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谈用经方和猛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不详
近日在网上某经方论坛里读了不少好文章。关于对经方理解应用,有些写的很好,可以说是悟到了仲景的心法。但,对有些做法不敢苟同。
    我发现现在有谈到经方时头脑就发热,血压就上升的“狂热分子”(此说可能不恰当),好像不用经方,就是中医的不肖子孙。这不失为一件好事,但也要一分为二,客观的对待。说句不怕丢人的话,我这么多年来,还没有遇到仲景笔下所描述的完完全全的桂枝汤证,也就是说脉证完全符合者,但用桂枝汤的时候倒是不少,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照搬经方不符合临床实际。临床经方大家都是知任善用者,不是依样葫芦。经方组织严密,药量不同意义全变,有移步换形之妙,不是读了三二年书,就能理解了的。若开口闭口就是经方,遇病就寻思对哪个证,合用哪个方,这也成了方方先生,步入机械唯心的泥潭。仲景所重在于法度,立的是规矩,若真能识得仲景心法,断不能每证必用仲景方,治病必用仲景药,但意必暗合仲景心。若苛刻必用仲景方,无异于刻舟求剑,画虎类犬。从中医发展史上看也可说明此问题。古今大医家大都是精熟伤寒的大师,但他们也没有死于伤寒的圈子,而是活用伤寒方,扩广仲景法,就是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一点上,清代的诸温病大家做的最好。温病的治疗思想还是根植于伤寒之中,但治疗方法却延伸了,这并不是离经叛道,而是重经循道,事物必然是要发展的,理论也是如此。说寒温对立,实际是误解。治温诸多良方验之临床疗效非凡,没有全用仲景之方,但法没有逃出仲景之法,只是对伤寒用药范围的拓展而已。你若站在伤寒的角度去看温病,就很好理解了,其实寒温并未对立,“温”只是弘扬了“寒”。所以呀,这个经方你要活学活用,这样才不失仲景本意。
    再说这个用猛药的问题。猛药就是毒性大,作用偏强的药,如大黄附子甘遂大戟芫花之类。有人在谈到猛药时很兴奋,大谈用猛药有何神奇,好像不用就不能起死回生,实际上真正要死的病,没有几个人敢去治的,即使治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看了一些医家用猛药力挽狂澜,就激动不已,好像就该临到自己出手了,有的还以身试毒,我不赞成这样的想法和做法。猛药的烈性古人就知,你大可不必拿自己和患者的身家性命去试,等你再遇到人家所说的病例时,你也去那样治,可能不是那回事了。有人所述自己所治病例,甚至是自己的病时,附子动辄大几十克,我说那是东施效颦,睁眼说瞎话,杜撰的,我看即使用,五八十几克就好,不必如此冒失,古人叫“孟浪”
须知毒药治病,生死反掌,若无百分百把握,绝不可轻试。更有甚者,言用生甘遂6克内服,没有被拉死,精神可嘉!仲景用甘遂五方中,注明“二两”之大黄甘遂汤、“大者三枚”之甘遂半夏汤,确实是起死之方,但也是杀人之方,并且都是煎服的。大黄甘遂汤用阿胶二两,甘遂半夏汤用蜜合药再煎,都是监制之法,这些毒药猛方,我看没几人敢用。十枣汤注明“强人服一钱匕”,不过一克,还用枣汤送服,圣人如此谨慎,何况我辈!我用煨甘遂治水肿实证,装胶囊仅服大半克,既有强烈反应,即使病人能受,也不可过用,如孟浪用之,轻者步入险途,重者害命!危急重症用大方、重剂、毒药实不得已而为之,是霸道治法,切不可为显己之能而枉人性命!即使药后不死,也可能埋下必死之根了。这方面,我有过血的教训,初临证时,好大喜功,喜用大黄,芒硝,用甘遂也不少,治着治着就见病人每况日下,最后正邪双亡,命归黄泉!痛定思痛,在现在看来,并没有必要那样用药,平淡中也可见奇效,我这样说并不是保守,该用还是必用,要用之合情、合理、合法。
  医者,意也,智慧玄通之事也。不可不慎。



-----------很好的帖子,说得很在理, 医者,意也,智慧玄通之事也
-----------是啊,说的好,毕竟医者是救人的,人命关天的事,小心些总没错!
-----------中医有斯证用斯药,环境不备,为之奈何
尝读中医验案,一医久泻,自治罔效,遍求同行,五味杂投,亦无效验,求治名医,治以理脾,痛泻更甚,前者坚持(时长忘记),痛泻难忍,再求后医,疏方一首,大承气汤,一剂而愈,前医问曰,大承气汤一剂能痊,何故补脾日久?后医笑曰,前药所误,脾土不固,难以胜药
现今,病家无前医之诚,痛泻未愈,休言坚持,问候后医前辈、更医调治者轻,更有甚者……不提也罢
医者无后医之坚,心有定见,谈笑之间,二竖灰飞烟灭
-----------很久没来了,也逐暂懒于说话,现在终于看到了一篇好文章,此文作者可见大有实践经验,请大家切莫粗粗看过,再请三复斯言,是所馨香至祝了.
-----------(医者,意也,智慧玄通之事也。不可不慎。)说得好,楼主很细心。
相关文章
 从《三因方》看《金匮要略》
 伏龙肝汤丸(《张氏医通》卷十四)
 热郁少阳证
 (转帖)借鉴中国传统医学突破医疗瓶颈
 我知道治疗肾阴虚是用六味地黄汤,但是治疗
 乌头属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