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讲讲
大黄牡丹汤和
薏苡附子败
酱散
这两个方剂是治疗肠
痈的,一虚一实的对治,所以一养一泻,一驱邪一补阳
看看
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大黄 二钱
芒硝 一钱
南瓜子一两
桃仁 十枚
丹皮 二钱
一共五味药,前两味就是泻腑实证的,后三种为凉血通郁之用。
看主治:主治肠痈,肠痈自然少腹肿痞,关键的一点是按之极痛,病于下,则阴阳不能升降,所以或
发热或恶寒。
再来看脉象:脉迟紧,这里的迟不是寒之迟,而是结实未化脓前接结滞的像。如果脉洪数,就是化脓了,就不可以再用这个方,必须用到薏苡附子
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组方:薏苡一两 附子 二钱 败酱三钱 即
苦菜 主治:也是肠痈,因阴阳不得化于皮表,所以其身甲错,按着像肿,但不疼,喜按。身无热,但脉洪。这里的症状也深合能不能用下药的原则。所以道理是相通的。
肠痈就是形质之病,形质之病,尤其是脏腑一受病,出现形质上的问题,圆运动自然难以运转为继。
所以这里肠痈未化脓,则用大黄牡丹汤,大黄芒硝泻实热,丹皮瓜子
桃仁合前药泻其结血。肠痈已化,阴变阳,内在阳气不足,所以内虽有热,但实际上是虚热,就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附子以温肠藏,败酱涤腐生新,
薏米仁除湿清腐。
形质已病,自然用药直入病灶,才可以使圆运动恢复正常。大黄牡丹汤治阳实症,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阳虚症
,两者不能混淆,不然辩证错误,就更麻烦。
彭子指出,现代的
盲肠炎之类,就是古人的肠痈说法,如果疮痈在外,其实也是一样的辩证办法
这里提到一个例子,一人右
腹痛,右腿不能伸,即盲肠炎,西医要求割掉,诊脉沉细不舒,彭子用了
四逆散加
贝母栀仁,一剂而愈。四逆散就不用介绍了,加入贝母栀仁在于兼清热消滞之用。或者单用栀仁也是可以的。大家注意他的病灶所在,想想为什么这么用。
-----------学习了…………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对大黄牡丹汤有很多详细的医案,写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