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为君者讳”而改名的中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在我国古代,对帝王不能直称其名,此即所谓避讳。清顾炎武说:“讳名之礼,始自周人。”其后,成于秦汉,盛于唐宋,至明清达于极致。凡书简、文牍、卷宗、奏章等一切文字,遇帝王名讳,必须改用他字,或空字,或缺笔,或以墨圈避之。汉代因避武帝刘彻讳,改“彻”为“通”。宋代因避始祖玄朗讳,清代因避康熙玄烨讳,“玄”字均被改作“元”字。于是,“玄色”成了“元色”,“玄妙”成了“元妙”,“唐玄宗”成了“唐元宗”,等等。甚至连“弦”、“炫”、“眩”等字,也须在书写时缺末点,以示避讳。那么哪些中药因避讳而改名了呢?

常山原为“恒山
中药常山,本明恒山,李时珍谓,“因本植物始产于恒山,故得此名”,在《神农本草经》中,原称“恒山”,后因西汉汉文帝刘恒讳“恒”,故地名、药名都改成“常山”。改朝换代后,在医药典籍中,“常山”曾恢复。恒山”的原名;便到了宋代,因避宋真宗赵恒的名讳,而改为缺笔的“恒”,如“恒山汤”的“恒”宇就缺去了最后一笔。
“玄”药改名避祖讳
方药中的“玄”宇避讳的例子不少,历时也较长。乃因北宋皇帝之始祖为赵玄朗、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宋真宗下令要避赵氏始祖之讳,故均讳“玄”。
因此,中药的“玄胡索’改为”元胡索”,“玄参”改为“元参”,“玄明粉”改为“元明粉”。常用方剂“真武汤”亦与讳“玄”有关。为避祖讳,宋真宗把四方诸神中的北方玄武神,改为“真武神”,故以四方诸神命名的方剂成为青龙汤(东)、白虎汤(西)、朱丸(南)与真武汤(北)了。
清李中梓著《本草通玄》,后为避康熙玄烨讳,改书名作《本草通元》;书中所载“玄参”,也随之易名为“元参”。在这一时期,为同一原因改名的中药还有“元明粉”(原名“玄明粉”)。

山药原名“薯蓣
山药:是一味补脾益肾的佳品。在历史上经历2次改名换姓。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初因唐代宗叫李豫,因“蓣”与“豫”同音,便将其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又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因“薯”与“曙”同音)而改名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滋补方剂,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脾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都含有山药……宛西制药在河南焦作武陟县建立山药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六味地黄丸”的原材料质量,为生产优质安全的中药提供重要保障。
黄瓜本称“胡瓜”
在《本草纲目》中,黄瓜也是一味中药。事实上,黄瓜(不管食用,还是药用)原来叫“胡瓜”,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种子种植而得,因为来自西域胡地,所以称它为胡瓜。到了建立后赵政权的石勒,因自身是胡羯族人,并且信奉“胡天教”,因此下令讳“胡”字,遂把“胡瓜”改称为“黄瓜”,并沿用至今。
延胡
常常用来治疗胃脘痛的延胡索,在历史上也经历了数次的“改名换姓”。早在南北朝时期该药已开始入药,名为“玄胡”,唐代始有“玄胡索”之名(见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元代名医王好古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该药因此而得名“延胡索”。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称其为“元胡索”,现常简称为“元胡”。
相关文章
 白术丸(《朱氏集验方》卷五)
 本草求真 ※  百部全收录
 求前辈帮我看下一古方
 经效苦楝丸(《鸡峰》卷二十四。)
 麝香雄黄散(《宣明论》卷十五。)
 肥胖、肝转氨酶超标,请版主及众多高手们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