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素食山庄:长寿垃圾老人的挑战(转贴)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长寿垃圾老人的挑战

~长寿和医学的反思~

游修龄

    偶然在转换电视频道时,中途看到一则新闻纪录报道,说的是大连一座居民楼的底层,住着一位靠拾垃圾为生、无老伴、无子女的鰥独夏姓老人。这位夏老人原先有个弟弟同他一起生活,他弟弟同样是鰥独老人,兄弟二人每天把拾来的垃圾,经过分类整理,由弟弟拉车去废品收购站出卖,籍此维持生活。几年前,弟弟不幸病故,留下夏老人一个,生活更孤独无助了,可是老人却奇迹般生活下来,今年已满九十四岁了,他的弟弟比他早走几年,也是八十多的老人。

    拾来的垃圾堆满了老人的房子,时间一久,臭气四溢,附近的居民进出,都掩鼻而过。垃圾多了,老鼠跟着繁殖起来,夜里老鼠光顾周边居民家,到处觅食,咬坏人家的衣物之类,令周围居民叫苦不迭。还担心万一咬破电线,引起火灾怎么办?经过居民区商量决定,想给老人的房间放置灭鼠药,遭到老人的坚决拒绝。人们分析,老人因为孤独,没有任何伴侣,有了这些老鼠,好像人家饲养狗宠物一样,生活里便有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寄托,消灭老鼠等于消灭他的唯一生活伴侣,当然坚决拒绝。经过反复商量,居民区的人员说服老人,带他去澡堂洗一个澡,再去理发店理一次发,这才知道老人已经整整一年没有洗过澡,没有理过发。利用这段时间,大家把老人的室内彻底清洁了一番。洗过澡,换了衣服,老人的容貎也焕然一新,看起来也年轻了好多。接下来是商量解决老人的养老经费问题,好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安度晚年,但愿早点实现。

    看了这段夏老人生活的实地报道,不禁产生了另外一种感想:夏老人从小就与艰苦的生活结下不解的命运,没有条件结婚成家,也就断绝了养儿育女的后路,谈不上读书识字,只凭一身体力,从种田到城里拾垃圾,缺衣少食,却居然活到九十四的高龄,这不是在向现代城市居民优越的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挑战吗?

    城市居民中长寿的人口也不少,只是他们的姓名职业没有公开报道的机会,大家也不得而知。见诸媒体报道的,都是知名的人士,他们的生活条件当然是属于安定有保障的一类。以近年来逝世的名人来说,物理学家黄昆享年86(1919~2005);文学家钱钟书享年88(1910~1998);电影导演谢添享年89(1914~2003);数学家苏步青享年91(1912~2003);赵朴初居士享年 93(1907~2000);大书法家启功享年93(1912~2005),他们都略低于夏老人。当然也有高于夏老人的,如画家刘海粟享年97(1895~1992),儿童文学家冰心享年99(1900~1999)。但夏老人还健在,不好同 94 岁以上的人比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72 岁,65 岁以上老人,已将近一亿,排在世界前列。我们把这归因于社会生活的安定,医疗卫生制度的完善,这当然是事实。

    一般人的印象里,古代人的寿命一定远比现代人短,因为古人没有现代人这么好的饮食、居住、医疗卫生条件。古代的战争、灾荒、瘟疫等发作频繁,把古人的平均寿命压低了。若是在长时期太平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古人的寿命也不见得都很低。杜甫诗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形容,后人误以为古人七十岁已经接近极限。其实,古人年过七十的并不稀少,孔子享年73(前551~前479),孟子享年83(前372~前289)。《礼记·王制》对老年人的膳食安排,从五十岁起,一直说到九十。如果没有活到九十岁以上的现实,便不会安排到九十岁一档了。(原文:“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貳膳,八十异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乎游可也。”)所谓“五十”是指五十至五十九,“八十”是指八十至八十九,同样,九十是指九十至九十九。。

    明朝苏州人杨循吉《苏谈》中有一篇“寿不系人”,提到三位老人,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却都年逾九十。第一位蒋大卿“平生未尝一夕脱于姬妾,其饮酒至百钟,不醉。今年九十余,犹日行数十里也。”第二位是作者的“吾家先伯祖,老亦不绝姬妾,唯不饮酒,寿九十一而殁。”第三位是作者的“母族之一长者曹翁,居京师,年九十余,步履如壮人。问其饮酒?亦涓滴不饮也。” 三位长寿老人中两位不饮酒长寿,一位虽然饮酒也长寿。需要指出的是三位长寿老人中,有两位是“平生未尝一夕脱于姬妾”或“老亦不绝姬妾”,这也是一则重要的信息,说明长寿与性功能有着一定的相关。现在世界上的知名老人中再婚的“老少配”现象甚为普遍(如章克标百岁再婚,夫人五十余岁,其余如毕加索、李敖、杨振宁…等,不一一列举),不是名人的老少配,可能也不少,媒体没有报道,也无从知晓。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年逾九十的老人,不是体弱多病,靠药物养身,或象现代人动过手术,靠心脏搭桥、安裝起搏器生活,而是“步履如壮人”或“日行数十里也。”,古今对比,令人惊异不已。

    清朝从康熙朝起,毎隔五十年举行一次七十岁以上老人的“千叟宴”,由皇室主持,宴请的对象包括皇亲国戚、前朝老臣、及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在阳春园举行的千叟宴,共宴请2417名老人。乾隆五十年(1785)举行的一次千叟宴,有老人3000名,乾隆亲自为 90 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位在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近臣为老人咏诗、作对联祝寿。嘉庆皇帝曾赐诗一首,给广西一位名叫蓝祥的142岁瑶族老人,至今亭毁诗碑还在。试想那时候没有火车、飞机、汽车,从地方进京,即使受到照顾,但是路途劳顿又费时日是可想而知的。这些老人都能如期赴宴,可见他们一定非常健康。

    现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天天向观众宣传保健和医疗知识。怎样治療和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老年痴呆乳腺癌结肠癌、…等的药物广告,充斥各类媒体。提醒人们千万不可粗心大意,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疑点隐患,及时进行治疗。电视台还定期邀請保健专家教授,向大家讲授保健和长寿的知识,掌握膳食平衡的要点。现在一般的退休老人,碰了面交谈,都是相互关心彼此的胆固醇、血糖、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差、血脂等多少?吃些什么药物?效果如何?洪眧光教授把饮食要少吃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油和植物蛋白,少食猪肉肥肉,多吃鱼虾水果蔬菜等,归结为一日三餐“红、黄、緑、白、黑”搭配齐全,牢記“一、二、三、四、五、六、七”的心理调节等等。这些科学养生之道,与古代的长寿老人不好比较,那时全没有这些新名词、新药物和营养成分的知识,他们的膳食结构也不同于现在。更同眼前这位94 岁的垃圾老人全不沾边,什么营养平衡,什么定期体格检查,老人只要有大饼油条果腹,又能多活一天了。

    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民因食物供应丰富,快餐食品中脂肪类的摄取过量,以至于肥胖人口比例迅速上升,而肥胖年龄则从中年“发福”,下降到中小学生身上,造成严重的营养过剩问题。于是在提倡加大运动量之外,还制造了许多的减肥消脂的运动器械和药物,先把身体喂肥了,再进健身房用运动器械和药物消肥减脂。这样的反复折腾,象美国人的肥胖率男女平均仍高达33 %,肥胖现象更向低龄儿童发展。虽然有这些问题,美国人却以男女平均寿命达77岁,居于世界前列自豪,中国正在亦步亦趋,紧追不捨,目前全国人均寿命已达72 岁,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也紧跟着提到日程上来。

    以上所说,只是开场白,真正要想说的是我们从垃圾老人的长寿现象和古人的长寿纪录上,对我们理想生活的标准和追求,对现代西方医学的哲学主导思想,除了应该肯定的以外,还有那些需要回顾和反思之处?

    和平时期里生活有保障的现代人,在平均寿命越过了“古稀之年”的门槛以后,继续向八十以上的“耄耊之年”迈进。正是在这个阶段,产生了过去罕见的上述各种营养过剩症,和身体局部器官失调,使得继续向“期颐之年”前进时,遇到各式各样的阻力和麻烦。

    试看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如上海市,有百岁老人548名,广州 365人,韩国汉城265人,北京247人(2004年统计)。按每十万人口拥有的百岁老人计,上海最多,得4人,广州3.65 人,汉城2.65人,北京1.8人。却远低于生活条件不发达的地区,如广东中山市沙溪镇云汉村(2004年)的915位老人中,80岁以上的有165人,90岁以上的有15人,100岁以上的竟有3人。又如广西巴马县每10万人口中的百岁(及以上)老人达29.5 人,超过联合国规定的长寿乡每十万人口中要有25位百岁老人的标准,1991年11月1日在东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大会上正式宣布广西巴马为“世界第五长寿之乡”。

    全国人口普查至今一共举行过五次,其中第二次(1964)至第五次(1999)的四次普查结果,巴马百岁老人的人数分别是:28、50、69、74人,每次都有所增加,而世界其他四个长寿地区(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及中国新疆)的百岁老人数,近几十年来则呈下降甚至消失之势。巴马成了令世界吃惊的唯一长寿之乡。在巴马长寿地区,百岁家族、百岁村屯、百岁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妇、百岁妻妾,是很寻常的现象。

    现在大城市里能活到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里,好多是在八十岁之前,因各种疾病的关系,经过心脏搭桥,安裝起搏器、换过肾、肝、切除过癌变腫瘤…等治疗以后,才继续生活至今的。如台湾著名作家李敖69岁切除前列腺癌,今年跨入古稀之年。武侠小说家、“人文学院院长”金庸(1923~)在72 岁(1995)时做了心臟搭桥手术,后来又经过第二次修整,今年82。克林顿总统(1946~)更是在中年51岁时就因听觉受伤,戴用了助听器,接着又因心脏病,在59岁时作了心脏搭桥手术,手术之后,衰弱之相,前后判若两人。如果没有现代这种医学技术,这位风流总统早已告别人世。这到厎是现代医学的恩赐或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出了毛病、靠现代医学“保驾?抑或是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是综合性的,简言之,巴马在空氣、饮水和食物三方面具有其他地区无法仿效的优势。山乡空气清新,富含负离子;饮水方面,巴马的河水和泉水,多数经过数千米的伏流才露出地面,从不同的地层中融入了有益于健康的硒、锶等微量元素,长期饮用能调节生理机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食物方面,巴马人终生吃大米粥和玉米粥,或两者的混合粥,世代吃粥,堪称“粥食长寿乡”。又,巴马的百岁寿星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只占3 %左右,而肠癌则从来没有过,专家们分析,这同巴马人食用火麻油(即大麻油)有很大的关系,火麻油味道清香,油而不腻,含有油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纳酸等多种营养成份,可以润燥滑肠、滋养补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防动脉硬化,防冠心病。所以火麻油被誉为“长寿油”。 最后,就是老人们无一例外地到老还从事田间劳动,热爱劳动。

    长寿的原因找到了,可是,这是无法照搬照抄的,大麻油果然可以通过扩大栽培加工,运输供应城市食用,可是巴马人的山区清新空气和山间淸泉流水又怎能移植到大城市享受?巴马人的勤于农业体力劳动和日常饮食清淡等又怎能在城市实践?城市人要追求长寿,离不开现代医学的检查保障,血压高了服降压药物,血糖高了,控制甜食,心脏堵塞了,做搭桥手术,查出腫瘤了就开刀摘除…。西医的确有办法“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好比消防队,那里起火就及时扑灭那里的火苗。现在连脑神经都可以动手术。CT透视把人体分层“切片”、一片一片检查,任何点滴病变都逃不过 CT 的透视眼。中医依靠所谓“四诊”~望、问、闻、切看病,现在的西医不望、不问、不闻、不切,第一步就是让病人去做这样那样的透视、騐血、检查,让仪器代替大脑诊断。

    现代分析长寿的原因,将其归纳为遗传、环境和营养三因素的综合,三者缺一不成。遗传基因是先天的,无法选择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则可以人为控制改善的。所以长寿者之所以能长寿,遗传因子的作用约占三分之一,环境和营养大体各占三分之一。

    从遗传因素看。    垃圾老人早年从事农业劳动已经够艰苦了,晚年又终日与垃圾、老鼠为伴,不洗澡、不理髮,幸亏没有生大病。至于营养的“红、黄、緑、白、黑”平衡搭配,更无从谈起,其所以能活到94岁,这中间遗传因素显然起有主要作用。

    本来人人都具有潜在的、惊人的适应逆境的本能。但是在良好的生活条件呵护下,这种适应逆境的潜力没有获得“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鍛煉机会,因而“用进废退”,以至于逐漸消失了。遗传基因的抗逆能力是人类长期以来经受逆境的考验获得的,尤其以早期为重要。夏老人正是从小在农村里经历着艰苦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因而具有慢慢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的潜力,到老年时依然顽强惊人。其实在广大农村里,类似垃圾老人那样的长寿老人,一定不少,只是没有调查统计的数字罢了,这不是简单的到健身房里汗流夹背的锻炼可以获得的。

    从环境条件看。 上述苏州的三位长寿老人和清代参加千叟宴的老人,他们之所以能长寿,是与那时的环境条件优越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生活在工业化之前的农耕社会里,与现代化的都市生活条件完全不同。首先是空气,那时的空氣清新,没有污染来源,晴天总是晴空万里或蓝天白云,这是现代城市无法相比的;以现在的杭州为例,气象站公布的蓝天白云一级天氣,一年里难得有几天,其余都是灰曚曚的汚浊天氣。其次是饮水,那时饮用的天然水,不论井水、河水,因没有受到如现代的各种农药、化肥、工厂排污水等的污染,相对而言是很安全的。许多诗人咏赞各地名泉泡茶的茶水之美的诗句,就更令今人向往不已了。再如交通条件,日常生活或游山玩水,主要都靠步行,所以年逾九十的老人还“步履如壮人”或“日行数十里也。”

    从营养条件看。  这是现代人最明显的优越性,古人只知道吃的是米飯、麦饼、豆腐、鸡鴨、鱼肉,白菜、萝蔔…,现代人知道吃进的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糖分、维生素A、B、C、D…,胆固醇、微量元素…,古人食天然盐,现代人食加工的碘盐,钠盐,健康平衡盐;各种加工的速食、熟食品,平添了许多的防腐剂、色素、漂白剂等。越吃越科学,却也越吃越多问题。吃出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则有设备齐全的医院和分科越分越细的专家医生。现代人这种膳食结构的优越性,外加不良的空氣和水质,无形中给长寿增添许多额外的负担甚至帮倒忙,这或许正是长寿离不开医疗保障的最大特点。

    日本的石原医生指出,自然界里的野生动物一旦生了病或受了伤,会自动采取断食、发热等先天的自然方法,达到治愈。人也是动物的一种,也有先天的自然治愈能力。感冒肺炎、癌症、结缔组织疾病等,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有食欲不振、发热的现象,这些也都是自然治愈力的反应。而现代西医面对这些疾病,都要鼓励患者多吃,以增强体力;病人发热,当然采取降低体温的方法。石原医生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违反自然规律的治疗方法,它抑制了人的自然治愈力的功能。于是出现了医学越发达,医生越增多,病人数量和疾病的种类也不断增加的怪现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这种矛盾的现实,促使我们反问:治病就只能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对垒吗?我们是否应该回到生命和健康的起点,认真加以反思呢?

    提出问题远比解答问题来得容易,长寿的垃圾老人和历史上的长寿老人向现代医学和长寿问题提出的挑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怎样分析?笔者深感力不从心,虽然写了六千来字的探讨,仍然停留在皮毛上,无法深入,只好交出一份粗糙不及格的答卷。

                                         2005,7,23
-----------应该大家都明白了吧, 不错, 感谢楼主.
-----------关于长寿,我在日常中观察到有其中一个现象:守寡或和不婚的人大都很长寿.
-----------不要滥用药物,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挖掘自身潜能
-----------我们镇的老人平均寿命超过80岁,90以上的也有不少
-----------只要符合养生规律的人都能怡养天年而长寿,这给结婚不结婚没啥子关系,看那长寿有地位和学识的人,都是长期埋头学问,身心愉悦之人,而那种无所事事,妄想长寿的,做梦也休想,不入魔就不错,多数都是夭折.
    垃圾老人是因日落而息,日落而作,正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那周遭脏气,怎能有染,我看那锦衣玉食的人要一去就病了,不出十天就得住院,哈哈!
-----------现在人都有公费医疗,得了病恨不得把医院搬到他家里去。
-----------我的母亲也百岁了,她没有任何长寿秘密,平平常常。
-----------回复 夜听春雨 的帖子

说得太好了!非常赞成!所谓科学,所谓现代化,所谓发达。实际人们都生活在一种物欲横流的时代!为了金钱、为了物质、为了享受、情感越来越淡薄、人也越来越势利!
相关文章
 邪热郁蒸证
 十二经气圆运动图从里往外的顺序有规律吗
 脉痿
 卫生、工商部门突击检查“悟本堂”
 第二节 核酸(基因)探针目的核酸的制备技术
 发搐第十四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