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常见病疗养院:原创;中医基础学的特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和皮、肉、脉、筋、骨等形体组织,以及口、鼻、舌、眼、耳、前后二阴等官窍组织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机能活动。《素问》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阳气虚,气门乃闭。”这说明了人体内阳气的昼夜波动。这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体温日波动曲线吻合,说明人体功能随着昼夜的寒温变化出现节律性的改变。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样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灵枢》指出:“夫日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即一些疾病多在清晨、上午比较轻微,从下午起逐渐加重,特别是夜晚更甚。这是由于昼夜阴阳之变化,人体正气也有消长的缘故。而且脏腑组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分工合作,相互制约调节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重要特点在于“整体观念”。有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地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学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认识有它的特点。它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到“六yin”“七情”等在疾病发生上的意义,既不排除外界致病因素的影响,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时制宜".一般来说,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素问》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正是这个道理。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暑多兼湿,故暑天治病要注意解暑化湿;秋天气候干燥,外感秋燥,则宜辛凉润燥,此与春季风温、冬季风寒外感用药亦不甚相同,风温宜辛凉解表,风寒应辛温解表,所以治疗用药必须因时制宜。更重视机体内因的作用。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当然人体的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像上述的那样机械,但中医学在二千多年前就能明确指出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辩证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为“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由于地势高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治疗用药应根据当地环境及生活习惯而有所变化。如我国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其民依山陵而居,经常处在风寒的环境之中,多食鲜美酥骨肉和牛羊乳汁,体质较壮,故外邪不易侵犯,其病多为内伤。东南地区,滨海傍水,平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其民食鱼而嗜咸,大都皮肤色黑,肌理疏松,病多疡,或较易外感。  医生治病,同一病而治法各不相同,都能治好,就是因为地势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如外感风寒证,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重,常用麻桂;东南温热地区,用辛温解表药量较轻,多用荆防。这也是地理气候不同的缘故,所以治病须因地制宜。  
中医基础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它贯穿于整个中医学中。它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一种认识方法,从小至大可以有无穷的演绎。《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之数虽可无限地计算,然其要约为一。张景岳注:“谓阴阳之道,合之则一。”这个“一”即是万事万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整体而观合之则一,即是“易”所谓“太一”。祖国医学强调“形神合一”,“形神一体”,“形与神俱”,“形神相即”。在内,心身是统一的整体;在外,“人神”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这种整体的认识又常常以阴阳的离合、消长、推移、互根、转化等法则去讨论。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决定了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产生复杂的病理反应。这种整体的联系或影响,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具体表现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对于心理现象的认识也基于此,故中医心理学首先以阴阳整体立论,它不仅贯穿于对心身发展的认识和医事的各个环节,也贯穿于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及七情学说等中医心理学各种基本理论之中。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充沛,心理活动正常是机体阴阳协调的综合体现。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相反,阴阳失调则形病及神,或形志并病为各种心身疾病。五行学说之所以引进医学,其关键不在这五种物质的本身,而在于它们的不同属性和相生相克的关系。年龄不同年龄则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不同,治疗用药也应有区别。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患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治疗虚证宜补,有实邪的攻邪要慎重,用药量应比青壮年较轻。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较快,故治小儿病,忌投峻攻,少用补益,用药量宜轻。《温疫论。老少异治论》说:“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元气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气勃然,但得邪气一除,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何况误用也。亦有年高禀厚,年少赋薄者,又当从权,勿以常论。”根据《内经》的记载,世间各种事物,包括四季气候变化,人的生理、病理乃至精神情志状态,都可以拿五行相配。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有着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意义。它是祖国医学对医学心理学思想一个独有见地的命题,体质体质有强弱与寒热之偏,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病理上的整体观,主要表现在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方面。如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而反映于体表;而体表组织器官的病变亦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脏腑。同时,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也可以通过经络而相互影响,发生疾病的传变。体质不同,治疗用药常不同。此外,有的病者素有某些慢性病或职业病,以及情志因素,生活习惯等,在诊治时,也应注意。综上分析,因人制宜,是指治病时不能孤立地看病证,必须看到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则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法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只有全面地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纵观世界医学心理学发展史,不曾见像七情学说这样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的学说。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1180452317:


-----------呵呵,对中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只能采取一贯地偷奸取巧的方法,循先生的知其所以然而知其然。
-----------患邦有疾病者、疟伤疮者造焉,则使医分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是的,事实胜于雄辩,此法可使优劣立现!
-----------患邦有疾病者、疟伤疮者造焉,则使医分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辨症有级别吗?
-----------呵呵,我想这可能是古人用来鉴定医者水平和级别的一种方法.然后再按照级别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供奉。
呵呵,我读古文是连猜带蒙的,字面大约是这个意思吧,还得请百云先生讲一讲!这古人的东西简直是太复杂了!五千年的文明史钻了进去没有两下子怕是很难出得来的!
-----------古代的医疗制度,医生到年终就要考核他们的医疗卫生工作业绩,据当时制定医生的俸禄:全数治愈的为上等,治十个病人就其中误诊治一人的为次一等,十个病人中误治二人的为再次一等,十个病人中误治三人的为再再次一等,十个病人就诊若有四未被治愈的就列入下等了。
-----------说起来,古时比现代还要先进,为什么呢,如今的医生,只要关系好,年资长,工资就会长,管其它的.
相关文章
 盆腔炎在中医里是什么病呢?
 请教_八隔
 天旋七十三
 朱砂守病丸(《普济方》卷一九四)
 眼胞痰核门主论
 几本山西籍医家之医书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