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金针探秘之王道针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金针探秘之王道正法

桂亮

笔者在写《金针探秘》系列期间,一些朋友在与笔者交流的过程中,希望笔者能多讲解一些特效穴或速效穴一针治病的方法。笔者十分能够理解这些求学者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在笔者的治疗理念中的确没有所谓特效穴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片面的强调了某穴治疗某病的思维和所谓的特效穴,就会局限了思维,从而忽视了传统中医的整体治疗理念。另一方面,许多所谓的特效穴可能对某个人有很好的效果,但针对同样病症的其他患者却没有同样的疗效,在医疗实践中这种经不起重复的例子在临床中比比皆是。并且所谓的特效穴所产生的疗效,均是以通过激发消耗元气为代价的,特效穴片面追求一针治病,这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霸道针法。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它实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习针者普遍的浮躁心态,急于求成,缺少良好的正统中医理论及相应的治疗体系,不求甚解,只求形式上“学会”了多少多少招式,而并没有寻根求源,从“内难”等正宗传统经典中探索针道奥妙。我们研究针灸的方向应该是高境界的大道之修,而非低层次的小法小术的末技之求,这其实也是针道理念体系的本质之处,是高低正邪的衡量标准,求学者不可不善加辨别也。

古人云“技进乎艺,艺进乎道”,表达了学有所成包括了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技”的层次,也就是入门的层次。技就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意思。第二个境界是“艺”的层次,是由技术的熟练进化而来的。了解了基本知识初步入门之后,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之后,熟极而流,触类旁通,便达到了“艺”的境界。第三个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是“道”的层次。这是从“艺”的层次再度进化而来,是“艺”的总结,“艺”的精髓,“艺”的哲学方法论,“艺”的“所以然”。若止于“艺”,那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必须“艺进乎道”。“道”就是“所以然”,“道”可以指导“艺”的进展和“技”的熟练。因此最高的境界是“道”的层次,而一招一式只是技艺的层次。只有明白了道,才能彰显技和艺的真正意义。这就好比“人摸象”,如果不了解整体之象,就会象盲人一样,自以为自己摸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千人千态,莫衷一是。

针道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应该是“根本原理”或“本质含义”及其“方法论原则”等更高级别的东西,这些东西使我们一法通,万法通。“道”不同于“技”和“艺”,它在“技”和“艺”之中,却又在“技”和“艺”之外。因为“技”和“艺”是死的,而“道”则无处不在。只有明白了“道”,“技”和“艺”才会真正地变活。因此不要乐于小法,乐于小法则蔽大道,因为从道的境界来看这些特效穴或所谓的特殊技法是毫无意义的,它只会阻碍你认识真理。联系到师承学习,求学者要达到高境界,必须要有高的起点,需要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必须要首先学习一个正统的针灸理论体系及中医的整体治疗理念。针道中没有似是而非的东西,没有偷机取巧的捷径,意图通过掌握一些特效穴位或特殊招式而妄行针法是没有意义的,学习针法就必须回归传统,回归到“内难”等经典名著上来。把握了“道”就是王道之针,没有把握“道”,即使有一时之效却也是霸道之针,这就是王道针法与霸道之针的区别之所在!

笔者认为王道之针的理念,应该是扶正邪自去,祛邪而不伤正。所谓的霸道针法,就是以激发消耗元气为针灸治疗手段的针法,缺少完整的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虽有一时之效,却弊大于利,在无形之中损耗了人体的元气,减少了患者的寿命,求学者应当加以仔细辨别。因此王道之针为针道之正法,霸道之针可谓之邪法,一正一邪有着天壤之别。临床上王道之针必遵循先后天同养,以后天养先天的养生原则,补后天以实先天,补先天以长后天的治疗原则,通过扶正培元之法,并不刻意追求祛邪而邪自去。整体系统针法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应运而生创造出来的传统针法,整体系统针法融合了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在针灸过程中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资助,再结合补充脏腑后天之气,首先立于不败之境,真正达到扶正邪自去的疗效,即使是祛邪也不伤其正气。

持王道之针,则无敌于天下。《道德经》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有了这样完整体系的王道之针,再传授技和艺,自然就会融会贯通。而且由于把握了“道”,就必然会灵活地运用“技”和“艺”,一招一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习王道之针首先要有悟性,其次是师承的口授心传,针灸过程中的扶正、祛邪等不同阶段,其节奏的把握与调节也不尽相同,不是过来人很难尽得其妙。求学者必须在前人的指点下,系统掌握针灸的理论体系,把整个针灸体系理解了、融会贯通了,才会真正行王道之针,从而自然能够达到扶正邪自去,祛邪而不伤正的完美境地。因此王道之针为针道之传统正法,不仅仅是针灸艺术的思想与境界的表现,更是一种学术之“道”的深刻体现。领悟了王道正法,才能真实的体会针道意义,由此豁然开朗,登堂入室,达到真理的彼岸。


-----------先生写过很多文章,是个高人不知道怎么可以学习你的针法!
-----------
原帖由 yearabc 于 2009/9/1 23:55 发表
先生写过很多文章,是个高人不知道怎么可以学习你的针法!

http://www。txz1。com/bbs/thread-65348-7-1.html
-----------
原帖由 meile 于 2009/9/2 12:24 发表
学习了,谢谢谢谢谢谢

在明医网有更多的交流与探讨,希望您能从中受益。不过有权限设置不知您是否能一睹为快?
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28682&extra=page%3D1
-----------
原帖由 meile 于 2009/9/2 12:24 发表
学习了,谢谢谢谢谢谢

另在天下中医论坛,同样有更多的交流与探讨,希望您能从中获益。

金针探秘之王道正法:http://www。txz1。com/bbs/thread-65578-1-1.html
-----------                                          略谈中医理论在指导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
    先天之水,即是后天之土,后天之土,实根于先天之水(一也)。水者北方,在人为肾,肾中一点真阳,化五中土上之五谷五味,故曰:后天即先天,先天即后天。一而二,二而一也。天一生水,体也(合先后二天),天五生土,用也。何以言之?天一之水,藏于先天而生肾;天五之土,居于后天而运脾。脾也,肾也,先后天之枢纽也(后天以形说,先天以理言,形非理不运,理非形不载。形也,理也,实一贯也。)
李东垣始终以“脾胃为元气之本”立论。其立论依据就是指导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说的易学理论。他根据四象八卦方位说明脾居人体中央的重要作用。根据易理,脾胃属于坤卦、艮卦,坤为土,艮为山亦属土,而土居中央,不占四方却统领四方;土又为长夏,不占四时却统领四时。《周易》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说明坤土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李东垣认为阴阳水火以及五脏六腑之气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土:“以人身言之,六腑之气生发长散于胃土之中。”“若天火在上,地水在下,则是天地不交,阴阳不相辅,是万物之、大易之理绝灭矣。”可见土是阴阳水火相交的中介,脾胃是化生元气的根本。阴阳不断变化,物极必反,阳极变阴,阴极变阳,六腑本属阳,生长发散之性,却依着于属阴的胃土之中,因此强调脾胃元气的保养,重视脾胃之气的生发。
  李东垣发挥《素问》“五脏者,皆禀于胃气。胃者,五脏之本也”的论说,认为五脏之中脾胃为太极,元气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根本,既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和产物。 元气的虚实决定于脾胃的盛衰,脾胃虚则元气虚,脾胃盛则元气盛。他还以《周易》阳升阴降原理说明脾升胃降,是精气运动的枢纽。《脾胃论•阴阳升降论》云:“易日:两仪生四象,乃天地气交,八卦是也。在人则清浊之气皆从脾胃出,营气营养周身,乃水谷之气味化之也。清阳为天,清中清者,清肺以助天真,清阳出上窍;清中浊者,荣华腠理,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浊阴为地,浊中清者,营养于神,浊阴出下窍;浊中浊者,坚强骨髓,浊阴走五脏,浊阴归六腑。”说明营分为清中清、清中浊、浊中清、浊中浊四象,并以脾胃为枢纽,升清降浊、升阳降阴,使营气升降运行于全身,起到营养作用。脾运胃纳的主体在胃、脾。胃通过阴阳气血的升降布散发挥作用。如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升降失调,“浊气在上,则生膜胀”而纳呆,“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而不化。如果劳倦喜怒耗伤元气及阴血亏损而动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心火胜则乘其土位,母病及子,便成伤脾胃之病。脾胃损伤不能生化营卫气血,少阳三焦阳气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下,则易感外邪。
中医藏象理论精髓在于五藏神机的升降出入和运动。以脾胃居中,心肾分居上下,肝肺各居左右的藏象模型,象天道而左升右降。心肾是升降的根本,肾是升降的源动力。坎阳发动,肾水上济心火,则脾转肝升;心火下温肾水,则胃转肺降,于是水升火降,坎离交泰,从而完成左阴升,右阳降,左温升,右凉降的气化过程。即在肾阳命火的发动下,中土枢轴转动,致使肝脾肾温升而心肺胃凉降。肾阳为坎中之阳,乃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即三昧真火,左温升全赖此火种;心阴为离中之阴,乃一阴舍于二火,为人体真水,得坎水之济而下荫,右凉降全赖于此,心肾水火升降为先天一太极。脾胃是升降之枢纽,升降化源在于脾胃,一为阴土本湿,一为阳土性燥,燥湿调停,中气得以化源;元阳发动,枢轴始运转,脾升肝才升,胃降肺始降,脾胃升降为后天一太极。
   通过以上的分析脾胃的阴阳动静升降运化为后天一太极,秉承太极之性。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即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变出现相对静止, 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正因为脾胃太极生生不息,才能运化无穷。孙思邈云“补肾不如不脾”,许叔微谓“补脾不如补肾”,其实二者均为人生之根本,有相资之功能。其说似相反,其旨相成也。。《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指出的“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说明生理上脾与肾是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资助的关系,两者共为人体生命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水为万物之元;脾为后天之本,属土,土为万物之母。脾肾合德,水土互用,后天之气得先天之助,则生生不息;先天之气得后天之养,始能生化无穷。
    结合针道,笔者所研究的针法从温补中土脾胃从手足阳明太阴入手,融合了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在针灸过程中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资助,再结合补充脏腑后天之气,首先立于不败之境,真正达到扶正邪自去的疗效,即使是祛邪也不伤其正气。笔者认为所谓的王道之针的概念,应该是扶正邪自去,祛邪而不伤正,这才是真正的针法中的王道,除此皆为霸道针法。

-----------再论针法培元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出元气的盛衰聚散及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生老病死。元气充足、运行正常。是人体健康的保障;元气不足或气机失调,则为致病之因,故有“百病皆生于气”、“元气虚为致病之本”之说。因此防病治病也应以调护元气为本,善养生者更应正视护养此气。故张介宾说:“盖天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类经.运气类》)。笔者在《金针探秘之论针法补先天元气》一文中也已经提到培养元气的基本理论:“《上古天真论》中还谈到“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表述肾不但藏先天之精,而且还藏纳脏腑活动化生的后天之精。这种认识成为后世论述肾与其他脏腑的先后天辩证关系的依据。肾藏先天之精之所以生生不息,全在于其他脏腑的后天活动化生精气进行培育,才得以不断滋生,二者是互相依赖,相互为用的辩证关系。先后天之精的关系即是如此,肾脏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也是如此。临床上先后天同养,以后天养先天的养生原则,补后天以实先天,补先天以长后天的治疗原则就是这种理论的实际运用。通过以上理论的指导,笔者提出了先后天并重,肾为先后天之枢纽的理论。在《内经》中重视脾胃,后天化生的精气对先天之精的培育,以脾胃化生的后天精气为主,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反之临床上不遵循先后天同养,以后天养先天的养生原则,补后天以实先天,补先天以长后天的治疗原则,才是真正消耗和激发元气的针法,无形之中必然减少患者的寿命。也正因为如此笔者所研究的针法从温补中土脾胃从手足阳明太阴入手,此乃针法之王道。当前一些针者根本不去考虑是否合乎针法之王道,往往追求一针治病,一针治病不是激发元气还是什么呢?因此霸道之针是当然某些针者急功近利的具体表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针道。笔者再次再重申笔者的针道:结合“针道”治病的境界,我们无需刻意的有目的有意图的去攻克疾病,而是要通过调气之法,顺其自然的实现合目的合意图的有常有序去引导疏通疾病,使疾病在无形之中自然消退,而一切又是如此的平淡无奇简简单单,这就是顺应自然的力量。疾病是生命抗争的表现和反应,我们不仅要读懂生命抗争的外在表象,更要探知是什么引起了生命的抗争,所以我们真正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表象,而是表象背后的生命异样的活动。结合针灸之法,笔者借用《内经 九针十二原》“ 迎之随之,以意之,针道毕矣。”来理解自己的针道,即是圆融的技法,从有为自然过度到无为,再加上平和的心态,这即是笔者的“针道”。因此欲对针道有所精进,必先对意志进行锻炼,忘却成败得失,以求达到内心的空无一物,来开启智慧的火炬。“无为无不为”不仅是指导我们治病的理念,心态的体现,更要贯穿调气的整体过程之中,来达到大巧若拙无法之法的境界。当然对于培元针法不仅要进行理论上的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达到王道之针的境界,这就需要笔者的口授心传加以指导和点拨,才能真正探索到针道之真谛。

-----------激发先天元气是桂亮的针法第一招,至于能否返还未必,就象引爆了的炸药,想回火就未必了.这不是我说的原文如下:
"如何运用针法打通小周天,首先要用针法激发肾中先天一气"
见http://www。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1807

借助外力来打通周天再来什么把气化的先天元气再返还先天是不可能的,希望想通周天的人,不要想着把你的先天元气爆炸出来,取得点温热感得不尝失.先天元气用一点少一点.不然的话现在可以见到几百岁的人还在世界上蹦来蹦去.


-----------
原帖由 桂亮邮箱 于 2009/9/1 23:10 发表
金针探秘之王道正法 桂亮   笔者在写《金针探秘》系列期间,一些朋友在与笔者交流的过程中,希望笔者能多讲解一些特效穴或速效穴一针治病的方法。笔者十分能够理解这些求学者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在笔者的治疗理念 ...


针道通周天   作者: 桂亮   发表时间: 2008-10-24
http://www。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1807

如何运用针法打通小周天,首先要用针法激发肾中先天一气,其要在于肝肾二经相配合。《内经》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所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属木位居东方,为发生之始,故生血气,又主春之气,阳气之始生也。而肾为元气之根,精神之舍。肝在五行属木,乃肾水之所生,即水生木也,因此取肝肾两经相配,取肝之发生之阳气,辅助肾中先天之气上升,又有补气生血之妙用。再与手法、时间相配合,即能激发先天之气,而先天之气源于先天之精,借命门之火熏蒸而成,在针灸过程中先排尽全身阴邪之气,然后使两肾发烫,一点元阳贯尾闾,穿夹脊,上泥丸,此时六根震动,再运针导引,使其下降,归人丹田封固。此过程一气呵成,所谓气满任督自开,不假有为,水到渠成。至此任督二脉已通,自然已补足后天,重归先天,百病皆无,精满气足,针毕即能自运周天。


[ 本帖最后由 董氏針灸 于 2009/9/13 23:35 编辑 www.lindalemus.com/hushi/]
-----------
原帖由 董氏針灸 于 2009/9/13 23:32 发表


针道通周天   作者: 桂亮   发表时间: 2008-10-24
http://www。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1807

如何运用针法打通小周天,首先要用针法激发肾中先天一气,其要在于肝肾二经相配合。《内经》 ...


研究文章必须以整体观之,而非局部之分割,此有断章取义之嫌。此处之激发是启动的意思,并非你所理解之“激发”。不然又何来《针灸补亏正法》《王道正法》《再论整体针法》等等一系列文章,感谢董氏这么关心笔者的帖子,笔者一定不负所望会使更多的网友来关心笔者的《金针探秘系列》了,也更加关心传统针道了,当然对于董氏网友的帖子,笔者必将热情奉陪,当然最好探讨的是在学术交流内容范围之内,而不是无谓的口舌之争,哈哈。
笔者在明医网已经与你探讨得很详细了,呵呵!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1473&extra=page%3D1&page=60

[ 本帖最后由 桂亮邮箱 于 2009/9/14 20:35 编辑 www.lindalemus.com/pharm/]
相关文章
 梧桐子是多大
 辨脉病生死
 不明原因头疼
 攻寒汤(《普济方》卷一九九。)
 石斛浸酒(《圣惠》卷七十八)
 健脾经方临床运用之体会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