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转帖]中医学的发展在于大医至诚——访著名中医学家李炳茂教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学的发展在于大医至诚——访著名中医学家李炳茂教授
http://www。westtimes。com 2006-10-13 9:55:11 西部时报
■本报记者  武宏斌  王兴海         
      “珍爱传统但不固守传统,而是时时注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使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的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现代中医理论,反过来再指导现代中医的临床实践,用现代中医手段解决疑难疾病,使中医真正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这是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李炳茂教授提出的中医发展方略。
      李炳茂教授是我国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中医科,一直从事中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1992年,他提出的糖尿病受年代、环境、人体状况影响理论,即古代糖尿病人以阴虚为主,当代糖尿病人以燥热为主,治疗方法正好相悖的理论,在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并最终得以验证。他先后出版了《新编万病验方大全》、《肝病用药》、《古今名医奇病治法三百种》、《类经评注》、《实用医药顾问》等12部著作,研制并投入生产了速效降糖丸、胃肠黏膜保护粉、保肝液、清眩饮、健胃通降丹、解痉壮阳液、美容糕、上感通口罩等10多种特效中成药,6次获得河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和河北省科研成果奖。李炳茂教授不仅著作等身,科研成果丰硕,还担任着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河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和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众多社会职务,是名医,更是中医事业的献身者和领跑者。近日,记者就中医学如何进行继承和创新,以及如何看待传统的“汤汤罐罐”与大型CT、核磁共振等的结合,专访了李炳茂教授。
      李炳茂教授介绍说,中医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医学书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就要求中医工作者,必须刻苦钻研,博览群书,勤于临床,精于总结,才能最终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创新。同时还应具备哲学思辩和融会贯通的悟性和能力,因为中医学是动态的、发展的,绝对不是教条的,不是越老越好,一成不变的。“中医学在起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始终吸取了各个时代、各个学科的先进理论和先进方法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真正的哲学,或者说真正的哲学的真谛,就来自于中医学”。他进一步阐释:“中医学的学科兼容性非常广泛,连古代哲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炼丹、象数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的科学内涵都被中医学兼容并蓄,甚至连古代兵法中点将布阵的战术理论,都用作治疗学的谴方用药指导原则了。中医学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内经》、《难经》等。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家的思维空前活跃,不断冲破医经的束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急剧增多。如重视形体分析、擅长外科学等,最经典的要数华佗用中药麻沸散麻醉,开展腹部、骨骼、头颅等多种手术。此外的另一个特点是,医学家们对辨病和辨证同等重视,并开始了炼制丹药等等,开始了化学反应制药时代。宋元时期,医学家敢疑经立派,更进一步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清代又创温病等学说。以后,西学东渐,又兴起汇通学派、衷中参西等大家。中医学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创新。再比如关于天花的预防接种术,中医叫人痘接种术(又叫插花术),比西方牛痘接种早了300多年,明代初期就发明了。尤其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天下第一药典”,在药物分类、鉴定、生药、药性、方剂、炮制等许多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完全可以说,中医学在不同时期的理论和技术都代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体现了时代特征,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是在现代西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学也具有独特的长处。如中医学独具特色的辨证思维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很多疑难杂症,都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很好的治疗效果,是西医可望而不可及的。”
      李炳茂教授认为,无论中医、西医,诊治疾病的关键环节,首先是正确的诊断。在诊断方面,中医的四诊是望、闻、问、切,西医的四诊是望、触、扣、听,都把望诊放在第一位。而望诊的内容、方法和应用的辅助工具,都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有所改进。古人只能用肉眼直接望诊。后来发现眼镜能矫正视力,对近视或花眼者能看得更清。基础理论可分为中医和西医,医学检查中的物理工具可没有区别。如果我们中医工作者能做到这些,我们就都成了名医华佗了。《华佗传》记载华佗用上池之水服了长桑君给的药,就能看到人体内的疾病症结了,治疗疾病也就得心应手了。本来我们的先哲们就主张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如荀子《劝学》中就说:“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与物也。”
      不仅诊断如此,解剖、生理、病理等的研究,用药、手术等治疗方法,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精确、更先进。我们的祖先就认为中医的二元阴阳理论是无限包容、无限分割的。《内经》:“阴阳者,推之可十,十之可百;推之可千,千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所以,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细胞、纳米,都是中医学研究和应用的范畴。所以,我们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都要树立大中医思想。中医从理论到临床,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能现代医学逐步发展,领域扩大,中医就逐渐萎缩,领域越来越小,最后只能开些口服中草药汤剂。而中药注射剂、中药提取单一成分,精确的解剖学、手术学就都认为是属于西医的了。试想如果我们现已发展到科学先进的时代,我们的中医学就不发展了吗?所以,中医的发展,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发展,一定树立大中医思想。只有思想观念更新,才有基础理论创新,才能指导中医临床的现代化。
      正因为如此,李炳茂教授在分析研究了古今影响疾病的诸多因素以后认为,中医治病,贵在主张辨证施治,比西医更注重人体基本的健康状况、地域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甚至社会风俗的不同对疾病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现在人的体质比古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那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骨瘦如柴的状况不见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营养过剩的现象随处可见。肥胖、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成为伴随人体的常见疾病。如遇到病人休克,古代可能是因为极度虚弱所致的低血糖、低血压,心脑供血不足等。现在则可能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肌缺血,或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意外。治疗方法也截然不同,不能拘泥于古方旧论。所以,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创新。
      李炳茂教授正是率先接受和形成了这样的现代中医学理念,其研究和创新势如破竹、触手成春。1987年,全国最权威的《中医杂志》第1期发表了他的论文《养阴理气法治疗胃扭转介绍》,这是中医界首次介绍用中药和中医学手段治疗胃扭转,用中药代替手术,给医学界带来很大震动。这一中医学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1991年,李炳茂教授积数年之潜心研究,总结出中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能射精的11种疗法,其中“用镇缓解痉汤治疗性功能障碍”的理论和验方,再次在全国男性学界引起广泛重视,一直被各类教科书选用。
      在李炳茂教授丰硕的科研成果中,独创性最强、影响最大的当推他用大黄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其中突出体现了他与时俱进的中医理念。按西医理论,糖尿病是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治疗也就以口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或不断地给患者注射胰岛素为主,其效果确实明显,但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长期用药可导致胰岛分泌衰竭或对注射胰岛素的依赖性。李炳茂教授认为这些疗法治标不治本,应当考虑从中医学里寻找良方。传统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的病理认识是以阴虚为主,治疗方法是养阴止渴。他从多年的临床积累中发现,近年来糖尿病人的剧增和人们饮食结构变化、营养过剩有着直接的关系,多数表现为营养过剩,燥热郁积,而是以燥热为主的病理。他从分析患者病程变化、中医证型转化、胰岛B细胞损伤程度、血清胰岛素浓度等中西医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疗当代糖尿病应以清热泻火为主的治疗方法。在药物的选择上,也匠心独运。他查阅大量文献时发现,清代宫廷医案中大黄的使用率较高,这与宫廷饮食丰盛有重要关系。李炳茂教授对大黄药性进行分析,发现大黄无毒,且有降血糖作用。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用量直接影响效果,量小时,能消导、健脾补虚;中等量,能调整机体平衡;较大量时才能泻火清热解毒,通滞化瘀。更为重要的是,大黄虽然有一般认为的泻下作用,但只是通过促进肠管蠕动实现泻下通便,并不像芒硝等泻下药物那样会增加肠腔水分而剧泻失水,其药性是安全的。有了这一发现,李炳茂教授大胆探索,临床组方时在中医界首次以大黄为主药,泻热毒、破积滞、降脂化瘀通经脉,从而实现降糖的作用。他将这一成果应用于临床,研制出黄参降糖丸不但对Ⅱ型糖尿病有奇效,对Ⅰ型患者也有显著作用,许多患者停药十几年竟未复发。
      20余年致力于用大黄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李炳茂教授尝到了成功的滋味。1992年,他应邀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大黄学术研讨会,作了大黄降糖机理的专题报告。《中医杂志》第二期重点推介了他的专文,在海内外引起广泛重视,被国内外多家医学杂志、书籍摘引。1993年,美国中华医学会邀请他前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1997年,他又因此获得了河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2000年11月,他带着这项成果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21世纪健康与中国国际论坛的主讲人之一。2005年11月24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他进行了专访。
      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抑或取长补短发展自身,李炳茂教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真正能使中医学永葆青春的灵丹秘诀不是别的,而是崇尚中医学与从事中医事业的医者们自身一定要做到——大医至诚。
http://www。westtimes。com/news/2006_10/200610139582419858.shtml
相关文章
 补虚调腹脏
 兰室秘藏 心腹痞闷门 上课笔记
 心阳虚血瘀证
 添加紧要良方
 营出于中焦
 黄甘丸(《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