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吃來改善日益惡化的環境(短文)
食得有品五貼士
原載於2007年11月5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下載PDF檔
‧ 全球每年有800萬人死於營養不良
‧ 全球有25億農民,當中超過一半每日的收入少於1美元
‧ 全球海洋資源正急速枯竭,20種石斑魚面臨滅絕威脅
有沒有想過,以上的數字,可能和你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你飯桌上的每種食物,皆來自大自然,經由生產者如農民或食品加工者,才能輾轉來到你的口中。選擇吃甚麼、不吃甚麼、多吃甚麼、少吃甚麼,只需改變一個小小的飲食習慣,便可以對環境及生產者,帶來正面的影響。
貼士1:常常有機
近年,有機食物大行其道,不只因為它們「健康點」和「好味點」;更多人吃有機菜,是希望對地球先生「負責任」。工業化農業為了在短期內提昇農產,大量使用化肥及農藥(只有1%會進入害蟲體內,45%殘留於蔬菜,其餘則留在大自然中),結果菜價便宜了,土壤和水源卻被污染了,自然生態系統被徹底破壞,這些代價不僅無法計算,更不能用錢買回。
貼士2:盡量Fairtrade
咖啡、朱古力、糖……我們日常消耗的副食品,不少生產自發展中國家的貧窮農民。近年,農產品價格大升大跌,小農身為前線生產者,無法得知市場價格,議價能力極低,只能任由重重的中間人及跨國企業壓價,有時連成本也收不回。為了改變這種不公平的貿易模式,公平貿易因而誕生,目的是令農民獲得合理的回報與保障。香港已引入部分公平貿易食品如咖啡和朱古力,如果你不希望小農越種越窮,你會選購這些公平貿易產品嗎?
貼士3:多吃本地
「開車」、「開冷氣」等活動會排放大量
二氧化碳。但你又是否想過,吃一粒進口的士多啤梨,也可能加速了全球暖化?香港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區,我們日常吃到的蔬果肉食,大多從外國進口,食物離開農田後,乘著渡輪或火車,繞過了大半個地球,才輾轉送到我們的口中;假若是加工食品,便需經過更多地方,消耗更多能源作運輸及包裝,排放更多温室氣體。選擇本土或鄰近地區生產的農作物,不僅可以減低個人的碳排放量,也能支持本地日漸息微的農業呢!
貼士4不吃肉類
全球每年有800萬人死於營養不良,與此同時,世界上七成的農地,卻用來種植牲畜飼料如
粟米或黃豆。專家統計,全美國餵飼牲畜用的飼料如黃豆或粟米,可以用來餵飽13億人。原來,每生產一磅
牛肉,便需要16磅穀物,以及20,000公升的食水,由於對肉類的需求不斷增加,更多的樹林被砍掉以種植牲畜飼料,除了破壞環境,樹木減少亦加速了全球暖化。
摘自樂施會網
-----------恩,好帖。乐施会在我们这里有希望小学。
支持,很实用。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