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妇幼课堂: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对一些久咳不愈小孩及大人,应考虑不是咳而是喘,有时很难分辨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治热郁于肺,发热口渴,咳逆气喘,甚则鼻翼扇动,苔黄,脉滑数等。近人常用此方治肺炎高热伴咳喘,小儿麻疹合并肺炎,(中医称疹毒内陷)燥疫白喉初起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须要注意的是:有的病人,以前虽得过外感,但早已忘记了。自己也回忆不起以前是否得过外感,又因为此时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或症状都不太典型,所以往往令人易于忽略(如例2)。但如果医者能够审查细微,还是能做出正确诊断的。

  此方历来也有争论,有认为此方所治应以病人有“大热”为是,如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就直接改为“无汗而喘,大热者”。
但观《伤寒论》原文:.....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162),此似以病人喘而“无大热”者为主治。

王泰林说:(此方)“用麻黄是开达肺气,不是发汗之谓,重用石膏,急清肺热以存阴,热清喘定,汗即不出而阳亦不亡矣。且病喘者,虽服麻黄而不作汗,古有明训,则麻黄乃治喘之要药,寒则佐桂枝以温之,热则加石膏以清之,正不必执有汗无汗也。”(《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究之此方所治,乃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气不得宣通,郁而化热所致的喘咳,或自觉有喘憋感,而脉显数、滑,舌红(按有的患者只是舌的两边或舌尖红赤),至于有无发热或热的高低、有汗无汗则都可以用之。
根据临床经验,无汗而喘者,为热闭于肺,石膏可三倍于麻黄;若汗出而喘者,为热壅于肺,宜重用石膏,石膏可五倍于麻黄,又此方中甘草的用量,据蒲辅周先生的经验说:须与麻黄相等,少则麻黄发散力过大,多则牵涉麻黄的力量,处方时可注意及之。
此方与麻黄汤的麻黄配桂枝治风寒咳喘,虽药仅一味之差,但有表里寒热之不同。《伤寒论》中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也有汗出而喘的症状,但该方所治乃是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又得了“桂枝证”,为了照顾“宿病”而设,故易于鉴别。还有小青龙汤证也治喘咳,小青龙汤证是“外受风寒,内有痰饮”之证,痰多为水样痰,清稀而量多,治宜“温化”,不可混用。详细鉴别,俱有专书在,此处不多赘。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伤寒论》原用本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 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躁、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以本方加味。
  2加减变化 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邪未尽,热邪壅肺者。
  4使用注意 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
-----------期待效果中
相关文章
 脉有不可言传论
 针、灸、药,对于治病而言,哪个更厉害?
 五虎穴临床应用
 中医“病”在哪里
 庆贺!民间中医论坛校对印刷的桂本《伤寒杂
 胡黄连丸(《圣惠》卷八十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