸,而筋又赖肝血的濡养。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出现肢体屈伸不利、麻木、痉挛、拘急等症状。“爪指和甲,为筋之余”,肝血不足则指甲变形,色泽枯槁。如出现容易疲劳、口干、口臭、便秘、下痢、精神松懈、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疲劳、肩胛酸痛、容易落枕、晚上睡觉时易抽筋、头痛、头晕、急躁易怒、耳鸣耳聋、目赤、胸部胀痛、急躁易怒,或情绪抑郁、胸闷痛等症。肝气郁结可进而影响脾胃,出现纳呆、嗳气、呕吐、腹胀、泄泻等症状。若湿热蕴结,疏泄失调,胆液外溢,则可能出现黄疸。肝为解毒器官,当人体吸收或食入有毒物质时如药物、酒精会经由肝脏分解毒素后再经由肾脏排出。所以长期使用药物和怒气及酗酒将造成肝脏及肾脏负担,又因肝脏及肾脏为无痛觉神经之器官,所以当发觉肝脏或肾脏有异状时往往已经是肝硬化肝癌末期或必需洗肾了。又因肝脏为魂颜色为青色,一般常听到的三魂七魄是指当受到惊吓过度时(失魂)脸色会发青即是这个道理肝脏为三魂中之气。(治法)肝火盛者,宜清肝泻肝火。方药:龙肝泻肝汤;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方药:逍遥散

【喜则伤心】主精神之气


喜乐过极则损伤心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藏神,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若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灵枢·本神》曰:“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喜气所致为笑不休,为毛革焦,为肉病,为阳气不收,甚则为狂。主神志:神志的含义包括神精状态、意识、思维活动等。这些机能活动都由心来主管,所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人舍也”。如心的这方面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甚至精神异常、胡言乱语、思维混乱、意识朦胧或神志昏迷等症,主血脉:其华在面表现在脸部,因为面部血管丰富,故从面部的色泽上能反映出心气、心血的盛衰。正常时,面色红润光泽;心血虚,脉失充盈,则面色苍白所以说“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主血脉即主管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血液之所以在脉管内循环不息,营养全身,主要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因此有:“气行血亦行,气滞血则凝”之说法。脉与心相连,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直接影响血液的运行,都可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喜则气和荣达,营卫通利,故气缓也。(治法)养心安神;方药:养心汤主之。

【悲则伤肺】主营卫之气


悲则心系急,肺叶举,主呼吸之称,即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吸进自然界的清气(氧气)和呼出体外的浊气(二氧化碳)。正常情况下,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因病邪所伤致使气机不畅,肺气壅塞引起呼吸功能不调时,则有咳嗽气喘、呼吸不利等症状。饮食经过脾胃消化后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成为真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它的生化、分布与调节均有赖于肺,即肺主一身之气,故肺气虚时可见体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等气虚的症状。肺合皮毛:皮毛指人体的肌表与毛孔,是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肺能将卫气和津液输布到肌表,温养皮毛,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肺气充足则皮毛润泽,汗孔开合正常,机体不易受外邪的侵袭。若肺气虚弱,则卫外之气不足,肌表不固,容易自汗,并易受外邪侵袭而经常感冒,而外邪侵袭肌表,又多引起肺的病症。肺与肌表、皮毛关系密切。“肺与皮毛相表里”、“肺合皮毛”等说法。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名消气。悲气所致为阴缩,为筋孪,为肌痹,为肺痿。男为数溲血,女为血崩。为酸鼻辛,为目昏,为少气不能接息,为泣则臂麻。“心气虚则悲”悲伤日久,肺气耗伤,则少气乏力,懒言,自汗。肺气虚合成宗气功能减退,可至于心气虚,出现意气消沉,悲伤易哭。悲伤与肺心气互为因果,气虚不能推动血液上荣,则面色惨白;鼓动血液运行无力,则脉细弱。(治法)补益心肺。方药:保元汤生脉散。  

【恐则伤气】主肾之精气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逆,逆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恐则伤精,却上而不下流下焦,阴气亦反逆而不散,故聚而胀也。水:先天之本在于肾(肾是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脏器。肾脏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秉赋的强弱,与先天肾精是否充盛有密切关系,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脏为排毒器官,主水主骨髓主骨、生髓、通脑:肾主骨、即肾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坚软有关,其华在发:毛发生长脱落的过程反映了肾气的盛衰。肾气盛的人毛发茂密光泽;肾气衰的人毛发易于脱落,枯槁发白。又“发为血之余”,故发也与血有关。齿为骨之余:故某些牙齿疾患也与肾有关,如小儿生牙过晚,成人牙齿松动、容易脱落等均为肾气不足或衰弱的反映。肾的生理功能包括现代医学的生殖、泌尿系统及部分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这些系统的疾患都可能与肾有关。膀胱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相似,主要是储尿和排尿的作用,其病变也主要表现在泌尿功能方面。然上焦固禁,下焦气还,故气下行也。恐气所致为破脱肉,为骨酸痿厥,为暴下清水,为面热肤急,为阴痿,为惧而脱颐。“恐则气下”,都会出现肾不固摄的二便失禁现象。气陷于下,故脉沉。(治法)养心安神固肾。方药:养心汤加固肾药。  

【寒则伤气】主腠理之闭气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身凉则卫气寒沉,故皮肤文理及渗泄之处,皆秘密而气不流行,寒气所致为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下利清白。在病因方面,六yin中的气、风、火、暑、燥为阳邪,寒、湿为阴邪等等。卫气收敛于中而不散。“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可以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变化。例如,机能亢盛的阳证可以变化为机能衰竭的阴证。肺炎病人,症见高热、面红、烦燥、脉数而有力,这些都是机体反应机能旺盛的表现,这应是实热证,应用寒凉的药物来治疗。但是当发展到严重阶段而出现毒性休克时,病人反而手足发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也就是机体反应机能衰竭,实热证转化为虚寒证,应急用温热的药物“回阳救逆”。因营卫不通,遇寒则腠理闭塞,“寒则腠理闭” “炅则腠理开”则气聚为病也。寒邪直中脏腑,或过食于生冷,损伤脾胃阳气,故脘腹冷痛;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肠鸣,呕吐,腹泻清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紧主里寒。(治法)寒客于表,宜辛温解表。麻黄汤;寒邪直中,宜温中散寒。方药:理中汤。

【炅(热)则伤气】主气之泄


热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出,故气泄矣。热则腠理开,营卫通,故汗大泄。气不得行,或因热而腠理开,营卫外通,汗大泄也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故热则肤腠开发,荣卫大通,津液随汗而泄也。炅,音桂,热也。人之生病,莫不内因怒、喜、思、忧、恐等五志,外因阴阳寒暑,如以药性的寒、热、温、凉四气来分,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以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来分,辛、甘为阳,酸、苦、咸为阴;以药物的升、降、浮、沉(一般性能)来分,升、浮为阳,沉、降为阴等等。在临床上就是利用药物的阴阳属性来调整机体阴阳的偏胜或偏衰,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热病主要症状有黄苔、薄黄苔为邪热初入气分,津伤不著黄白相兼苔为邪热已入气分但表邪尚未尽解之征象,舌尖红赤起瘤:为心火上炎之征象。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或舌中生有红点:为心营热极之征象。舌质光纤柔嫩为邪热初退而津液未复之征象。舌质纯绛鲜泽多为热入心包之征象。舌绛而干燥:为邪热入营,营阴耗伤之征象。舌绛而舌面上有大红点:为心火炽盛,热毒乘心之征象。舌绛而有黄白苔:为邪热初传人营而气分之邪未尽之征象。绛舌罩粘腻苔垢:为热在营血而兼挟有痰湿或秽浊之气。温病过程中的神志异常类型,神志昏蒙指表情淡漠,神呆寡言,意识模糊,时清时昧,似醒似寐,时有谵语,甚时时见嗜睡如昏,但呼之能应。神昏谵语指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语无伦次或胡言乱语等表现。多为热扰心包或邪热闭干心包之征象。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沉迷不语,呼之不应,甚至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是神志异常中昏迷程度最深者。神志如狂指神志昏乱,躁扰不安,妄为如狂。以发于气而生于百病。所以善摄生者,内除喜怒,外避寒暑,故无道夭,遂得长生久视者也,《素问》曰:“故汗大泄”作“汗大泄,故名气泄。”热伤气,则神疲肢倦,气短,脉虚无力;如暑热引动肝风,便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甚或角弓反张,脉弦数。热扰神明则神昏;风痰上壅则喉间痰鸣等。(治法)清泄热。方药:白虎汤,兼气虚者加人参,名白虎人参汤。若热亢盛引动肝风,宜清热凉肝息风。方药:羚角钩藤汤或清营汤加羚角、钩藤等。

【惊则伤心】伤心之气


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主神志:神志的含义包括神精状态、意识、思维活动等。这些机能活动都由心来主管,所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人舍也”。如心的这方面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甚至精神异常、胡言乱语、思维混乱、意识朦胧或神志昏迷等症。主血脉:其华在面表现在脸部,因为面部血管丰富,故从面部的色泽上能反映出心气、心血的盛衰。正常时,面色红润光泽;心血虚,脉失充盈,则面色苍白所以说“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主血脉即主管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血液之所以在脉管内循环不息,营养全身,主要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因此有“气行血亦行,气滞血则凝”之说法。脉与心相连,是血液浑行的通道,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直接影响血液的运行,都可从脉搏上反映出来。惊风所致为潮涎,为口噤,为痴痫,为不省人事,为僵仆,久则为痹。惊伤心之气,指过度受惊,耳闻恐惧的声或事,或目见可怕的事物,或遇险临危等,心神失守,肾失固摄的病证。 (治法)镇惊安神。方药:磁朱丸加味等。

【思则虑】伤心脾


思虑劳倦过度,伤及心脾,脾伤则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心伤则阴血暗耗,血虚不能养心,以致心神不安而不寐,而至心脾两虚,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思则身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如彭祖曰:凡人不可无思,当渐渐除之,人身虚无,但有气,气息得理,百病不生。又曰: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不劳,神不极,但尔可得千岁。如:庚桑楚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专思一事,则心气驻一物。所以神务一物之中,心神引气而聚,故结而为病也。系心不散,故气亦停留。思气所致为不眠,为嗜卧,为昏瞀,为中痞。三焦闭塞为咽嗌不利,为胆痹呕苦,为筋痿,为白yin,为得后与气快然而衰,为不嗜食。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出现食少纳呆,胸脘痞满,腹胀便溏等症。(治法)行气健脾,补益心脾。方药:归脾汤等。

【劳则倦怠】主劳倦伤气


劳即劳损,倦即倦怠,泛指一些虚损症的致病因素。通常多指两类:“五劳所伤”。“房劳”,肾精亏损。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疲劳役则气奔速,则阳气外发,故汗出。内外皆逾越于常纪,故气耗损也。劳则喘喝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所谓的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人之用力劳乏,则气并喘喝,皮腠及内脏腑皆汗,以汗即是气,故汗出内外气衰耗也。“心劳”五劳之一。由于耗损心血所致。主要症状有心烦失眠,心悸易惊。“肝劳”五劳之一。由于精神刺激,损伤肝气所致。主要症状有视物不明,两胁引胸而痛,筋脉弛缓,活动困难。“脾劳”五劳之一。由于饥饱失调,或忧思伤脾所致。主要症状有肌肉消瘦,四肢倦怠,食欲减少,食则胀满,大便溏泄等。“肺劳”即是五劳之一。由于肺气损伤所致。主要症状有咳嗽、胸满、背痛、怕冷、面容瘦削无华、皮毛枯槁等。即肺痨。“肾劳”五劳之一。由于性欲过度损伤肾气所致。主要症状有遗精盗汗、骨蒸潮热、甚则腰痛如折、下肢痿弱不能久立等。“干血劳”虚劳证候之一。多见于妇女。主要症状有面目暗黑、肌肉枯干而粗糙、肌肉消瘦、骨蒸潮热、盗汗、口干颧红、易惊、头晕痛、月经涩少,或闭经。是血枯血热积久不愈,肝肾亏损,新血难生所致。(治法)养血益气固肾。方药:益气汤加固肾汤等药。

结语


七情病以五脏为中心,把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悲)、思、恐(惊)为五志,并分属于五脏。五脏主藏有五神;即肝“在志为怒”藏魂,心“在志为喜”藏神,脾“在志为思”藏意.肺“在志为忧”藏魄,肾“在志为恐”藏志。如突发事件导致短暂的焦虑、抑郁都是正常现象,但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当中,体内激素调节紊乱,代谢失衡就会引起失眠、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思维迟钝等,严重时会出现血压升高、双手冰凉、体虚多汗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如果焦虑、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仍得不到治疗,血压就会依赖性地升高,如果还有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就会发展成病态,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所以七情、五志、五神与五脏相配应,用来说明人的情志活动是以脏腑作为生理基础的,特别是以“心神”来概括和总统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可见于人的七情活动是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而腑功能活动的表现又要依赖五脏精气化为物质基础。七情病机主要:“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击”;“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现代医学研究;心情过度紧张会使机体分泌过量的肾上腺素,情绪的波动还能影响身体内激素水平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九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聚,热则腠理开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所以有九气的不同;一则: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之;二则:喜则其气缓,荣卫通利,故气缓;三则:悲则气消,悲则使心系急,肺布叶举,使上焦不通,热气在内,固气消也;四则:恐则气下,恐则精却,精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气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五则:寒则气收,聚寒使经涘涩,使气不宣散故也;六则:热则腠理开,腠理开则荣卫通,汗大泄;七则:忧则气乱,气乱则心无所寄,神无所归,虚无所定,故气乱;八则:劳则气耗,气耗则喘且汗,外内皆越,故气耗也;九则:思则气结,气结则心有所止,故气留而不行。”如:外因营卫之气,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

若是情志放纵,怒以气上伤魂,魂伤肝伤也。若喜气缓伤神,神伤心伤也。若忧悲气消,亦伤于魂,魂伤肝伤也。恐以气下则伤志,志伤肾伤也。若多寒则气收聚,内伤于肺也。若多热腠理开泄,内伤于心也。忧则气乱伤魄,魄伤则肺伤也。若多劳气耗,则伤于肾。思以气结伤意,意伤则脾伤也。五脏既伤,各至不胜时则致死也,皆由九邪生于九气,所生之病也,九种情志状态的合称;指: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等为九气;由此可致多种疾病。一个人的情绪和疾病之间有着很重要的联系。社会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及时调整自身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让我们时常保持良好的心情,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远离疾病,免受疾病的困扰。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9/16 11:09 编辑 ]
-----------七情病的主要辨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我应该是属于"忧""思"居多,故总是有些寡欢,然脸上总能保持微笑,不知道是否叫做自我压抑?
“思则虑,伤心脾;劳则倦怠,主劳倦伤气”
------七情皆能伤五脏,我是主劳居多,加之思虑,故主伤心脾和元气,亦不可忽视,日后要小心护脏方好!
-----------收藏了,夜了,明天看
-----------九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聚,热则腠理开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好文分享,收藏了!

请教:所以有九气的不同;一则:怒则气逆,甚则呕血,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我有一本书这段话,里面没白话文,我不知怎么解答,请先生帮我翻释,感谢!
-----------
原帖由 TOYJH 于 2007/9/19 12:18 发表
九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聚,热则腠理开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好文分享,收藏了!

请教:所以有九气的不同;一则:怒则气逆,甚则呕血,而血动之由,惟火惟 ...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释:察火者,察其有火无火,察其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这都说明了之因,多与火,气有关。在临证时有虚实不同。
实证为火盛气逆,血热妄行等证。
虚证有二:一为阴伤虚火妄动,络伤血溢。如病久肺虚阴虚,虚火上炎,可致于咯血、齿衄;如素体肝肾阴虚,虚火伤及血络,则致尿血,肌衄。二为气虚不能统摄,血溢络外,可致吐血便血,肌衄等。这些症状都包括现代医学某些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和造血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属于本病范畴。
-----------终于明白了, 谢谢耐心解答!
相关文章
 李阳波书信(李阳波学习中医的方法和所读有
 阴阳消长
 草药上部
 调胃升阳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艾灸的适应症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