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杂谈医话------怎样学习《伤寒论》?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古道瘦马第一 于 2012/11/11 19:49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houyi/

  谈起学习《伤寒论》,可以说各路伤寒大家都各有各的方法,都值得参考。但是有一种方法却谈的不多不深不透,这就是我自己戏称为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即用仲景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仲景的《伤寒论》,而不是用我们现代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或臆想。要想真正吃透《伤寒论》,最好方法就是把《伤寒论》,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原著中的条文方子里进行逻辑推理和排列,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如从类方的比较、方后药物的加减来体会用药之法,药物含义。我们先来看从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的比较中能发现些什么?首先三方的共同症均有发热,共同之药都有麻、杏、甘,仅有一味药不同。显然可以看出桂枝为恶寒身痛而没,薏苡仁为风湿身疼而设,石膏为汗出兼喘而设;桂技降逆、薏仁止疼、石膏清热。通过这样的类比,我们就可明确的知道桂枝、薏仁、石膏的药物作用,不用再作其它的分析和药书资料的论证,简捷而正确,直得仲景心法。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去做,而是采取寒热补泻、四气五味学说去分析解释理解,就会谬之千里,离仲景之原意远也。现在流行的辨证论治是隋唐以后的产物,而仲景之方用药重病重症,唯不重后世的所谓辨证分型。仲景用药的原则是有是症用是药,咳则五味、干细辛腹痛白芍、寒痛附子;急则大黄、缓则甘草,书中比比皆是。再如论中可以看到仲景温补可与寒凉配的例子,人参柴胡黄芩黄连知母、石膏;温热配寒凉,干姜、附子配大黄、黄连、黄芩;麻黄、桂枝配石膏、知母;柴胡、黄芩配桂枝、干姜。后人注解,尽管用辛开苦降、反佐诸说释之,终嫌牵强附会,象乌梅丸、麻黄升麻汤一类大方,更是寒热补泻一起上。这种情况在《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中更是比比皆是。如《金匮要略》中“产后下利虚极”的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注家均谓阿胶为产后血虚而没,岂知阿胶本为治利之药。《千金》治利方十之七八不离阿胶,且方中往往合用涩如赤石脂龙骨石榴皮,温如干姜、附子、蜀椒,寒如芩连、白头翁、秦皮,下如大黄,补如阿胶、归芍、人参。今人观之,必如堕五里云雾中,其实用药重症重病,不重分型功用,是汉方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背景。这一点今人学伤寒不可不知,千万不能用后人的思想去揣测古人的思路,否则就会在学习《伤寒论》的路上,南辕北辙,越学越离仲景越远。


-----------学了

----------- 本帖最后由 二泉映月 于 2012/11/12 14:1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kuaiji/

我觉得楼主照这个思路,可以试学黄元御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一样,也按自己的这个思路去注解。也是一种很独特的思路。中医就得有这种独立见解的人。

很期待楼主写出这样的书。

-----------思路很新,非人然亦然,赞

-----------这才是研究伤寒论的正途,但王叔和而后,能这样去读伤寒论的不多。倘人人依古先生法而研习,谁敢复诋中医为“玄学”、“伪科学”乎?
-----------注家均谓阿胶为产后血虚而没,岂知阿胶本为治利之药
有点不同意见:阿胶本身并无止利作用。血虚肝燥,木燥贼脾,脾阳不足,形成下利,阿胶补血荣木,故有止利作用。
-----------阿胶的作用就是止血,兼补血。
-----------本末倒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相关文章
 贵州一古寨神秘草药可控制生男生女?
 新加坡学校首创华文新课程 用中医提升学习
 中国著名老中医给我开的药方子,供讨论
 “不转行就没饭吃” 中医“病”了谁能“治
 温病条辨 下焦篇 上课笔记
 仲景伤寒补亡论 卷三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