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树德堂与“九天贡胶”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小黑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去啃草,狼溪河里来饮水,城里大桥遛三遭,少岱山上去打滚,至冬冬宰杀取了皮,熬胶还得阴阳水。”
  
流传在东阿一带的这首民谣,将阿胶的故事传唱至今……

  
阿胶以始产山东平阴东阿镇(明清时称东阿县)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真正让阿胶名扬天下的是东阿邓氏树德堂的“福”牌阿胶,那是当年进贡朝廷的贡品,其制胶有300多年的历史。

  
树德堂阿胶的“福”气

  
明朝及至清初,东阿城内熬胶业达到鼎盛,各路杏林高手和行商药贩纷纷慕名入籍东阿,有的既行医又熬胶,有的只做熬胶生意。《东阿县志》载:明朝中前期,东阿的阿胶业几乎达到“妇幼皆通煎胶”的鼎盛时期。至清代,十几个大的阿胶制作作坊在东阿镇渐渐形成,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于氏天德堂、王氏景春堂、庄氏太子衡、陈氏东岳衡、卢氏协裕阿胶庄等,这些大作坊年产阿胶均超千斤。树德堂业主姓邓,祖籍就在东阿镇,家族秘传制胶良方。开始,邓氏既行医又制胶,借助于临床经验,不断对阿胶制作工艺进行改进,逐渐总结出一套熬胶的经验,其秘方世代相传,所产阿胶色质俱佳。至其后裔邓发主业时,邓氏所产阿胶冠于众家,邓氏遂放弃行医,主营阿胶。
  
清代咸丰皇帝晚年无子,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好不容易怀上了身孕,却又不幸患了“血症”,虽四方寻医问药,但医治无效,以致形成习惯性流产。此时,平阴县东阿镇籍的户部侍郎陈宗妫郑重地推荐了家乡邓氏树德堂阿胶,懿贵妃服用阿胶后,果然治好了“血症”,并喜得龙子,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于是,咸丰皇帝大悦,赐给邓氏树德堂堂主邓发三件礼物,即一件四品官服黄马褂,一个手折子和一幅“福”字,并封树德堂阿胶为“贡胶”。邓氏树德堂阿胶作坊自获得黄马褂、手折子和“福”字之后,即把“福”字作为商标,并将“福”字印在胶片上,在树德堂堂店上悬挂,作为该堂店的招牌。这种带有“福”字标记的阿胶,其包装特别讲究,绢裱盒装,古朴典雅,古色古香,赏心悦目,其标记图案为一花瓶,口插三枝方天画戟,并盖有东阿县印。图案上印着的“福”字,还是每年进贡皇宫的凭证。
  
“福”字为邓氏树德堂带来了不一般的“福”气,由此,邓氏阿胶言必称“福”字,在同行中无与伦比。
  
同治十年(1871年),朝廷委派钦差大臣到树德堂监制阿胶,“福”牌阿胶又冠上了“九天贡胶”的美誉。如今,黄马褂已随邓发下葬,只有咸丰皇帝赏赐的手折子还存在山东福胶集团,这个手折子由羊皮制作,由三折组成,文字用金黄色丝绒绣成,位于中间的一折有正文一百多字,对邓氏阿胶多有赞誉;左右两折分别绣有“万寿”和“忌辰”四个大字,意思是每年在皇家寿诞时,可以凭此折入宫进献阿胶。

  
“阿娇”与阿胶

  
说起东阿阿胶,就要提到当地的狮耳山与狼溪河。狮耳山林木蓊郁,远观貌似狮耳,山中生多种中草药,是一座天然的药物宝库,古时多有家驴放养于此,驴食山中之草体壮肉肥,毛色乌亮,皮质特别适宜熬胶。阿胶成为贡品后,清朝皇帝每年均派钦差来东阿,监督购买纯黑健驴,牧于狮耳山上,至冬捕获宰杀,取皮熬胶,然后送往京城,保证了贡胶的品质。狼溪河水则更有讲究,《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狼溪河其水源为憬水之源,洪范九泉之水所汇归,其性甘温。”据说,狼溪河水清冽甘甜,硬度低,微量元素丰富,用之泡皮、熬胶易于蛋白质、氨基酸结合形成有机盐,胶块冬天不碎裂,夏天不变软,阿胶疗效大为增强。
  
邓氏树德堂所产阿胶之所以独树一帜,得益于遵古炮制,在泡皮、刮毛、搓皮、化皮、靠汁、打沫、过滤、沉淀、出胶、切胶、晾胶、翻胶、擦胶直至包装等几十道工序上都严格把关,产品有着色如琥珀光如漆、质坚而无异味、夏天不软、阴雨天不变形、遇风不焦碎、服之有神效的不一般品质。但东阿人还要补充一点,说好阿胶还得益于东阿的灵山秀水———“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去啃草,狼溪河里来饮水,城里大桥遛三遭,少岱山上去打滚,至冬宰杀取了皮,熬胶还得阴阳水。”这首民谣在东阿也不知传唱了多少年,狮耳山、狼溪河、白肚皮的小黑驴,正是一方乡土最好的写照。
  
说起阿胶,在东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天下流行着一种无法医治的疾病,人们若得了这种病便吐血而死。山东阿邑有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名叫阿娇,她独身一人去东岳泰山祭祀药王,寻求治好这病的药草。路上,一位老人告诉她:“要治好这病,非用食狮耳山草、饮狼溪河水的小黑驴的皮不可。”阿娇听了,心中一惊,家乡是有这么一头驴,它穿山越河如履平地,连山上猛虎恶狼都惧怕它三分。阿娇哪里知道,这头小黑驴是天上受贬的一条乌龙,所以神通广大。老人见阿娇有些犹豫,转身要走。阿娇想起了乡亲们的痛苦,急忙恳求道:“只要能为乡亲们治好病,豁出性命我也甘心。”老人见她心诚,便赠给她一把宝剑,并教会她剑术。阿娇返回家乡,来到狮耳山下,那头小黑驴见了她,大口一张就要咬人,阿娇举剑便砍。相斗间,忽然小黑驴掉头向山下奔去,原来它想使出绝招,要用后蹄将阿娇踢死。阿娇早有提防,纵身一跃,跨到驴背上。小黑驴又想打滚把阿娇压死,还没等它停住脚步,阿娇早已抽出宝剑,对准小黑驴的头猛力刺去,杀死了小黑驴。按照老人的吩咐,阿娇和乡亲们把驴皮剥下来,熬成了一块黄澄澄、亮晶晶、香喷喷的药胶,病人服下这药,病很快就好了。大伙去感激阿娇,但阿娇却不见了。有人说,那老人一定是药王下凡,他带阿娇到仙山当药童去了。从此,用黑驴皮熬制阿胶治病的方法便在东阿镇一带流传下来,人们为不忘阿娇的恩德,管这药叫阿胶。

  
从作坊到专业生产厂

  
邓氏树德堂阿胶成为贡品后,产品销路很快打开,特别是在江浙一带销路很好,而且很快行销东南亚。作为知名产品,“福”牌阿胶在1914年参加了山东省物品展览会,并获山东省褒奖证书和最优等金牌。1915年“福”牌阿胶又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从此,“福”牌阿胶获奖一发不可收:1916年获农工部博物产品评比一等奖;1923年在南京医药展览会上获一等奖;1933年更是获全国出口货品超等奖状,同年再获国货陈列纪念会奖状。
  
新中国成立后,为继承发展祖国医药遗产,使阿胶这一中药珍品造福人类,人民政府非常重视阿胶生产。1950年,国家组织并投入一定资金,把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庄氏太子衡老药店等东阿镇阿胶老字号集为一体,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国营阿胶专业生产厂——平阴阿胶厂,邓氏第五代传人邓世祥带着咸丰皇帝御赐手折子进该厂当技术顾问,“福”字仍被注册为商标。

  
·相关链接·

  
阿胶之渊源

  
□实习生 赵楠

  
阿胶是老少皆宜、滋补作用卓著的宝贵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中讲道:“出东阿,故曰阿胶。”驴皮胶则始见于《千金·食治》。当时牛皮、驴皮和马皮等皆用于加工阿胶,但驴皮胶已被医家所单独认识。阿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当地传说1871年清朝派四品饮差大臣监制“九天贡胶”,当时皇家专放养12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胶成长方块状,晾干后进贡朝廷,此名当源于此。
  
汉代之前是以“胶”入药,未有“阿胶”之名。“先秦有胶多种即‘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没有驴皮胶,表明早期药用胶的多样化。”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但后魏《齐民要术》指出:“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当时认为什么皮都行。
  
唐《本草拾遗》中记载:“诸胶皆能疗风,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又“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为牛皮,本经阿胶也用牛皮,是二皮通用,然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但以胶物者,不堪药用之,当以鹿角所作之,但功倍于牛胶,故鲜有真者,非自制造恐多伪耳”。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可见此时牛皮、驴皮胶已成两大主流,且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
  
明代李时珍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黄透如琥珀色的是牛皮胶,光黑如漆的是驴皮胶。明代已以驴皮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驴皮。
  
清代以后,《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神农本草经读》、《增订伪药条辨》等都记载:阿胶应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做伪品。现《中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


作者:常诚 通讯员:徐伟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文章
 米谷部
 蜜陀僧散(《鸡峰》卷二十五。)
 [试药]“道家灸脐秘方”使用全记录
 茅根汤(《傅青主女科》卷下。)
 湿温
 请问打通周天后还能否还原??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