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力
《易经》的天人观是什么?
《易经》的天人观就是“天人合一”。什么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一人一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在其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
天人合一的实质就是整体观也叫三才观,对此,《易经•说卦》有一句名言叫做: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这就是说,《易经》首次提出“三才观”,这个就是天地人整体观。
我们知道,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人与天地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人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精髓。
人与天地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水变了,鱼就要变,所以人的养生要顺应天地四时,这就是人与天地相应,于是才有了《
黄帝内经》强调的四季养生。
所以,人与天地相应,是《易经》天人观的核心。
杨力提示
人与天地相应绝不是天人感应,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前者的实质蛤要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不唯物的和科学的;后者把天神灵化,认为天会感应于人,这唯心的,迷信的。
天人感应这一观点源于汉代董仲舒,他是汉武帝的顾问,他提出这一观点是为了维护“君权神授”,也就是说是维护皇权的,所以他接着又提出天谴说即言皇帝是老天让当的,大家都得服从皇帝,但皇帝也不要违背天意,否则会遭天谴。宋代大儒朱熹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发展为“天理人欲”,主张“遏(抵制)人欲(私利)而存天理”。后人发展为“天理难容”,认为天是高于一切的,是有意志的。
这些是政治的天人合一,《易经》的原意则是科学的。中医讲的是医学的天人合一,也是科学的天人合一,实质就是“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八个字,这在中医养生学上有重大指导意义。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易经》的天和西方的天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天意是上帝主宰的天,是神灵的天,超人的天;而东方《易经》的天是宇宙的天,是大自然的天,是无神灵主宰的天。所以东方的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相应的合一,是科学的合一,这是与西方的天不一样的,那些人攻击我们东方的天人合一,是因为混淆了东西方这个“天”的缘故。因此,我们必须区分清楚。
我国传统养生学的三大法宝
阴阳平衡的养生法宝
关于阴阳平衡与中华养生的密切关系,我在本书第九讲《易经》阴阳与中医智慧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主要宗旨我已经提炼出“阴阳平衡,健康一生”八个字。这里就不再重复。
身心合一的养生法宝
身心合一,也就是形神合一。形神合一,也就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统一,也就是心理健康加生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对此,我在本书的《易经》形神观与心理智慧作了专讲,在我的拙著《杨力心理养生忠告》也作了专论,在此也就不赘述了。不过我还是要强调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中,心理效应远远大于生理效应。所以,无论治病或养生都不能忽视心理这一环节。《黄帝内经》有句话“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天人合一的养生法宝
中华养生学强调天人一体,就是要我们关注人这个小环境与天地这个大环境的关系。所以我们中国人养生治疗最重视改善内外环境,内外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就要生病,内外环境改善,我们就能长寿,这就是我本讲的重点。
《易经》天人观在中华养生学中的应有与发展
杨力提示
天人合一的精髓应有在养生学上就是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顺此六字则寿,逆此六字则夭。
《庄子》有一个寓言说南海之帝 及北海之帝忽,有一次有浑沌之地受到中央之帝浑沌的厚待,两人商议要报浑沌之德,说:“人都有七窍以视听食见,唯独浑沌没有,我们也给他凿几个窍吧。”然后两人便给浑沌一日凿开一个窍,七天后,七窍都凿开了,浑沌也死了。这个寓言说明生命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否则空祸即起。
怎样顺应天时养生?
《易经》强调“顺乎天而后乎人”(《易经•革》)。怎样才能顺乎天?顺乎天,就是顺乎自然,也就是顺应四时阴阳养生。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在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顺应天时养生是保分子防病之本,我举个例子来说明重要性。
为什么夏至前后中风的病死率较高,尤其在夏至前后,每天的午时是心脑血管病易发作的魔鬼时期。因为按照《易经》太极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夏至前后是阳极、热极和气或极,就是所谓的“夏三极”,所以脑血管易破(易中风),又因心为火脏,夏季炎热,火上添油,所以心气易受损耗,易出现心脏疾病,发生
猝死、
高血压的人可以提前服药预防。
冬天为会么
脑梗死、
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因为冬天是阴极、寒极和气降极,极就是所谓的“冬三极”,所以易出现阳
气脱、厥证(包括现代医学的的脑梗死、
心力衰竭等),冬天天气严寒,血管收缩变细,加之心力不济,气血不通,所以易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
可见气候与人的生命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对此,我再举一个例子,2003年北京“非典”暴发,我是教《黄帝内经》的,我注意到那一年北京的气候非常中奇怪,就是无风,而且热不重,湿重,因为是火运不及之年,又遇大阴湿土司天,天气阴霾加之风小不能胜湿,所以中原一带的气候特点是湿热阴霾,整个华北大平原空气流通不畅,非常适合“非典”病毒的繁殖,所以北京、石家庄及河北一带“非典”暴发。所以,春节期间到香港、广州旅游的人全国都有,为何北京“非典”最严重,原因就是气候的差异。治疗时清热凉药要少有,在家要开窗通风。那时我当即给《北京晚报》写了一篇稿子,叫做《中原地带为什么“非典”流行严重?》。这难道不是气候与疾病的关系吗?
我再举一个例子,1955年乙未年,中医《黄帝内经》认为是三火相遇的太乙天符年,易流行温病,后来石家庄果然流行“乙脑”,老中医蒲辅周等结合《黄帝内经》运气理论开了
白虎汤重用
石膏,了下医生按照石家庄的经验给病人开白虎汤,重用石膏,结果
发热退不下来,后来去把老中医请来会诊,老中医们分析那年北京的运气特点是湿重,不宜过用寒凉,以免加重湿阻,改用芳化,用
苍术白虎汤,结果病人的发热退下来了。同样是高热和脑炎,为何用同样的药不起作用?原因不在于石家庄的气候是热重,所以要重用石膏,以清热为主;北京的气候是湿重,所以要用苍术、
藿香等芳香化湿。
从这些例子,我们不难明白,天气对我们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这就叫天人合一,我们能不在意吗?我们能不顺应天时的规律养生保健吗?
《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
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 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他的意思就是说,当月满时人的气血也实,所以不生病,反之,月廓空时气虚,易生病。为什么有些精神病如躁狂症在月满时加重,而
抑郁症在日晦时加重,就是这个原因,中医为什么要说女人的月经为“信水”,说的也是人与天地息息相关。
至于生命与气候的关系,《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已把它总结为五运六气。我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医运气学》,大家可以去阅读,因为在这时讲就要占许多篇幅,就不多讲了,下面我讲一下人和地理的关系。
地利又与养生有何关系?
《易经》有句名言叫做“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易经•系辞》)说明天地是人的母亲。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我们现在的人不是保护这些水土,而是破坏这些人赖以生存的水土。《黄帝内经》所说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悉人事”就是强调天文、地理、人事一样都不能少。地理,宏观上指地球。现在人类挤在地球村中生活,地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所以,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无私地哺育着人类,人类和地球休戚相关。
《易经》不但重视天对人的影响,同样也强调地对人的作用。
如《易经》的八卦都是由天地人三才所组成,其中,阳爻“——”从乾天而来,阴爻“――”从地坤而来,并且《易经》八经卦的三爻及六十四重卦的六爻都是天地人三才的象征,其中,五、上爻象天,初、二两爻象地,三、四两爻象人。八个卦中四个卦象天,四个卦象地。
四天卦:乾(天)、巽(风)、离(日)、艮(山)
四地卦:坤(地)、震(雷)、坎(水)、兑(泽)
天地是孤立的吗?不是,它们是互相感应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气交之中。人和天密切相关,和地同样关系密切,所以人要时常喝点矿
泉水,也就像喝点地球乳汁。人类受地球磁场、地球引力和地球热能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杨力提示
地球已经有46亿岁了,经过漫长的岁月,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和海陆的变迁才为人类提供了今天的生存环境,于是二三百万年前地球才开始诞生了人类,可是人类还不知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环境,人类难道不应该像爱护自己的母亲一样关爱地球吗?
人类生命与地球的变化息息相关,地球的变化决定着生命的存亡,6亿年来,无论是因为地球内在原因而产生的地质性变化,还是由于“天外来客”而导致的遭遇性事故,地球每一次的巨大变化都相应地引发生物界一次大的变迁,比如有学者论证恐龙的灭绝原因就在于此。因此,保护地球生态自然环境,稳定生态平衡,是保护生命的重要环节。
生态平衡的宗旨是阴阳平衡,地球本来就是由阴阳组成的,所以维护生态平衡,首先就要保护地球的阴阳消长平衡,这样寒温、水火、燥湿才能协调,人的生命活动也才能得以维持。
地球的元素同样存在着平衡,人体的元素和地球的元素有很大的一致性,如地壳主要元素如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几乎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所以只有保护地球元素的平衡,人类生命元素的平衡才有保障。
《易经》“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是最早的化学方程式,也是最早的关于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
《易经》说:“天地交感而万物化生。”就是说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作用产生生命,几千年前,《易经》就有这样唯物的观点,说明中国人祖先的智慧多么光辉。
杨力提示
从生命的起源来看,宇宙物质之间,包括人与地球之间,是互相作用、相互关连着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易经》的名言“山泽通气”,说明了万物是相感相通的,这表明了人的生命既是属于自己的,也是属于天地的。提示了养生的最高理念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体养生。
地球由于“三废”的污染,水质变坏,大气中充满着有害成分;核实验的能量释放等污染,使地球温室效应大增;森林乱伐,水土流失,沙漠正吞食着良田,风沙漫天,气候反常,水源告急……人与地之间的自然生态正被破坏,逐渐形成生态恶性循环,地球变得伤痕累累,人的生存也面临危机……
杨力提示
从来人们只注意自然界、地球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却忽略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其实,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地球的同时,也不断地干扰着生态平衡。
杨力提示
因此,人类要从长远的发展打算,应该首先立足于地球,呼吁世界组织制定国际性的监护生态的法制以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好人地关系。
《黄帝内经》提出,不同区域有各自不同的养生及治疗法则,《黄帝内经》非常强调治疗要考虑地理因素,她说:“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地势使然也。”
于是《黄帝内经》提出了著名的五方治则:东方之域,其病皆为
痈疡,其治宜砭石;西方之域,其病生于内(热郁于内),其治宜毒药(清热解毒药);北方之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枘;南方之域,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中央之域,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矫。这些论述出自《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这就是著名的“因地制宜”,也是因地养生。
关于因地养生,拙著《杨力抗衰老36计》中已讲到,怎样利用江河、海洋、高山、丘陵、原野、田园、森林、沙漠、草原等特色进行养生,请大家参阅。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高者其气寿,低者其气夭”,于此中受到启发,我提出了低温养生的新观点,这在拙著《杨力养生23讲》中有细致的讲解。总而言之,就是说“因地制宜”在养生学中有重大启发意义。
人和与养生的重要意义
在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一个重要内容。
《易经》的人和在天地人三才观中,人和是“曰仁与义”,就是要讲仁义才能做到人和,也就是德养生、心理养生。
杨力提示
德和才能人和,德和是人和的前提。
《易经》提出“合和观”,合,就是团结统一,大家合拢在一起,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56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和,就是和谐,就是中正,不偏不倚,就是与时俱进。人和,就是人与社会的关每和谐,尤其是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谐。要做到人与社会和谐很难,做到人与人和谐更是难上加难,但人如果不能与社会和谐,会给其心理、生理带来严重危害。
《易经》道德观与养生智慧
我国是一个有重德养生传统的国家。德养生最早提出于“五经”,“五经”中又主要是《易经》及《尚书》,德养生的实质是伦理养生。
《尚书》著名 《无逸》篇,记载了周公提出“无逸”,就是不要贪逸,原意是劝告当官的的不要贪逸,要“先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平民)之依”。稼穑泛指农业生产。
《酒诰》说:“无彝酒,越庶国。”诰是古代上对下、君对臣的告训文章;彝是古代是酒具。就是周公下令全国戒酒,以免酗酒乱德乱国害己。首次提出酒与德的关系,这是针对纣王造“酒池肉林”导致亡国而制定的。
《尚书》还提出“孝养厥父母”即提出孝为大德。
据考证,甲骨文记载血载心血管病、肿瘤、中风、口眼歪斜很多,尤其有嗜酒的记载。武丁的皇后妇好,能带兵打战,她死后武丁十分悲痛,给她以厚葬,我们从现在的妇好墓的发掘可以看出她可能较年轻就夭亡了,根析可能是死于中风。
《易经》是中华德养生的源头活水
元亨利贞四种大德
从《易经》来看,她所说的大德是:元亨利贞,并分别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易经•文言》解释说: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指元即仁;嘉会足以合礼,指亨即礼;利物足以和义、指利即义;贞固足以干事,指贞即因也,长久、坚持、正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古曰:乾元亨利贞,即亨通长久之意。即“君子进德修业……故无咎。”万事如此,生命亦如是。
元善也;亨美也;利和也;贞正也。四种大德也即真善美。
《易经》开了伦理道德的先河,《易经》强调自强不息,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强调“厚德”提出“厚德载物”,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一方面坚定自若,奋发图强,一方面胸怀天下,包容待人。
《易经》主张居安思危,未变先防,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经》的仁义思想是德养生之本
《易经•系辞》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把人道意义上的“仁义”,与天之道“阴阳”,地之道“刚柔”并称,可见她对“仁义”之德的重视。
杨力提示
《易经》有她的慈善及因果报应思想,她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积善观、因果报应有几千年前的《易经》中就已经很重视了,并非佛学传来的。
这样类似的论述在其他儒家经典中也有。如《中庸》:“大德必得其寿”,认为德行高的人才能够长寿。《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条即要养品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与家庭、社会和谐。《孟子》善养“浩然之气”,有了浩然正气,有了凛然大义,有了铮铮铁骨,自然能长生长寿。
《易经》道德养生的两个“翅膀”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从这个源头流下来的“活水”主要分出两个分支:儒家和道家,所以《易经》的德养生思想后来主要体现在儒家和道家的德养生之中。
左边的翅膀——儒家德养生:孔子高寿的秘密
以孔孟为代表人物的儒家,崇尚阳刚进取之德,可以看作是《易经》阳德方面的发展,是《易经》德养生的一只翅膀。孔子强调“仁德”,他提出的“仁者寿”是孔子儒家德养生的总则,也可以说中华民族德养生的总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伦理道德的
黄金规则,也是孔子德养生的基石,仁者就首先要做到“己乐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德养生又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大,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儒家伦理讲入世济世,强调以德治天下,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强调“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孟子活了84岁,是儒家的“亚圣”。他强调养“浩然正气”,就是一种正气,一种仁义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可以“舍生取义”,可以抵御一切歪风邪气。他又强调“养心莫善于寡欲”,认为利用道德修养克制不良欲望是养生的关键。
儒家德养生还需提到彭祖,他姓钱名铿。传说他是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商末已近八百岁,是寿星之冠,因而成为了长寿的象征,因善于烹调而受尧欣赏,于是被封于彭城,又因是养生之祖,故又被后世传为彭祖。
彭祖认为“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主张“常日淡泊,不亲狂荡,平和以保神。”认为“人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于三万日”,顺珍惜,一有损伤,当及时补上,“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无修补。”(《彭祖摄生养生论》)彭祖学识渊博,他的一生淡泊名利,不求功名利禄,他很流行修身养性,包括导引、烹饪、按摩、房中。他曾把商王给他的数万金如数收下,全分给贫穷百姓。可见其品德高尚,这叫做大德者必大寿。
孔子十分佩服彭祖,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右边的翅膀——道家德养生:老庄延年的诀窍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根基的道教。”
老子这个人“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因此他的“德”与孔子的德有很大的差别,老子强调的是“无为”之德,“朴”的德。而且这种德是养生延年的法宝。素朴,即朴素,与贪欲多私水火不容,朴素才能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欲,在道佛都认为的祸根,佛教主张去贪欲是断烦恼障的第一根本;道教认为多欲是最大的祸根,所以提出知足,即所谓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而“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达到其德养生效果的方法,那就是要“静”要“虚”。最终能无欲无为——顺其自然。
庄子活到83岁,主张清静无为,如认为“静则无为……年寿长矣。”(《庄子•天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以也。”(《庄子•刻意》)在庄子看来,导引呼吸等等方法,是像彭祖那样的人喜欢的,对于养生而言还是不够的,真正高明的养生是平易恬淡,那样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庄子•刻意》)
《庄子•养生主》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善哉!吾闻疱丁之言,得养生焉。
疱丁初解牛时,看到的是整个的牛,3年后,见不到整个的牛,而是微观的牛,后来熟练到能顺其自然生理结构解剖,刀根本碰不到骨,所以19年来宰牛没有换新刀,文惠君听到了大悟,刀能长寿,人的养生之道如果能顺其自然,那就也能长寿。“善哉!吾闻疱丁之言,得养生焉”,文惠君悟出的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其自然。
《易经》道德养生的启示
养生之道莫大于养德:道德修养是养生之本
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意志坚定、知足常乐几乎是长寿人的共同的点。一个人如果能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就会以奉献为荣,就会助人为乐,那么他就会君子坦荡荡,就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他也不会去为私利而伤感,更不会去干损人利己的事,其身心就会健康,气血就会调和,阴阳就会平衡,必然长寿。
道德决定心理素质
道德修养是心理养生之本,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又在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这是毛主席说的话,这是真理。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解决了这个人生观的问题,就是解决了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抓住了主要矛盾,那么道德修养、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道德影响生理之秘
道德修养高的人,大脑分泌的脑跨肽可增强免疫力,增强生命活力,少生病。有德之人,其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大脑功能都会有所增强,免疫增强,气血因之而调和。而气血调和又促进了阴阳平衡,就能达到最高境界的阴阳和谐。
长期积郁的恶劣情绪、心境对人体是有害的,而做坏事的人,他们每天心惊胆战,气血必然不调,阴阳离绝,所以易暴死、短命。中国有一句名言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可见道德修养是多么重要。
当代有许多优秀共产党员胸怀天下,克己奉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俭谦让,尊老爱幼,他们有的身患癌症还忘我地工作,结果癌症反而被抑制了。有些老红军战士,他们曾经为国家、为人民出生入死,一生为国家殚精竭虑,他们依然长寿,说明道德是生命之本。
杨力提示
总之,古今德养生智慧告诉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而良好的心态又在于有健康的思想,所以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有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非常好啊!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