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大承气汤治疗脑病心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丁元庆


大承气汤是通腑泻热之代表方,主要用于温热病热结腑实证,也是目前神经内科临床的常用方剂,主要用于急性脑血管病、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中毒性脑病、感染性精神障碍、躁狂症等。若热结腑实,或痰热腑实,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或痰热上扰清窍,出现昏迷、谵妄、躁狂、亢奋等精神神志异常,伴有大便不通,腹部胀满,口气臭秽,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时,常用此方加减。
  

升降气机,司在中焦。胃司降浊,阳明胃肠,通联上下,为气机特别是浊气下降之道路。胃肠壅滞,气机升降失司,浊气不降,壅滞结聚,形成痰、火、瘀、滞等致病因素,成为中风病以及其他脑病内在的发病基础。气机壅滞,大肠传导失调,糟粕内停,腑气不通,从而加重了风、火、痰、滞、瘀、宿食、燥屎等病理产物的堆积,最终导致气机逆乱,邪气、浊气上犯清窍的病机变化。中焦通上连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故中风病之气机逆乱,首先表现为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故欲醒其神,当先降浊,欲降浊气,必调阳明胃肠气机。
  

通腑可以降浊,降浊则能醒神,因此通腑泻热化痰是急性中风的主要治法。热结腑实,泻热通腑必用大黄。大承气汤以大黄、枳实为主药。大黄苦寒,色黄气香,长于入中焦、畅利脾气,复具泻火、散瘀、活血之力。枳实辛苦,入脾胃大肠经,能升清降浊,为畅利中焦,调理气机之佳品。因而,大黄、枳实、枳壳是急性中风调理气机之首选药物。
  

中风闭证较多,大承气汤适用于伴有阳明腑实证的患者。闭责邪实,治疗应祛邪开窍,凡属热证,皆可于对证方中加大黄。若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挟痰上蒙清窍,于凉肝熄风潜阳药中加大黄。阳明腑实兼痰热闭窍,可仿《温病条辨》牛黄承气汤。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应尽快应用通腑法,一可通畅腑气,祛瘀达络,敷布气血,使半身不遂等症状进一步好转;二可清除阻滞于胃肠的痰热积滞,使浊邪不得上扰神明,气血逆乱得以纠正,达到防闭防脱之目的;三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
  

胃络通心,胃热可以扰乱心神,此时,通腑调气,泻热降浊,即能宁心安神。临床所见,阳明腑气不通,气机壅遏,津液结滞形成痰浊,日久化热,痰热、痰火内结,扰乱神明,易发生失眠头痛、烦躁、躁狂等。临床失眠、躁狂的患者,若面赤垢浊,口气秽恶,不食不便,舌质红或绛,苔黄浊腻,脉滑有力,用大承气汤合礞石滚痰丸、生铁落饮加减治疗,常获良效。
  

大承气汤为阳明胃热炽盛热结腑实证而设,热盛最易导致阴津耗伤,而苦寒之品虽能泻热,用之不当则极易损伤阴液,故应用本方,首先强调辨证准确;其次,应中病即止,勿过剂伤正;第三,腑气未通,热邪、浊气未尽,阴液已伤,当参照后世温病医家之增液承气汤、黄龙汤、新加黄龙汤,通腑泻热降浊与生津救阴并重。临证常加麦冬滋阴生津,清心除烦;加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火与元气不两立,阳明热炽,饮食少进,火盛伤气,表现为精神异常,神志障碍,精神疲惫,形神萎顿,懒言懒动,舌质红少津,苔黄燥,脉虚数。治疗当通腑泻热与益气培元并举,其要在人参与大黄为伍,有泻不伤正、补不碍邪、泻下与补益相得益彰之妙。《辨证奇闻》谓冬月伤寒,谵语发潮热,以承气汤下之不应,脉反微涩,用人参一两,大黄一钱,名曰人参大黄汤。谵语潮热为急下之征,不下不足以祛邪,微涩之脉,是气液俱损,妄下反伤其正,故于大力益气补虚扶正之中,兼泻热通下,以求立足于不败之地。
  

因本方泻下之力猛,在使用时应把握分寸,所谓“得下,余勿服。”临床使用本方时应注意其煎煮方法,即后下大黄以取气锐力峻。
相关文章
 五色交错合参
 循衣摸床撮空
 中  医  大  小  问  题
 地黄散(《普济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狗脊丸(《嵩崖尊生》卷十。)
 “自血”治疗青春痘没有根据别轻信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