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看前辈中医师的要求和后辈中医师的表现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因为从小爱生病,有时吃西药作用不明显,常常喝中药,所以对中药没什么反感,反而认为当西药没作用时一定要看中医。
非典前,无意中在父亲家的书柜中看到一本杨思澍、舒萌达和江海身编者按写的《中医师手册》(父亲爱好甚广,曾自研中医,文革期间还为同事开方治过一些小毛小病)。想起早年间在父亲那里还见过一本《赤脚医生手册》,顿感好奇,跟父亲索了来,带回家一阅。
后值非典作狂,全民放假,左右无事,把《中医师手册》仔细地翻阅了一遍。不想,就此与中医结缘。借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收集了很多中医的有关资料,并对周围与中医有关的事物特别关注。
先不说国内的中西医之争,和中医未来发展方向之争。只从一个不起眼的方面,就可看到中医在大陆的发展,很有些威胁。
《中医师手册》的最后,三位前辈给出了“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可是,想想我与现代中医师们打交道的经历,实在是觉提中国中医堪忧!
《中医师手册》中对“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有这样一些要点(他们指的是住院病历,但是门诊病历也应是八九不离十吧?):
病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籍贯,职业,单位,住址,入院日期,病史陈述人,病史采集时间,发病节气等。
问诊: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女性经带胎产史,家族史等。
望诊:神色形态,舌象,小儿指纹,排泄物
闻诊:声息,嗅气味
切诊:肌肤,各部位切诊,俞穴按压,脉象
四诊摘要:系统、全面、扼要地归纳四诊信息。
辨证分析:从四诊摘要、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病情转归等方面书写。
诊断:有几个病写几个病,主先次后,病名后的括号内写证候。
治法:具体治疗方法。
方药:用成方要写方名及加减。方药每行四味,方药右上角注明特殊煎服法,右下角写剂量。
煎法:包括给药、宜忌、食疗、起居等护理要求。
体格检查:阳性体征,阴性体征(包括物理检查,即西医技术检查)。
理化检验:主要指现代显微等声光电检查。
西医诊断:有几个病写几个病,主先次后。
看着这些内容,我想,凡是看过中医的病人都会知道,现在的医生在病历记录方面,先不说内容,就从格式结构上能称得上合格的根本没有,连及格的人都凤毛麟角!
读过《中医师手册》后,我再去看中医,本能地会将大夫的言行与手册内容和要求做比较。这一比较不要紧,常常弄得我哭笑不得。在此,举两个小例子,看看大家是否有相同的经历:
例一:
非典期间,我倒是没感冒,但因为时间允裕,便想着去趁大家胆小、医院人少的时机去看病,把自己的小毛病解决一下。于是我先去附近的一个著名“三甲”中医医院看尿频。因为怕普通号看的人多,我特意挂了个专家号,是个副主任医师的号。
见至医师,他了一句话话:“哪儿不好?”我当时就感到很疑惑,我怎么知道是哪儿不好?但还是老实在说,我尿频,不知是否肾有毛病。“验个尿吧。”提笔就开了化验单。我拿着化验单再次找到他。“从结果看,没什么大问题,可能是泌尿系感染。想吃点什么药?”我顿时懵了——我怎么知道该吃什么药?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听您的吧,您是专家。”我只好这样答。看着大夫自始至终都没正眼看过我就开始开药,我想起了《中医师手册》中的四诊、八纲等说法,于是轻声问:“大夫,您不给我诊下脉吗?”这时,他才真正看了我第一眼,并伸手诊脉。
“我有什么问题么?”我问。
“没什么,就是有点肾虚。”他答。
“那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我又问。
这时,他认真地看了我一眼。“肾阴肾阳都虚。”
听了这话,我无语了。
从“没什么大毛病”到“肾阴肾阳都虚”,这中间有多大差别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个副主任级的专家的做法,肯定不符合中医四诊的要求,更不要说“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了。
例二:
大概是前两三年了,我父亲中风(脑梗)后休养了一段日子,觉得尿频比较厉害,伴轻微前列腺痛,认为可能是前列腺发炎,去上述那家著名“三甲”中医院看病。老人家觉得没什么大毛病,不用等挂专家号(因为我们去的时候,专家号已经没了,只能等次日再去挂),于是挂个了普通号。
接诊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问了父亲症状,又按了按父亲的小腹,就坐下来开药。开罢,对父亲说:“先吃几天药,如果没有减轻,就来照片子住院做手术。”我一看方子,全是西药。于是我问:
“您是哪儿毕业的?”
小伙子诧异地抬头:“XX中医学院。”
“中医学院也学西医吗?”我又问。
“中医70%,西医30%吧。”他答。
“中医不是讲望闻问切吗?你怎么直接就开西药了?”我追问。
小伙子有点磨不开面儿了,“前列腺病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不用诊脉也能治。这些常规西药挺有效的。”
我不禁轻笑:“就是说,我们根本不用来中医院?”小伙子不再搭腔。
出了门,我父亲说:“我就没指望让他看什么病,就是来拿点药。我自己什么毛病我知道。真是肿瘤我也不开刀。我这种身体,越开越糟糕。”我知道,父亲对中医的了解比我多,他只不过不想跟那孩子计较而已。
我不知这些中医大夫是怎样走上中医之路的,是高考失利考不上西医院校,才屈就于中医院校的吗?毕竟当医生的收入高于普通人,社会地位也高一些。
中国有句老话,“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吃了中医这碗饭,就该认真地按中医的理法方药去治病,干嘛做这些让西医看不起、中医看不上的事混日子呢?这无形中更是拆了本就摇摇欲坠的中医的台!
“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是中医前辈们为后辈中医师总结出来的、严谨的、行之有效的执业方法,也体现了祖祖辈辈的中医人的职业操守。如果认真地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一般病的解决方法基本就呼之欲出了。而他们寄以殷殷希望的后辈们,连照章办事的机械态度都没有,真令人心寒!
又想起前些天看病时,那个老大夫身旁的跟师女弟子。当时,她先是负责叫号招呼病人,在老大夫为我诊脉、开方后,又忙着抄方。从头至尾,都没认真地多做一点记录。方子上对我病症的描述,不及我口述的三分之一。也许老大夫心中明白,但那个女弟子未必就能高明到他同样的水平吧?老大夫为我诊脉后,我还曾多事地问:“您弟子不用也摸一下我的脉吗?”老大夫的回答是:“特殊的脉象就让她体会一下。”我很疑惑:脉诊是要靠大量的病例才能积累出来的经验,这个年轻的抄方机器一样的女孩儿不像是从小学医的世家子弟,就已经到了仅需体会“特殊脉象”的地步了么?
同样的现象我在那些“三甲”的“重量级”特需门诊的专家身边也能见到:老专家跟本不理睬那些围在身边的学生,而学生们(通常是3至5、6个不等)则毕躬毕敬地守在专家的身边抄方(只是对病人却是很耀武扬威的),大气都不敢出,鲜有提问的。
此事又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因为顽固的鼻窦炎和初潮淋漓不尽去看一个老中医。他的徒弟是第一个接触病人的,先望、闻、问、切,然后将自己的判断告诉老大夫,老大夫补充诊断,然后讲解诊断结论和开方,徒弟再抄方。与现在的师徒关系是多么的不同!
听说,现在的中医师傅不是完全地自主择徒,有很多徒弟是指派的。但不管如何,带徒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关系着徒弟今后手中病人的命运!藏私,是中医师带徒过程中最大的弊端!
其实,不管什么时候,病人的数量都远超医生的数量,严格地讲,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可能性,特别是中医!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再能干的医生,他一天也只能看30-40个病人。再多,就属于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糊弄了。另外,中医的用药,和西医的程序化不同,全凭大夫临场的经验和认知,不可能是完全的经验复制。师傅再倾囊而授,脑子也是师傅自己的,其经验和创新意识是徒弟永远也学不完、偷不走的。
有人说,现在中医院校成就出来的教授和博士们都致力于学术的研究和写论文,实战经验很有限,无非是拿前人的理论分析来分析去,再拽上一拽变成唬人的文章去骗“成就”,真正能治病的很少——除了那些因医术高明而被请进校门的真正的专家。话糙理不糙,这种学术风气不整顿,终将是中医发展的桎梏!
呜呼!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被扔的扔、卖的卖,挥霍了不少,再不珍惜,总有一天,我们会含着眼泪,看着它们姓韩、姓日,或干脆从地球上消失!

[ 本帖最后由 酸杏 于 2010/1/14 10:11 编辑 www.lindalemus.com/yishi/]
-----------写得好!
-----------嘿嘿,就连中医“科学”研究院的附属医院其实也是这般瞧病,没一点中医的样
-----------
感觉中医现在面临灭亡的危险程度比上世纪二十年代更甚啊

如今劣质的中药饮片,开中药却不用正宗的中医理论做指导的医生(我把他们称为“中药师” 而非“中医师”)

更可怕的是,我觉得在大陆传统文化已经断根了,中医也就没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虽然民间还散落着少许真正的中医大夫,但他们的数量绝对不比大熊多,广大

百姓日常碰到的基本都是“中药师” 而非“中医师”,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得出中医

治不了病,中医只能调养这样的结论。




[ 本帖最后由 走进中医 于 2010/1/14 09:11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hiti/]
-----------不是现在的中医师傅藏私,不教徒弟,而是许多老师自己对中医也不是十分明白,所以没有东西好教。
我有个表弟在省中医学院读本科,问他号脉的事,他说我们教授也只能号出八种脉来,象我们将来毕业时能号出三、五种脉就算很不错的学生了。在中医院给我们看病的就是一些这样的毕业生啊!还能指望什么呢?
因此谈到中医时,我经常跟人家说,相对于那些装模作样给我号脉后,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就给我开方子甚至开西药的中医来说,那么不给我号脉就直接开药方的中医更诚实可爱些。
从小到大,遇到过的能号脉号出东东来的中医大约只有3位,因此视他们为神医,悲哀啊!
-----------你的话真让我吃惊!
号脉虽然不易,但也没难到那种程度。一个教中医的教授只能号出八种脉?太悲哀了。我这个自学没成才的粉儿也能号出至少八种。如果我学好开方,那不是神医,至少也是个良医?
-----------五十来岁的“医混子”最怕看这样的贴子。
-----------
原帖由 酸杏 于 2010/1/14 19:48 发表
你的话真让我吃惊!
号脉虽然不易,但也没难到那种程度。一个教中医的教授只能号出八种脉?太悲哀了。我这个自学没成才的粉儿也能号出至少八种。如果我学好开方,那不是神医,至少也是个良医?

我第一次去省中医学院附院中医内科看感冒咳嗽,医生听完病情,直接开了一张胸透单。等我胸透回来把未见异常病变的单子交给他后,他只是开了一些抗生素,就把我打发走了。把脉、看舌苔等等程序一概省略了。

也就是说相对这些连感冒咳嗽都不能用中医药治疗的中医来说,你能号出至少八种脉,即使不是神医,在我眼里至少是明医了。可惜你不在我们这儿,否则一家三口感冒什么的必然都找你了:)

[ 本帖最后由 阿闲 于 2010/1/15 14:06 编辑 www.lindalemus.com/kuaiji/]
-----------看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算是好的了。至少他们的教授们知道弄个门脸做自己的操练场外加小金库。

我认识的一个中医大夫说过,感冒最能考校一个中医大夫的水平,不同类型的感冒在不同体质的人身上反应不同,用药也不同。你的话我当作对我的鼓励,但我不是医生,也很遵纪守法,不敢给人看病,免得误人。呵呵……
-----------现代中医需要变革才有出路
相关文章
 请教各位老师,父母吃当归粉一段时间后上火
 桑椹(附)
 黑豆,是凉的吗?
 “浊水”指什么
 藕汁膏(《杨氏家藏方》卷三。)
 支原体肺炎和便秘求象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